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单肺通气是防止术侧肺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术中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可确保气道通畅及防止双肺交叉感染,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视野条件。目前随着胸外科手术的发展,单肺通气技术的提高和纤维支气管镜的普及,单肺通气这项技术在小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应用在婴幼儿和新生儿胸科手术中~([1])。目前小儿单肺通气的技术主要有4种:单腔支气管  相似文献   

2.
3.
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在儿科的应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监护室(630014)赵平,匡凤梧,许峰,杨仁仪,王兴勇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病儿,进行机械通气的重要措施。为减轻插管过程中的并发症,我们采用了在高频通气下套入法经鼻气管插管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  相似文献   

4.
高频通气(HFV)是不同于常规通气的一种通气方式,采用小潮气量,高频率(60~3000次/分),将喷射气流通过开放气道送入肺内,借助气体分子的振荡弥散,促使氧和二氧化碳依靠分压差向相反方向弥散,达到有效气体交换。HFV气道压低,循环干扰小,对某些疾病可起到常规通气无法起到的作用,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重症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应用HFV都有比常规通气优越之处。本文还就HFV的气体交换,心输出量的影响及有关并发症做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氟化碳(PFC)进行液体通气是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新兴技术,PFC是一种无色透明、无味的惰性气体,表面张力低,对呼吸气体的溶解度高,这样,就能在较低的吸入压及吸入氧浓度进行进行适当的气体交换,另外,由于肺膨胀均匀,经肺部投药更具有优势,可用于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持续肺动脉高压(PPH)、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及重症肺炎等多种肺部疾患。初步结果表明,液体通气能增中肺的顺应性,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6.
高频通气是不同于常规通气的一种通气方式,采用小潮气量,高频率,将喷射气流通过开放气道送入肺内,借助气体分子的振荡弥散,促使氧和二氧化碳依靠分压差向相反方向弥散,达到有效气体交换。HFV气压低,循王不干扰小,对某些疾病可起到常规通气无法起到的作用,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重症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应用HFV,都有比常规通气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7.
一些临床统计资料表明:(1)婴幼儿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远高于成人。如有人报告成人术后并发气胸与纵隔障气肿者均为0.9%,而小儿则分别为17%与43%。Oliver分析18岁以下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例中,发生并发症者85%为5岁以下小儿。鉴于此种情况,1960年以后逐渐有较多的作者应用塑料管经鼻腔进行气管插管以代替气管切开术,由于塑料插管的质量和插管方法等的改进以及插管后护理工作的加强,使插管的安全时限大大加长,VerMeulen等曾报告两例患儿鼻腔气管插管时间分别达64天与76天之久,死后检查喉部正常。近年来,有较多资料论述了鼻腔气  相似文献   

8.
高频通气及其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通气(HFV)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在临床上能解决象支气管胸膜瘘、气管-食道痿合并呼吸衰竭、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兴趣。虽然其机制难以用传统的呼吸生理观点解释,但维持气体交换的效果已被公认。本文扼要综述高频通气的国内外进展。一、高频通气的概念及类别通气频率达到多少次称为高频通气尚无统一标准。有人主张凡超过正常呼吸频率3倍的机械通气即称为高频通气,在成人每分钟呼吸次数在60次(或1HZ=1次/秒)以上即可称之。HFV根据频率范围可分为3类,即高频正压通气(HFPPV)、高频喷射通气(HFJV)和高频振荡通气(HFO)。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指通过获取肺泡内液体进行肺部疾病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成人肺科应用广泛,但在儿科应用尚未推广。本文对儿科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指通过获取肺泡内液体进行肺部疾病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成人肺科应用广旅游,但在儿科应用尚未推广。本文对儿科进行气气管肺泡灌洗的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有创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为危重症患儿提供了有效的呼吸支持,但危重症患儿呼吸支持并不是治疗终点,最终目的是使患儿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目前一些拔管前评估指标,如浅快呼吸指数、最大吸气负压、呼吸功等在预测成人拔管结局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儿科重症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儿童拔管结局预测指标的有效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显示目前关于儿童拔管前评估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佳的指标,各项研究还处于小样本、单中心阶段。因此如何优化机械通气儿童拔管前的评估,提高拔管成功率是儿童重症监护科及康复科医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呼吸衰竭患儿得到成功救治。同时,强制通气、肺部正常呼吸生理及呼吸力学的改变会导致呼吸功能减退以及气道廓清能力下降。因此,如何根据儿童自身生理特点进行全面、精准的呼吸功能评估,进行适宜的呼吸功能康复,以尽快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目前儿童重症机械通气有效撤机的研究重点。该文就有创机械通气患儿呼吸功能评估与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检出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225例 < 14岁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种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型(PIV1~3)、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9种病毒,以及百日咳杆菌(B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结果 病毒总检出阳性率为46.2%(104/225),共检出7种病毒,依次为HRV(19.6%,44/225)、ADV(16.0%,36/225)、IFVB(5.8%,13/225)、RSV(4.9%,11/225)、IFVA(3.6%,8/225)、PIV3(1.8%,4/225)、HMPV(0.4%,1/225)。所有病原体中BP检出率最高,为28.4%(64/225),MP检出率为16.4%(37/225),CP检出率为0.4%(1/225)。哮喘轻度发作组BP检出率高于重度发作组(P < 0.05);重度发作组RSV和MP检出率高于轻度发作组(P < 0.05)。单纯BP感染、单纯病毒感染、单纯MP感染3组间阵发性咳嗽、痉挛样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的患儿比例及肺部影像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为BP、HRV、MP;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随着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儿童ARDS的预后有所改善,但中重度ARDS救治成功率仍低。鉴于与成人相比,儿童ARDS的流行病学、治疗和预后有差异,2015年国际儿科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第一次赋予儿童ARDS定义。提高对儿童ARDS的早期识别,规范临床管理,仍是儿科重症医学的重要挑战。该文对儿童ARDS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管理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廖旺  陈亮  白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04-1208
目的 分析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的全身不良反应(SR)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儿SCIT过程中SR和局部不良反应(LR)的发生情况,分为SR组(n=31)及对照组(未发生SR及LR的患儿,n=142),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S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对198例患儿的8 157次SCIT注射中,共有25(12.6%)例患儿发生31例次(0.38%)SR,其中Ⅰ级SR 18例次(58%),Ⅱ级SR 10例次(32%),Ⅲ级SR 3例次(10%),无Ⅳ级S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合并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的多重过敏、尘螨sIgE 6级、总IgE 6级、既往LR发生史是SR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SCIT治疗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SR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对同时合并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的多重过敏、高敏状态(尘螨sIgE 6级、总IgE 6级)、既往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史者需警惕SR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能否应用FeNO区分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50例初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以及120例初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进行FeNO检测、肺功能检查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期选取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对照组儿童行FeNO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eNO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的FeNO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支气管哮喘组的FeNO值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 0.01);支气管哮喘组FEV1/FVC%、FEV1%pred、PD20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均降低(P< 0.01)。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最佳阈值为19.5 ppb,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FeNO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最佳阈值为15.5 ppb,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78.0%;FeNO区别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最佳阈值为28.5 ppb,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82.5%。结论 FeNO测定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儿科临床常见危重症,在儿科重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无创通气因其自身特点已成为ARDS救治的常用支持手段,该文就儿童ARDS无创通气支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经鼻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nHFV对比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RCT,合计21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nCPAP组比较,nHFV组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RR=1.73,95% CI:1.39~2.15,P < 0.00001)。两组患儿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与nCPAP相比,nHFV对NRDS的治疗效果更好,并无增加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核酸适体(aptamer)是运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体外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序列库中经过多轮筛选后得到的单链DNA或RNA,它可以高亲和力与金属离子、小分子、糖类、脂质以及蛋白质等靶标特异性结合,具有制备方便、热稳定性好、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核酸适体在分子成像、生物传感、疾病早期诊断及药物靶向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核酸适体技术具有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前景,可避免传统化疗带来的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以及远期的脏器功能不良等副作用。本文总结了与儿童恶性肿瘤相关的核酸适体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苏州市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流行规律与气候因素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01~2011年收集的42 664份来自于苏州儿童医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病毒抗原检测; 收集同时期苏州市月平均气温、月相对湿度、月雨量、月日照总和和月平均风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法研究RSV阳性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1~2011年该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RSV年检出率为11.85%~27.30%。以当年11月至次年4月为1个RSV流行季节, 2001~2010年中9个流行季节的检出率依次为40.75%、22.72%、39.93%、27.37%、42.71%、21.28%、38.57%、19.86%和29.73%, 相邻两季间RS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V月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日照总和、月雨量、月相对湿度和月平均风速均呈负相关(P<0.05); 逐步回归分析示只有月平均气温进入线性模型(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