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料。结果 共纳入265例病人,男性175例,女性9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6.5岁。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全部病人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0%、29%、2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 77%、47%、36%,总中位生存时间22.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肿瘤周边子灶、淋巴结是否清扫;病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淋巴结是否清扫。分组对比经倾向评分匹配(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及未清扫组各77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组68%、47%、36% vs.未清扫组31%、13%、6%(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组22.2个月 vs.未清扫组9.2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组91%、75%、56% vs.未清扫组71%、30%、21%(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组46.8个月vs.未清扫组17.0个月。剔除清扫组淋巴结阳性病人,比较清扫组中淋巴结病理学诊断阴性与未清扫病人生存情况,PSM后:清扫淋巴结阴性组及未清扫组各50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77%、60%、52% vs.未清扫组32%、22%、15%(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38.1个月vs.未清扫组9.0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94%、82%、74% vs.未清扫组68%、40%、28%,(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54.0个月vs.未清扫组18.9个月。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CA19-9高水平是影响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可改善ICC病人预后。术前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但评估肿瘤可行根治性切除的ICC病人,伴随术前CA19-9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时,术中应积极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治性手术切除被认为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方法.淋巴结转移是手术预后的高危因素,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其中淋巴结清扫与否,淋巴结清扫的方式和范围,以及清扫的意义和价值更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肝内胆管癌淋巴结清扫的热点与争议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淋巴结清扫(LND)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将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淋巴结清扫组(LND+组)及未行淋巴结清扫组(LND-组)。分析LND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5 449例患者。LND并未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清扫淋巴结阳性组(N1组)患者OS低于LND-组(HR=2.75,95%CI:1.73~4.36,P<0.05),清扫淋巴结阴性组(N0组)患者OS高于N1组患者(HR=0.35,95%CI:0.31~0.40,P<0.001),与LND-组患者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LND能显著提高R0切除亚组中患者的OS(HR=0.60,95%CI:0.44~0.81,P<0.01),但并不能改善临床淋巴结阴性亚组和非R0切除亚组患者的OS;R0切除亚组中,N0组患者OS高于LND-组(HR=0.75,95%CI:0.58~0.97,P<0.05)。LND+组...  相似文献   

5.
虽然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较低,但仍是较常见的胆管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侵犯。手术切缘及淋巴结情况是肝门部胆管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1-2]。以淋巴结情况为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根据肿瘤T分期不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37.7%~100%,而无论T分期如何若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约25.4%[3]。在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目以及如何根据淋巴结情况对预后进行分层等问题已初步达成了共识[4-5]。然而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分期指标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现就肝门部胆管癌中关于淋巴结清扫研究的现状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 LND)对术前影像学诊断淋巴结阴性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前影像学诊断淋巴结阴性的ICC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选择偏倚,比较淋巴结清扫组(LND组)与淋巴结未清扫组(NLND组)病人的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 研究共纳入影像学诊断淋巴结阴性ICC病人92例,其中LND组43例,NLND组49例。PSM后每组各36例,两组手术时间[(347.2±258.3) min比(306.1±273.7) 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78%(10/36)比22.22%(8/36)]和术后住院时间[(12.05±9.48) d比(11.81±4.72)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D组术中出血量多于NLND组[(265.61±98.52) mL比(220.47±96.53) mL,t=2.421,P=0.04...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肝内胆管癌(ICC)是否常规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LND)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LND对ICC根治术后复发模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5月165例ICC并行LND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检查指标、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CT、MRI或PET-CT)和手术记录,分析术前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以及LND对ICC术后不同复发模式的影响。 结果术前影像学诊断IC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1.0%,特异度为58.9%,准确性为59.4%。124例cN0并行LND患者中,清扫个数≥6组阳性淋巴结比例占60.8%(31/51),显著高于清扫个数<6组的27.4%(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01);随访期间,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9.3个月(1~49.5个月),清扫个数≥6组和清扫个数<6组分别复发26、40例,清扫个数≥6组患者的局部淋巴结复发率更低,两组复发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结论术前影像学诊断ICC淋巴结转移价值有限,应常规进行区域LND,清扫数量6个以上有助于改善淋巴结分期和减少cN0患者根治术后局部淋巴结复发。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以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近年来联合肝叶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理念被广泛接受和采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淋巴结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术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结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术采取整块融合淋巴结清扫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也是导致胆囊癌病人预后不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可切除的胆囊癌而言,根治性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手段,并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其治疗效果与淋巴结转移的远近及数量直接相关。随着对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不断认识,学术界对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数量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通过术前评估、术中探查明确胆囊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是保证病人最小创伤的同时达到R0切除的关键。此外,通过淋巴结清扫还可以明确胆囊癌分期,进而帮助医生综合判断病人预后,提出术后综合治疗方案,使病人获得更好的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48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79例、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3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8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10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5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81例,女167例;中位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2~80岁。448例患者中,143例术中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清扫组,305例术中未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和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4)生存分析。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1日或患者死亡。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44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中,286例(清扫组和对照组各143例)配对成功。倾向评分匹配前清扫组患者性别(男、女),合并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1 cm),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肝切除方式(解剖性肝切除、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4例、101例,121例,165例、140例,207例、98例,251例、54例,124例、18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79,11.885,7.098,14.763,5.184,8.362,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7例、66例,33例,96例、47例,70例、73例,105例、38例,79例、64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64例,29例,88例、55例,71例、72例,112例、31例,74例、6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329,2.158,0.014,0.936,1.400,P>0.05)。(2)术中和术后情况:倾向评分匹配后,清扫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5 min(160~371 min)、300 mL(200~500 mL)、37例、46例、12 d(9~17 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9 min(46~250 min)、200 mL(100~400 mL)、24例、25例、9 d(7~11 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00,χ2=3.520,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20,χ2=8.260,Z=4.270,P<0.05)。(3)随访情况:清扫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6个月。清扫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9%、32.8%、25.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8.0~26.0个月)。对照组1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对照组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7%、38.0%、31.0%,中位生存时间为22.0个月(11.0~32.0个月)。两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6,P>0.05)。(4)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微血管侵犯、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因素(χ2=10.662,9.477,16.944,6.520,11.63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距肿瘤距离<1 cm、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微血管侵犯和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阳性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0.600,1.571,1.601,1.750,1.723,95%可信区间为0.430~0.837,1.106~2.232,1.115~2.299,1.083~2.829,1.207~2.460,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肝内胆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14.
淋巴结转移是严重影响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结清扫是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内容,但关于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定义、范围及清扫数目仍存在较多争议。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研究,也有不少新观点。现有观点认为,术中常规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总动脉旁和胰头十二指肠后方的淋巴结(第12、8、13组)进行骨骼化清扫能够为HCCA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但术中清扫腹腔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周围淋巴结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尚不明确;术中适当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不仅能够明显改善N0期患者的生存预后,还可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为疾病的分期获得足够的信息,但过度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在实际操作中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及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端胃癌手术时淋巴结切除范围、数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或D3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全数摘取淋巴结,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的淋巴结切除数目并判断预后。结果 本组31例共取淋巴结1971枚,平均63枚/例。近端胃切除57枚/例,全胃切除71枚/例,左半胰切除64枚/例,保留左半胰63枚/例。新分期N1、N2、N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1%、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扩大,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保留左半胰不影响淋巴结切除数目;新的定量N分期在评价预后方面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6.
杜鹏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3):177-177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 2 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远端胆管癌患者 ,术中进行了区域性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 ,其中主动脉旁清扫范围从腹腔干至肠系膜下动脉 ,从下腔静脉右侧缘至腹主动脉左侧缘。对所切除的标本进行病检 ,观察并记录受到癌侵犯淋巴结的数目及位置 ,同时观察胰腺颈部、胆管近端和导管周围软组织的切缘有无癌侵犯。结果显示有 6例患者 (2 2 % )出现了手术并发症 ,5例为胰管空肠瘘 ,2例腹腔内出血 ,1例心肌梗塞 ,1例胃空肠输出袢梗阻。有 15例患者的淋巴结有癌转移 ,其中 6例有 1- 2个淋巴结癌转移 ,9例有 3个以上淋巴结癌转移 ,转移范围…  相似文献   

17.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肝门胆管癌一种主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但是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数目及阳性率对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评估淋巴结状态,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阳性率对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1990年到2008年共62位行根治性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在ICC淋巴结分期、预后指导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ICC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清扫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国内外不同研究结果和共识对ICC淋巴结清扫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和推荐,同时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及清扫方法各不相同,相应研究结果也略有差异。本文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淋巴结清扫范围、清扫数量、清扫方式、临床价值、适宜人群和前瞻性临床研究等ICC淋巴结清扫相关问题作一概述,以期明确本领域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为提高ICC综合整治水平助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不同N分期、外科治疗、淋巴结清扫范围及联合放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内4555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N0期患者3710例,N1患者845例,所有患者包括完整的TNM分期信息、生存时间及生存状态信息、手术相关信息及放化疗信息。以Kaplan-Meier法描述生存曲线,共描述120个月的生存情况,应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观察不同N分期ICC患者总体预后差异,以及不同手术方式、是否清扫淋巴结、术后是否进行放化疗对不同N分期ICC患者预后的影响。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结果N1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N0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在N0期患者中,未行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局部肿瘤毁损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5~59个月;在N1期患者中,未行手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局部肿瘤毁损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4~22个月。N0期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6~55个月;N1期患者中,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6个月,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20个月。N0期患者中,不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1~42个月,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3~46个月;N1期患者中,不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17个月,进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结论ICC中N1期患者预后明显差于N0期患者,手术是治疗ICC的有效手段,同时应积极推荐常规清扫淋巴结,推荐N1期患者进行联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能否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比较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影响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纳入病例总数522例,其中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72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50例。Meta分析显示术后3年总生存(RR=0.91,95%CI:0.74~1.13,P=0.41),术后5年总生存率(RR=0.84,95%CI:0.63~1.11,P=0.22),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RR=0.89,95%CI:0.65~1.21,P=0.47)。结论术中常规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