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的抗荷动作:HP与PHP动作抗荷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目的:检验新的抗荷动作--HP与PHP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HP动作由两部分构成,第1部分为全身肌肉根据+Gz大小进行用力收缩;第2部分为2.5s 1个周期的呼吸部分,即在0.5s内以口快吸气,同时发出汉语拼音“H”,再通过半闭的双唇用力进行慢呼气2.0s,同时发出汉语拼音“P”。PHP是在抗荷正压呼吸条件下做的HP动作。测试对象为20名飞行员和10名志愿者。在离心机上测定10名飞行员采用KH-7抗荷服与HP动作的抗荷耐力,另外10名飞行员采用KH-7抗荷服与L-1动作时的抗荷耐力作对照。在离心机上测定10名志愿者采用KH-5抗荷服、抗荷正压呼吸装备和做PHP动作时的+Gz耐力。结果:分别采用HP动作、L-1动作的两组飞行员的抗荷耐力均可达到8G10s,但采用HP动作时心率、呼吸率显著低于L-1动作(P<0.05)。志愿者采用装备做PHP动作的抗荷耐力均达到了9G10s,且完成得比较轻松。结论:HP、PHP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心脏负荷较小,而且飞行员易于理解、掌握,易于抗荷正压呼吸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的抗荷动作:HP与PHP动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主办的全国第六次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2年 6月 2 6~2 9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应征论文 2 1 9篇 ,经专家评审组采用双向多重盲法 (作者与审者间双盲、审者间互盲 )审稿方式初选后 ,再集中会审 ,充分保证了公平、优质地录选稿件。最终录用 1 2 9篇 ,其中英语专题会交流 9篇 ,大会交流 1 7篇 ,专题会交流 1 0 3篇。现将这次会议入选论文以摘要形式在本刊预先发表。为了方便检索与学术交流 ,我们在每篇摘要前加了顺序编号 ,并标注了关键词 ;英语专题会交流论文摘要以中英文对照形式刊发 ;中文摘要加注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相似文献
3.
《航空军医》2006,(2)
目的对飞行员进行抗荷动作训练,观察 HP、PHP 动作训练效果。方法 17名健康鉴定为飞行合格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采用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器及地面加压供氧仪进行 HP、PHP 抗荷动作训练,观察训练前后主要肌群(大、小腿及腹部肌肉)静力变化,分析由心率、血压测算的对抗 G 值。结果所有参训飞行员均完成了 HP、PHP 抗荷动作训练。HP 动作训练后大、小腿肌静力显著提高(P<0.01);PHP 动作训练中在面罩压为30、50 mm Hg 时心水平动脉压显著升高,测算得对抗 G 值提高1.82G。结论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地面 HP、PHP 抗荷动作训练效果可靠,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掌握。抗荷动作与正压呼吸状态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5.
新型侧管式抗荷装置与抗荷动作的综合防护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与抗荷动作的综合防护性能进行研究,探讨采用二者联合的方法对8G10s(增长率为2G/s)高G进行防护的可行性。方法 在离心机上,+Gz增长率为2G/s,行测量9名飞行学员的基础+Gz耐力,其中5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抗荷服(NKH)+新型抗调器(NKT)+L-1动作(L-1)、另4名飞行学员采用新型侧管式代偿服务(DNC)+NKT+L-1,测定出其最大+Gz耐力。结果5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战斗机和歼击机飞行员肌力协调抗荷训练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和歼击机飞行员的抗G效果. 方法对象为4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和99名歼击机飞行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初训后经2次复训,歼击机飞行员均为初训.肌力协调抗荷训练按训练大纲实施,训练前后测试做习惯的和规范的抗荷动作时的各项参数,推算+GZ耐力进行比较. 结果与训练前习惯抗荷动作相比,两组训练后规范抗荷动作时的大腿、小腿肌静力和维持时间增加,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规范抗荷动作时的收缩压(SBP)与基础值相比,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SBP增加51.8±10.3 mm Hg,估算G耐力增加2.8±0.7 G,歼击机飞行员SBP增加46.0±13.2 mm Hg,G耐力增加2.6±0.7 G,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复训未达标率为27.27%,歼击机飞行员初训未达标率为48.4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肌力协调抗荷训练G防护效果有效,且复训明显好于初训.建议歼击机飞行员也进行复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分析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 FT动作以腹部、腿部肌肉持续用力为主,呼吸不用力.7名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分别进行了4组离心机试验:FT组采用FT动作,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组采用HP动作;FT+KH-X组采用FT动作与KH-X抗荷服,在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KH-X组采用HP动作与KH-X抗荷服.记录分析G耐量(G值×时间之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力量训练前的G耐量,HP组显著高于FT组、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的G耐量,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训练后FT组、HP组、FT+KH-X组、和HP+KH-X组的G耐量分别增加了60.8%、34.6%、50.5%、51.7%.力量训练前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均显著高于FT组(P<0.05),HP+KH-X组的最大心率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FT组与HP组、FT+KH-X组与HP+KH-X组之间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量训练后,只有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P<0.05).结论 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对飞行教官安全有效的指导带教,提高自身抗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分析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 FT动作以腹部、腿部肌肉持续用力为主,呼吸不用力.7名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分别进行了4组离心机试验:FT组采用FT动作,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组采用HP动作;FT+KH-X组采用FT动作与KH-X抗荷服,在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KH-X组采用HP动作与KH-X抗荷服.记录分析G耐量(G值×时间之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力量训练前的G耐量,HP组显著高于FT组、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的G耐量,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训练后FT组、HP组、FT+KH-X组、和HP+KH-X组的G耐量分别增加了60.8%、34.6%、50.5%、51.7%.力量训练前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均显著高于FT组(P<0.05),HP+KH-X组的最大心率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FT组与HP组、FT+KH-X组与HP+KH-X组之间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量训练后,只有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P<0.05).结论 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对飞行教官安全有效的指导带教,提高自身抗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增强飞行员 G_z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长录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4,(2)
概述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建所40年来有关增强飞行员抗十GZ能力的研究成就。分析整理了历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档案、公文、论文和检索的文献资料。归纳为3个问题进行叙述;①+GZ耐力的检查方法和标准;②增强飞行员自身十GZ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效果;③抗G装备的改进。并提出将来科研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飞行员做HP动作对抗推拉效应(push-pull effect,PPE)的离心机训练方法. 方法 依据实际空战机动飞行中记录的推拉动作(push-pull maneuver,PPM)飞行参数,在载人离心机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HP动作对抗PPE训练.受试者为6名飞行员.训练分3日进行,第1日采用预编程模式,飞行员穿抗荷服训练HP动作,载荷为+Gz增长率和下降率均为3 G/s、峰值分别为3、5、6、7G各持续10 s的曲线.第2日采用预编程模式,载荷为一组-1Gz持续5 s与+Gz分别为3、5、6、7G各持续10 s,G值增长率为2 G/s,下降率为1 G/s的PPM曲线,飞行员在-1Gz时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呼吸,从-1Gz向+Gz开始转换时即做较用力的HP动作,并随着+Gz的增加逐渐加大用力程度.第3日采用闭环模式,进行+3、+5、+8 Gz各持续10 s的HP与PHP动作训练.记录飞行员的+Gz耐力、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breathing rate,BR)、双腿蹬力(muscular force of legs,F1egs)等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结果 第1日,6名飞行员采用HP动作,均完成了+7 Gz持续10 s离心机训练,其中1名飞行员因曾患椎间盘突出,退出后续训练.第2日,5名飞行员均完成了HP动作对抗PPE训练,通过了-1Gz持续5 s,至+3、+5、+6、+7 Gz持续10s的PPM训练.第3日,5名飞行员均完成了HP与PHP动作+8 Gz持续10 s训练.随+Gz值的增加,Flegs明显高于前一次+Gz暴露时(F=127.047~322.488,P<0.01),HR、BR均显著高于+1 Gz安静时(P<0.01).各+Gz暴露时的Flegs、HR、BR在3个训练日之间无显著差异;-1Gz暴露时的HR、BR均显著高于+1 Gz安静时(P<0.01).飞行员主诉HP动作对抗PPE的离心机训练明显提高了对抗PPE的能力和信心. 结论 采用本研究建立的HP动作对抗PPE的离心机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行员对抗PPE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研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研制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方法:①在离心机(+Gz增长率为1G/s)上测定了6名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分别采用45%、65%和90%扩大覆盖面积抗荷服(45%ECGS、65%ECGS、90%ECGS)与KT-9抗调器配套时的+Gz耐力,确定其抗荷性能;②在离心机(+Gz增长率为3G/s)上测定10名飞行员穿45%ECGS配KT-9抗调器、并穿代偿背心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及做抗荷动作时的+Gz耐力。结果:45%ECGS、65%ECGS和90%ECGS的抗荷性能分别为2.50、3.38和3.63G;飞行员穿45%ECGS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及做抗荷动作时的+Gz耐力可达到9G/10s。结论:新研囊式抗荷装备的抗荷性能比现役抗荷装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抗荷动作与G-LOC防护的研究资料,为制定抗荷动作的规范化训练程序、方法与标准提供参考和思路.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62篇. 资料综合主要对各种抗荷动作的发展及其特点、在C-LOC防护中的必要性、防护生理机制、以及其应用效果和训练进行了论述. 结论 正确地实施抗荷动作是G-LOC防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抗荷动作的形式虽有多种,其共同目的都是要提高心水平动脉血压,提升脑组织血流量.有些动作虽然实验室效果比较好,但却不利于飞行员的实际应用.经过分析比较,我们推荐飞行员采用HP与PHP动作,在我军战斗机飞行员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强调抗荷动作训练的重要性.亟需开展研究确定HP与PHP动作与抗荷装备结合使用的效果与方法,制定规范化的训练程序,确保飞行员能够在空中熟练实施高效的抗荷动作,实现对G-LOC的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5.
新型抗荷系统抗荷性能的离心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方法以9名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在离心机 +Gz增长率为3.0 G/s条件下完成5项试验。①分别测定KH-x抗荷服(KH-x)、DC-x高空代偿服 (DC-x)、FLH-x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FLH-x)配KT-x抗调器的抗荷性能;②分别测定受试者穿 KH-x、DC-x、FLH-x时抗荷正压呼吸的抗荷性能;③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G-x、FLH-x时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④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C-x、FLH-x时,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并做PHP动作,在 +6.5 G;的持续耐受时间;⑤分别测定受试者穿KH-x、DC-x、FLH-x时,进行抗荷正压呼吸并做 PHP动作,在+9.0 G;的持续耐受时间。结果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FLH-x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与抗调器配套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2.11±0.44 G、2.25±0.40 G、2.11±0.55 G;抗荷正压呼吸(PBG)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2.13±0.58 G、2.04±0.09 G、2.10±0.14 G;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分别达到4.07±0.12 G、4.04±0.09 G、4.10±0.22 G;受试者采用本抗荷系统,并做PHP动作,均通过+6.5 Gz/45 s和+9.0 Gz/15 s。结论新型抗荷系统的抗荷性能明显提高,在作抗荷动作情况下可满足我国高性能战斗机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阐明囊式抗荷系统是否会给心脏及大血管带来不良影响 ,对使用由不同大覆盖面积囊式抗荷服 (ECGS)与抗荷正压呼吸 (PBG)组成的抗荷系统在 8Gz 时的中心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数字仿真研究 ,以评价其对心脏的影响与防护作用。 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可仿真 Gz 与抗荷系统综合影响的多元非线性循环呼吸模型 ,对由两种ECGS(囊覆盖面积分别为 6 5 %和 90 % )与两种PBG(压力制度分别为 1 6kPa/G与 2 4kPa/G , 4Gz 启动 )组成的抗荷系统的抗荷效果及中心循环重要生理参数的变化进行仿真。 结果 仿真G耐力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的人体离心机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 ,ECGS的抗荷性能虽随着囊覆盖面积的扩大及压力制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每搏输出量略有降低 ,心脏、大血管及其瓣膜受到损伤的可能性亦增大。PBG引起的高胸内压虽可使呼吸困难程度增加 ,却能在不增加心脏做功的情况下提高心水平的动脉压 ,增强防护效果 ,并可使心脏、大动脉血管及其瓣膜的跨壁压 /跨膜压幅度减小 ,从而使人体在高G防护下受损的可能性降低。 结论 由于PBG对 Gz 作用下中心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具有正面影响 ,因而在抗荷装备中具有特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下体正压在单轴向离心机上模拟推拉动作 ,观察提前做HP动作对推拉效应的防护效果。 方法 志愿者 10名 ,分为L 1动作试验组和HP动作试验组。先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耐力 ;然后受试者穿抗荷服 (L 1动作组穿KH 3、HP动作组穿KH 7) )充气 4 0kPa(30 0mmHg) 持续 1min ,卸压后立即启动离心机 ,测定两组受试者下体正压卸压后的松弛耐力 ;再分别测定L 1动作组和HP动作组下体正压结束后立即做抗荷动作的 +Gz 耐力。 结果 下体正压卸压后HP动作组 +Gz 耐力下降 0 .70G (P <0 .0 1) ,L 1动作组耐力下降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下体正压卸压后采用抗荷收紧动作可使受试者的 +Gz 耐力显著升高 ,HP动作组提高程度为 3.4 0G(P <0 .0 1) ,L 1动作组为 2 .6 0G (P <0 .0 1)。下体正压卸压后采用L 1动作的耐力的增高程度比采用HP动作低 0 .8G (P <0 .0 5 ) ,采用HP动作最多可以使受试者 +Gz 耐力增加 3.75G ,且主诉疲劳程度低。 结论 提前做HP动作可以对推拉效应造成的G耐力下降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18.
有氧训练强度与G耐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我军歼(强)击机飞行员有氧耐力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训练心率法”控制训练强度,在跑步机上对20名健康男性进行12周定时定量的有氧耐力训练,依训练强度不同,分为2组,比较训练前后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 训练后受试者的运动最大心率明显减少,最大耗氧量明显增加,且训练强度越大,效果越显著;体重、体脂、立位耐力及基础G耐力的变化不大。结论 训练强度为心率储备的60%-90%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且不降低+Gz耐力;经常性的有氧耐力训练能够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Gz暴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高 Gz暴露引起的人体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 Gz暴露,用PFA-100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 Gz暴露前、暴露后即刻和暴露后24h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 Gz暴露后即刻及暴露后24h的血流停止时间大于 Gz暴露前, Gz暴露后24h与暴露后即刻相比则无显著差异。 Gz暴露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结论高 Gz暴露可导致反映血小板功能的血流停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