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不同出生孕周、体重和出生季节的早产儿其血清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的情况.方法 选取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8年6月-2019年7月出生的早产儿共计488例作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VD)对早产儿血清25-羟VitD(25(OH)D)水平的影响,以及早产儿不同VD营养状态下的合理补充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新生儿科并于生后2w检测血清25(OH)D的早产儿,同时收集早产儿胎龄、体质量、开奶时间等资料。生后2w开始接受常规剂量VD(400~900IU/d)口服补充治疗。根据生后2w 25(OH)D值,分为VD缺乏、VD不足及VD充足3组,及根据不同VD补充剂量分为低(400IU/d)、中(650IU/d)、高(900IU/d)剂量组。分别于生后4w及6w复测25(OH)D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结果 149例早产儿生后2w 25(OH)D值为(43.0±15.4)nmol/L,VD不足和缺乏率达67.8%。3组低剂量组血25(OH)D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VD充足和不足组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生后2、4、6w两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VD缺乏组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生后2、4、6w血25(OH)D值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更明显,生后4、6w 25(OH)D与生后2w比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每天口服VD 400IU的剂量不足以维持早产儿血25(OH)D水平50nmol/L。对于VD水平充足的早产儿,650IU/d足以维持其血25(OH)D水平50nmol/L;但对VD水平不足及缺乏的早产儿,900IU/d在提升血25(OH)D方面更有效,但需注意随访血25(OH)D水平。[营养学报,2019,41(2):168-172 ]  相似文献   

3.
曾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308-4309
目的:比较25-羟维生素D3与碱性磷酸酶在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治中的敏感性。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年龄为2月~3岁体检或就诊的婴幼儿,检查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治疗前25-羟维生素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25-羟维生素D3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佝偻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碱性磷酸酶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碱性磷酸酶亦无明显变化。结论:25-羟维生素D3在佝偻病初期明显降低,比碱性磷酸酶更敏感,是反映佝偻病活动状态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维生素D补充方案在极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优化极早产儿维生素D补充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极早产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59),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7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观察组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决定每日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维生素D充足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 800U;不足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增加至1 400U;缺乏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增加至1 800U;过量的患儿口服维生素D减量至400U;维生素D潜在中毒及中毒的患儿停用维生素D。对照组常规补充维生素D 800U,比较两组患儿生后48h内、生后4周、生后8周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及是否存在维生素D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结果 106例极早产儿生后48h内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为81.1%,维生素D不足的发生率为9.43%。两组患儿生后48h内血清25-(OH)D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周、生后8周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莉  王亚利  何利  卢伟 《营养学报》2022,(6):573-576
目的 分析肩周炎患者维生素D营养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肩周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59例无肩周炎的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25-羟维生素D3[levelsofserum25-hydroxyvitaminD3,25-(OH)D3]、N端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Ⅰ型氨基酸延长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C-terminal telopeptide region of collagen type 1,β-CTX)水平,根据肩周炎患者25-(OH)D3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与充足组,分析肩周炎患者血清25-(OH)D3与BMD、N-MID、PINP、β-CTX水平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BMD、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MID、PINP、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转化标志物(BTM)[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骨钙素(OC)]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诊疗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所有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MBDP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监测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的数值,并均在治疗前后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 (OH) VD_3]及BTM (CTX、P1NP、OC)。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25 (OH) VD3及血清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前后血清BTM (CTX、P1NP、O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BTM (CTX、P1NP、OC)水平能够帮助诊断MBDP病情,监测BTM (CTX、P1NP、OC)可以帮助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依据早产儿出生后28 d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各项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发生BPD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早产儿中,28 d后BPD组45例,其中轻度16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非BPD组75例,BPD发生率为37.50%;轻度组血清25(OH)D[(82.36±10.09)nmol/L]、DBP[(396.74±22.46)μg/ml]显著高于中度组[(73.29±11.46)nmol/L,(378.42±19.69)μg/ml]和重度组[(69.38±12.05)nmol/L,(368.53±20.08)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血清25(OH)D、DBP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CPAP时间、新生儿并发症、25(OH)D及DBP是...  相似文献   

8.
佝偻病患儿成骨细胞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和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检测,观察其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以便探讨合理的治疗原则。方法:选择40例维生素D缺乏性的佝偻病患儿为受试对象,年龄为6个月-1岁,男18例,女22例,取血后即注射维生素D3030万IU,4-5周后,复查者18例,同时检测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对照,男7例,女13例。结果:(1)佝偻病患儿治疗前血清BALP,PICP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OC,25-(OH)D3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2)给予维生素D34-5周后,与治疗前相比,BALP和PICP值明显下降(P<0.1);而OC和25-(OH)D3则明显升高(P<0.01)。(3)佝偻病患儿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25-(OH)D3与OC呈正相关(P<0.01)OC车BALP呈负相关(P<0.01);BALP与PICP呈正相关(P<0.01)。结论:作为成骨细胞的分子标志物OC,BALP和PICP,可以反映佝偻病患儿的骨矿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清钙、25羟维生素D3、血清磷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科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74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来我科接受产检的70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钙、血清25羟维生素D3、血清磷水平,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上述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钙、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血清磷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清钙、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较治疗前高(P均<0.05),血清磷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血清钙、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血清磷水平升高为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为RDS的临床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的179例早产儿纳入分析,于出生时采集脐血,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测定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是否诊断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生儿脐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为婴儿AD的一级预防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前瞻性连续选取孕期妇女及其所生婴儿202对,出生时留取脐血,跟踪至婴儿6月龄,采用标准问卷调查获取父母及婴儿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脐血血清25-(OH)D水平。 通过客观的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用巢式病例对照及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婴儿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脐血25-(OH)D水平在AD患儿及健康对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族过敏史阳性(OR=1.963)、非纯母乳喂养(OR=2.089)、夏季出生(OR=2.265)是影响A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脐血25-(OH)D水平与婴儿AD的严重程度负相关(r =-0.325,P=0.023)。结论 脐血25-(OH)D不是预测婴儿AD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与AD发生的严重程度负相关,孕期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减轻婴儿AD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动态变化,为临床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入住烟台山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病例组),足月产儿50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1、4、12周空腹采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P、BALP、25-(OH)D3水平,分析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25-(OH)D3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出生后1、4、12周血清BALP水平均显著性偏高;出生后第12周25-(OH)D3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异常率达26.7%,对照组异常率为0。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病例组)出生后追赶性生长过程中血清BALP、25-(OH)D3水平与足月儿(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示该两项指标检测有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其中以血清BALP指标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1~36月龄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发育进程,比较其与同龄足月儿的差异,为实施针对性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出生体重不同,将早产儿分为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组以及对照组,应用美国Viking-Ⅳ诱发电位仪,纵向记录三组儿童在1、3、6、9、12、18、24、36月龄(早产儿按矫正月龄)FVEP主波P2波潜伏期、振幅值。 结果 三组儿童FVEP发育轨迹大致相似,随月龄增长P2潜伏期呈下降趋势,6月龄内下降幅度最大;VLBW组与对照组相比,在1~24月龄均显示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36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W组与对照组相比,仅在1、3、6月龄段显示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 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发育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尤其对VLBW早产儿的影响更加显著,应加强对这类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视功能状态的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6~24月龄婴幼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evoked potentials,FVEPs)主波P2潜伏期的正常值,分析2岁以内FVEPs的成熟过程,探讨FVEPs应用于婴幼儿视功能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家长自愿原则,于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收集小于6月龄正常足月儿。通过电话预约方式,通知其于6、12、18、24月龄至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应用重庆康华科技有限公司的眼多功能检查仪进行FVEPs检测。【结果】共收集小于6月龄正常足月儿28例。所有婴幼儿FVEPs均能引出N2-P2-N3(负-正-负)的波形,各波潜伏期值随月龄增长而逐渐缩短,且P2波潜伏期与月龄存在负相关(r=-0.52;P0.01)。振幅值未显示有随月龄而改变的趋势。【结论】FVEP主波P2出波稳定、个体变异小,以其为参考值,评估婴幼儿的视觉发育状态是可行的,评估时要密切结合小儿月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0~6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发育特点,为制定相应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普查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9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期间上海市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发育指标,分析其0~6岁的平均身长/身高和体重水平与增长速度。结果共调查2 255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4.6周,出生体重主要集中在1 500~2 500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1 810g。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论出生胎龄,各月龄身长和体重平均水平均落后于正常儿童。结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0~6岁体格发育呈阶段性追赶生长现象,但生长发育水平始终未能赶上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早产儿2岁以内体格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至24月龄定期预约随访管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Z评分法,对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组统计各月龄3项指标Z值和增长值、不同Z值水平构成比与追赶生长率,分析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早产儿体格追赶生长特点。结果 AGA早产儿出生时、1月、18月、24月体重Z值均数,1月、9月、18月、24月身长Z值均数均高于SGA早产儿,24月头围Z值均数高于SGA早产儿(t=1.998~6.383,P<0.05)。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均数均随月龄增长而增大,追赶速度则随月龄递增而变小,1~6月龄追赶速度最快。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2的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而下降,追赶率则随月龄增长而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月龄是1~6月。SGA、AGA早产儿体重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分别是18月、12月,身长、头围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均为24月。Z值≥0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SGA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36.1%、25.0%与22.2%,AGA早产儿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57.7%、45.1%与43.7%。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岁内体格追赶生长具有先快后慢、体重追赶生长月龄提前等特征,追赶速度最快为1~6月龄。SGA早产儿生长水平落后于AGA早产儿。到24月龄时,除了AGA早产儿体重有超半数完成追赶生长外,其余指标完成追赶生长的个体均未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与足月儿3~6岁睡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改善早产儿的睡眠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共848名,采用自填方法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儿童睡眠习惯等。结果 早产儿晨醒时间[(6:58±0:28)时]明显早于足月儿[(7:06±0:27)时](t =-2.675,P<0.05);夜间睡眠总量[(9.19±0.92)h] 和全天总睡眠时间[(10.78±1.11) h]明显少于足月儿[(9.29±0.77) h]和[(10.88±0.99) h](t=-3.191、-2.363,P<0.05);早产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足月儿(11.7%)(χ2=14.624,P<0.001)。早产儿与足月儿均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4、207.074,P<0.001)。儿童睡眠不足与儿童年龄、早产、父母职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婚姻状况有关。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在3~6岁睡眠模式较足月儿差,睡眠模式的完善和固化较延迟,提示早产儿在3~6岁神经系统成熟度较足月儿差,早产儿随访工作中应重视睡眠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上海市早产儿与足月儿3~6岁睡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改善早产儿的睡眠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5-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20所幼儿园8 586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儿共848名,采用自填方法对入选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儿童睡眠习惯等。结果 早产儿晨醒时间[(6:58±0:28)时]明显早于足月儿[(7:06±0:27)时](t =-2.675,P<0.05);夜间睡眠总量[(9.19±0.92)h] 和全天总睡眠时间[(10.78±1.11) h]明显少于足月儿[(9.29±0.77) h]和[(10.88±0.99) h](t=-3.191、-2.363,P<0.05);早产儿睡眠不足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足月儿(11.7%)(χ2=14.624,P<0.001)。早产儿与足月儿均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不足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4、207.074,P<0.001)。儿童睡眠不足与儿童年龄、早产、父母职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父母婚姻状况有关。结论 上海市早产儿在3~6岁睡眠模式较足月儿差,睡眠模式的完善和固化较延迟,提示早产儿在3~6岁神经系统成熟度较足月儿差,早产儿随访工作中应重视睡眠指导及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患儿出生尿代谢产物特征性变化,以期为ROP的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21例ROP实验组患儿及同期21例非ROP对照组患儿尿液标本,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测定,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联合代谢聚类图与权重图分析发现10个权重较大的物质(油酸、犬尿酸、2-甲基3-羟基丁酸、3-氨基异丁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马尿酸、蛋氨酸、甘油酸、次黄嘌呤和4-羟基苯乳酸)中ROP组患儿尿甲硫氨酸、3-氨基异丁酸、马尿酸水平明显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尿甲硫氨酸、3-羟基-3-甲基戊二酸、3-氨基异丁酸、马尿酸等代谢产物在ROP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