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别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与普通TPRK,SPT辅助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普通FS-LASIK治疗近视的早期视力结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表层手术组:纳入行SPT辅助的TPRK手术患者19例(36眼)为SPT-TPRK组,行普通TPRK手术患者21例(40眼)为普通TPRK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3 d、10 d、1个月及3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板层手术组:纳入接受SPT辅助的FS-LASIK患者25例(49眼)为SPT-FS-LASIK组,接受普通FS-LASIK手术患者24例(48眼)为普通FS-LASIK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 d、10 d、1个月及3个月时的UCVA;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SRI)和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普通TPRK组和SPT-TPRK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角膜地形图SRI和SA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FS-LASIK组与SPT-FS-LASIK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7,P<0.01),2组之间术后1、10 d的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T-FS-LASIK组UCVA更好;术后1 d 2组UCVA≥1.0的术眼比例分别为25%、39%,术后10 d分别为61%、7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地形图SR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SPT-FS-LASIK组较低。结论与普通FS-LASIK相比,SPT-FS-LASIK术后患者早期视力更优,接受SPT辅助的TPRK或FS-LASIK手术的患者中有更大比例在术后早期获得好的UCV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Q值引导个体化与标准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后角膜形态及不同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差异,评价2种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激光中心行近视激光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64例(126眼),其中Q值引导组33例(64眼),标准组31例(62眼)。于术前,术后1、3个月对患者的视力、Q值、角膜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值进行检测,比较2组手术前后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2组各项指标基本匹配,术后1、3个月2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直径6.0 mm范围,术后3个月2组间角膜Q值、球差和彗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直径4.5 mm范围,术后3个月Q值引导组球差、Q值小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球差=2.00,P=0.04;tQ值=2.28,P=0.03)。术后1个月,2组不同环境下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3个月,在暗环境+眩光条件下,Q值引导组中频区对比敏感度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c/d=-2.0,P=0.044;Z6 c/d=-2.1,P=0.034)。结论 Q值引导个性化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能够提高暗环境眩光条件下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7月1-31日在南京东南眼科医院行LASEK患者28例(56眼)和行TPRK患者25例(49眼)。术后观察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UCVA)和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数据。结果术后1周,LASEK组UCVA为5.01±0.05,TPRK组为5.06±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术后3、6个月,2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上皮愈合时间为(5.8±0.9)d,长于TPRK组[(3.2±0.4)d](t=3.89,P<0.01)。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现0.5级以上的haze。结论TPRK治疗低中度近视安全、有效、准确,相对于LASEK术后上皮恢复更快、视力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对比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正近视散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FS-LASIK及T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共267例(453 眼),其中FS-LASIK组137 例(228 眼),TPRK组130 例(225 眼)。分别收集术前及术后3~6个月间最早的一次随访数据,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主觉验光度数、角 膜地形图等。应用Fourier分析法将术前、术后屈光度转换成术前总散光(TJ0、TJ45),术前角膜散光(CJ0、CJ45),术后总散光(RJ0、RJ45)及散光矫正率(CRJ0、CRJ45),比较2 组散光矫正的准确性。2 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协方差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FS-LASIK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0=0.369 D,TJ45=-0.043 D,CJ0=0.695 D,CJ45=-0.018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TPRK组的散光分量及矫正率为TJ0=0.369 D,TJ45=0.000 D,CJ0=0.600 D,CJ45=0.003 D,RJ0=0.000 D,RJ45=0.000 D,CRJ0=100%,CRJ45=100%。2 组间相比,TJ0TJ45、CJ45、RJ45、CRJ45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CJ0、RJ0 大于TPRK组(Z=-2.615,P=0.009;Z=-2.419,P=0.016);TPRK组CRJ0 大于FS-LASIK组(Z=-1.978,P=0.048)。组内参数相比,FS-LASIK组TJ0大于TJ45,CJ0大于CJ45(Z=-10.886、-12.926,P<0.001),RJ0与RJ45、CRJ0 与CRJ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RK组TJ0 大于TJ45,CJ0 大于CJ45(Z=-10.539、-12.735,P<0.001),RJ0与RJ45、CRJ0 与CRJ4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S-LASIK及TPRK手术矫正近视散光的垂轴成分及斜轴成分的散光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张嘉璠  吴洁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2020,(12):1174-1179
目的 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 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 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 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及Pentacam角膜地形图对比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分别行小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03/09于我院行手术矫治的高度近视患者74例148眼,其中SMILE组43例86眼,FS-LASIK组31例62眼。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7d裸眼视力(UC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客观散射指数(OSI)、模拟对比度视力(VA 100%、VA 20%、VA 9%)、高阶像差(HOA)、水平彗差(Z31)、垂直彗差(Z3-1)和球差(Z40)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等效球镜、UCVA、MTF cut off、SR、OSI、VA 100%、VA 20%、VA 9%、HOA、Z31、Z3-1和Z40均无差异(P>0.05)。SMILE组术后1d OSI值高于FS-LASIK组(2.3±2.1 vs 1.8±1.1),术后7d无差异(1.2±0.7 vs1.3±0.7)。FS-LASIK组术后1、7d HOA和Z40均高于SMILE组(P<0.001),但术后1、7d两组患者UCVA、Z31、Z3-1、MTF cut off、SR、VA 100%、VA 20%、VA 9%均无差异(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更易引入角膜高阶像差和球差,而2mm切口的SMILE术仅在术后1d引入更高的散射,因此,高度近视患者行角膜屈光手术矫正采用SMILE术较FS-LASIK术后早期能够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采用共轴注视定位法时,透镜中心偏离术前视轴角膜反光点的矢量距离(透镜偏心值)及其对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7年8-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SMILE术且术中采用共轴注视定位法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7例(74眼),检查术前、术后1d、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和客观视觉质量。建立以瞳孔中心为原点的笛卡尔直角坐标系,根据角膜地形图的offset值和SMILE手术录像截图来测量并计算出透镜偏心值。根据透镜偏心值分为A组(<200μm)、B组(200~300μm)及C组(>300μm)。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所检测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来评价客观视觉质量。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透镜的偏心值为9~464(223±108)μm,均<500μm,其中A组为32眼占43%,B组为26眼占35%,C组为16眼占22%。术前MTFcutoff为(39.6±5.2)周/度(c/d),其中A组为(39.7±5.8)c/d,B组为(39.0±5.2)c/d,C组为(40.2±3.9)c/d;术后1个月MTFcutoff为(38.6±5.8)c/d,其中A组为(37.8±5.9)c/d,B组为(38.8±6.6)c/d,C组为(40.6±3.8)c/d,C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及各组间MTFcutoff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MTFcutoff值呈正相关(r=0.53,P<0.001)。术中透镜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矢量距离为(209±104)μm,透镜偏心值与术中透镜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矢量距离呈正相关(r=0.49,P<0.001)。结论SMILE术共轴注视定位法虽可引起轻微的透镜偏心,但其对术后视觉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Ziemer LDV Z6 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的并发症处理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至6月采用Ziemer LDV Z6 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 手术治疗近视并有至少3年的术后随访资料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角膜瓣相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1 a、3 a的视力、等效球镜度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41例(3158眼)患者,其中49眼发生并发症,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55%,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41眼,占总体并发症的83.67%,占总手术眼数的1.30%。术中和术后均未见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不同时间裸眼远视力和等效球镜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0);术后不同时间点间的裸眼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等效球镜度较术后6个月有一定回退(P= 0.00),但仍保持在轻度过矫远视状态。 结论 Ziemer LDV Z6飞秒激光机制作角膜瓣的FS-LASIK手术并发症均比较轻微;患眼在术后3年内能够保持良好和稳定的裸眼远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视觉质量的角度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34人(68眼)进行LASIK或LASE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其中LASEK19人38眼,LASIK组15人30眼)术前,术后1月和术后3月时评价视觉质量,包括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组(BCVA组),对比敏感度,眩光和波前像差。结果 LASEK组UCVA提高较LASIK组慢。LASEK和LASIK的术后IN2VA无差异。LASEK组术后的对比敏感度无下降;眩光在术后1月时下降,术后3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术后1月时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均明显下降,术后3月时对比敏感度恢复但眩光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和LASIK组术后1月和3月的高阶像差RMS均较术前大,但前者比后者小。LASEK组有一定的haze发生,但程度轻。结论 LASEK矫正高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保留上皮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常规FS-LASIK 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10月在长沙爱 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屈光手术的近视及散光患者60例(12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 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组(TOPO-G组)30例(60眼)和常规FS-LASIK组30例(60眼)。术后 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术后1周、3个月的 等效球镜度(SE)、柱镜度,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像差、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 Q值及角膜变异指数(ISV)等。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 分析。结果:TOPO-G组术后1、3个月UCVA均高于FS-LASIK组(t=-2.915,P=0.004;t=-3.377, P=0.001),余时间点2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3个月SE大于TOPO-G组 (t=2.004,P=0.047)。术后3个月,TOPO-G组柱镜度为0的眼数百分比高于FS-LASIK组(76% vs. 51%,χ2 =8.154,P=0.004)。术后3个月,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均方根值(RMS)值高 于TOPO-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2.133、-2.088,P<0.05)。TOPO-G组在低空间频 率(5 cpd)的MTF值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9,P=0.044),余空间频率MTF值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PO-G组ISV值低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36)。2组 间SR值与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FS-LASIK相比,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术 后视力和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视觉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角膜表层LASEK与基质层的LASIK、飞秒LASIK屈光手术后患者主观视觉感受与视觉质量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320眼)行准分子激光治疗且随诊1年以上的患者,接受表层LASEK手术40例,基质层LASIK、飞秒LASIK手术各60例.LASEK组术前SE平均为(-4.35&#177; 1.07)D;LASIK组平均为(-5.05&#177;1.13)D;飞秒LASIK组平均为(-5.11&#177;1.25)D.术前及术后1年检查UCVA、BCVA、球镜及柱镜度、SE以及术后总体评价、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时的视觉质量及视觉症状对比采用ANOVA、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术后1年以上,白天及夜间开车容易程度、生活方便、白天远视力、夜间视力、总体视力的评分由高到低依次是飞秒LASIK组、LASEK组和LASIK组.同术前戴镜相比,白天远视力、生活方便是患者认为优于术前的最显著项目;眩光和夜视质量下降是患者术后最主要主诉;视近物疲劳、夜间开车眩光、夜间视力评分最差,夜视症状随时间延长明显好转,但是视觉疲劳随着时间加重.女性视近物疲劳主诉最多,男性夜视力差主诉最多.结论 准分子术后患者视觉质量评分飞秒LASIK高于LASEK和LASIK.视近物疲劳、夜视力差为手术后的长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9月在我院行近视屈光手术的患者113 例(20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6例(103眼,行自旋补偿FS-LASIK)和SMILE组 57例(100眼,行SMILE)。根据术前散光度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和高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低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38例(70眼),SMILE组患者40例(70眼);高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18例(33眼),SMILE组患者17例(3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常规检查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并记录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构成、球镜度、柱镜度、BCVA、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和FS-LASIK组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均为100.0%;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90.0%,FS-LASIK组为9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散光组:术后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3.3%,FS-LASIK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0.0%,FS-LASIK组为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散光组: 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39±0.22)D,FS-LASIK组为(-0.32±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9,P=0.147);高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65±0.33)D,FS-LASIK组为(-0.42±0.28)D,SMILE组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14)。进一步比较柱镜度矫正的可预测性:低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为(-0.14±0.12)D,SMILE组为(-0.18±0.1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0,P=0.472);高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0.31±0.17)D]低于SMILE组[(-0.46±0.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20)。结论 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FS-LASIK对于近视散光的矫正效果优于SMILE。≥-2.0 D的高度散光患者选择自旋补偿的FS-LASIK矫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异常拱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ICL植入术后拱高不合适并行ICL更换手术患者60例(67眼)为更换组,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其中拱高小于250 μm为低拱高组,拱高大于750 μm为高拱高组。选取同期ICL植入手术,并且随访期间拱高正常(250~750 μm)患者70例(70眼)作为正常拱高组。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水平直径(W-W)以及眼轴长度。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参数包括后房角、睫状突高度(T值)、睫状沟垂直径、睫状沟水平径以及前房深度(ACD)。术后随访大于6个月,复查内容包括UCVA、屈光度数、BCVA、眼压、ECD以及拱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高拱高组和低拱高组在后房角、ICL尺寸、ACD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拱高组与正常拱高组在ICL尺寸、后房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更换组的拱高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后房角、ICL尺寸、睫状沟水平径、T值、ACD和LT(调整R2=0.608,F=5.84,P<0.001)。低拱高组更换后仍有8眼拱高小于250 μm。高拱高组更换后拱高都在正常范围内。更换前后的手术眼在观察期间内均未发生前囊下白内障、持续性高眼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因素影响ICL植入术后的拱高,T值、后房角、睫状沟水平径、ACD、ICL尺寸都可能导致异常拱高。对于可能出现异常拱高的病例,可以结合后房角选择ICL尺寸,有助于获得合适的拱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2 月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飞秒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162 例(324 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组78例(156眼)和FS-LASIK组84例(168眼)。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像差及切削中心偏移量。在术后1、6 个月时对2 组患者进行视觉质量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简化后的视觉质量量表。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MILE组术后1 d的UCVA低于FS-LASIK组(t=4.555,P < 0.001),术后1、6 个月2组间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 SMILE组SE大于FS-LASIK组(t=-2.952,P=0.003),术后1、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3个月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均较术前增加(均P < 0.05),SMILE组术后3个月球差、三叶草差大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33,P < 0.001;t=2.586,P=0.010)。SMILE组术后3个月切削中心偏移量为(0.17 ± 0.09)mm,FS-LASIK组为(0.18 ± 0.1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个月相比,SMILE组术后6 个月光晕发生比例明显减轻(χ2=5.547,P=0.019),程度明显减轻(Z=-2.283,P=0.022),而FS-LASIK组各项症状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 个月2 组间各项症状发生眼数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S-LASIK手术相比,SMILE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慢,球差和三叶草差增加更多,偏中心切削和不良视觉症状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