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区4~6岁儿童视力发育现状与发育趋势,为评估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做好弱视的防治工作。 【方法】 选取2011年南京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4~6岁)进行远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正常的儿童进行视力发育状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 4~6岁屈光筛查正常儿童视力发育曲线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4岁、5岁和6岁组视力水平的P5、P25、P50分别是4.7、4.8、4.9;4.8、4.9、4.9; 4.8、4.9、5.0。屈光筛查偏离儿童视力≤P5水平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屈光正常儿童(P<0.01)。 【结论】 4~6岁儿童视力发育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完善;应结合屈光筛查,动态监测儿童视力发育,以早期发现弱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学龄前儿童散瞳前、后屈光度的差异, 研究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进行大规模儿童近视眼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整群抽取35所区属公立幼儿园4~6岁儿童进行视力、屈光筛查, 视力低常患儿行散瞳验光, 比较各年龄组散瞳前、后屈光状态, 建立散瞳前、后等效球镜的线性回归方程, 并探讨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近视眼筛查的最佳阳性界值。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散瞳前、后等效球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且存在线性相关。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 4岁儿童近视眼筛查的最佳阳性界值为等效球镜<-1.00D, 5~6岁儿童为等效球镜<-0.75D。结论 小瞳验光对于大规模儿童近视眼的初步筛查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的屈光发育现状,为儿童屈光筛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对17 356名0~6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6岁儿童的屈光类型主要为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远视、复性远视散光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P<0.01),正视、近视、单纯近视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P<0.01)。各年龄组球镜、柱镜均数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其屈光值逐渐减低。统计得出各年龄组球柱镜的参考值范围。 结论了解0~6岁各年龄的屈光状况非常必要。要重视儿童屈光筛查工作并要结合年龄发育因素,防止诊治扩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颛桥镇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况,为社区中小学生眼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年上海市颛桥镇6~16周岁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颛桥镇中小学生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为32.69%;屈光异常近视发生率为63.07%,远视发生率为1.40%,散光发生率为8.88%。9、11、12、13岁组男女生裸眼视力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颛桥镇中小学生左右眼等效球镜(SE)值分别为(-0.70±1.75)、(-0.82±1.77),各年龄组右眼SE值低于左眼,除16岁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父母近视状态、屈光状态是影响学生裸眼视力筛查异常的主要因素。结论 颛桥社区中小学生视力与屈光状态现状不容乐观。屈光异常以近视居多,且右眼近视程度高于左眼。应继续巩固中小学眼保健的宣教、常规视力检测和屈光状态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18月龄儿童进行屈光检查, 了解高危因素对儿童早期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使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在上海市闵行区18月龄的812名高危儿童进行屈光检查, 同龄非高危儿149人纳入对照组。结果 两组儿童球镜P25~P75参考值范围有差异, 双(多)胎儿的球镜屈光度比单胎儿接近正视,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因素对18月龄儿童的球镜屈光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滁州市幼儿屈光不正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2017年7月~8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滁州市2所儿童保健相关的医院门诊462名1~3岁儿童为筛查对象,采用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并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屈光正常及屈光不正儿童,同时对其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人文和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本次共筛选出343名屈光正常与119名屈光不正幼儿。与屈光正常幼儿相比,屈光不正组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7% vs. 52.8%)、幼儿被动吸烟(38.7% vs. 25.1%)、晚上开灯睡觉(21.0% vs. 11.4%)、经常哭闹(24.4% vs. 15.2%)、喜欢看亮的灯(59.7% vs. 48.1%)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05、7.987、7.081、5.182、4.724,均P<0.05),而家庭采光较好(76.5% vs. 87.5%)、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0.5 h(92.4% vs. 97.4%)比例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4.513,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采光好(OR=0.445,95%CI:0.254~0.780)、每天大于0.5 h的户外活动(OR=0.257,95%CI:0.097~0.685)是屈光不正的保护因素,而其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54,95%CI:1.074~1.708)、幼儿喜欢看亮的灯(OR=1.580,95%CI:1.004~2.485),被动吸烟(OR=1.638,95%CI:1.025~2.618)是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结论 幼儿母亲学历、家庭采光、户外活动、看亮的灯、被动吸烟是其屈光不正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大视力保护宣传,提高抚养人保护幼儿视力的知识知晓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金湖县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20年金湖县城区7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19 390名,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式筛查仪进行屈光度检查。结果 2018—2020年金湖县学龄前儿童屈光正常率、屈光可疑率、屈光异常率分别为80.95%、8.13%和10.91%,2020年屈光异常率(12.19%)高于前两年(10.47%、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3,P<0.01)。屈光异常主要为远视和单纯性散光,分别占49.86%和47.83%。男、女童屈光异常率分别为10.84%和10.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43)。3岁、4岁和5~6岁儿童屈光异常率分别为6.18%、9.93%和12.00%,随着年龄增加屈光异常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2,P<0.01)。远视、近视和单纯性散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间远视和单纯性散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远视2=95.768;χ散光2=9.922,P<0.01)。结论 金湖县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率较高,应提高儿童保健水平,加强视力筛查,采取干预措施,保障儿童视力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8.
大丰市城区5 345例3~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大丰市城区3~6岁在园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大丰市城区全部10所幼儿园的5 345例3~6岁在园儿童为对象,使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快速检查双眼屈光状态,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1]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 男女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5),3~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1,P<0.05),远视、近视、散光三种异常视力在各年龄组的分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5)。 【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并对早期发生异常的儿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3~18岁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分布,为研制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的生长曲线和参考值范围、制定视力异常转诊界值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9 146名3~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裸眼视力、散瞳验光、裂隙灯等眼科检查,采用LMS法拟合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的百分位数和生长曲线,同时分析各年龄组裸眼视力筛查屈光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及不同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8。其中屈光相对安全范围儿童青少年4 675名,裸眼视力中位数为4.9。LMS拟合曲线显示,裸眼视力在低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提高,6~10岁时逐渐稳定至最佳水平。P50在3~4岁为4.8,5~8岁为4.9,≥9岁均为5.0。裸眼视力预测屈光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3岁时仅为0.55(95%CI=0.50~0.61),12~18岁时最高[0.95(95%CI=0.94~0.96)]。3~6岁以P25为转诊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7岁及以上以P10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随着界值的增加,灵敏度提高,特异度降低。  结论  裸眼视力随年龄增长先提升,6~10岁后逐渐稳定至视力最佳水平。年龄越大,裸眼视力指标筛查屈光异常的效果越好。建议根据年龄设置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异常转诊界值,各年龄段可根据筛查目的选择P25~P75为转诊界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屈光不正检出率和发展趋势,为控制青少年屈光不正与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于2020年9-12月对苏州市高新区27561名(55122眼)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伟伦双目视力筛查仪筛查屈光状态.结果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检出率为9.5%,散光为8.6%,远视为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柳州市城区儿童血25-(OH)D水平,为合理补充维生素D(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6年7月15日-2017年7月14日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体检的1岁半~6岁4 560名入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4 560名学龄前儿童血25-(OH)D平均水平为(101.57±31.56) nmol/L,VD缺乏及不足率为19.91%。1岁组儿童VD水平最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208.962,P<0.001)。4~6岁组儿童的VD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1~3岁组(χ2=360.878,P<0.001)。冬春季节的缺乏及不足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χ2=82.739,P<0.001)。2岁后儿童VD补充剂使用率明显降低,超过50%的3岁及以上儿童不服用VD补充剂。结论 柳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冬春季节儿童VD水平较低,以4~6岁儿童VD缺乏及不足率较严重,建议长期合理补充VD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细胞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集1 090例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HMFD)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经破红、洗涤处理后分别加入CD3、CD4、CD8、CD19及CD16/CD56 5种荧光单抗对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3+、CD4+、CD8+、CD19+及CD16+/CD56+五种免疫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将患儿分为0~6个月、6个月<~5岁、5<~12岁3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3组患儿5种细胞含量构成比和升降幅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5岁组患儿占总例数的89.1%,为HFMD高发组;该年龄段患儿CD3+(χ2=9.824,P=0.007)、CD4+(χ2=16.367, P<0.001)及NK(χ2=8.666,P=0.013)细胞含量降低的比例, CD19+细胞(χ2=13.867,P=0.001)含量增高的比例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该年龄段患儿CD3+细胞(F=3.907,P=0.020)含量降低的幅度,CD19+细胞(F=9.952,P<0.001)含量升高的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5岁是HFMD的高发年龄段,该年龄段患儿免疫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下降伴随CD19+细胞含量增高提示患儿病情急变,临床宜加强该年龄段患儿的免疫功能监控,调节免疫平衡,及早预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3~6岁儿童基本运动能力评估量表的中国常模,探讨其常模界值,为临床运用提供一项实用的评估工具。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3~6岁儿童基本运动能力评估量表获得全国六大行政区8个城市3~6岁儿童1 616例,统计分析量表全部6个维度的常模得分和界值点。结果 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96~117.77,P<0.001)。量表总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16~0.957。最大约登指数(YI)=0.74,其对应的量表总分在常模中位于第17百分位(P17),常模的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64。当分别以P15(76)P20(80)为界值点时,YI分别为0.69和0.72,灵敏度和特异度皆>0.8。结论 本研究常模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制定的界值点适当,对评估3~6岁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具有很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为及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3个贫困县3 837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结果 3 837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23.5%、10.5%、7.8%和45.0%;不同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9、80.878、31.540、11.912,P<0.01);不同性别婴幼儿生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P<0.05);儿童看护人对儿童营养与喂养基础知识缺乏,非贫血组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结果离国家要求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生长迟缓和贫血是新疆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适时添加营养补充剂,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龄与年龄的差值(BAD)在不同年龄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门诊体检的21 699名6~18岁儿童进行体格评价和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骨龄评估。以WHO推荐的界值点将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BAD在不同年龄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分布特点,探讨超重肥胖儿童骨龄提前的关键时点。结果 就诊儿童以6~12岁学龄期儿童为主。男童占48.6%,女童占51.4%。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BAD>1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703.70,P<0.05),超重及肥胖组儿童BAD均值在多个年龄均大于正常组,6~11岁肥胖男童及6~10岁肥胖女童BAD均值>1。肥胖男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之间B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且6~12岁肥胖组男童BAD均值>1。超重及肥胖女童在6~12岁与13~15岁组间B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5、13.118,P<0.05),且6~12岁超重及肥胖组BAD均值>1。结论 6~12岁儿童的BAD明显大于13~15岁儿童,且超重和肥胖儿童的BAD明显大于正常儿童,说明超重和肥胖儿童骨龄加速在6~12岁就已开始,骨龄提前对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终身高的影响较大,应引起重视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影响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60例3~6岁患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并选取160例3~6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调查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父母相关资料、生活环境、营养状况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3~6岁儿童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病例组儿童微量元素中铁、钙和锌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31、-7.98、-7.53,P均<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0.279,P=0.024),父母有过敏史(OR=1.412,P=0.004)、家庭成员吸烟(OR=1.565,P=0.001)、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 h(OR=4.963,P=0.033),年抗菌药物使用次数≥3次(OR=11.894,P<0.001)均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儿童缺乏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容易患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避免吸二手烟、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增加每日户外运动时间可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为成人高血压的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1991-2011年),纳入儿童期(6~17岁)和成年期(18~38岁)均进行至少1次随访的研究对象。儿童期血压偏高前期定义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值性别和年龄的第90百分位(P90)至第95百分位(P95),儿童期血压偏高采用≥P95。成年期高血压前期为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且<140/90 mmHg;成年期高血压为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或有高血压史,或目前正服用降压药物。采用协方差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年期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影响,控制混杂因素包括儿童期性别和年龄,成年期的体重指数(BMI)、吸烟和饮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984名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7年。基线儿童期共有108人(5.4%)为血压偏高前期,199人(10.0%)为血压偏高。随访成年期共有697人(35.1%)为高血压前期,104人(5.2%)为高血压。协方差分析表明,成年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随着儿童期血压百分位的增加而增加(P趋势<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血压偏高者成年后为高血压前期的风险增加(HR=1.41,95%CI:1.12~1.77)。儿童期血压偏高者成年后为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HR=1.73,95%CI:1.01~2.98)。结论 儿童期血压偏高会增加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应该重视儿童青少年血压监测,对血压偏高的高危儿童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1~6岁儿童语言名词发展的现状研究,了解不同年龄组、性别组儿童名词理解及表达的特征和规律。方法 运用《1~6岁儿童语言发育评估量表》的名词测试部分,对随机抽样的1 121名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1)儿童最先习得身体部位名称,其次为物品及玩具名称,最后习得上位词等抽象名词;2)名词理解通过的P75的相当年龄是2岁;P90是2.5岁;3)名词表达通过的P75的相当年龄是2.5岁;P90是3岁;4)女生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男生(P<0.005)。结论 1~6岁儿童名词发展具有特定的习得顺序,并存在年龄界值及性别差异,这对促进儿童语言的早期发展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平行效度的研究,以初步探讨AIMS判断高危婴幼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参考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高危儿门诊定期体检的268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AIMS和GDDS评估。AIMS的百分位与GDDS粗大运动发育商(DQ)用于检测平行效度。将所有的高危儿分为足月组和早产组,并将早产组分为3个月龄组。再将GDDS粗大运动DQ<76分别与AIMS百分位5,10和25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组别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值。结果 在3种标准下,当AIMS判定足月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10时,与GDDS粗大运动DQ平行效度最好,呈高度一致(Kappa=0.759,P<0.001);对于≤6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在任何标准下二者相关性和一致性均差;对于7~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判定运动发育异常的百分位取25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分别为0.779和0.766,呈较好相关和高度一致,而取5和10时仅呈中度相关和一致;对于>12月龄的早产高危儿组,当AIMS百分位异常取10,二者的相关系数和Kappa值最高,均为1,呈高度相关和完全一致。结论 AIMS和北京版GDDS在定量和定性方面为高度一致和相关,对于足月儿和1岁以上早产高危儿可取10作为判断运动发育异常的参考值,对于1岁内早产高危儿,AIMS可更敏感地发现运动发育异常,运用其结果判定运动发育异常时仍需综合考虑以决定早期干预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6~24个月婴幼儿喂养困难综合干预有效方法,为临床干预提供操作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份首次以喂养困难问题就诊的6~24月龄婴幼儿170例,其中男90例,女80例,进行3个月的临床干预。在干预前后对其身高体重、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以及喂养困难评估量表(MCH-F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婴幼儿体重在P_(25)~P_(75)的例数由28.2%上升到56%,智商发育指数(MDI)85分的比例由44%上升到73%,运动发育指数(PDI)85分的比例由39%上升到78%,无喂养障碍的比例由0上升到24.7%,重度喂养困难的例数由12.4%下降到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困难的干预是一个集心理、生理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干预过程,综合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