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中医抗病学的重要理论。但什么叫“精神内守”?怎样才能精神内守?为什么精神内守就不容易患病?现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错误之处,请予指正。一、什么叫“精神内守”对此目前的解释尚未完全一致,尤其是对“内守”二字。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守”释为  相似文献   

2.
摘要:中医预防保健是大家熟悉的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其理论深厚,经验丰富,简便易行,功效显著,为人们所推崇,也符合国家卫生部提出的“治未病”的精神理念。中医预防保健通过精神内守,文化修养,体育运动,饮食调节,药膳保健,导引推拿等方法,可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精神饱满、延年益寿的效果。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百病安从来”的最终愿望。此文管窥,只是沧海一粟,笔者意在抛砖引玉,为更快、更好地发展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提高人类身体素质,尽终天年,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3.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处子,即处女。《孙子·九地》谓:“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即指未行动时如处女那样娴雅,行动时如逃脱的兔子那样迅捷。从气功的角度来看,静不仅指形体的不动,或少动,更是指神静,是精神内守,只有思想情绪上保持清...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早已提到,即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如果能使精神活动保持正常,就能抵御疾病、维护健康。可见,中医早就把精神保养视作讲求养生的重要内容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养生学从来都视养神为首务。中医认为,心神能统帅五脏六腑、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所以古代养生家认为调养心神,不但能使心强脑健,有益于精神卫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养心调神还可以有助于调养整个形体。《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养生论》一课的“守之以一”论述的是古代道家气功学的内容。指出了道家与道教、道家气功与道教气功的不同点。认为《养生论》作者嵇康作为早于道教真正形成时期的思想家,信奉的是老庄哲学。北京宋书功氏认为“守之以一”乃意守丹田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而应是中医的“精神内守”,即神不外驰而守护元气。要达到它,先必须“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这样才不违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体现出道家气功养生长寿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潘丰满  张德新 《陕西中医》2009,30(2):253-254
笔者试就外感热病的瘥后调理治疗作一浅要探讨,希望能有益于外感热病的善后康复。 1 调摄精神情志 《内经》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朱兰 《中国针灸》1997,17(10):596-597
试论针刺之“守神”朱兰(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100050)《内经》对于针灸临床治疗强调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法,必先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意即“粗工”只知拘守针...  相似文献   

9.
气功应用与日常生活河南秦至东人们所以容易患病和衰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到不断的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所致。《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的“止念”和“全神”功夫。一个人杂念减少,头脑清静,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相似文献   

10.
“虚邪”是《内经》常用名词,常和“贼风”并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名言警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自王冰注为“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后,千百年来,因袭不变,或略改文字曰  相似文献   

11.
情志的变化是人的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生理活动的范畴。如果超越了生理活动所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内经·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周围环境、病人起居,病室的卫生、光线,医务人员的语言、服装等对患者的情志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护中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需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站桩功”,亦名“无意守桩架”,为少林内劲一指禅的三大练功体系(即无意守桩架、扳指功和导引功)之一。在无意守桩架中,又有基础功桩架与提高功桩架两种。这种无须意守的功法,木仅是一种养身气功,也是一种武术气功,它通过各种桩架的更换来提高内功,既有助于锻炼精神内守,进退自如;也可以练气强身,以气发力。一、马步桩(罗汉桩)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且处在同一线上。脚趾抓地,似紧非紧,不宜用力。屈膝下蹲,膝盖不超过脚尖。两脚着地,重心在左脚。双膝外展,小腿外侧与脚外侧成同一垂直线。大腿与小腿之间夹角…  相似文献   

13.
胡元骏 《东方养生》2009,(11):60-62
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无论养生还是做人,能做到这16个字,足矣。  相似文献   

14.
1生活起居预防 ①“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②“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③“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④“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坚持形神一元论,认为养生当"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才能终其天年。关于形神,中医重视神对形的主宰作用,认为神为形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养神"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养神"又包含丰富的老年心理养生思想,所论述的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1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1.1精神内守精神内守,即指精神不外越。神  相似文献   

16.
谢远基 《气功》1999,20(2):84-87
一、意念的定义及特性意念,是气功学最重要的术语之一。它作为一种操作手段,几乎横跨于任何一门气功的修炼,纵行于气功修持时每一过程。那什么叫意念呢?《灵枢·本神》曰:“心之所忆谓之意”,《青华秘文》也强调:“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太平经》亦就其功用而云:“神气周流,疾于雷是,急还神明,以自照内,故病自愈,而人自治。”《素问》更明确指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用现代的语言而言,意念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通过语言、形象、动作等形式的反馈,构…  相似文献   

17.
正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节制欲望等方法,达到形神高度统一,从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因此,善待我们的精神,是养生长寿的头号大事,有了精神健康,谈养生才有意义一台没有CPU的电脑是不能工作的,同理,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也不能生存。《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国古代先哲告诉我们:养生最重要的是养神,任何不谈精神的养生都是菜鸟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一 我是一名药剂师,在医院工作几十年,1994年退休。退休后,读了许多经典著作。我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与伦比。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尤其是:“治未病”的思想,是老年人的行动指南。“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医籍在论述养生时,常常强调形神兼养,力求达到身心俱健之目的。如《内经》所说:“精神内守”,“形与神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晋代嵇康在《养生论》中也说:“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应当“修性以养神,安心以全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意即人的...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处的“精”和“神”二字,分别有其各自的含义。“精”,是指精气、肾精;“神”,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亦即情绪、心理活动。故“精神”二字当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