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工种视屏作业者的紧张程度、紧张反应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对某银行173名视屏作业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是否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将研究对象分为软件开发组和应用操作组。结果 软件开发组紧张因素总分、工作负荷、家庭/32作平衡、管理角色以及认知负荷因素与应付策略的得分显著高于应用操作组(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软件开发组紧张反应的预测因素明显多于应用操作组,其方程的预测力也明显高于应用操作组。软件开发组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与躯体不适的强预测因素分别为组织气氛、人际关系与饮酒指数、饮酒指数;应用操作组分别为人际关系、婚姻状况与其它紧张来源、婚姻状况。结论 不同工种视屏作业者的紧张水平不同,软件开发者比应用操作组经历了更多的紧张;其紧张反应的预测因素也多于应用操作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频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银行职员、话务员、公务员及其他VDT作业人员1 1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工作能力指数(WAI)量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衡量工作能力、职业紧张程度和职业倦怠水平,分析VDT作业人员不同工龄、不同职业紧张水平、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工作能力的关系.结果 不同工龄VDT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不同职业紧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不同职业倦怠水平组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能力指数与工作紧张指数、职业倦怠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是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视屏因素对作业人员心电图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292例视屏作业人员为观察组,82名不接触视屏的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 ST-T改变异常检出率视屏作业组为14.38%,明显高于对照组9.7%。结论 我们认为从事视屏作业人员应进行阶段性职业健康查体.同时应注重自我调节和有关防护,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应用职业紧张指标测量工具,对188名医生的心理卫生水平、躯体不适状况、职业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行为类型和应付紧张能力进行测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心理卫生水平和躯体健康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行为类型、躯体不适状况、工龄和工作满意感是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而行为类型和心理卫生水平是躯体不适状况的主要预测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应付紧张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对躯体不适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影响。提示:医生工作中存在着职业紧张因素,这些因素和行为类型以及自主控制能力对身心健康影响显著,对因素的反应存在着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影响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因素。方法:对1328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眼科检查,将1328名人员分为2组,每组664人,其中观察组人员全部是从事6年以上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对照组人员则是非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结果:观察组人员的患病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工作时间、眼镜种类、屏幕位置等因素都是引起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患干眼症的主要因素。结论: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的屏幕位置不当,佩戴眼镜不合适会使患干眼症的机率增大,且工作时间越长越会增加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南充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评价其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研究组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卫生技术人员常模(P<0.01);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与职业任务及各子项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个体应对资源及各子项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任务冲突、任务不适、理性处事、工作环境和自我保健(P<0.05)。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反应水平较高,控制或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因素及增强个体应对资源是减少职业紧张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采用Goldberg普通健康调查表和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对363名视屏作业者和279名货车司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视屏作业者和货车司机在消极性陈述方面问题均多于积极性方面。视屏作业者精神卫生异常率为21.5%,而货车司机为21.86%,视屏作业者的应付能力好于货车司机(P<0.01),而货车司机的工作满意感好于视屏作业者(P<0.01),视屏作业者的职业紧张程度大于货车司机(P<0.0l)。结果提示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对精神卫生存在着影响,其中应付能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工作心理控制源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工作心理控制源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问卷对某市公安局刑警和巡警支队213名干警进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警察中外控性强组工作冲突、工作前景、社会支持、躯体抱怨评分高于内控性强组,而提升机会、决策参与、工作责任、应付策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卫生评分则低于内控性强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二组间三个紧张反应逐步回归方程的主要预测因素不同。结论:警察中外控性强者较内控性强者经历更多的紧张,二组的紧张反应主要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9.
放射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各级医院和企业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和工作满意度,探索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348名放射人员,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1998)和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和对工作满意程度的测评。结果:企业和男性的放射人员承受的职业紧张压力更大,对工作的满意度更低;具有大专学历、年龄在40~50岁之间、从事放射工作≥25年的放射人员承受职业紧张压力最小,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最强,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不同婚姻状态和民族的放射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是相同的。结论:放射工作是一个紧张的职业。针对放射人员的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放射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提高工作满意度,保护和促进放射人员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探讨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紧张因素、紧张缓解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职业紧张指标测量工具对160名护士的心理卫生水平、躯体不适状况、职业紧张因素、工作满意感、行为类型和应付紧张能力进行测量,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心理卫生水平和躯体不适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工作满意感、工作职务、躯体不适状况、年龄、职业紧张因素、子女数是心理卫生水平的主要预测因素,它们共解释了总变异的27.99%。而职业紧张因素是躯体不适状况的最强的预测因素,其可解释总变异的8.10%。有五个变量进入了工作满意感预测方程,它们共解释总变异的12.30%,其中对周围事件的影响力所解释的变异占全部因素所能解释的变异的一半。结论护理工作存在着职业紧张因素,这些紧张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化工工人工作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化工工人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状况,探讨影响工作能力的因素。方法 应用工作能力指数表(WAD和职业紧张问卷(OSQ),对某市1030名化工工人进行调查,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背景因素及职业紧张因素对工作能力减退的危险度。结果 化工工人工作能力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肉骨骼功能失调(OR=2.316)、健康状况估计(OR=2.070)、疾病(OR=2.144)、睡眠不良(OR=1.573)、情绪激动(OR=1.660)、体力负荷(OR=1.124)、活动程度(OR=1.127)、工作中的问题(OR=1.126)、缺乏体育锻炼(OR=1.408)、受教育程度(OR=2.247)等。结论 影响化工工人工作能力减退的主要因素是紧张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受教育程度等,应有针对性的调整各项紧张因子,降低危险因素,增加工人的文化素养,以提高化工工人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钢铁工人作业环境单一,常处于高温、噪声的环境中,易形成职业紧张(OS)。OS不仅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对若干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血脂异常,引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钢铁工人OS与CAS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依然缺乏。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CAS的危险因素及其与OS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2017年3—6月在唐山泓慈医院体检中心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者(在岗,从事钢铁作业1年及以上)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CAS的诊断。采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进行OS的测评。CAS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4 525名钢铁工人,1 151名诊断为CAS,检出率为25.44%;OS 317名,占7.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学历、婚姻状况、倒班情况、吸烟、饮酒及高血压、高脂血症检出率为钢铁工人罹患CAS的影响因素(P0.05)。CAS组与非CAS组钢铁工人工作要求、工作自主度、社会支持维度得分及工作要求/工作自主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倒班情况、吸烟、饮酒、高血压是钢铁工人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钢铁工人罹患CAS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OS与CAS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AET方法对石油工业中的部分工种进行分析,揭示各工种存在的职业紧张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职业紧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和实施干预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能力,为提高石油工业劳动生产的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属单位的122个作业工种进行AET分析,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工种进行分类,分类过程用树形图来表示.结果 当分界值在14~15之间时,石油系统中的122个工种被分成12个具有较大内在相似性的聚类组.石油工业不同聚类组中都具有较多的职业紧张因素,其中钻井类最多,高达20个.结论 石油工业中不同生产部门的作业性质、劳动环境和劳动组织及劳动需求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点.石油野外作业多、工作流动性大、工时、工序变化多、不利的气象条件、机械化程度高、体力负荷大,责任心强等因素均为石油工人的高强度的紧张来源.  相似文献   

14.
许爱鲜  胡祖应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58-1761
目的 了解脑力劳动人群当前的职业紧张现状,探讨影响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8—2020年杭州市医务人员、教师、普通公务员、会计员、管理员、设计人员等脑力劳动者1 26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职业紧张现状及影响因素。 结果 脑力劳动人群在职业任务问卷(除工作环境外)、个体紧张反应问卷、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男性、研究生、薪酬低、工龄10~20年、担任行政职务、夜班频率高者职业任务分值高(均P<0.05);男性、工龄10~20年、研究生学历、每周工作时间>40 h、夜班频率高、中级职称者紧张反应性强(均P<0.05);男性、每周工作时间≤40 h、研究生、工龄短、初级职称、夜班频率高个体应对资源得分较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工龄、学历、夜班频率是影响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程度严重,性别、工龄、夜班频率、学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采取相应措施以缓解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力劳动者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ob Sress survey,JSS)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的职业紧张水平,为控制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降低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1100人进行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调查。结果女性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男性;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t=1.808,P=0.125;婚姻状况:t=1.258,P=0.225);工龄短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工龄长的;高级职称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初级职称者;科学技术人员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公务员;经济收入≥1500元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高于经济收入〈1500元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的因素是工龄、经济收入、工作压力和组织支持缺乏。结论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工作者1 300人,使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测试职业紧张程度。结果不同性别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民族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职称组高于初级职称组;不同工种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科学技术人员高于公务员;不同经济收入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收入≥2 500元脑力劳动者高于经济收入<2 500元脑力劳动者。结论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组别营业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及主要紧张因素,为制订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对银川市某百货商场不同组别的538名女性营业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商场不同组别女性营业员职业紧张因素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洗化组评分最高,其次是鞋帽和箱包组,服装组最低;不同组别营业员工作负荷、管理角色、认知负荷及家庭/工作平衡的评分有高度显著性或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商场不同组别女性营业员的职业紧张程度及主要的职业紧张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组别的主要紧张因素制订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年限、婚姻状态、职称、年龄、地区、文化程度、工作性质以及工作科室与护士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 应用中国护士应激源量表(CNSS)对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309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091名护士全部女性,年龄18~55.06岁,平均年龄(30.13±1.98)岁;工作年限最长38.00年,平均(10.23±8.05)年.不同工作年限(F=9.472,P=0.000)、不同婚姻状态(F=4.598,P=0.010)、不同职称(F=3.667,P=0.012)、不同年龄(F=7.600,P=0.000)、不同地区(F=46.971,P=0.000)、不同工作性质(F=14.888,P=0.000)以及不同工作科室(F=3.876,P=0.000)的护士职业应激水平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文化程度(F=2.052,P=0.129)的护士职业应激差异无显著性;影响护士工作应激的主要变量依次为:工作年限、工作科室、职称、工作性质、婚姻、地域.结论 我国护士的职业应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估护士职业应激的特点,不仅对广大护士的工作,而且对护理管理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