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析。方法:我院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例,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134例胃粘膜活检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轻度萎缩24例,中度萎缩11例,重度萎缩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5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胃内幽门螺旋苗的感染是本病的基本原因,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性增生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傅雪芹 《四川医学》1995,16(6):363-364
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分析长寿县人民医院(631220)傅雪芹我院1991年1月至1994年1月对收治的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详细镜下观察,以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学分类及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一)发病年龄:2...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选择自1987年~1997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占全部胃镜检查的126%。全部病例均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11 一般资料 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年龄范围为32~86岁,平均520±22岁。男性54例,女性36例。汉族43例,占478%。维吾尔族34例,占378%;哈萨克族8例,占89%;其他民族占55%。并对其中50例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检查,其中Hp感染阳性者42例,占840%。12 临床症状 上腹饱胀76例(844%),食欲减退63例(700%),上腹部隐痛37例(411%),反酸、烧心12例(133%)。13 病理组织学 慢性萎缩性胃窦炎(B型)72…  相似文献   

6.
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脾虚证病机和治疗方法 ,将近 1 0余年来的书刊文献中有关CAG脾虚证的胃粘膜、超微结构、生化指标的变化 ,与幽门螺杆菌及免疫因素的关系 ,以及中医药、针灸等治疗研究资料作一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CAG脾虚证有一定的优势 ,但其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模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愈43例,占47.8%;显效45例,占50%;好转1例,占1.1%;未愈1例,占1.1%;总有效率为98.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素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持续性慢性炎症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或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病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要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魏晨阳  王倩 《中医学报》2020,35(9):2031-2034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内治法用药规律。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为关键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章74篇,确定方剂74首。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使用频次,主治功效,性味归经。结果与结论:共涉及中药116味,其中使用频次≥6次药物31味,补虚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等。选择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甘为主。药物多归脾、胃、肝经。  相似文献   

9.
陆满华  李秀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941-941,9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61例CAG,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症状明显缓解49例,伴肠化(中、重度)、症状无显著改变6例。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症状及随访胃镜组织修复不明显4例。经5年随访出现癌变2例。结论:对CAG患者,尤其是有不完全肠化或有中度异型增生以上的商危人群,应早期干预,对于防治胃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实验4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各15只。CAG造模采用主动免疫和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法,脾虚证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证造模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证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45周。造模结束后取胃粘膜制作石蜡切片,HE、ABpH2.5PAS和中性红染色,光镜观察和形态计量。结果见各实验组胃粘膜均有明显萎缩,主要反映为胃体固有层厚度减少,胃小凹加深,胃体腺腺底厚度减少,囊状腺体增加。胃粘膜萎缩主要是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变性坏死,以及相关的胃体腺腺底厚度减少。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变性坏死和胃体腺的萎缩导致低级细胞和上皮、腺体的增生,包括有胃-十二指肠粘膜移行带上移,胃小凹加深,小凹上皮下侵,胃腺腺颈部粘液细胞增生,胃体部粘膜中性粘液细胞层相对厚度增加,幽门粘膜萎缩不明显或增厚,肠上皮化生,幽门粘膜酸性粘液带上移等。同时,细胞增殖增强,胃小凹酸性粘液细胞层相对厚度增加。胃粘膜萎缩带来粘膜结构的紊乱,主要见于幽门粘膜和胃小凹。各实验组胃粘膜萎缩以脾虚CAG组特别是肾虚证CAG组最为明显。肝郁CAG组可能由于造模时间长,有由实转虚的机理,因此也现胃粘膜萎缩。结果提示各CAG模型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表现,不同的证病结合模型有各自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温中化异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自拟温中化异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疗效。方法80例CAG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温中化异汤基本方为主随证加味,对照组40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对CAG脾虚证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和纤维胃镜、病理切片及活检进行对照观察。结果2组对消除临床症状和改善纤维胃镜、病理切片活检结果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P<0·05),2组疗效评估,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中化异汤治疗CAG脾虚证,切合胃黏膜损伤的病理和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并与脾胃的生理机能、特性相适宜,具有显著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的符合率。方法收集98例胃镜直视下诊断CAG的活检切片,对胃镜诊断CAG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8例胃镜诊断的CAG中仅有62例有病理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sl gastritis,CSG)36例;52例CAG中合并CSG16例,伴肠化24例,伴异型增生14例。结论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差。要准确的诊断CAG必须做到镜下仔细观察,取材部位精确,多病灶,足够大的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3.
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人血表皮生长因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放免法检测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EGF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随萎缩程度的加重;EGF的也增加,表明EGF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进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不同分级的患者中,轻度脾虚患者血清EGF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中度及重度脾虚患者血清EGF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发展与血清EG  相似文献   

14.
邹莉娜 《中外医疗》2021,40(13):27-29
目的 对比分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病理诊断的临床检查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内镜检查单一诊断和内镜检查联合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率和诊断结果.结果 对88例患者内镜检查发现,有85例患者诊断为慢性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法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共53例,符合脾虚证诊断者为治疗组,不符合脾虚证诊断者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阳健脾法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有效率60.8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阳健脾法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中医临证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的经胃镜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女性患者100例,填写《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观察表》以及库珀曼指数(kupperman index,KI)量表。纪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镜下黏膜情况、病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结果等,后期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最为常见。肝胃郁热证胆汁反流发生率最高,脾胃湿热证HP的感染率最高,精神及情绪因素在诱发肝郁气滞证中比率最高,气候因素在诱发脾胃虚寒证中比率最高。证型分布受KI量表、HP感染、胆汁反流影响,与进食习惯、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无关。结论:建立统一的中医病名、证型分类标准及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开展临床研究,比较、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常伴有胃粘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GED)、肠上皮化生(IM)等病理改变,为了探讨其发展变化如何,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至1997年12月慢性萎缩性胃炎复诊病理224例进行回顾性病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224例,复诊2次者114例,复诊3次者56例,复诊4次者15例,复诊5次者5例,复诊7次者2例,复诊8次、9次者各1例。复诊时间:1年以内者51例,1年以上者56例,2年以上者47例,3  相似文献   

18.
胡婷  陆为民 《中医学报》2019,34(1):159-163,217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为中医临证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的经胃镜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女性患者100例,填写《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观察表》以及库珀曼指数(kupperman index,KI)量表。纪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镜下黏膜情况、病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结果等,后期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最为常见。肝胃郁热证胆汁反流发生率最高,脾胃湿热证HP的感染率最高,精神及情绪因素在诱发肝郁气滞证中比率最高,气候因素在诱发脾胃虚寒证中比率最高。证型分布受KI量表、HP感染、胆汁反流影响,与进食习惯、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无关。结论:建立统一的中医病名、证型分类标准及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开展临床研究,比较、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9.
高卫星 《吉林医学》2011,(6):1153-1153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3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活检方法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Ⅰ级患者8例(26.6%);Ⅱ级患者16例(53.4%);Ⅲ级6例(20%)。患者中肠上皮化生轻、中度Hp感染者占28例,重度Hp感染者2例。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有关,胃镜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对胃镜诊断具有肠上皮化中度及重度Hp感染者,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治疗CAG有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海 《中外医疗》2010,29(1):38-38
目的观察与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因及病变特征。方法对我院近2年90例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CAG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1例(45.6%),伴肠上皮化生25例(27.7%),伴异型增生19例(21.1%),癌变5例(5.6%)。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伴异型增生、癌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