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研究现状。方法通过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则治法研究,结合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现状,即分型论治、专方治疗、中医外用、针灸疗法,总结中医临床研究概况。结果中医的分型论治、专方治疗、中医外用、针灸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
历节病名虽然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且诸多医家的认识,非常类似于现代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对当今的辨证施治极具参考价值。现笔者根据近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体会。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历节病名虽然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且诸多医家的认识,非常类似于现代医学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发病趋势、临床表现。对当今的辨证施治极具参考价值。现笔者根据近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体会。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分期治疗、内外合治及其他疗法阐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概况。指出今后中医治疗RA的研究层面越来越广泛、深入并注意临床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重复性,使其应用更广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评价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论治、专方与单味中药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及评价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造成骨质破坏、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骨破坏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便能有效阻止RA骨破坏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施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施治、专方经验方等反面叙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对该病进行标准统一及对有效中药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医药治疗RA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8.
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本文论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气血不足,肝肾失调。可见本病的中医病机与脾虚关系甚为密切。在痹证的整个过程中,脾虚是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是RA发病的内因,而痰瘀是直接因素,风寒湿热等邪是发病的外因。本文探讨RA的中医学病机与脾虚的关系,为临床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程较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生活障碍的疾病,属于中医"顽痹"范畴。其发病机制仍具有一定的争议,尚无公认的特效药。本文就国内外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作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情况,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基本方论治、专方治疗,其它疗法等5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中医学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脉证合参,其大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燥症(内燥)”范畴,也有称其为“燥痹”。现代中医对燥证的认识较传统中医有所创新,其中认为燥证发病原因以阴津亏虚为本者不在少数。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燥证发病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津液的亏虚每每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临床上燥证每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伴或不伴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副作用、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展现出其独有的优势。该文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与特点,总结分析了近几年有关本病的中医诊疗经验与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疲劳的中医病因病机,为疲劳及手术后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华医典》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与疲劳相关的中医古籍与现代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与疲劳相关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确立分析单元、建立类目,然后根据类目定义将分析单元编码归类,提取中医文献中疲劳相关的病因病机。主要统计分析法为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古籍文献中,疲劳的病机主要为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脏腑病机中以脾胃病机为主,其次是病机归于肾;气血病机中以气病病机为主,其次为气血同病病机;具体病机中,疲劳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血、脾胃和阴阳虚损更著,但也有外邪的因素,主要为风邪外侵。(2)在现代文献中,疲劳的病机也主要为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脏腑病机以脾胃病机和肝胆病机为主,气血病机以气病病机和血病病机为主;具体病机中,疲劳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虚证为主,尤其是气血、阴阳和脾气的虚损更著,但也有实证,主要为肝气不舒。(3)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疲劳中医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可为疲劳及手术后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收集近10年的有关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文献,对其中医辨证、治法、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寻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规律,从而优化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收集2002年1月—2012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卵巢早衰的文献,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医辨证、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 (:1)统计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肝郁、肾虚血亏、肾虚血瘀、肝郁气滞为卵巢早衰的主要证型。(2)统计出滋补肝肾、温补肾阳、补肾调肝、补肾养血、补肾活血、疏肝行气活血为卵巢早衰的主要治法。(3)统计出各个治法的10味常用中药及所有治法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种药物。结论:根据药物的统计,总结出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之间关系,提出卵巢早衰的治疗,基本是立足于补肾,然后再通过辨证提出治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分析相关文献,研究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证型分布情况和经验。方法:检索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1989—2010年)及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1994—2010年)获取目标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通过检索获取目标文献30篇,涉及相关证型26种,30篇经验性文献中证型排在前5位的是:气阴两虚(90.00%),阳虚证(73.33%),阴阳两虚(70.00%),阴虚证(56.67%),气虚证(36.67%)。结论:名老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上不尽相同,存在多样化、复杂性特点,但在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认识上是一致,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渐至阴损及阳,出现临床上以阳虚为主的另一个阶段(即临床期或中期);晚期最终发展至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盆炎汤组(试验组)30例和奥硝唑胶囊组(对照组)30例。两组临床观察时间均为4周,均以患者的体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据综合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证候学表明: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经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且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中药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冠心病证候、治法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调查301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用复杂网络挖掘分析冠心病患者证候-治法-用药关系。结果:冠心病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虚。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治法主要有活血、清热、补气、化浊(痰)、养阴、温阳、宣痹,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复杂关联的药物主要有黄芪、陈皮、地黄、川芎、白术、桃仁、茯苓、甘草、半夏、泽泻、赤芍、当归、丹参、枳壳、桂枝、麦冬,与常见证候要素构成关联的药物功效有止痛、化浊(痰)、清热、活血、补气、凉血、利水、化瘀、解毒、补血、理气、安神、补脾、调经、通便、润燥、散结。结论:冠心病中医临床诊疗符合理法方药相一致的原则,治疗冠心病的清热治法、解毒治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24年国内外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研究文献,探讨相关文献分布规律、发展趋势及揭示中医药辨治CAG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方法:利用CBM、GoPubMed检索1990—2013年期间CAG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年代分布、作者情况、期刊分布、研究主题及病机治法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M文献量为1 284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于1996、2011年形成2个发文高峰。江苏省作者发文量最多(169篇),国内期刊陕西中医发文量最多(91篇)。对文献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提示以癌前状态、化生、萎缩、增生、消化系统肿瘤、细菌感染等为研究热点。同时临床以肝脾论治、祛瘀解毒、滋阴清热、祛湿通络及和胃降逆等治法最多常见,其符合CAG基本病机规律。GoPubMed检索文献量为74篇,其中江苏省各城市发文量总计12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原为中西医结合杂志)前后共计发文29篇。其研究主题(Top Terms)仍以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胃黏液层、幽门螺杆菌、胃肿瘤、化生等方面为重点。另显示气虚、血瘀、脾胃阴虚为CAG的主要病机。结论:CBM、PubMed收录中医药防治CAG相关文献研究重点大致相一致,但发文量仍以中国国内研究者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10年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杂志中关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复方汤剂,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有关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研究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不同层面揭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疗效机制。结论:中医药对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和开发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医骨痹证的相关中西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中医骨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在于内、外因结合所致的痰瘀阻络,以及病久气血衰微,骨骼不荣。其现代研究的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炎性反应、骨质破损和骨质增生3个方面,病变部位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引发骨痹疼痛的主要原因。火针传统意义上的治疗作用是借火助阳,温通经络:开门祛邪,散寒除湿及行气开郁,以热引热3个方面。而对于火针的现代研究证实其治疗骨痹的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大的刺激量对人体感痛系统的调整;热效应对血液循环与局部新陈代谢的改善;灼伤产生的局部组织性质变化对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对炎性物质的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