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和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以小血管结构或功能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常以头晕为主要症状和主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SVD可导致头晕,但其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头晕与CSVD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头晕患者发生CSVD的识别和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相关脑小血管病的基因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基因研究在 发掘出更多基因突变形式和表型的同时,也为明确致病途径、寻找新治疗靶点开创了新的方向。本文 对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形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可显著增加个体卒中或痴呆的风险。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1倍,约45%的痴呆也由其所致。然而大部分脑小血管病在临床早期无任何症状,病程进展快,危害性大,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4.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 mall v essel d isease, C SVD)指由脑微循环(包括脑小血管或微血管) 的病理变化而引起的急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临床表现。脑微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 内皮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破坏、淀粉样蛋白沉积、血流低灌注及静脉胶原性疾病与其发病机制密切 相关,并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脑小血管病的明确诊断依赖组织活检,但此时常常是疾病的终末 期,且组织病理难以获得,故临床上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来获得诊断。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 现、分类、微循环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微循环检查方法进行阐述,以期寻找脑小血管病新的 诊断与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主要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及小静脉等,与脑出血的发病与预后密切相关,具体包括脑出血的发生、出血部位、出血体积、出血后再发卒中、出血后功能结局、总体生存期等。现对脑小血管病对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及预后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大动脉内皮细胞相比,小动脉内皮细胞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具敏感性.因此研究脑小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亚型、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症的发生发展相关,现综述脑小血管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  相似文献   

7.
脑小血管病(CSVD)指影像学表现不同,但有相似临床特征、病理过程,影响脑小穿支动脉、小动脉(直径40~200μm)、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一组病变,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和身体残疾。除高血压、年龄外,其与传统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氧化应激由体内促氧化剂与抗氧化剂水平之间的不平衡造成,可破坏脂质、蛋白质及DNA,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本文简要论述近年国内外有关抗氧化剂与脑小血管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也日益 增多。CSVD可引起一系列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变化及相关临床症状,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和 功能缺失的一大原因,本文就近年来CSVD在病理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晕/眩晕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住院的头晕/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前庭功能相关检查(包括变位试验)和头颅MRI检查.对入组患...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及影像学的发展,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检出率逐年增高,所致神经功能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于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文中主要总结近年来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助临床医生对脑小血管病全面了解及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脑小血管病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4):342-342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因确诊的连续CADASIL患者21例(CADASIL组),以及性别匹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1例(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头MRI检查(含T2^*/SWI序列),盲法读片并记录CMBs的数量和部位,分析两组CMBs分布的差异。结果CADASIL组年龄和常见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均低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CADASIL组47.6%患者检出CMBs(共计115个),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高达95.2%(共计218个)。CADASIL组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受累(45.2%),其次是脑叶(皮层/皮层下,35.7%)、基底节(11.3%)。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CMBs最多见(35.3%),其次是脑叶(26.6%)、丘脑(19.2%)、脑干(16.1%)。CADASIL患者丘脑CMBs/总CMBs比例、丘脑CMBs/(基底节CMBs+脑干CMBs)比例均高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均P<0.001)。结论CADASIL患者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见,其次是皮层/皮层下区域,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脑干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龚灵毓  徐群 《中国卒中杂志》2021,15(12):1287-1291
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是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潜在腔隙。扩大的血
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已成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
公认的影像标志物之一。PVS的量化依赖于MRI,难点在于ePVS与腔隙灶的鉴别。PVS被证明与年龄、
高血压、其他CSVD影像学标志物、认知功能损害、全身性炎症相关,但仍缺乏较为长期的、针对不同
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ePVS与CSVD病程的关系,有助于临床上对CSVD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3.
龚灵毓  徐群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2):1287-1291
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PVS)是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潜在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已成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公认的影像标志物之一。PVS的量化依赖于MRI,难点在于ePVS与腔隙灶的鉴别。PVS被证明与年龄、高血压、其他CSVD影像学标志物、认知功能损害、全身性炎症相关,但仍缺乏较为长期的、针对不同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ePVS与CSVD病程的关系,有助于临床上对CSVD的早期发现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4.
脑小血管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由于不同原因的脑小血管或微小血管发 生病理改变后导致的疾病,是临床上引起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 重要病因。充分认识CSVD的发生、发展,将为预防VCI提供可能。本文从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CSVD)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精确诊断、分类和随访较为困难。目前,CSVD基因组学已发现超过50个独立遗传位点与CSVD发病风险相关,涉及细胞外基质组成、髓鞘形成、膜转运等病理生理机制,且与临床表现相关。转录组学发现多种微小RNA在CSVD痴呆患者和健康对照中差异性表达;蛋白组学研究异质性较大,提示需选用蛋白质标志物的特定组合才可能有助于CSVD的诊断和分型;宿主-微生物组学研究提示CSVD存在肠道-免疫-脑轴的致病机制。不同组学水平数据进一步阐释了CSVD的发病机制,并发现了一系列有助于CSVD明确预测、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此外,多组学数据的整合有望带来预防、早期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突破。本文就CSVD不同组学水平外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多组学整合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CSVD的预测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钟曦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40-1145
目前认为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主要机制是血管内皮损伤,而 炎症和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血清中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标志物及炎性标志物是反映炎症损伤血管 内皮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关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更深入了解CSVD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 的途径。目前多项研究表明炎性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标志物与CSV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另外炎症 与CSVD关系也可能受到人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就血清中血管内皮相关标志物、炎性标志物与 CSVD不同影像学标志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