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其中医证候学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广大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近年来,因代谢组学“整体性”的研究特点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特征相似,为满足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迫切需要,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对中医证候本质的探索成为热点。梳理近10年来,诸多学者对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学的临床研究,通过对其试验方法、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加以分析,发现绝大部分代谢物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氨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生物合成通路、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D-谷氨酸和D-谷氨酰胺代谢为冠心病血瘀证特征性的代谢通路。总体而言,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学研究为阐明其物质代谢机制提供了可能,但是相关研究目前存在试验例数少、代谢物名称不规范、部分代谢变化矛盾的问题仍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组.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假手术组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组尿液样本小分子内源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液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联用及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组、冠心病心绞痛非血瘀证组、健康组能够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图上被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性高。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柠檬酸含量减少,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含量增多(VIP1且P0.01)。结论:找到4种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源性代谢标志物,依次为柠檬酸、肉毒碱、组氨酸、黄嘌呤。能量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嘌呤分解代谢的改变构成了其代谢特征,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和12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2组尿液核磁共振氢谱的PLS-DA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组尿液中柠檬酸、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葡萄糖、3-羟基丁酸、丙酮、酪氨酸、肌酐、氧化三甲胺、二甲胺、马尿酸的含量高于血瘀证组,而胆汁酸、组氨酸的含量低于血瘀证组。结论:2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虞桂  王阶 《中医杂志》2012,53(23):2049-2051
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的研究存在客观指标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差的问题,系统生物学补充了以往单一指标、单一组织、单一系统等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在思路上仍是还原分析的模式,与系统生物学的整合建模思想相差甚远.网络生物学和microRNA组学的出现为解决冠心病血瘀证实质研究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发病基础,在中国有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成为当今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依托国家973计划项目,选取中国7家临床单位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为观察人群,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为疾病对照人群,以健康人为空白对照人群,开展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检测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等评价病证关系的生化指标,检测血尿代谢组学、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揭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生物学基础。该方案进行了严格的入组筛选,严谨的样本采集、运输及统一检测,从量表到临床生化指标再到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多组学分析,全面诠释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生物学基础,是冠心病证候学研究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7.
阐明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临床生化指标和诊断量表难以有效辨识不同证型血瘀证,文章拟提出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的新方法.在前期动物模型研究与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发现血瘀证模型动物的炎症介质呈现明显的特异性表达,提出建立血瘀证的炎症介质特征谱,从炎症介质的整体性表征这一全新角度研究血瘀...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是冠心病较为典型、较为常见的证候类型,冠心病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文章将从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液指标相关性研究、血管因素相关性研究、心功能相关性研究、代谢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五个方面,对近年来冠心病血瘀证客观化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代谢组学产物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对纳入研究代谢产物进行汇总。信号通路分析采用KEGG,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采用HMDB,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 PA网络软件。结果:共有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22个代谢产物主要参与了34条代谢路径。通过通路拓扑分析选出了7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代谢通路,分别是:氨酰tRNA生物合成、丁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丙酸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代谢组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涉及到糖蛋白质最终共同通路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和糖异生、氨基酸合成、转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1.
从病证结合模式进行冠心病的现代研究是主要模式之一。冠心病中医证的特点多认为包括虚、实两类,虚多责之气、阴、阳,实多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等,且分布随时代与地域不同发生变化。大量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中医证与冠脉造影、心电图、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血流变、内皮功能等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虽具参考价值,但结论不尽一致,提示单一指标与证的相关性可能不强,还需考虑群组指标与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3.
张燕  韩旭 《环球中医药》2012,(12):893-896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以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的基础病理特征更易出现痰瘀等病理因素,目前痰瘀互结证发病率高,病变程度严重,逐渐受到重视。该文介绍了中医学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凝血功能、炎症、糖代谢等改变及基因表达差异相关,通过回顾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中医通过认识病因病机,结合脏腑辩证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痰瘀同治方药改善了痰瘀互结证的客观指标,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的835例冠心病病例中医证候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客观有效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融合模型。方法采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及舌面一体仪等收集8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证候信息,在专家辨证和先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对四诊证候信息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融合模型对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血瘀、痰浊5个证型的识别率分别为69.34%、84.85%、65.12%、83.87%和65.12%。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建立的四诊信息融合模型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类客观化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CHD)患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11月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660例,按不同民族分为两组,汉族384例,维吾尔族276例。结果维吾尔族早发CHD组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超重等方面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汉族早发(H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吾尔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汉族中最常见证型依次是秽浊痰阻、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阻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阴寒凝滞、阳气虚衰。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中医证型(维吾尔族67.8%,汉族63.0%),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早发CHD患者超重、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高LDL-C、Fib水平等与汉族早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多种危险因素。秽浊痰阻、气虚血瘀是两组最主要的中医证型,其次是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和痰阻心脉。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厥心痛"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诊断客观化是中医发展必经之路,随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重视,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特征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本文从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分布规律、四诊客观化特征研究等方面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特征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证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