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持续性咳嗽儿童百日咳临床多中心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上海、重庆、银川和昆明地区年龄≥6岁连续咳嗽2周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百日咳博德特菌感染情况.方法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期间,收集年龄≥6岁,连续咳嗽2周以上患儿血清和鼻咽拭子,采用百日咳博德特菌培养、多重PCR及ELISA检测百日咳博德特菌毒素IgG(PTIgG)方法进行百日咳博德特菌检测.结果 入组患儿1001例,入组者白百破(DPT)疫苗接种率93.5%.百日咳博德特菌感染率11.3%(113/1001),其中6~8岁组感染率为7.2%(22/307),10岁组11.2%(28/249),~12岁组10.4%(22/212),~18岁组17.6%(41/233),各年龄组百日咳博德特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15.2,P<0.01).上海地区总感染率16.7%(65/402),高于其他地区(χ2=3003.0,P<0.01).结论 尽管儿童及青少年普遍接种白百破疫苗,百日咳博德特菌感染仍是儿童持续性咳嗽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15例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又名咳型哮喘、隐匿型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为探讨小儿CVA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本文对15例CVA患儿(CVA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并与儿童哮喘(哮喘组)及正常儿童(对照组)作了对比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哮喘肺功能测定的意义和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肺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潮气流速容量环、被动流速容量技术和开放式氮冲洗法检测广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的 81例婴幼儿哮喘发作期的肺功能指标 ,对其中 34例又检测其缓解期肺功能。同时对 5 4例无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肺功能检测 ,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婴幼儿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较 :潮气量 (TV/kg)和呼吸频率 (RR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 0 1) ,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出气量 /潮气量 ( %V PF)和呼出 75 %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 /潮气呼气峰流速 ( 2 5 /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0 0 0 1) ;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潮气呼气中期流速 (ME/MI)和每千克体重功能残气量 (FRC/kg)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81例婴幼儿哮喘发作期和 5 4例正常对照组的 %V PF和 2 5 /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ME/MI(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34例缓解期患儿与 5 4例对照组相比 ,2 5 /PF和ME/MI(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V PF和 2 5 /PF是检测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 ,ME/MI是检测大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 ,某些指标在婴幼儿哮喘患儿的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 ,说明长  相似文献   

4.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经由流量传感器获得潮气流量、容积信号,可用于评价潮气呼吸状态肺功能,虽然受部分因素干扰,但因其具有高敏感性、高安全性、无需儿童主动配合且易操作等明显优势,所以临床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包括婴幼儿喘息、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评价等方面。该文对国内外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婴幼儿中的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了区分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其它原因的慢性咳嗽。方法对两组学龄期患儿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以观察有何不同。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结论提示小儿肺功能测定有辅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百日咳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婴幼儿百日咳25例病死病例(死亡组)及80例同期收治的重症存活病例(存活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男性5例(20.0%),中位发病日龄77天,20例(80.0%)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存活组男性47例(58.8%),中位发病日龄83天,63例(78.8%)未接种疫苗。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男性少、痉挛性咳嗽发生率低、肺实变(或肺不张)发生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增多更显著、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使用丙种球蛋白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使用丙种球蛋白(OR=0.03、0.03)为重症百日咳死亡的保护因素,WBC最高值高、肺动脉高压(OR=1.10、13.3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有痉挛性咳嗽患儿死亡概率更小(OR=0.02)。预测死亡的WBC最高值的最佳临界值为55.37×10~9/L,AUC=0.83(95%CI:0.73~0.93)P0.001。结论未接种疫苗、高WBC血症、肺动脉高压明显增加婴幼儿重症百日咳的病死率,使用丙种球蛋白、早期换血减轻高WBC血症可能改善其预后,慎用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婴幼儿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MPP的0~36月龄住院患儿19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0~36月龄肺炎患儿208例为对照(非MPP组)。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次日和出院当日肺功能结果,并随访MPP患儿出院后2周和出院后4周的肺功能。结果 与非MPP组相比,MPP组入院次日和出院当日肺功能检测显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吸呼比及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量显著下降(P < 0.05);潮气峰流量与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量比、呼吸频率、有效气道阻力和公斤功能残气量均显著升高(P < 0.05)。与肺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比较,MPP和非MPP两组患儿入院次日VPTEF/VE和TPTEF/TE均有所下降;出院当日MPP组患儿VPTEF/VE和TPTEF/TE仍有所下降,而非MPP组患儿已达正常水平。与出院当日比较,MPP组患儿出院后2周及4周VPTEF/VE和TPTEF/TE均升高(P < 0.05),但出院后4周时TPTEF/TE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期MPP和非MPP婴幼儿均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MPP患儿的小气道阻塞更加严重,且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9.
百日咳疫苗接种对婴幼儿百日咳临床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百日咳疫苗接种对婴幼儿百日咳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百日咳疫苗接种状态的百日咳婴幼儿临床表现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入组1083例<3岁百日咳患儿,其中未接种组551例,接种组532例;发病年龄<3月龄392例,含未接种372例,接种20例;≥3月龄691例,含未接种179例,接种512例...  相似文献   

10.
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功能药物舒张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喘息婴幼儿外周血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及气道炎症两个方面探讨婴幼儿喘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喘息发作婴幼儿50例为喘息组,25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喘息组患儿依据喘息发生次数分为首次喘息组(首发组)25例和反复喘息组(反复组,发作次数≥ 2次)25例;根据是否存在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分为有高危因素组22例和无高危因素组28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病原学阳性组23例和病原学阴性组27例。检测各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总IgE (TIgE)水平。喘息组患儿同时送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采集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 喘息组外周血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5);外周血IL-2、IL-4、IL-5、IL-13、TGF-β1及TIgE水平在首发组与反复组,有哮喘高危因素组与无哮喘高危因素组,以及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喘息组外周血EOS计数与IL-4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4水平与IL-5、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5水平与IL-13水平呈正相关(P < 0.01);IL-2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喘息婴幼儿存在Th1/Th2失衡,表现为Th2优势表达;IL-4、IL-5、IL-13、TGF-β1及IgE共同参与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喘息婴幼儿存在气道炎症,与喘息发作次数、是否存在哮喘高危因素及病原学检测是否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经支气管镜及喉部平扫增强CT/MRI确诊、且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20例患儿,所有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2 d后喉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改善,中位治疗时间为10个月(范围: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范围:3~15个月)。19例(95%)患儿瘤体基本消退;1例(5%)患儿停药6个月后复查瘤体较停药前增大,予增加普萘洛尔剂量治疗6个月后,病情未出现反复;仅1例(5%)患儿出现不良反应;1例(5%)患儿尚在治疗中。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瘤体消退,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婴幼儿呼吸道血管瘤。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婴幼儿(0~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资料。结果 9例患儿均有流行病学史,呈家庭聚集性发病。9例患儿中无症状5例,发热4例,咳嗽2例,流涕1例,均无呼吸系统以外症状。9例患儿实验室检查均未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其中6例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及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9例患儿中8例CT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均位于胸膜下或叶间裂下,3例病灶同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病灶形态以结节状(6例)及小斑片状(7例)为主;6例病灶呈磨玻璃影及实变影共存,其中3例可见"晕征",未见典型"铺路石征"。结论 婴幼儿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轻,影像学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其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及核酸检测综合判断,胸部CT对于无症状患儿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发生BPD及BPD程度将72名早产儿分为3组:非BPD组(n=44)、轻度BPD组(n=15)、中度BPD组(n=13),采用体积描记术测定各组生后7 d、14 d及28 d的肺功能。结果 3组早产儿公斤体重潮气量(TV/kg)、功能残气量(FRC)、达峰时间比(% T-PF)、达峰容积比(% V-PF)在生后7 d、14 d及28 d均逐渐升高,而公斤体重气道阻力(Reff/kg)及呼吸频率(RR)则逐渐下降(P < 0.05);轻度及中度BPD组在生后7 d、14 d、28 d的TV/kg、FRC、% T-PF、% V-PF均低于非BPD组,而Reff/kg及RR则高于非BPD组(P < 0.05);中度BPD组在生后7 d的气道阻力(Reff)、Reff/kg、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高于轻度BPD组(P < 0.05)。结论 BPD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体积描记肺功能监测有助于评估BPD患儿在新生儿期的肺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1月龄至3岁的CMPA患儿作为病例组,84例健康体检确诊无CMPA的婴幼儿作为对照组。由儿科消化专科医生使用罗马Ⅳ标准FGID诊断问卷询问两组婴幼儿的父母,评估临床症状,进行FGID诊断。结果 病例组家族过敏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84例病例组中,38例(4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而84例对照组中,13例(15%)符合罗马Ⅳ版诊断FGID的标准(P < 0.05)。根据FGID罗马Ⅳ标准,婴儿反流、功能性腹泻、婴儿排便困难、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病,病例组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对对照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进行FGID常规治疗,病例组中诊断为FGID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治疗。治疗3个月后,病例组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婴幼儿中,CMPA对罗马Ⅳ标准FGID的诊断有重要影响,诊断FGID时应该考虑CMPA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控制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15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5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D的水平将哮喘儿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并对哮喘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7 ng/mL vs 29±4 ng/mL,P < 0.05)。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哮喘控制率依次降低(P < 0.05),但3组肺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且与哮喘控制水平有关,但与肺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与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6~14岁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共120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间歇吸入组60例(出现哮喘征兆时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持续6周)和每日吸入组60例(持续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于治疗第3、6、9、12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激素用量、哮喘发作次数及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起始时,基线资料及FeNO、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FeNO逐渐降低,肺功能指标逐渐改善(P < 0.001)。与间歇吸入组比较,每日吸入组在降低FeNO和提高1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上具有优势(P < 0.001)。吸入方式和治疗时间对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 < 0.001),每日吸入组在治疗3个月后FeNO及肺功能指标迅速改善并趋于平稳,而间歇吸入组6个月后趋于平稳。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及病情控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歇吸入组患儿布地奈德吸入量要明显少于每日吸入组(P < 0.05),但哮喘发作次数要多于每日吸入组(P < 0.05)。结论 间歇和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能够达到相同的哮喘控制水平,且对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均无影响;每日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FeNO和提高FEV1% pred;虽然间歇吸入能够减少激素用量,但有更高的哮喘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反复喘息婴幼儿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Th17 细胞比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发作期的反复喘息婴幼儿30 例作为喘息组,同时选取同年龄段2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另选取同年龄段在该院外科住院的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疾病术前患儿23 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中MDSC、Th17 细胞的比例,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MDSC 及Th17 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患儿MDSC 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肺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喘息组Th17 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肺炎组与对照组Th1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喘息组外周血MDSC 及Th17 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45,P<0.01)。结论 MDSC 及Th17 细胞可能参与了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单纯全面发育迟缓(GDD)患儿在儿童神经心理行为检查量表2016版(以下简称儿心量表2016版)中的表现特征及差异,探索儿心量表2016版对ASD的鉴别与提示作用。方法 以18~30月龄ASD(n=260)和单纯GDD(n=371)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心量表2016版评估两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大能区的发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儿心量表2016版新增的交流互动警示行为能区对ASD的鉴别意义。结果 ASD组患儿5大能区的发育商(DQ)均低于单纯GDD组(P < 0.05)。ASD组患儿语言能区及全量表DQ与交流互动警示行为能区分数呈中度负相关(分别rs=-0.566、-0.552,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交流互动警示行为能区对ASD有诊断价值(P < 0.05),曲线下面积为0.835,最佳截断值为10.5,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798。结论 18~30月龄ASD患儿较单纯GDD发育更差;儿心量表2016版新增的交流互动警示行为能区对于ASD和单纯GDD患儿中ASD的鉴别有一定的提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