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病例患者男性,62岁,主因"突发后心前区伴肩背部疼痛3 h"于2014-9-4入院;患者入院前3 h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肩背部疼痛,伴出汗,持续不缓解,1 h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 VF导联呈现QS型,ST段略抬高伴T波双向,胸导联V1~V3呈现QS型伴ST段抬高0.05m V、T波双向,转至我院。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导联较前无明显变化,胸导联V1~V3 ST段抬高0.1~0.2 m V伴T波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86例 ,年龄 60 .1 5± 1 1 .6(37~ 78)岁 ,男 61例 ,女 2 5例。未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8例为 A组 ,无V1~ 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0例为 B组 ;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1例为 C组 ,无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1 7例为 D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排除了有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以及人工心室起搏的患者。以下壁 ( 、 、a VF)导联 ST段抬高最明显的一份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为准 ,PR段作为基线 ,胸…  相似文献   

3.
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收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88例 ,按照胸导联有无 ST段下移分为不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 45例 ( ST段无压低或 ST段压低 <0 .1m V)及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 43例 ( ST段压低≥ 0 .1m V)。结果 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及住院病死率较不伴胸导联 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病变及多支病变者显著增多。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 ST段压低者其临床合并症多 ,预后差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合并左前降支病变者显著增多 ,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和35例不伴有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患者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发病后4周内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1993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73例有Q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的压低分为两组:ST段压低组38(男28,女10)例,年龄40~89岁,其中伴V1~3ST段压低者13例,伴V4~6ST段压低者12例,伴V1-6ST段压低者13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组35(男27,女8)例,年龄42~82岁。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NQMI心电图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 NQMI)的心电图定位诊断。方法 对 7例 NQMI患者以记分法研究其心电图 ST-T改变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例 NQMI病员 ST段均呈水平或下斜形压低 ,深度 >0 .1m V,伴或不伴急性期 T波异常。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病变 6例 (同时合并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 2例 ) ,其中前侧壁导联 ( I、a VL、V4- 6)显示 ST段压低伴 T波倒置者 4例 ,不伴 T波变化者 1例 ,侧壁导联 ( V4- 6) ST段压低伴 T波变化者 1例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 1例 ,显示为侧壁 ( V4- 6)导联 ST压低 ,不伴 T波异常。结论 常规心电图 ST-T异常的导联可以用作初步判定NQMI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部位的标志 ,尤以累及左前降支者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左主干闭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掌握其心电图特征,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2011年ESC 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可以通过典型心电图改变早期识别发现左主干病变,主要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0.1 mV。此外,急性左主干闭塞病变心电图的早期诊断可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之一:①Ⅰ、Ⅱ、V4~V6导联ST段压低伴aVR导联ST段抬高;②发病后12 h内心电图同时有aVR和V1导联ST段抬高且抬高程度aVR>V1导联(ST aVR↑>ST V1↑);③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对59例前壁AMI病人(甲组29例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乙组30例不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ECG及发病2个月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50.00%)支数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造影两组均未见下壁运动明显减弱。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甲组病人86.2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③甲组ECGV1-3导联ST段抬高和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ECG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主要受V1-3导联ST段抬高程度的影响(r=-0.528,P<0.05)。结论:前壁AMI时ECG下壁导联ST段的压低可能是对前壁V1-3导联ST段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提示伴有下壁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体表心电图预测梗死相关血管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体表心电图可以定位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闭塞表现为aVR导联ST段抬高和Ⅰ、Ⅱ、V4至V6导联ST段下移 ,下移≥ 18mm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敏感性高。V2 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前降支闭塞最敏感 ,其次为V3 ~V5、aVL、V1和V6导联。前降支近段闭塞还可以表现为aVL导联ST段抬高 ,下壁导联ST段下移。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闭塞都可以表现为Ⅱ、Ⅲ和aVF导联ST段抬高 ,但是前者伴有aVL导联ST段下移 ,后者则否并且可以伴心前导联ST段下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1例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V1~V5导联ST段抬高。结论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伴V1~V5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0.
下壁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评价 6 3例前壁AMI病人 ,选择病人就诊初始 4h心电图测量其ST水平。住院 1~ 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 ,左心室造影下壁运动无明显减弱 ;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下壁ST段压低组 86 2 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③下壁导联ST压低组V1 3 导联ST抬高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不伴下壁导联ST压低组 ,ECG下壁ST段压低明显与V1 3 导联抬高有相关性 ,(r =- 0 5 2 ,P <0 0 5 )。结论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前壁AMI时V1 3 导联ST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是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6岁,因"反复晕厥两天"入院。在当地医院记录心电图提示:V1~V2导联J点抬高伴ST段抬高T波倒置,V3、V4导联ST段水平抬高伴T波直立(图1A)。入院后患者仍反复出现晕厥,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反复发作(图2)。经多次电复律后能  相似文献   

12.
王锦乾  阮爱兵 《山东医药》2005,45(32):57-58
2001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旨在观察V1导联ST段改变在评价此类患者危险度方面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本组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男78例,女40例;年龄35~84岁,伴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20例,有吸烟史60例,均符合:①胸痛开始至入院时间〈12h;②既往无心肌梗死及慢性肺病史;③入院时为窦性心律且无室内传导异常。根据入院时V1导联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ST段抬高组(A组25例):V1导联J点后80ms处ST段高于TP段至少1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2导联常规心电图表现在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LAD)病变部位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70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罪犯血管为LAD.入院后完成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择期行冠脉造影术.分析UAP患者胸痛时心电图表现与LAD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 96.7%的LAD近段狭窄患者,V3导联ST段压低伴V1、V2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7.5%的LAD中段狭窄患者,V3导联有相同改变(P<0.05).V4导联ST-T段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V5、V6导联ST-T段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3导联ST段压低是否伴V1、V2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对LAD病变部位有明显的独立预测价值[OR(95%CI)为33.119),P<0.001].结论 UAP患者胸痛时,12导联常规心电图表现可以用于初步判定LAD近段或中段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14.
富路  张师义  屈昌芝 《心脏杂志》2009,21(4):547-549
目的 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7年8月住院的AIMI患者91例。按胸前导联ST段是否压低将患者分为4组:胸前导联ST段无压低组(n=27);胸前导联仅V1~4 ST段压低组(n=26);胸前导联仅V5~6 ST段压低组(n=12);广泛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n=26)。结果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4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负相关,ORⅢ=0.38,无统计学意义;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呈正相关,ORⅣ=5.25,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组与其他组相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差异显著(P<0.05);该组前降支病变率高(73.1%),但与其他3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IMI伴有胸前导联V1~6 ST段压低提示多支病变,且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例1 患者男性,45岁.因上腹部间歇隐痛伴胸闷、心前区不适3d入院.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不齐,电轴左偏;QⅢ征,V1导联呈rsr'型,V2、V3、V4导联ST段抬高0.25-0.30mV(呈马鞍型).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突发胸痛22 h”于2018年6月1日14时入住义乌復元医院心血管内科。22 h前,患者突发胸骨中上段压榨样剧烈疼痛,发作时有濒死感,伴出冷汗,疼痛放射至后背部,疼痛一开始呈阵发性发展,最长发作时间持续约20 min,初始未重视,之后胸痛反复发作,无缓解趋势,至当日下午患者仍旧感胸骨中上段压榨样疼痛,急诊来我院就诊。急诊心电图示:V1导联ST段抬高0.6 mV,V2导联ST段抬高0.55 mV,V3导联ST段抬高0.45 mV,V4导联ST段抬高0.3 mV,V5导联ST段抬高0.1 mV(图1)。不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临时予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瑞舒伐他汀10 mg嚼服,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收住心内科。  相似文献   

17.
急性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胸导联(V3R、V4R)心电图ST抬高分析讨论如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2h"入院。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64bpm,大汗淋漓,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58bpm)。QRS波形态:V1导联呈qrs、V2呈qr型。ST段:V1~V4、V3R、V4R、aVR、aVL导联抬高0.1~0.6mV,抬高幅度V2导联最明显(0.6mV),V2>V1>V3R>V4R;Ⅱ、Ⅲ、aVF、V7~V9导联ST段压低0.1~0.2mV。提示急性前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1945U/L(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大约发生在50%~70%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nf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AMI)早期,最常见的是V1-3导联,部分病例伴有Ⅰ、aVL导联的下降[1],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在48~72h内ST段恢复正常,但有16%的病例ST段呈持续压低,近年来此种现象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其解释目前也存在争议.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们对我院68例IAMI患者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2周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探讨I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7岁。因胸骨后疼痛1h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体检:BP14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双肺无殊。心率76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QRS波群在Ⅰ、V3导联呈R型,V1,2导联呈QS型,V4-6导联呈RS型。ST段在Ⅰ、aVL、V1-5导联均抬高,其中V2,3,导联ST段与T波上升支融合成单向曲线,ST段顶峰超过其前r波,形成特征性墓碑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的常规心电图(ECG)对前降支(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以第一间隔支(S1)为标志将患者分为S1近端病变(PS)组(61例)和S1远端病变(DS)组(40例)。分别测量常规ECG12导联ST段的偏移程度及出现的频率,以计算、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其对近、远段病变部位的预测性诊断价值。结果(1)各导联诊断LAD近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aVR导联ST段抬高为43%和85%(P=0.004);aVL导联ST段抬高≥1.5mm为16%和97%(P=0.031);Ⅱ导联ST段下移≥1.0mm为39%和85%(P=0.009);Ⅲ导联ST段下移≥2.0mm为23%和98%(P=0.005);aVF导联ST段下移≥1.0mm为38%和88%(P=0.006);V5导联ST段下移为20%和86%(P=0.037);aVR导联ST段抬高同时伴V5导联ST段下移为18%和100%(P=0.005);aVR导联ST段抬高同时伴V6导联ST段下移为30%和93%(P=0.008);(2)各导联诊断LAD远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Ⅲ导联ST段居于等电位线或抬高为53%和90%(P=0.000);V5导联ST段抬高≥1.5mm为50%和82%(P=0.001);(3)近、远端患者的梗死面积和心功能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aVR导联ST段抬高同时出现V5、V6导联ST段下移;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下移(Ⅱ,aVF导联ST段下移≥1.0mm,STⅢ下移≥2.0mm)以及Ⅰ,aVL导联ST段抬高,尤其是aVL导联ST段抬高≥1.5mm均提示LAD近端病变。(2)下壁导联(尤其是Ⅲ导联)ST段居于等电位线或升高,V5导联ST段抬高≥1.5mm均提示LAD远端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