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60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OCT检查。其中54例糖尿病黄斑病变患者同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CT检查糖尿病黄 斑病变患者中心凹平均厚度为(314.54±154.13)μm。视网膜水肿者占57.1%,视网膜水肿合并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者占38.5%,合并神经上皮脱离者 占9.2%,合并CME及神经上皮脱离者占16.9%。OCT检查黄斑正常厚度及轻度水肿者,FFA主要呈限局性渗漏;中重度水肿者,FFA呈弥漫性渗漏。CME检出率FFA检查者为28.6%,OCT检 查者为58.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9,P<0.05) 。结论糖尿病黄斑病变者的OCT图像有视网膜水肿、CME及神经上皮脱离3种形态特征。OCT在检测发现CME等方面优于FFA。(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4-18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所致黄斑损害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33例33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方法对33例33眼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进行OCT和FFA检查。采用OCT对黄斑水肿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4眼OCT表现为弥漫黄斑水肿,其FFA表现为黄斑拱环毛细血管轻度扩张渗漏;21眼OCT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其FFA表现为13眼为典型的花瓣样黄斑囊样水肿,另8眼毛细血管扩张,拱环结构破坏,荧光素渗漏显著;3眼OCT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伴有黄斑水肿,其FFA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4眼OCT表现为视网膜内和/或视网膜下大量出血,其FFA检查表现为黄斑拱环破坏,结构不清,有出血遮挡;1眼OCT黄斑中心凹形态大致正常,其FFA检查表现为黄斑区荧光素轻度渗漏。结论OCT对于黄斑组织结构改变的敏感性优于FFA,并且能精确地分析和追踪观察黄斑水肿的病程演变。而FFA在OCT表现正常时,仍能反映出色素上皮屏障的破坏。因此,OCT和FFA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同时采用可更加全面地了解CRVO所致黄斑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损害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所致黄斑损害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的图像特征。 方法 38例经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CRVO患者接受了OCT检查。所有操作集中在黄斑区,以通过中心凹的等长度和等角度间隔的4线扫描为基础,并依据个体情况进行改变扫描线长度、角度及扫描方式的附加扫描。 结果 15只眼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囊泡样改变,6只眼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11只眼黄斑区神经上皮不同程度增厚,4只眼黄斑中心凹形态大致正常,神经上皮层间有细小液性暗腔,2只眼神经上皮显著增厚,层间大量液性腔隙,黄斑前膜组织增生。 结论 CRVO黄斑损害的主要OCT图像特征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继发黄斑前膜和色素上皮的改变。了解这些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对CRVO黄斑损害的诊断和评估。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01-204)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眼科光学相干断层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分析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和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引起的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特征性,对积液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它们和视网膜屏障的关系。

方法:在相关OCT图像中选取29例30眼,其中1例是双眼。对选定对象的黄斑区进行断层水平位和垂直位扫描。

结果:CME的OCT图像显示: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NFL)中的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到内丛状层(interal plexiform layer)之间出现大小不等的椭圆形蜂房样的低反射暗区,囊泡样,似有囊壁存在; CSC的ME 图像显示:在黄斑区的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层(IS/OS)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之间有低反射暗区,RNFL隆起,RPE层显示强反射影但其形态和正常黄斑的RPE层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

结论:OCT图像是一种断层解剖图,CME的囊样水肿不仅出现在外丛状层,也可以出现在外核层,CME和CSC积液的形态特点证明了视网膜有内外屏障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糠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分析其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50例80眼经检眼镜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线性扫描的OCT检查.结果:10眼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局限性水肿改变,21眼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囊样改变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9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弥漫性增厚.DME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关系(r=-0.60,P=0.000).结论:DME的主要OCT图像特征为黄斑视网膜弥漫性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伴神经上皮层脱离和黄斑局限性水肿改变;DME患者黄斑水肿越严重,视力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在中间葡萄膜炎黄斑病变中的诊断应用。方法 用OCT检测中间葡萄膜炎合并黄斑病变患者17例33只眼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1例22只眼呈现程度不同的黄斑囊样水肿(CME)特征;3只眼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增生,同时合并神经上皮层增厚及CME病变;2只眼出现黄斑裂孔;6只眼黄斑区可见玻璃体部分后脱离,并能清晰地显示出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细小牵引。结论 OCT能客观、精确、有效、方便地对中间葡萄膜炎黄斑病变进行类似病理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方法对37例61眼糖尿病合并黄斑区水肿患者进行OCT检查及资料分析.结果 (1)黄斑区局限性水肿者OCT图像:①11眼表现为局限性视网膜层间海绵样增厚;②2眼为单纯性小范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2)黄斑区及其周围弥漫性水肿者OCT图像:①12眼表现弥漫性视网膜层间海绵样膨胀增厚;②7眼可见包括中心凹的视网膜层间海绵样膨胀在内的神经上皮层脱离;③29眼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3)61跟中发现有22眼伴玻璃体部分后脱离,5眼伴玻璃体完全性后脱离.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为临床提供类似病理学的直观资料,尤其对治疗的随诊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糠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lnerence tomographly,OCT)图像特征,分析其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50例80眼经检眼镜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经黄斑中心凹水平和垂直线性扫描的OCT检查。结果:10眼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局限性水肿改变,21眼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囊样改变伴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49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弥漫性增厚。DME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呈负相关关系(r=-0.60,P=0.000)。结论:DME的主要OCT图像特征为黄斑视网膜弥漫性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伴神经上皮层脱离和黄斑局限性水肿改变;DME患者黄斑水肿越严重,视力越差。  相似文献   

9.
黄斑水肿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黄斑水肿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50例正常对照者以及47例54只经直接、间接检眼镜、三面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黄斑水肿的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凹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黄斑形态及中心凹厚度值,根据形态学特点对黄斑水肿者的OCT图像进行分类并将其中心凹厚度与其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黄斑水肿组黄斑形态及中心凹厚度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黄斑水肿患眼的OCT图像表现为3种特征,20只眼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样肿胀,占37.1%;26只眼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占48.1%;8只眼表现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占14.8%。黄斑水肿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其最佳矫正视力呈负相关(r=-0.569, P=0.000)。 结论 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主要包括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及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厚度越厚,视力越差。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52-1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黄斑区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ce tomography,SD-OCT)中高反射信号(hyperreflectvie foci,HF)的临床特征.方法 NPDR伴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47眼)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彩色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SD-OCT检查,依据FFA的结果分为局灶水肿组、弥漫水肿组和囊样水肿组.分析各组患者黄斑区OCT中HF的分布特征.结果 FFA检查47眼中局灶水肿27眼、弥漫水肿12眼、囊样水肿8眼.各类型黄斑水肿的SD-OCT图像特征如下:局灶水肿组HF主要分布在水肿的周围,硬性渗出或环形渗出的内侧;弥漫水肿组:在弥漫水肿的黄斑区各个区域都可以看到广泛的HF,分布于视网膜各个层次,甚至是内界膜表面.在水肿的视网膜局部出现囊腔样改变时,其囊腔中或其周围多见HF.囊样水肿组:囊样水肿的囊壁处有较多HF.黄斑囊样水肿中可见视网膜外层IS/OS层和外界膜层之间HF沉着.结论 HF在不同类型DME的SD-OCT中分布的特点表明HF是血管内脂蛋白或蛋白质渗出形成,HF是硬性渗出的前体,标志着早期的视网膜血管壁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VKH)的眼部表现及其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就诊的17例(34只眼)初发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其中8例(8只眼)同时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底检查和FFA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为双眼发病。FFA显示17例(33只眼)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多发针尖样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其中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者7例(14只眼);视乳头边界清及晚期荧光素着色者10例(20只眼)。1例(1只眼)仅表现为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及视乳头边界不清,但视网膜和脉络膜无荧光素渗漏。1例(1只眼)可见视乳头向周边部发散的放射状及条纹状低荧光。对8例(8只眼)分别进行视乳头周围及黄斑区、中周部频域OCT,显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和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呈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结论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皱褶及视网膜浅脱离的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多可见视乳头周围及后极部、中周部呈多发强荧光斑点,晚期荧光素渗漏增强且扩散融合呈多湖状荧光素积存;OCT检查可见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多发浅脱离及神经上皮内囊腔。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诊断黄斑部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OCT检测了111例126只有黄斑部病变的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0眼,黄斑裂孔20眼,老年黄斑变性20眼,黄斑水肿26眼,视网膜前膜20眼,裂孔性视钢膜脱离累及黄斑部经手术复位后20眼。结果 黄斑部疾病的OCT示黄斑区视钢膜多种形态学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挛 OCT见神经上皮层脱离和(或)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裂孔的OCT见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全层或部分缺损,可伴神经上皮层脱离或增厚;湿性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OCT见神经上皮层下呈不规则的高反射层(脉络膜新生血管膜),部分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或)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水肿及囊性水肿的OCT见黄斑区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和(或)层间液性囊腔;视网膜前膜的OCT见视网膜内层前有一高反射的光带;视网膜脱离术后的OCT见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相贴良好或有液性腔隙存在。结论 OCT对黄斑部疾病诊断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及裂隙灯显微镜下+90 D前置镜检查所观察到的图像特征,探讨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1例(94眼)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OCT、FFA及裂隙灯显微镜下+90 D前置镜检查结果,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并观察分析OCT、FFA图像特征,所得结果行单因紊方差分析.结果 OCT与FFA及FFA与+90 D前置镜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符合率分别为88.3%、69.1%.OCT、FFA与+90 D前置镜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结果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检出率分别是86.2%、83.0%及62.8%.OCT所测得的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值在无渗漏时最低,并随局限性渗漏、弥漫性渗漏、局限合并弥漫性渗漏、黄斑囊样水肿依次增加,经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0,P均<0.05).结论 OCT能客观的提供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结构的变化,尤其对+90D前置镜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及FFA还没有明确变化的早期黄斑水肿诊断敏感.三者的联合应用为揭示糖尿病病理机制、临床诊断糖尿病黄斑水肿、判断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类型及其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裂隙灯前置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对正常人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进行检测,客观定量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以期早期发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40只眼)。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5年10月间非增生性糖尿病患者76例(114只眼),分别行裂隙灯前置镜、FFA和OCT检查。裂隙灯前置镜、FFA检查按常规进行,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形态及厚度,对各种检查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眼均行裂隙灯前置镜检查,肯定有DME者75只眼(65%),怀疑有者9只眼(8%),肯定无者30只眼(18%)。FFA确诊有DME者89只眼(78%),未发现DME者25只眼(22%),其中黄斑局限性水肿占18%,弥漫性水肿占32%,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占28%。用OCT检查正常对照组黄斑中心凹6mm直径区域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57±10)μm,在糖尿病组同样区域内无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只眼(9%),有黄斑区视网膜增厚者104只眼(90%),局限性水肿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57±43)μm,弥漫性水肿伴囊样变性组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79±122)μm。经比较,OCT检查的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FFA检查无DME组中有15只眼经OCT检查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局限视网膜病变荧光渗漏组、弥漫性荧光渗漏伴囊变组间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水肿,OCT检查其敏感性大大高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并随着病程的延长,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厚度及形态改变明显。OCT与FFA检查相互配合,才能较准确评估DME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0岁,2013年8月因双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眼科检查:视力右眼为0.3,左眼0.6,双眼眼前节正常,眼底均可见类圆形黄白色病灶.右眼FFA显示黄斑区斑驳状高荧光,晚期轻度增强,无明显渗漏;ICGA显示黄斑区点片状高荧光,未见息肉样高荧光,FFA、ICGA均显示从视盘颞侧附近发出异常脉络膜动脉伸向黄斑中心,在黄斑区形成分支血管网.OCT显示右眼RPE隆起,下方可见中高反射信号,未见明显指状突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可见下少许积液(图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 trialcinolone acetonide, TA)注射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方法:检眼镜、眼底血管造影( FFA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证实的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35例35眼,玻璃体内注射TA 2lg,1~4wk内黄斑水肿减轻后行黄斑格栅样光凝,随访6lo,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OCT 观察黄斑厚度改变,FFA 观察眼底毛细血管渗漏情况。
  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中非缺血型10眼,缺血型14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中非缺血型4眼,缺血型7眼。最终视力提高者19眼,不变者11眼,比术前降低者5眼。 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形态恢复正常者9眼,FFA提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术前相比消失或明显减轻;黄斑囊样水肿明显改善者21眼,FFA 提示渗漏比术前减轻;无改善者5眼,FFA 提示黄斑区渗漏比术前加重或不变。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TA 2 lg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以明显减轻由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葡萄膜炎合并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葡萄膜炎患者并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发生频率 、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 方法 自2002年7月至200 5年6月,连续收集在我院行FFA检查的各类后葡萄膜炎患者67例106只眼,观察CME的临床表现、FFA特征和治疗效果。 结果 有18例患者28只眼(26.4%)出现CME改变 。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10.8)岁。FFA早期表现为黄斑区水肿遮挡脉络膜荧光而呈片状暗区,随之出现点片状渗漏,静脉期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渗漏,后期可见荧光素蓄积在黄斑区各个小囊腔内,形成特有的花瓣状外观。18例患者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 炎药和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后,黄斑水肿程度减轻,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病,其中CME明显致视力损害。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394-39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时期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VMD)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BVMD的28例患者5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前置镜、眼底照相、眼电图、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56只眼中,0期8只眼,Ⅰ期2只眼,Ⅱ期10只眼,Ⅱa期12只眼,Ⅲ期6只眼,Ⅳa期6只眼,Ⅳb期5只眼,Ⅳc期7只眼.患者同时行OCT检查,观察不同病变时期的OCT图像特征.[结果]OCT检查发现,0期患眼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Ⅰ期患眼黄斑区结构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小团块强反射病灶,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Ⅱ、Ⅱa期患眼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ORCC)呈弥漫性增厚隆起信号增强,黄色物质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连接( IS/OS)与RPE层之间;Ⅱa期患眼RPE-ORCC增厚区域小,呈圆锥样隆起有弱反射区围绕.Ⅲ期患眼病灶上半部分表现为弱反射区,下半部分黄色物质表现为强反射并堆积于IS/OS与RPE层之间.Ⅳa期患眼病灶处神经感觉层下为无反射区,边界清晰,其下RPE-ORCC变薄,IS/OS光带及外界膜缺失.Ⅳb期患眼纤维化病灶RPE层增厚、隆起,呈强反射,视网膜神经上皮变薄和其上方广泛的IS/OS光带缺失.Ⅳc期患眼RPE连续性中断,可伴有黄斑部水肿.[结论]BVMD病灶中的黄色物质位于IS/OS与RPE层间,表现为强反射.Ⅱa期~Ⅳ期BVMD患眼的OCT典型图像特征为外核层与RPE层之间大小不一的腔隙样弱反射区伴或不伴有同一区间锥形强反射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性病变(RAP)在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改变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的11例14只眼RAP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患眼病变部位在眼底彩色照相、FFA、ICGA及OCT图像中的改变特征。结果I期RAP3只眼,眼底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旁有1个斑点状或结节状黄红色血管瘤样病灶分布,其在FFA及ICGA中均表现为对应的强荧光,且病灶两端有视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相连,呈“发夹”状外观。OCT表现为病灶对应处视网膜内有斑点状或囊状强反光物质分布。Ⅱ期RAP6只眼,眼底检查显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增厚,并有较多出血及硬性渗出分布。FFA及ICGA均显示黄斑区有1—2个斑片状或结节状强荧光灶出现,并有多支视网膜小血管与其吻合。OCT检查显示病灶对应部位神经上皮内或神经上皮下有团块状强反光物质分布,伴有神经上皮层囊样水肿增厚、局限性脱离以及严重的PED。BI期RAP5只眼,眼底表现为黄斑区中央视网膜深层有黄红色盘状或片状新生血管样病灶分布。FFA及ICGA检查显示病灶呈强荧光改变,并均能观察到多支视网膜血管与其吻合。OCT显示病灶对应处神经上皮下有团块状强反光物质分布,并与向上隆起的Bruch膜与脉络膜复合体相连。结论各期RAP病变在各种光学影像学检查中有特征性改变,熟练掌握这些改变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分期,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斑水肿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与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对58例(97眼)患者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分期分组,OCT测量各组厚度后,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各型黄斑水肿构成比及其与视力、糖尿病病程、分期的关系。结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主要包括视网膜海绵样肿胀、黄斑囊样水肿及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黄斑水肿构成比逐渐增加、病变加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有增加趋势,视功能受损程度加重。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水肿的OCT图像为临床提供类似病理学的直观资料,尤其对治疗的随诊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