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氧磷脂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Wang H  Deng H  Liu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79-18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0对氧磷脂酶-1(PON-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91例2型DM患者血清PON-1,用ELISA法测定ox-LDL,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并与正常人作对照,以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成三组。结果 血清PON-1活性在2型DM三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血浆ox-LDL浓度则显著升高(P<0.01),二者在DM三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ON-1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ox-LDL则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二者之间呈负相关(P<0.01)。PON-1与血NO呈正相关,与GMP 140呈显著负相关;ox-LDL与血NO呈负相关,与VWF、GMP140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x-LDL是DN的危险因子。结论 DM的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造成的PON-1酶活性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它们的共同作用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其比值的变化规律和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76例2型DM患者与40例正常入血中NO、ET水平,计算NO/ET比值;采用Student-t检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①NO/ET值在正常白蛋白尿组(NA)显著升高(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mA)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明显降低(P<0.05).②NO/ET与病程、UAER(自然对数值)呈负相关(P<0.01);ET与病程、UAER呈正相关(P<0.01).③NO/ET、NO及体重指数(BMI)、吸烟、舒张压(DBP)、文化程度为D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NO/ET比值是DN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残粒样微粒胆固醇(RLP C)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血清RLP C浓度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140)和血清一氧化氮(NO)。尿 24h微量白蛋白用放免法测定,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将其分为 3组。结果96例 2型DM患者RLP C与 44例正常对照 (NC)比较显著升高〔(0. 281±0. 162)mmol/Lvs(0. 193±0. 125)mmol/L,P<0. 01〕,且 2型DM患者D1 组 (UAER<20μg/min)、D2 组 (UAER20 ~200μg/min)和D3 组(UAER>200μg/min)相比,RLP C浓度依次显著增加〔( 0. 225±0. 145 )mmol/L, ( 0. 292±0. 181 )mmol/L, (0. 363±0. 192)mmol/L〕。D2 和D3 组GMP140浓度显著高于D1 和NC组(均P<0. 01),NC组和D1 组NO均显著高于D2 和D3 组 (均P<0. 01)。RLP C与NO呈高度负相关 (r=-0. 75,P<0. 01 ),与UAER和GMP140呈高度正相关(r=0. 78和r=0. 81,均P<0. 01),NO与GMP140浓度呈高度负相关 (r=-0. 78,P<0. 01)。结论 RLP C浓度在 2型DM患者中显著增加,且在并发DN的 2型DM患者增加更显著,RLP C在DN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致病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和活化血小板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AA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15例,根据Mogensen等分级标准正常白蛋白尿(NAU)组42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40例、大量白蛋白尿(MaAU)组33例,选择健康体检者(NC组)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激组)各40例,分别检测其尿AAG、血清AAG。结果 T2DM患者尿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且随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有上升趋势,NAU、MAU和MaAU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NAU组尿AAG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激组血清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但两组尿A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AAG水平对于早期DN诊断及DN严重程度分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栓调节蛋白(TM)的相关性。 方法 68 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临床白蛋白尿(CAU)组。30 例健康人作对照(NC)组。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浆TM 水平、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 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T2DM患者血浆TM含量均高于NC组(P<0.01)。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r=0.798,P<0.05)。T2DM患者PC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在MAU组和CAU组显著高于NC组(P<0.01)。 结论 T2DM患者UAER与TM水平呈正相关。两者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T2DM患者的PC、MPV和PDW高于NC组,且随着UAER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海建  谢燕  王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04-4906
目的 探讨血浆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尿肌酐(ACR)进行分组,ACR< 30 mg/g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组(DM组);ACR≥30 mg/g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另有正常体检者28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ELISA法检测血浆8-iso-PGF2a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血浆8-iso-PGF2a水平为(554.49±134.28) pg/ml,明显高于DM患者[(386.68±117.10)pg/ml],及NC组[(287.55±108.95)pg/ml] (P <0.05).NC组、DM组和DN患者血浆vWF的值分别为(138.12±91.27)%、(193.16±68.58)%、(334.05±49.94)%,三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8-iso-PGF2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vWF、ACR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且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加重氧化应激进一步增强;在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因尽早合理给予抗氧化、抗凝治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2例,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D组)3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T2DM各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结果 T2DM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hsCRP为DN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且随DN病程的进展,hsCRP水平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的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42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3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C组,31例)3组,分别检测其血浆tHcy水平,并与对照组(78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B组、C组与A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tHcy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tHcy水平的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0.389,P<0.01).结论:T2DM患者的tHcy水平升高,并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而逐步升高.tHcy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电解质变化,及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50例,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3组,<20 μg/min为无DN组(176例),20~200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组(182例),≥200 μg/min为大量白蛋白尿组(92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电解质钾、钠、氯、磷、镁、钙水平,并留取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各种电解质变化与DN的关系.结果 3组间的钾、磷、钙、镁水平有差异,大量白蛋白尿组的钾(F=11.139,P<0.01)、磷(F=3.115,P<0.05)水平最高,镁(F=7.251,P<0.05)、钙(F=5.721,P<0.01)水平最低.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钾、磷水平均高于无DN组,镁水平低于无DN组(P<0.05或P<0.01).大量白蛋白尿组钙水平低于无DN组(P<0.01).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钾、磷水平升高,而钙、镁水平降低(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磷、钾水平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348,0.258,P< 0.001).钙、镁水平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r=-0.360,-0.374,P<0.001).结论 DN患者随着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多,钾、磷水平逐渐升高,镁、钙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