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例脑出血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脑出血术后下肢DVT形成不仅和手术制动、肢体活动障碍、血管刺激性药物的应用、机体脱水及血液高凝状态因素有关,也和患者高龄、肥胖、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经保守治疗或下腔静脉内安置滤过装置处理并给予综合护理可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细心的护理观察和预防性护理措施的采取,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给予有效综合护理措施,为促进下肢DVT的顺利康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7例患者均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不同骨折部位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骨折部位是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要更加重视并加强监测,对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术前加强血糖控制,对不同骨折部位的患者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5-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按是否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第2天空腹测定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vWF浓度和纤维蛋白原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年龄、胆固醇、三酰甘油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比较高,vWF浓度和纤维蛋白原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负相关,年龄、胆固醇、三酰甘油值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发病年龄多为40~ 70岁,男性发病年龄多在60~80岁,5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部位左下肢55例,右下肢28例,双下肢7例.80例患者中可找到诱因的有76例,35例为手术所致,占43.75%,其中外伤手术19例,肿瘤手术5例,其他疾病手术10例;外伤诱发21例,占26.27%;高血压患者9例,占11.25%;4例有既往血栓性病史,占5.00%;3例感染性疾病,占3.75%;4例糖尿病患者,占5.00%.不明原因的有4例,占5.00%.结论 手术、外伤、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既往血栓病史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手术和外伤患者在伤口愈合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需尽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因素.方法 临床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将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肝... 相似文献
8.
9.
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瘤患者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几率甚高,在脑膜瘤和胶质瘤患者甚至可高达19%~50%。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最为常见,当静脉血栓脱落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引起急性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应尽早查明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和减少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 探讨乳腺癌患者DVT的发生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2例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发生DVT分为非血栓组(331例)和血栓组(21例)。比较2组患者基本参数的差异,包括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既往DVT病史以及血D 二聚体值等。结果352例乳腺癌患者发生DVT者21例,DVT发生率为6.0%。血栓组患者于术后3 d发生DVT 10例(47.6%),术后3~7 d者8例(38.1%),化疗期间出现DVT者 3例(14.3%)。非血栓组患者年龄低于血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4)岁比(57±6)岁,P<0.05]。非血栓组与血栓组间既往有DVT病史、血D 二聚体≥500 μg/L和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VT病史:2.1%(7/331)比23.8%(5/21),血D 二聚体≥500 μg/L:6.6%(22/331)比47.6%(10/21),临床分期≥Ⅱ期:52.9%(175/331)比90.5%(19/21),均P<0.05]。2组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 其年龄、临床分期、D 二聚体水平等均与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相关, 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的118例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愿意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样本资料,收集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体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施术时间、切口大小与抗凝药策略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情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抗凝药使用情况、施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施术时间长短、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切口大小、抗凝药应用策略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中药封包在预防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伟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9):1355-1357
目的探讨下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下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指导、患肢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静脉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的中药封包进行熨烫患肢。结果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0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封包在下肢术后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施建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0):16-17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预防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化疗开始时实施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床上运动、保证水电解质平衡等,观察组化疗开始时给予舒洛地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包括D-二聚体浓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均<0. 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 09%(4/44)(χ^2=4. 04,P <0. 05)。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舒洛地特可有效降低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低...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79例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微泵持续推注溶栓药物,同时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治愈共33例,显效共38例,有效共8例,总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测,观测患肢静脉管径、受累部位,观察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结果 急性血栓患者静脉管径增宽,内有不规则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完全阻塞者无血流通过;不完全阻塞者为充盈缺损,血流缓慢.经溶栓等系列治疗后,血流逐渐恢复.慢性血栓显示回声较高,治疗后范围缩小,时间较长.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且重复性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住院脑卒中患者DVT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详细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6例脑卒中后偏瘫并经超声检查证实的DVT患者资料与同期收治的94例非DVT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DVT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时间平均为16 d。 DVT发生于高龄患者(≥65岁)44例,占66.67%;严重瘫痪者42例,占72.72%;长期卧床者52例,占78.78%;伴发疾病中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为常见;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为(5.02±1.38) g/L,明显高于非DVT组的(2.74±1.6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1)。结论肢体瘫痪、长期卧床、高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等是发生下肢DVT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给予提前预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