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寻找一种可行、使用简单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对照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透气胶布固定.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固定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95例需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加3M纸质胶带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性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不易自行松脱,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冯正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0-3411
目的:观察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针眼,再采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只选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不使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对比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脱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 自粘弹力绷带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留置针在头皮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固定留置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弹力网帽进行外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故障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弹力网状绷带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及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106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设为试验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行微孔胶布粘贴固定,试验组行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并予以护理干预,比对两组静脉针留置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针留置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试验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皮肤过敏、针头脱落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行弹力网状绷带固定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减少静脉炎与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瑞  李雪芬 《包头医学》2015,(4):216-218
目的:探究弹力网状绷带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0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再用普通医用胶带固定;实验组50例穿刺成功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再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保护,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短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弹力网状绷带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优于普通医药胶带,可以有效减少以往普通医药胶带使用过程中针头频频脱落的现象,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受到了老年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在固定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弹力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部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后再加用弹力帽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发现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帽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既减少了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M伤口保护膜在汗渍皮肤留置针敷贴固定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16例汗渍皮肤行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使用3M伤口保护膜联合留置针敷贴固定;对照组单用留置针敷贴固定。结果: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3M伤口保护膜应用于汗渍皮肤静脉留置针敷贴固定,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主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弹力网状绷带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0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其中73例使用常规固定静脉留置针,127例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加强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留置针部位有无出现脱出、穿刺部位渗漏肿胀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即终止留置,并记录失败类型及留置时间。在终止留置前没有发生脱出、渗漏肿胀现象的,认定为有效,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常规固定组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患儿为53例(72.6%),加强固定组成功留置患儿为116例(9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常规固定组为(3.1±1.5)d,加强固定组为(4.6±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状绷带加强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延华  王园园  杨传玲 《吉林医学》2009,30(21):2721-272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2种不同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方法:16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输液完毕后用5U/mL的肝素钠盐水封管,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及堵管、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纽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3.64±1.68)d]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0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实验组堵管率明显(4.89%)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用5U/mL的肝素钠盐水封管配制方法简单,安全系数高,能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封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87-588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选用前臂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 用透明敷贴覆盖留置针固定,贴膜内所附梯形胶带将留置针延长管U形固定;观察组使用透明敷贴前,先用输液贴横向固定留置针外套管的针尾,然后用75%酒精消毒皮肤后覆盖透明敷贴,改变胶带位置,最后用胶布U形固定肝素帽.每天输液完毕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观察2组在留置针留置时间、脱出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在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输液贴固定针尾,酒精消毒皮肤及改变梯形胶带的位置固定留置针,可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延长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立平 《海南医学》2012,23(7):146-147
目的评价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在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120例)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组(抗感染组128例),观察两组CRI的发生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抗感染组的CR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vs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I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但两组患者CRI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降低ICU患者CR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在Snodgrass(纵切卷管式)术后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Snodgrass术的尿道下裂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大腿内侧固定导尿管法。比较2组患儿导尿管牵拉痛、引流不畅、尿瘘发生率及术后24 h内C型导管固定装置更换频次。 结果 观察组导管牵拉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引流不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C型导尿管固定装置更换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部双固定导尿管法能够增强Snodgrass术后固定导尿管的牢固程度,增加舒适度,减少引流不畅,降低导管固定装置的更换频次,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的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论用于社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钢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AO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S评分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51%)(P0.05)。结论对于股骨远端骨折采取AO微创内固定系统,手术伤口小,患者康复较快,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芬太尼组(F组)、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组(BF组),术毕按3种方案实行PCIA.记录并比较术后2、4、8、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术后8 h、18 h、24 h,BF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4、8、18、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B组头晕发生率高于F组(P<0.05);BF组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法治疗,观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优良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且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肯定,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甲亢,筛选出并发甲亢患者41例(甲亢组)和非甲亢患者160例(非甲亢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梗死面积和颅内出血情况。结果: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甲亢组患者高于非甲亢组(P<0.05);2组患者7d NHISS评分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51.2%,非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27.5%;甲亢组患者无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甲亢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可获益,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韩亚楠 《中国民康医学》2022,(1):186-188+19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静脉输液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3.40±6.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6±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84.72±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4±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患儿可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