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耐量肥胖儿童血清硫化氢(H2S)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集204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异常肥胖儿童的资料,根据OGTT结果将其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糖尿病(DM)组。选择同期46例OGTT正常的肥胖儿童为单纯肥胖组,分别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2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25-(OH)D3水平。结果 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3均低于IFG组、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IFG组、IGT组及IFG合并IGT组(P<0.05);IFG组血清H2S低于IGT组(P<0.05)。DM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IFG合并IGT组血清H2S及25-(OH)D3水平均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相关性分析中,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及25-(OH)D3与0 h PG、2 h PG、HBALC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all P<0.05);单纯肥胖组、IFG组、IGT组、IFG合并IGT组以及DM组血清H2S与25-(OH)D3水平与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血清H2S及25-(OH)D3水平与肥胖儿童糖耐量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的明显下降可能是肥胖儿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生儿血清维生素D(VitD)是否与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58例,早产儿42例),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空腹血浆胰岛素(INS)、C肽(CP)及血糖(GLU)浓度,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血清25(OH)D3、25(OH)D、空腹血浆INS、CP、空腹GLU浓度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15,0.324,0.523,0.335,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489,-0.514,P均<0.01)。早产儿血清25(OH)D3、25(OH)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r=0.509,0.367,0.598,0.432,P<0.05或<0.01),与空腹GLU呈负相关(r=-0.539,-0.587,P均<0.01)。结论 新生儿期血清VitD与空腹血浆INS、CP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产儿血清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的相关性,为早产儿RDS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例RDS早产儿为实验组,29例非RDS早产儿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分娩方式、母孕情况及Apgar 评分等)及血清25-(OH)D3结果,分析25-(OH)D3 水平与RDS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RDS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且CPAP时间、吸氧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9、2.380、2.571、1.999,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 D 缺乏是早产儿发生RDS 的危险因素(OR=0.050,95%CI:0.013~0.186,P<0.05)。结论 早产儿更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早产儿RDS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维生素D缺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C(VC)和维生素D3(VD3)水平对女性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集中收集2017年1 — 2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民盛体检中心体检的124名25~45岁健康女性的血清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紫外检测法检测VC含量,根据VC水平将其分为高VC组(≥2 μg/mL)和低VC组(< 2 μg/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 –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 – 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较高VC组与低VC组的差异;对25-(OH)D3水平 < 30 ng/mL且同意参与补充VD3的65人(均为高VC组)进行干预,2017年4月6日收集其血清,比较干预前后25-(OH)D3、1,25-(OH)2D3、SOD和GSH-Px水平的变化。  结果  高VC组血清25-(OH)D3含量为(22.65 ± 5.51)ng/mL,1,25-(OH)2D3含量为(19.10 ± 5.60)pg/mL,SOD活性为(79.25 ± 26.98)U/mL,GSH-Px活性为(32.73 ± 6.06)nmol/mL,均高于低VC组,除25-(OH)D3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C与1,25-(OH)2D3、SOD及GSH-Px呈正相关,25-(OH)D3与1,25-(OH)2D3呈正相关,1,25-(OH)2 D3与SOD呈正相关。补充VD3后血清25-(OH)D3含量为(40.66 ± 12.12)ng/mL,1,25-(OH)2D3含量为(24.79 ± 4.93)pg/mL,SOD活性为(86.05 ± 26.95)U/mL,GSH-Px活性为(42.11 ± 8.22)nmol/mL,均高于补充VD3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VC能够促进VD3活化为1,25-(OH)2D3,VC和VD3能够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与湿疹发病的相互关系,并为婴儿早期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医院体检的38~48 d龄婴儿605例,通过问卷采集基线资料,利用SCORAD评分法对湿疹进行评分,采集婴儿指尖血,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605例样本血清25-(OH)D3平均水平为(28.48±6.10)ng/ml,湿疹患病人数为457例(75.5%),其中421例(69.5%)为轻度,35例(5.8%)为中度,1例(0.2%)为重度。不同季节的血清25-(OH)D3水平(F=21.75,P<0.001)和湿疹发病率(χ2=16.01,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冬季血清25-(OH)D3水平最低,但冬季湿疹的发病风险最高;而且发生在冬(Z=-2.72,调整后P=0.039)、春(Z=-3.94,调整后P<0.001)两季湿疹的SCORAD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夏季。不同血清25-(OH)D3水平患儿的湿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湿疹的严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25-(OH)D3水平增加,中重度湿疹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OR=1.063,95%CI:1.001~1.129, P=0.045);与轻度湿疹患儿相比,中重度湿疹患儿有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行为者较少(OR=0.365,95%CI:0.179~0.741,P=0.005),父母有过敏史则可增加中重度湿疹的发病风险(OR=2.857,95%CI:1.399~5.837,P=0.004)。结论 婴儿早期患有较严重湿疹者血清25-(OH)D3水平偏高,而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行为却少,该人群体内高水平25-(OH)D3的产生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合肥市成年男性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 25(OH)D3]水平与酒精性脂肪肝病(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AFLD)的相关性。方法  按入选标准收集AFLD患者90例及健康对照90例。通过问卷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查阅电子病历并收集临床检查资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AFLD的相关性。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AFL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49.15(39.08, 71.09)]低于对照组[67.04(51.03, 76.84)](Z=-4.088, P<0.001)。趋势性χ2检验显示AFLD患病率随25(OH)D3水平增加而降低(χ2 趋势=13.13,P<0.001)。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中重度AFLD组25(OH)D3水平[38.46(30.22,42.41)]低于轻度AFLD组[52.70(42.41,73.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2,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相对于血清25(OH)D3缺乏的男性,血清25(OH)D3不足和充足男性的AFLD发生风险降低(OR=0.085、OR=0.827)。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与AFLD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变化,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探讨外源性维生素D的补充时机。【方法】 选择95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3组:A组30例(胎龄≤33周),B组34例(33周<胎龄<37周),C组31例(37周≤胎龄<42周),于生后第1天、第14天及第30天检测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生后第1天A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35.03±9.72) nmol/L]低于B组和C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41.31±11.35) nmol/L和(42.05±15.93) nmol/L](P<0.05)。生后第1 、14天及第30天各有76.8%、53.7% 和75.8%的新生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25-(OH)D3<50 nmol/L]。【结论】 新生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数目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25-(OH)D3参与哮喘发病和进展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05例哮喘儿童(包括急性发作期25例、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各40例)和30例健康儿童,用电化学法之溶出伏安法检测25-(OH)D3水平、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CD3、CD4/CD8细胞数量减少,IFN-γ、IL-10分泌水平降低及IL-4分泌水平增高;其中急性发作期变化最明显、慢性持续期次之、缓解期最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IFN-γ、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激素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监测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疾病的治疗,为哮喘临床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铁对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以及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的影响。  方法  30只刚断乳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n = 6)和模型组(n = 24),对照组大鼠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饲喂缺铁饲料,连续6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按血红蛋白(Hb)水平随机分为缺铁组、低、中和高铁组,每组6只;对照组与缺铁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低、中和高铁组大鼠分别给予11、33和99 mg/kg的右旋糖酐铁灌胃;连续4周后,8 % 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动物肾脏组织, – 80 ℃冻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25-(OH)D3、1,25-(OH)2D3水平,生化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铁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Hb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缺铁组比较,低、中和高铁组大鼠Hb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缺铁组大鼠血清中25-(OH)D3、1,25-(OH)2D3水平下降,VD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缺铁组比较,低、中和高铁组大鼠血清中25-(OH)D3、1,25-(OH)2D3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干预铁的浓度增加,VDR蛋白的表达呈逐渐上调趋势。  结论  机体铁含量影响VD3的活化以及肾脏VD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肺炎的患儿25-羟维生素D3[25-(OH)D3]、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研究血清25-(OH)D3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75例CAP患儿作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87),轻症肺炎组(n=88)。同期采用随机数字法收集在本院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检测所有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血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CD19、CD16/56)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炎性细胞及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5,P<0.05),轻、重症肺炎组间白细胞计数、CRP、PCT、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3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和IgG水平是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 血清25-(OH)D3与IgG水平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重症肺炎患儿血清25-(OH)D3与IgG水平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检测患儿的血清25-(OH)D3和IgG水平对于疾病的早期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25-(OH)D3、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 190名0~4岁儿童进行临床体检,随机选取部分儿童抽取静脉血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血25-(OH)D3、钙、磷、碱性磷酸酶及骨密度、左手腕骨X片。比较其检测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通过ROC曲线对25-(OH)D3、骨密度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佝偻病患儿血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3的ROC线下面积为0.633(95%CI:0.581~0.684),具有中度诊断性。针对西昌人群,维生素D不足诊断浓度最合适诊断点为72.86 nmol/L。利用该界值点诊断佝偻病的灵敏度为65.35% ,特异度56.02%。骨密度、钙、磷、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多种检查指标可做为佝偻病的辅助检查手段,诊断性稍差,联合25-(OH)D3和骨碱性磷酸酶诊断早期、活动期佝偻病灵敏度提高至76.67%,特异度90.91%。 结论血25-(OH)D3浓度为诊断佝偻病的良好指标。骨碱性磷酸酶灵敏度、特异度相比优于其他指标,可用于人群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25-(OH)D3项目的条件下联合辅助诊断,提高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