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地药材自古至今,在中医用药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宋以前医药著作中,就有类似地道药材含义记载,列明朝医药著作中出现许多道地药材这一名称,如:川乌、怀地黄等具有地区特色名称,医生使用这些名称开处方,药商使用这些名称作广告,以标明销售药材质量优良。道地药材已成为药材质量的代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用地名命名药,如:广防己、广藿香等十几种富有产地特点药材。道地药材已在人们用药中,具有很高声誉。现就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产区生长、品质优良、药效独特的药材品种,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定标准.道地药材作为专有名词始见于明朝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该书在很多药材的产地项下都标明了道地产区.如附子为"道地梓州蜀中",千金子为"道地广州"等.说明"道地药材"一词在明朝就已流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道地药材是古人用以指在特定产区生长,品质优良,药效独特的药材品种,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定标准。道地药材作为专有名词始见于明朝太医院院判刘文泰所著《本草品汇精要》,该书在很多药材的产地项下都标明了道地产区。如附子为“道地梓州蜀中”;干金子为“道地广州”等。说明“道地药材”一词在明朝就已流传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道地药材通常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一般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作者提出:1)局限于特定产区和(或)具有特殊的栽培加工技术的道地药材属于“原产地药材”,值得重视和保护;2)道地药材通常都是主产药材,但主产药材不等同于道地药材;3)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形成和变化有许多人为和主观的因素,新近形成的道地药材需要慎重对待;4)具有优质含义的道地药材十分有限。作者认为,当今由于药材质量评价的困难,一般难以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化合物的含量来评判药材优劣,“道地”被作为经过历史检验的综合的质量评价称谓,使得“道地药材”被赋予了过高的科学含义,成为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道地药材”名称不可滥用,对道地药材需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道地药材的科学概念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地药材通常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药材,一般被用作优质药材的代名词。作者提出:1)局限于特定产区和(或)具有特殊的栽培加工技术的道地药材属于“原产地药材”,值得重视和保护;2)道地药材通常都是主产药材,但主产药材不等同于道地药材;3)主产区及道地产区的形成和变化有许多人为和主观的因素,新近形成的道地药材需要慎重对待;4)具有优质含义的道地药材十分有限。作者认为,当今由于药材质量评价的困难,一般难以用一个或少数几个化合物的含量来评判药材优劣,“道地”被作为经过历史检验的综合的质量评价称谓,使得“道地药材”被赋予了过高的科学含义,成为优质药材的代名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道地药材” 名称不可滥用,对道地药材需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道地药材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从道地药材的历史和市场经济的法制出发,分析了道地药材具有特定地域、特定名称、特定种质、特定技术和特定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为,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试图保护道地药材时应当体现其保持区别性特征、维护药材质量、体现自身价值、继承传统文化等内在真实需求,并据此来制定相关的法案,从而把道地药材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  相似文献   

7.
道地药材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道地药材的形成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方法:引用了本草著作对有关道地药材的论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了道地药材质量与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微量元素等的关系问题.结果:道地药材的形成确实与有效成分、微量元素、优良品种和种植加工技术等密切相关.为用现代中药科学研究方法重新认识道地药材阔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考证及其变迁研究,对道地药材的评价、生产基地建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具有重要价值。现有研究方法往往集中于对文献史料的梳理,而少有对历史地图的运用。将历史地图引入传统的以文献学、史学为主的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研究,通过产区名称提取、历史地图标注、产区变迁考证3个步骤,有助于以图像的方式帮助分析道地药材历史产区的范围、变迁过程及演变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挖掘道地药材产区从古至今的变迁脉络;从产区范围变化、经纬度迁移等角度探讨产区的演变特点;并从环境、气候、人文、经济、政策等多重角度分析道地药材产区的形成及演变的原因。但在道地药材产区历史地图标注的实践中,常有地名刊印错误、地名表述不清、地名对应年代不清、同一地名指代不同地域范围等问题出现,需结合正史地理志、地方志等文献史料考证进一步明确产区范围。此外,可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结合历史地图数据库进行地图标注,将道地药材产区的朝代、名称、范围进行关联,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分析道地药材的产区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地药材研究20年概论   总被引:41,自引:18,他引:23  
近20年来,我国道地药材研究取得了3个方面的主要进展:一是发掘和整理了道地药材本草资料,初步理清了道地药材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规律;二是建立了一系列道地药材鉴定与评价方法,初步赋予道地药材现代科学内涵,推动了中药鉴定学和生药学发展;三是铺垫和推动了中药材GAP生产发展,促进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促进农民创收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当今道地药材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道地药材品种和产地的认证认可、道地药材商品规格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与加工等将是今后道地药材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姚苗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0):966-968
药材市场上经常存在非道地药材(甚至伪劣药材)冒充道地药材,造成市场混淆,给道地药材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道地药材市场的混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地理标志制度为此提供一个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文章从道地药材市场混淆人手,分析道地药材市场混淆的危害性及其原因,提出运用地理标志消除道地药材市场混淆,阐述了地理标志制度在道地药材市场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地药材是我国具有战略地位的优势资源,运用地理标志制度保护道地药材在我国实际运用能力及运行成本上都最为经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中药材市场和提高道地药材附加值的作用.但地理标志制度不能真正解决道地药材的名称权问题,不能保护道地药材的种质权和专有技术问题,不能有效保护道地药材所蕴含的多重市场价值,不能满足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2.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太子参道地药材的指纹图谱,为苏产太子参GAP实施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HPLC、HPCE、GC-MS、LC-MS及ICP技术对道地和其它产区太子参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结果:初步建立了太了参道地药材的HPLC、HPCE、GC-MS、LC-MS及无机元素指纹谱.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视性好,可作为太子参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史学文献的角度研究知母道地药材,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素材和史书资料,对知母道地药材进行研究.通过本草研究,考证了知母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等形成因素.为知母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更深入地认识、保护和利用知母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道地药材是传统中医药的精髓。作为优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道地药材传承创新是一个亟待拓展的科学命题。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学者在道地药材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开展了开拓性的探索。该文以理论研究为切入点,根据学术思想、形成年代、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著作总结归纳了5大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生态论、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及本草基因组学理论。环境生态论体现了基于"天药人合一"整体观的学术传承。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态学理论、逆境效应理论与本草基因组学理论则体现了传承基础上的学术思想创新。重点对道地药材创新理论进行阐述,陈述了核心学术观点与研究内容,介绍了道地药材现代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解析了各理论间的关联性与延续性。指出创新理论及相关创新研究体系对道地药材成因、创新种质育种等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描绘了道地药材名称的演化史。并对新时代背景下,道地药材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和研究思路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8)
该文通过整理和考证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大致标明甘肃道地药材当归的历代道地产区,并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综合分析当归品种和产地混乱问题,考证古代当归道地产区,并为现今当归栽种基地的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地药材”的名称虽至明末《牡丹亭》中才出现,但中医注重药材来源产地以保证药材质量的传统却源远流长.本文拟就“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作初步的探索. (一) 先秦时期,医药知识积累有限,医药分工还未形成,因此还未能以产地辨药之优劣.但为了寻药之需,药物产地和生态环境有关的记载仍散见于早期史料之中.《五十二病方》提到“堇”生“泽旁”,以及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中药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作者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化学原理、光学原理、信息学原理及化学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特点及道地性研究和道地药材鉴别的难点,进而指出近红外光谱的全息性特征,使其在道地性研究中具有极大优势.重点以道地药材的近红外鉴别和道地性研究为目标,借鉴农牧业、食品、烟酒等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明了近红外光谱在道地药材鉴别和评价,道地药材生境研究及评价,道地药材遗传特异性研究方面应用的现实性.并讨论了模型的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几个近红外光谱在道地药材研究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为道地性现代诠释及道地药材鉴别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道地药材研究的模式生物及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道地药材的物质属性是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根本.生物学角度认为道地药材的表型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及其疗效等,其取决于道地药材原植物的基因型及其所处的环境,即"表型=基因型+环境饰变".为这一假说能得到科学的诠释,作者探讨了以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为材料建立可控的研究模型以及树立丹参为模式植物的思路与方法来研究道地药材生物学成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道地药材"无论是在医家或者是在患者的心目中,都寄以相当高的评价和信誉,药材供应单位也往往以采办"道地药材"为标榜.直到现在也还是如此."道地药材"为什么会这样的深入人心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因为生长在一定产区的药材,由于该地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适合于该植物特殊化学物质的形成与累积,致品质优异,临床疗效更高的缘故.因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推崇,而称这些地区所出产的药材为"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认为它是该类药材产品中的"道地"货(也有人叫"地道"货).远在十二世纪的时代,宋、寇宗奭在其所著的"本草衍义"中就说道:"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这就阐明了用药必须选用"道地药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