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峨眉山市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情况,提出干预建议。方法对峨眉山市2007-2010年的人群出生缺陷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11 443人,出生缺陷人数153人,出生缺陷发生率13.37%,产前超声诊断14例(9.5%),42 d内死亡20例(13.07%)。出生缺陷患病率前3位分别为小(副)耳、多(并)指(趾)、唇腭裂。结论提高婚前检查和产前检查质量,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的管理重点和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进行率及顺位等分析。应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0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7.44/万、82.86/万、141.29/万和124.64/万,年度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脑积水、神经管缺陷、肢体短缩等。结论山东省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出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晓侠 《现代保健》2011,(8):126-127
目的 了解近两年展览路地区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存活情况,找出相关因素,提出相关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笔者所在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以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为主,副耳、血管瘤也占有一定比例,缺陷围产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孕前.近年来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水平有所提高,新生儿血管瘤筛查则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控制出生缺陷儿的孕育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倪泽敏  汪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196-5199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岸区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出依据。方法:利用武汉市产科质量监测系统,采用人群监测方法收集出生缺陷资料,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2年3年共调查围产儿19782例,发生出生缺陷人数13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6.87‰,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性73例,女性61例,性别不详2例,男女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126例、农村10例;出生缺陷患病率前3位分别为多指多趾和并指并趾、外耳其他畸形;出生缺陷转归情况活产66.18%、死胎30.88%,7天内死亡2.94%;出生缺陷诊断依据临床65.45%、产前超声33.09%、染色体0.74%、其他0.74%;出生缺陷诊断时间产前为33.82%、产后7天为66.18%;诊断为出生缺陷后治疗性引产34.00%、未进行治疗性引产64.71%。结论: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城镇明显高于农村;要进一步提高婚前检查,加强产前健康管理,积极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郫县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探索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医院监测的异同。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四川省成都市2008-2010年开展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选取对城镇与乡村具有代表性的郫县地区作为监测点之一进行了调查,并与同期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09年、2010年以及2008-2010年整体人群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并且2008-2010年期间,通过延长出生缺陷监测时间至生后42天后,缺陷的发生率较医院监测缺陷发生率分别增加3.3%、10.8%及15.4%。因此2008-2010年间总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增加9.9%。结论人群监测不仅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并且可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和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沈阳市和平区2010年出生缺陷情况,提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监测期限的人群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对完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提出建议.方法 比较同一人群3种不同监测方法出生缺陷患病率、种类顺位、转归与诊断时间相符性等.结果 5年共监测胎婴儿17 030例,各类监测共报告出生缺陷468例.3种监测方法的出生缺陷疾病顺位中先天性心脏病均居首位,国家级,市级,省级的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9.7/万,52.8/万,71.0/万.结论 不同监测期限各有利弊,适当延长监测期限可以防止漏报,应根据监测工作基础和监测重点选择监测期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3年英德市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出生缺陷儿与产母年龄及胎婴儿性别关系等变化,找出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本市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2010-2012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2.67/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近3年出生缺陷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排前3位,产妇年龄〈20岁、≥40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4.85/万、130.72/万。居住在城镇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加强孕前保健和孕期保健工作的落实,孕期保健充分利用好B超和加强健康宣教,是控制出生缺陷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崇州市2000-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资半中进行分析。结果 11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00‰,呈上升趋势,每年按4.48%速度递增。出生缺陷分类前5位依次为多指(趾)、唇(腭)裂、外耳及其他畸形、马蹄内外翻、外耳道闭锁,占出生缺陷总数的61.29%。缺陷儿死亡率(74.76‰)高于非缺陷儿死亡率(6.20‰)。在出生缺陷中,有7.28%的孕母在孕早期有患病、服药、接触有害物质等因素。出生缺陷产后临床诊断占81.31%,产前B超诊断占16.75%,结论针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婚前卫生指导、围产儿保健和送传咨询、提高产前诊断技术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西长安街社区2009-2012年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状况,探讨社区干预措施. 方法 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 结果 2009-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9.0‰,前5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多(并)指/趾、外耳畸形、隐睾和内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13.7‰、3.8‰、3.4‰、1.9‰和1.5‰;占总出生缺陷的构成比为84.2%.流动人口高于常住人口,高龄或低龄产妇高于适龄产妇,母亲其他民族高于汉族,第二季度分娩高于其他季度.分娩季度可能是出生缺陷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论 西长安街社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的缺陷类型.应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完善流动孕产妇孕期保健管理,重视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对出生缺陷进行长期、持续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时获悉缺陷发病率和疾病顺位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为制定出生缺陷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出生缺陷的监测模式、监测病种和监测期限的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西乡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及动态变化情况,探索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方法对西乡县22个镇卫生院2008至2012年上报的出生缺陷卡中孕28周到产后7天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共15753例,出生缺陷儿92例,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为5.84‰,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4.56‰、6.63‰、6.93‰、5.03‰和5.87‰。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60和0.970,均P>0.05)。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唇腭裂、多指、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肛门闭锁。结论出生缺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指导,全面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生命质量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在不同监测时段的出生缺陷发病率和构成情况,探索适宜的出生缺陷监测时段。方法  利用2016―2018年上海市《出生缺陷儿、残疾儿童报告卡》,分析孕<28周、孕28周~<产后8 d、产后8~<43 d、产后43 d~<出生后1年、出生后1~<2年、出生后2~<3年和出生后3~<18年的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  2016―2018年,上海市18岁以下儿童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6.31‰、15.34‰和22.05‰,先天性心脏病在不同年度出生缺陷顺位中均为首位。孕28周前和围产期出生缺陷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49‰和14.44‰,延长至产后42 d、出生后1年、出生后2年、出生后3年、出生后18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18‰、16.90‰、17.05‰、17.11‰和17.35‰。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出生缺陷患儿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83.21%和97.38%,出生缺陷发病率分别为常规围产期监测的1.45倍和1.70倍。结论  建议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模式将孕28周前纳入监测时段,并同时延长至出生后1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将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监测的2009至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资料导出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9-201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总的发生率为15.12‰,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x2=114.23,P<0.001),其中产前确诊占10.39%,产后确诊占89.02%.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外耳其他畸形、唇裂合并腭裂.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57.914,P<0.001),不同户籍类型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8.518,P=0.014).开展免费筛查和诊断前后引产孕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7,P<0.001).结论 龙岗区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多,尤其以先天性心脏病增长比例最高,因此应制定一、二级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婚前、孕前保健,重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通过信息平台,提高出生缺陷防控水平的经验和挑战.方法 回顾性总结系统中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落实,沿胎儿生命周期获取功能和代谢障碍缺陷个案的数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平台促进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落实.系统包括11 912例有遗传病或缺陷儿家族史的孕妇信息,433例染色体和基因异常胎儿产前诊断记录,7977例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沈阳市2006-2010年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大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各病种之间的关联。方法 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地区和季节等分析3种大气污染物及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出生缺陷检出率;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3种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的关联性。结果 沈阳市2006-2010年3种大气污染物不同地区、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总出生缺陷、先心病、总唇腭裂、外耳其他畸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总出生缺陷、先心病、总唇腭裂、血管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总出生缺陷检出率地区别分组,3种大气污染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别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M10浓度与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瘤具有相关性(r=0.810、0.714),NO2与血管瘤也具有相关性(r=0.771)。结论 沈阳地区3种大气污染物与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出生缺陷的发生在地区和季节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奉贤区出生缺陷人群监测资料(孕28周至产后42 d)。[结果]监测围产儿总数15 744例,缺陷数277例,出生缺陷率分别为138.94/万,162.28/万,230.66/万,3年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主要缺陷种类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脐疝、多指(趾)、并指(趾)、唇腭裂、血管瘤、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缺陷。[结论]近年来出生缺陷率上升需得到重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波江北区农村丰水期、枯水期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动状况.方法:现况调查.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343份不同来源的农村饮用水,合格总数为255份,总合格率为74.34%.其中河水不合格50份,合格率41.86%;井水不合格14份,合格率70.83%;水源水不合格14份,合格率78.46%;出厂水不合格1份,合格率97.92%;管网水不合格9份,合格率90.63%.其中合格率最低为河水.各种水质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79,P<0.01).结论:目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监测,加强饮用水的卫生防护,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发生趋势.方法 对1997-2007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97年的98.9/万上升为2007年的244.2/万;在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呈急剧上升,先天性足内翻、多指(趾)、总唇腭裂呈轻微上升;母亲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围产儿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产前诊断的比例逐渐上升,并对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患病、用药、接触环境有害因素、高龄、不良生育史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方式、对象及范围、诊断技术及水平、监测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等导致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西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6至10月,由西安市妇幼保健院组织本次病例对照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2010至2014年西安市三区出生缺陷监测登记系统上报的活产出生缺陷儿.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统一设计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各医院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法进行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儿共1 237例,出生缺陷前六位依次为多指(趾)(271例)、总唇腭裂(205例)、神经管畸形(83例)、先天性心脏病(72例)、外耳其他畸形(66例)及先天性脑积水(50例).出生缺陷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孕早期患病、未婚检、围孕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未进行产前筛查以及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OR分别为1.98、1.41、3.05、7.65、3.39,均P<0.05);出生缺陷发病的保护因素为家庭收入高、产妇文化程度高、无异常生育史(OR分别为0.57、0.43、0.22,均P<0.05).结论 应重视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降低本地区出生缺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