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及针刺配合推拿治疗3组,疗程共1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推拿组,针刺组和推拿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笔者应用针刺患侧与推拿健侧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较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大83岁,最小51岁;病程为2个月至半年,均是经医院救治后,进入后遗症期恢复期而来本院进行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复发率均高。脑血管意外致残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增添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因此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偏瘫通常又叫作半身不遂,最常见的原因是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等。笔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针灸、推拿综合施用康复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男48例,女4例,年龄29~70岁,病程15天~2年,左侧瘫28例,右侧瘫24例。2康复治疗方法2.1针刺:手足阳明·经配手足少阳…  相似文献   

5.
针刺推拿治疗中风偏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4岁 ;病程最短 1 5天 ,最长半年。都伴有偏瘫 ,左侧瘫 2 0例 ,右侧瘫 1 0例。其中患侧下肢Ⅰ级 1例 ,Ⅱ级 1 5例 ,Ⅲ级 6例 ,Ⅳ级 8例。1 .2 疗效标准 痊愈 ,可以单独行走 ,上肢可高举及握物 ,生活自理 ;显效 ,可以单独行走 ,上肢可握物但无力 ,生活基本自理 ;有效 ,肢体肌力增强但功能恢复不佳 ,生活不能自理 ;无效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2 治疗方法2 .1 针刺 头针 :取患肢对侧头皮的运动区 ,斜刺不提插 ,要求捻转每分钟 2 0 0次左右 ;体针 :头面部…  相似文献   

6.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2014,(9):1827-182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19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与 BI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63%,对照组为73.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玉玺  张同锴  齐瑞 《新中医》2020,52(20):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观察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及治疗后随访3 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 评分及病残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 周,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常见后遗症之一,笔者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相关的针刺治疗文献进行总结,从单纯针刺手法和针刺及其综合疗法等方面,综述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王争胜  葛健文 《新中医》2021,53(19):169-172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皮内针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BI量表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联合组在针刺30 min后再行康复训练30 min,每日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靳三针”组为87.50%,康复组为82.50%,“靳三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和联合组患者FCA、ND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组患者C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天后,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镜像疗法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镜像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及胫前肌均方根(RMS)值,Fugl-Meyer量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10 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伸膝位踝背伸角度与胫前肌RMS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Berg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10 m步行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梁燕  张保朝  付国惠 《新中医》2021,53(3):60-63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现代医学疗法与康复技术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舒筋止痉方内服、熏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6周后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  相似文献   

15.
叶春  陈舰舰 《新中医》2022,54(2):30-3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联合体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采用徒手肌力测试方法评估腕关节掌屈和背伸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腕掌屈肌力、腕背伸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7.
朱晓鹏  戎军  周明倩 《新中医》2021,53(2):112-115
目的:观察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柔筋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关节痉挛程度(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腹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降糖、降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对照组20例巴氯芬,初始剂量5mg,3次/d,后逐量增加,每3d加5mg,直至90mg/d。治疗组20例芍药甘草汤(伸筋草、木瓜、生白芍各30g,地龙、川芎、甘草各10g,丹参15g,生姜、当归、桂枝各6g,大枣5枚),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风病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7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西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合拮抗肌群透刺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及患肢运动功能、痉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