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不断进展,一般患者的治疗逐渐趋于规范,而特殊人群患者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相关指南无统一的推荐意见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正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CHB、CHC相关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细胞癌风险,改善远期预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利用传统或新型的指标及其模型,可有效地监测抗病毒治疗疗效和疾病进展,可作为指导病毒性肝炎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基于生物学标志物指导的诊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升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疗效,降低相关病死率,助力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死率下降65%”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迅速进展:新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药物不断出现;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证据不断积累,如特殊人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终末期肝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结局。HBV DN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国内外指南将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作为CHB的基本治疗终点。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是服用强效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仍有20%~30%的CHB患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长期维持CVR。研究表明,血清HBV DNA的持续或间断存在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CHB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高低密切相关,因此了解CHB患者不同病毒学应答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不断进展,一般患者的治疗逐渐趋于规范,而特殊人群患者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相关指南无统一的推荐意见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HBV感染后,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机体免疫耐受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CHB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治疗CHB的一线药物,具有提高功能性治愈率、可安全停药、实现持续的非治疗性免疫反应、降低肝癌发生率及避免耐药的发生等优势,可延缓CHB患者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IFN的作用机制、优势、治疗模式、治疗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高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机体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发生改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妊娠后可以HBV再激活和肝炎发作,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可能出现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肝衰竭;同时胎儿可能早产甚至胎死宫内。妊娠期CHB发作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孕妇的肝功能,并完成妊娠过程,还能降低HBV母婴传播。文章对妊娠期CHB发作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分娩后治疗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除了可以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NAs)治疗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干扰素。但NAs的临床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CHB的发病率,延缓了病程进展,但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并最终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此,本文重点就NAs治疗CHB现状、机制、耐药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可快速强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并且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被美国、欧洲和亚太等各大国际肝病学会和我国肝病学会指南推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一线药物.本文对TDF治疗CHB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用于一线和二线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肝脏》2015,(9)
<正>近年来,随着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研究的不断进展和相关指南的更新,普通人群CHB的抗病毒治疗已越来越规范化。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各指南相关推荐的证据级别较低,特殊人群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现就特殊人群CHB的治疗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慢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WHO  相似文献   

13.
于乐成  侯金林  王宇明 《肝脏》2009,14(2):140-143
在应用干扰素(IFN)或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U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抗病毒治疗时,需密切观察和评价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答,以判断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目前,对CHB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分类及相关定义存在较大混乱,甚至对同一术语的定义也存在明显差异,给临床带来了很大困惑。为此,本文特对2007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指南、2008年美国部分肝病专家制订的CHB处理流程(以下简称keeffe流程)、2008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2009年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APASL)共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CMA)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CHB防治指南(以下泛称指南)中有关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定义进行了汇总、比较和评论,以期进一步提升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CHB)特殊人群要充分衡量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年龄、疾病分期和抗病毒疗效等因素。CHB特殊人群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时机并及时调整抗病毒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和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且ALT水平正常慢性HBV感染孕妇、慢性HBV感染者儿童和HBeAg阳性低病毒血症经治CHB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治疗策略进行阐述,帮助临床医生对CHB特殊人群选择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时机和优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邱德凯 《胃肠病学》2007,12(12):707-709
近年不断有关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共识、指南、指导意见、新策略问世。密切关注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有助于解决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问题,使患者得到最适当的治疗。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重要共识、指南,对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用法、疗程、治疗终点、疗效,以及病毒耐药的类型、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评述,同时提出了我国目前在CHB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不断进展,一般患者的治疗逐渐趋于规范,而CHB特殊患者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相关指南无统一的推荐意见等原因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为进一步规范并优化这些特殊患者的治疗,2010年《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并发表了《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近4年来,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研究数据不断增加,对CHB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亦有提高;因此,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上述最新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以下简称共识)。  相似文献   

17.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核苷(酸)类药物(NAs)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肝(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由于难以清除肝组织内的共价闭合环状 DNA(cccDNA)从而治愈乙肝,现有指南均推荐对患者进行1~3年不等的巩固治疗或长期治疗。然而,长期治疗又给 患者带来经济、社会和心理上的压力。如何确定这些患者的治疗终点以及部分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停药,是极具争议 的临床问题。目前针对CHB的抗病毒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寻找能够真实反映cccDNA的存在及活性,用于NAs药 物治疗评价患者病毒学治疗终点的血清学标志物,为接受NAs治疗的CHB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停药风险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疾病负担,提高CHB治疗率,2005—2022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抗病毒适应证呈逐渐放宽、简化的趋势。本文旨从HBeAg阳性和阴性CHB抗病毒适应证的趋同、HBV DNA治疗阈值的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治疗阈值的降低、对疾病进展风险因素的重视,以及肝硬化患者病毒学指标要求逐步放宽五个方面来阐述CHB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5,(12)
<正>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20.
<正>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订,涉及CHB其他治疗方法和策略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再次修订。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CHB诊断、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