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刚  杨扬  胡胜利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13-1717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微小RNA-216a(microRNA-216a,miR-216a)/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alpha,PRKCA)进行调控。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U251,用不同剂量替莫唑胺染毒48 h后,构建野生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及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miR-216a和PRKCA表达的影响。结果:miR-216a mimics使野生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活性下降了47.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6a mimics使突变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活性下降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率、侵袭细胞数、PRKCA mRNA相对表达量和PRKCA蛋白表达量均降低,miR-216a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替莫唑胺剂量的增加,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率、侵袭细胞数、PRKCA mRNA相对表达量和PRKCA蛋白表达量随之降低,miR-216a mRNA相对表达量随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可以通过促进miR-216a的表达而抑制PRKCA的表达,降低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花丹醌增强替莫唑胺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DMSO)、白花丹醌、替莫唑胺和白花丹醌+替莫唑胺组U251细胞48 h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白花丹醌增强替...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0%~50%,由于胶质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生长于脑重要结构,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易复发。长期以来,单纯手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5年生生存率<25%。但术后合理的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和延缓复发。化疗作为颅内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烷化剂,对恶性胶质瘤辅助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评价替莫唑胺对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首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F组),10例再次或多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R组),11例从未使用(N组),定期临床随访、分析所有纳入病例的治疗反应。结果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稳定(stable disease,SD),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及肿瘤进展时间(time of tumor progression, TTP),半年肿瘤无进展数比和半年生存数比。其中F组的PR+SD较R组与N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半年生存例数比为13/15,显著高于R组的5/10(P<0.05)和N组的4/11(P<0.01)。结论替莫唑胺化疗对初次用药的复发性胶质瘤有效,但对再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组中的病例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40%~50%,由于胶质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生长于脑重要结构,不仅手术难以全切,而且术后易复发。长期以来,单纯手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5年生生存率〈25%。但术后合理的放疗、化疗和其他综合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和延缓复发。化疗作为颅内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替莫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烷化剂,对恶性胶质瘤辅助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胶质瘤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邸辉  方川 《肿瘤学杂志》2014,20(1):68-71
脑胶质瘤目前治疗手段一般为外科手术辅以放化疗。化疗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能够产生非常关键的作用,替莫唑胺口MZ)是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目前在胶质瘤化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将对国内外TMZ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新型口服烷化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8例年龄为18~65a,通过立体定向活检技术进行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复发性脑恶性胶质瘤(Ⅲ、Ⅳ级)复发前2mo内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的病人,给予替莫唑胺每天150~2mg/m^2,连续空腹口服5d,28d为1个周期。本组病人接受化疗2~6个周期。每1个周期均随访检查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判断病人能否耐受。替莫唑胺治疗第2、3及6个周期末施行相应的增强CT或MR检查,与化疗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判断肿瘤实体变化情况。结果 有效率52.6%:CR1例,PR6例,SD13例,PD18例;平均无进展存活时间和总存活时间分别为2.2mo和4.1mo,生存最长者已达10.2mo;化疗期间病人的不良反应及骨髓毒性较轻微。结论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安全而有效,病人耐受较好,是一有良好前景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干细胞 (Brain glioma stem cell) 和U251胶质瘤细胞系对不同剂量X线的射线敏感性。方法: 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脑胶质瘤肿瘤球, 用CD133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得到脑胶质瘤干细胞; 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脑胶质瘤干细胞和U251细胞后, 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者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1) 从脑胶质瘤组织中分离胶质瘤干细胞。2)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均出现下降, 但肿瘤干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U251细胞 (t=-3.71, P<0.01)。3) 根据公式SF=exp(-αD-βD2) 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干细胞和U251细胞的α/β值分别为3.57、 7.15。结论: 脑胶质瘤干细胞与U251胶质瘤细胞系相比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拒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国内外多推荐为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周期通常为六周期。长周期(超过六周期)TMZ治疗胶质瘤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中国脑胶质瘤患者这方面信息较少。本文总结我们近年来长周期TMZ治疗32例胶质瘤的临床经验,重点探讨其安全性。方法:32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s,HGGs)或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s,LGGs)采用了TMZ长周期治疗。TMZ化疗方案的选择基于肿瘤组织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用甲基化特异PCR(MSP-PCR)检测了其中6例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MGMT阴性表达(±或-)者接受TMZ标准化疗(200mg/(m2.d),d1-5,四周方案),MGMT阳性表达(+或++)者接受TMZ剂量密度方案[75mg/(m2.d),d1-21,4周方案],或顺铂(cisplatin,DDP)联合TMZ化疗方案[DDP 75mg/(m2.d),d1-2;TMZ 200mg/(m2.d),d2-6,四周方案]。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318周期TMZ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周期数为7~24(中位周期数为9.4)。最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淋巴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均为9.4%(3/32)。最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疲乏(86.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6.9%)、脱发(46.9%)、血小板减少症(40.6%)、便秘(41.2%)及淋巴细胞减少症(25.0%)等。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28.6月。6月PFS、12月PFS分别为100%与71%。32例患者中,15例肿瘤完全切除,至今无病生存。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principle,ITT),1例(3.1%)取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4例(43.8%)微效(minor response,MR),2例(6.2%)稳定(stable disease,SD)。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1.5%(95%CI,50%~9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9.2%(95%CI,64%~98%)。结论:长周期TMZ化疗治疗胶质瘤是安全的。长周期TMZ化疗具有较高的反应率(ORR)与无进展生存(PFS)。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SMV)在体外对胶质瘤U251细胞侵袭迁移及其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辛伐他汀对U251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小室测定法检测辛伐他汀对U25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实验和RT-PCR方法观察辛伐他汀对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U251细胞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能够降低U251细胞黏附,Transwell实验表明药物处理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明胶酶谱与RT-PCR结果表明辛伐他汀不但降低MMP2前体蛋白的表达,而且影响其mRNA的表达。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辛伐他汀下调胶质瘤U251细胞中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是一种能将鸟嘌呤DNA第六位氧氧原子上的甲基加合物移除和修复损伤DNA的酶,临床上能影响甲基化类化疗药物的疗效。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被认为是胶质瘤复发的根源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MGMT在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的表达以及与替莫唑胺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自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SF295、SKMG-1、U373、U87、MGR1和MGR2中富集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相关分子标志;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成瘤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中MGMT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对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分别自8个胶质瘤细胞株中成功富集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U251G、SKMG-4G、SF295G、SKMG-1G、U373G、U87G、MGR1G和MGR2G。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高表达CD133、Nestin和Sox-2等干细胞标志,而且低表达GFAP和TUJ1。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均能在裸鼠移植成瘤。MGMT在8株胶质瘤细胞及U87G、MGR1G和MGR2G中为阴性,而在U251G、SKMG-4G、SF295G、SKMG-1G和U373G中为阳性表达。替莫唑胺对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与胶质瘤亲代细胞相比更加耐药(P<0.05)。另外,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及MGMT阴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IC50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经干细胞样培养后,MGMT表达可转为阳性;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较胶质瘤亲代细胞更耐受替莫唑胺;MGMT的表达与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对替莫唑胺的耐受之间无明显关联,提示胶质瘤干细胞样细胞对替莫唑胺的耐药可能还有MGMT以外的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 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应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24±3.09)个月和生存时间为(15.64±3.87)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09±1.97)个月]和生存时间[(8.71±2.56)个月]明显要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头皮溃疡、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可自行缓解或对症用药后可控制.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的放疗相比较,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情况,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并筛选、鉴定。转染与未转染tk基因的U251细胞按1∶9混合。实验分3组:对照组、 GCV组、GCV+TMZ组。GCV组以5种不同浓度(2、5、10、20、40μM)作用于混合细胞;GCV+TMZ组在上述基础上各加入TMZ 50μM;对照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各组细胞培养72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1)U251/tk细胞的活力随GCV组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2)GCV组、TMZ +GCV组的IC50分别为17.3μM、8.1μM(两组相差2.14倍);(3)GCV+TMZ组的总体抑制率显著高于GCV组(P<0.01)。GCV+TMZ组生存曲线明显左移;(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组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细胞多被阻滞于G2~M期。结论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有一定的肿瘤杀伤效应及旁观者效应;替莫唑胺与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及促凋亡增加GCV的旁观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试剂体外瞬时将pcDNA3.1-STAT1转染入胶质瘤细胞系U251,将细胞分为Mock组(无转染)、空载组(转染pcDNA3.1)和STAT1组(转染pcDNA3.1-STAT1),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胶质瘤U251细胞中STAT1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STAT1的U251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指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指标,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53、P21、bcl-2、Caspase-8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 与Mock和空载组相比,STAT1组中STAT1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细胞增殖明显减慢(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 P53、P21、Caspase-8表达明显增强(P<0.05),bcl-2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高表达的STAT1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具有抑制增殖或促进凋亡的作用,并且STAT1可调控多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iR-192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增殖、迁移及凋亡等生物学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胶质瘤细胞株U251、LN18、U373和正常人脑胶质细胞株中HEB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92类似物(miR-192 mimics)和阴性对照(miR-negtive contro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对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探索以EGFR反义RNA进行反义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将含EGFR反义RNA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C6恶性胶质瘤细胞,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整合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Northern印迹杂交、细胞原位mRNA杂交及EGF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GFRmRNA及蛋白表达,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染色(AgNOR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Southern印迹杂交表明外源性反义EGFR基因(互补于EGFR基因全长及3端部分序列)分别在C6细胞中整合(分别命名为C-pR1和C-pR3),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原位杂交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转染EGFR反义RNA的C6细胞比转染前EGFRmRNA水平及EGFR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达高水平反义RNA的克隆在培养状态下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结论:EGFR在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十分关键的作用,EGFR有可能成为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越来越广泛地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探讨替莫唑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果、影响因素、防治原则。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使用替莫唑胺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包括肿瘤级别,是否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替莫唑胺化疗期间血常规、血生化检查,不良反应等。依据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CTC 3.0对不良反应进行判定。结果:共有123例患者使用替莫唑胺,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46岁,男性65例,女性58例。高级别胶质瘤81例,其中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32例,单用替莫唑胺辅助治疗49例,低级别胶质瘤42例使用替莫唑胺单纯辅助治疗。血液学毒性发生16例(13.0%),胃肠道反应共54例(44.3%),疲乏46例(37.4%),皮肤病变6例(4.9%),一过性视物模糊8例(6.5%)。除3例血液学毒性3-4级外,其余毒性均为1-2级。其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术后行替莫唑胺同步放疗的患者高于单纯替莫唑胺化疗者。肿瘤级别对不良反应无影响。结论:替莫唑胺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偶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密切监测。女性患者、进行过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如何控制其不良反应,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顺铂耐受胶质瘤细胞株诱导和细胞自噬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明确胶质瘤耐药相关分子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对策。我们将诱导对顺铂耐药的脑胶质瘤细胞株,探讨细胞自噬和胶质瘤细胞顺铂耐受的关系。方法:应用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采用顺铂剂量梯度爬升筛选方法,诱导耐药胶质瘤细胞株;用MTT法测定该耐药细胞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电镜和GFP-LC3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自噬体;AnnexinV-FITC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以及凋亡分子Caspase-3水平。结果:我们诱导获得的耐药胶质瘤细胞株U251/CP2对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较亲代U251增加了62.7倍(分别是1.2±0.4μg/ml和76.5±22.5μg/ml)。电镜和GFP-LC3荧光染色观察表明胶质瘤细胞呈现典型的自噬特征,表现为电镜下广泛的自噬性空泡的出现和GFP-LC3斑点状分布,且能够被自噬抑制剂3-MA和ERK抑制剂PD98059抑制。凋亡检测表明,经顺铂处理后,U251/CP2较U251凋亡率低,3-MA和PD98059能够显著增强顺铂对U251/CP2的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表明,U251/CP2较U251具有显著上调的LC3和Beclin1水平,而Caspase-3水平较低。结论:U251胶质瘤细胞能够通过自噬作用保护细胞免受化疗药物顺铂的杀伤,从而免于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