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肥胖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临床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变化, 探讨补体C5a及TNF-α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7~14岁未成年人, 分为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组(n=60), 肥胖不伴胰岛素抵抗组(n=46)和正常对照组(n=40)。测量体格数据、血脂、血糖、胰岛素、TNF-α和补体C5a, 并分析临床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性。结果 BMI及腰围在肥胖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胰岛素抵抗组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01)。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在胰岛素抵抗组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 HDL-C在胰岛素抵抗组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P<0.001), 而总胆固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NF-α、C5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TNF-α在肥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6)。C5a在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组高于肥胖不伴胰岛素抵抗组(P=0.034)。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β=0.413)、腰围(β=0.234)、空腹血糖(β=0.268)、TNF-α(β=0.318)和C5a(β=0.400)与胰岛素抵抗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炎性指标TNF-α、C5a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密切相关。BMI、甘油三酯、空腹血糖、TNF-α和C5a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44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的254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急性加重期患者经14 d抗感染和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的187例为稳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健康对照组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5,sfrp5)和血清中腺苷酸环化蛋白-1(cyclase associated protein 1,CAPl)水平、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COPDassessment test,CAT)及肺功能(FEV1/预计值)指标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IL-6、TNF-α、CRP及IL-1β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AT评分和FEV1/预计值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CAT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CAT评分高于稳定组(P<0.001);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FEV1和FEV1/预计值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FEV1/预计值和FEV1也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sfrp5和CAPl水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r=-0.420、P=0.009;r=-0.408、P=0.017),与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r= 0.698、P=0.020;r=0.520、P=0.042)。IL-6、TNF-α及CRP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594、P=0.042;r=0.632、P=0.030;r=0.812、P=0.012),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00、P=0.040;r=-0.735、P=0.008;r=-0.860、P=0.002),但IL-1β与FEV1/预计值以及CAT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sfrp5、CAPl、IL-6、TNF-α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对于判断肺功能和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高血压患儿血中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关联的中介效应,为控制肥胖儿童高血压的进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临床指导。方法 以2012年6月—2014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的120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对高血压组儿童进行为期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入院后及生活方式干预前后测量所有儿童及高血压组儿童身高、体重、腰围、BMI及血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中脂联素、趋化素、瘦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Wnt家族分泌性相关蛋白a(Wnt5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给予生活干预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作为中介变量,BMI的变化为自变量(ΔBMI),舒张压及收缩压的降低为因变量(ΔSBP和ΔDBP)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儿童与非高血压组比较,Sfrp5及脂联素显著降低,而趋化素、瘦素、Wnt5a、hsCR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方式干预后肥胖高血压组儿童血中脂联素及Sfrp5与干预前相比显著升高,而趋化素、瘦素、Wnt5a、hsCRP则显著降低(P<0.05)。肥胖高血压患儿在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后BMI的变化(ΔBMI)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关联中,控制协变量后,ΔSfrp5及Δ脂联素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Δ趋化素及ΔhsCRP在BMI的变化(ΔBMI)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的关联中无中介效应。结论 Sfrp5和脂联素在肥胖儿童血压升高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NOD样受体(NOD1和NOD2)和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的差异,分析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外周血标本,分离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NOD1激动剂Tri-DAP、NOD2激动剂MDP刺激细胞24 h,测定细胞中NOD1、NOD2的基因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胎龄<32周的早产儿NOD1 mRNA及IL-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34~36周早产儿(P<0.05);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NOD1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1.5 kg以上的早产儿、NOD2 mRNA以及IL-6的表达明显低于2.0~2.5 kg的早产儿(P<0.05);NOD1 mRNA、NOD2 mRNA的表达量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352、0.306,P<0.05),但与胎龄无明显相关性;TNF-α的表达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0.380、0.289,P<0.05)。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NOD样受体水平越低,介导抗感染免疫也越弱。相比于胎龄,出生体重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7年上海静安区幼儿园体检的3 608名3~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进行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和9.2%,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6~7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而超重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5%,男童高于女童,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超重及非超重肥胖儿童(P<0.001),而高血压检出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应早在学龄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微小RNA-155(miR-155)、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儿童75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P-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55、IP-10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与IL-6、TNF-α之间的相关性;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进行随访,记录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呼气峰值流量(PEFF)情况,分析miR-155、IP-10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3.852,P<0.05),IP-10、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7.317、10.170、13.77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呈负相关(r=-0.489、-0.579,P<0.05),IP-10表达水平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546、0.599,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IP-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2,P<0.05);血清miR-155高表达支气管哮喘患儿一年内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显著低于miR-155低表达患儿,PEF显著高于低表达患儿(t=8.442、8.933、10.413、10.204,P<0.05),血清IP-10高表达支气管哮喘患儿上述指标显著高于IP-10低表达患儿,PEF显著低于低表达患儿(t=7.272、7.189、11.589、9.789,P<0.05)。结论 miR-155、IP-10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性炎症有关,可能参与其发病和预后,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近十二年体格发育及肥胖构成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3所幼儿园,于2018年3-4月测量评价在园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状况,统计超重、肥胖检出率,与2006同质人群肥胖流调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体身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P<0.001,3岁~组除外);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5%)、超重检出率(15.9%)、生长迟缓检出率(0.2%)均低于2006年(P<0.05)。结论 青岛市2018年学龄前儿童在身高发育正常的前提下,肥胖、超重检出率较2006年呈下降趋势,佐证始于生命早期,基于社区、幼儿园及家庭的、持续开展的儿童综合肥胖防控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脂肪组织中细胞死亡激活剂-DNA断裂因子相似蛋白C (CIDEC)表达与脂解、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因疝气、隐睾等非炎症性疾病手术患儿共42例分为肥胖组和对照组,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血清血游离脂肪酸(NEFA)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脂肪组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IDE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γ)的表达;脂肪组织中CIDEC与TNF-α表达、NEFA及HOMA-IR 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 1)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HOMA-IR、血游离脂肪酸均相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肥胖组脂肪组织中CIDEC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低(P<0.01),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脂肪组织CIDEC mRNA表达水平与TNF-α mRNA表达水平、HOMA-IR以及NEFA均呈显著负相关(r=-0.583,-0.560,-0.606,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下调CIDEC的表达,致使脂肪细胞脂解增加,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直系亲属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探究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6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辖区内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有2 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龄、体重、身高等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分析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7.80%、肥胖发生率2.75%。儿童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4% vs. 2.0%, P<0.05);在中年父母辈中,男性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6.1%、11.1%,均显著高于女性(13.6%、3.3%)(P<0.001),而在祖父母辈,女性的肥胖发生率却显著高于男性(祖父母:10.1% vs. 5.9%,P<0.001;外祖父母:7.5% vs. 6.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超重(OR=1.614,95%CI:1.132~2.301,P<0.01)及父亲肥胖(OR=2.584,95%CI:1.773~3.765,P<0.001)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代亲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无显著关系。结论 直系三代亲属中,中年男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父母超重、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是新发现的抗炎型脂肪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索SFRP5与儿童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研究经过综合减重干预后SFRP5的变化。方法 将111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肥胖伴MS组(n=50)、不伴MS组(n=61),正常体重儿童49名作为对照组,对每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测量,并行血脂、血糖、肝肾功等化验,留取静脉血清标本测血清胰岛素、SFRP5、Wnt5a、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瘦素、脂联素水平等。对31名MS儿童进行综合减重方案干预6个月,并分析其减重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 SFRP5在肥胖伴MS患儿中水平较另两组水平低(P<0.05)。矫正年龄及BMI-SDS后,SFRP5与瘦素/脂联素(LAR)、胰岛素抵抗指数(Ln HOMA-IR)仍为负相关(r'=-0.250,r'=-0.284,P均<0.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0.339,P<0.05)。31名经综合减重干预后患儿的BMI、血压、HOMA-IR、甘油三酯、瘦素、LAR较前均降低,脂联素、SFRP5较前升高(P<0.05)。结论 血清SFRP5水平与中心性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密切相关,在儿童MS的发病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蔚  贺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11):1175-1178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53例单纯性肥胖儿童纳入肥胖组,以及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8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别检测两组儿童身高、体重、臀围、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Hcy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肥胖组儿童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6,P<0.05)。两组儿童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体重、臀围、腰围、BMI、WHR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FB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BMI、WHR、FBG、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r=0.473~0.732,P<0.05),与HOMA-β、HDL-C呈负相关(r=-0.774,-0.725,P<0.05) 。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儿童应定期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状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新疆籍学生集中的5所学校全体1 464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这五所小学各随机抽取1 582名汉族学生,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指标、血液指标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小学生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瘦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3、3.726、16.604、3.126、8.561、5.496、7.439、9.154、4.017,P<0.01);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方面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7、-8.19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民族、BMI、腰围、三酰甘油、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学生的脂肪细胞因子、不同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相关性存在不同,也存在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个体化健康管理与常规干预1年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探究更为有效的肥胖儿童干预模式。方法 共入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0例,随机接受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个体化组)与常规干预(常规组)。比较两组在干预1年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指标及糖脂代谢、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有无差异,比较个体化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地点肥胖儿童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个体化组BMI、腰围、体重、体脂百分比的减少比常规组更明显(P值均<0.001),身高增长高于常规组(P<0.001);个体化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DL、TG、TC、CRP均较常规组降低(P值均<0.01),HDL较常规组升高(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改善糖脂代谢及CRP水平,是对肥胖儿童的一种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薛建  王莹  李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1):1142-1144
目的 了解山东省学龄儿童血压偏高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6 895名7~17岁儿童进行血压和相关指标的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总体上男生血压水平高于女生(P<0.001)。采用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其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0%。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13~17岁组高于7~12岁组,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组高于正常组(P<0.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压与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皮褶厚度、腰身比、体重指数、心率、肺活量呈正相关(P<0.05),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呈负相关(P<0.01),其中体重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与血压正常者相比,血压偏高者身材较高,体形偏胖,肺通气功能偏低。结论 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 C3G)对肥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MCP-1)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3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高脂饮食组(n=22), 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及高脂饲料喂养5周。肥胖造模成功的17只大鼠再随机分为肥胖组(n=8)和C3G组(n=9)。C3G组予C3G 100 mg/(kg·d)灌胃, 其余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时准确称量大鼠体重及内脏脂肪质量,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 FPG), 放免法测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 ELISA测血清脂联素及TNF-α、IL-6、MCP-1水平, 并计算内脏脂肪比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AI)。结果 肥胖组和C3G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比和血清TNF-α、IL-6、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而C3G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和C3G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及IAI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而C3G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肥胖组上述指标。结论 C3G能明显增加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其可能与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及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MC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饮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的差异,为肥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70名7~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及70名体重正常儿童分别作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量所有儿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体脂,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对所有儿童采用3日24小时回顾法调查儿童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量、微量营养素及三餐比例等情况,并采用上海惠诚有限公司的膳食营养分析软件对儿童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分析。结果 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总热量及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硫胺素和维生素A、钠、锌、铁、钙的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三大营养素及矿物质摄入比例失衡,长期营养摄入过量可导致肥胖,调整肥胖患儿的膳食结构时,需注意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