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526-3527
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其余7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做出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机率为1.28%与对照组的9.09%相比具有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8.18±1.25)同比对照组(24.4±1.27)要短,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均存在意义(P<0.05)。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得到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胃肠道减压、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扶正理气中药汤灌肠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梗阻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所花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所花费用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043,P=0.044)。结论扶正理气中药汤灌肠对于预防腹部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有一定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并发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干预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并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干预组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并发AIPO患者临床以腹部膨隆隐痛、进行性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而无结肠器质性病变,均可经保守治疗方法成功治疗,而在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积极改善患者不良心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阑尾炎患者100例,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规范化疼痛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比较分析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护理前疼痛程度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开裂、腹腔感染1例(2.00%)低于对照组7例(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阑尾炎患者,通过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护理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肠梗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就诊的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肠梗阻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及肢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Ig A,Ig E,Ig G,Ig M免疫功能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免疫功能指标(Ig A除外)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发热、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及自主恢复排气时间、气体平面消失时间等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肢体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播散性脊髓炎合并肠梗阻患儿应用中西医综合护理临床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四磨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联合四磨汤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和中转手术率。结果联合药物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46例患者腹痛、腹胀缓解,占88.5%,而对照组32例缓解,占64.0%;治疗组与对照组肛门恢复排气比率分别为96.0%和83.7%、电解质恢复比率分别为87.1%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减压量,拔管率及所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降低急诊手术率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用四磨汤可明显改善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黄荣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6):3827-3827
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胃肠手术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行常规手术治疗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研究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粘连症状的患者8例,占22.2%,对照组术后发生肠梗阻粘连的患者12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46例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21.74%,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中药敷脐组)和对照组(16例,西医治疗组)。研究组给予中药芒硝(肠腑热结证)和吴茱萸(肠腑寒凝证)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山莨菪碱和生长抑素治疗。疗程中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腹部X线平片变化,并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体征消失以及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消失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胃肠减压护理、用药护理、心理干预及结合中医治疗等综合护理干预等。全部患者经3~8d非手术治疗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肠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均未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10d。认为腹部手术后患者确诊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后,应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期间精心实施规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文清  杨康平  蒲蓉  杨清 《妇幼护理》2023,3(13):3165-3168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主要的措施包括入院护理、健康宣传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臀部和会阴部护理、预防性脱水护理、用药护理等内容,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肠道菌群测定结果以及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7.50%,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肠道菌群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护理中效果较好,有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缓解临床症状,对提升治疗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在今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消化内科治疗方法(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试验组采用介入结合消化内科治疗方法(经鼻插管介入)。比较两组肠梗阻缓解的时间(具体比较前3天的平均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穿孔、出血、狭窄、中转手术)。结果 治疗期间试验组引流量、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 vs 58.0%,P<0.05);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9.0% vs 21.0%,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介入治疗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经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及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妇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强化血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发生血栓4例,对照组发生血栓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为(0.37±0.0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0.90±0.21)mg/L(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黄佳妮 《妇幼护理》2023,3(14):3476-3477
目的:对尿结石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0月之间,在院治疗尿结石患者中随机抽选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做为基础,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出院后患者有无复发概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程度来进行打分。结果:在观察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尿血、尿路感染情况以及缓解患者腰疼时间,用时比对照组用时短;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的情况时,观察组结果为98.18%,优于对照组87.27%;采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术后复查中没有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复发概率是7.27%,通过两组比较,结果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概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7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随访半年后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干预后也优于干预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曾惠虹  李翠云  谭颖静 《妇幼护理》2022,2(11):2424-2426
目的:分析运动指导路径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为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抓阄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采取运动指导路径护理,为观察组,余下3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干预前、后腹胀、腰肌酸痛及肩背痛评分和干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腹胀、腰肌酸痛及肩背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P<0.05)。结论:运动指导路径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应用当中,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更佳,且更好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魏勇珍  缪碧云  蔡小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581-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对腹部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行普外科护理常规干预,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良事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异物遗漏、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急性事件处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00例,按入组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8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5月我院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收治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6~9月该活动进行后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缓解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