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贵丽  潘华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1):1067-106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应用PBL结合CBL教学法和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法完成神经病学教学任务,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考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对学习兴趣、理论知识掌握、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前者的考试成绩亦显著高于后者。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激发进修医师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提升了临床神经病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络开放平台用于血管神经病学循证医学教学工作的效果。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级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6人参加脑血管病临床实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组。由同一组临床指导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学生出科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94.6±6.1)分,对照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为(86.7±7.2)分,两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在神经内科研究生脑血管病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法,同时应用网络开放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 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进修医师2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 别采用PBL教学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分析考试成绩和总成绩显著提高(P分别为0.005和0.013);基 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 结论 PBL教学法是适合于进修医师的头晕诊断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进修医师的临床思 维能力。在文献检索培训和基础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开展PBL教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神经影像解剖联合三维模拟重建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实习生11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模式,实验组采用神经影像解剖联合三维模拟重建教学法。主要观察指标为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次要观察指标为学员课程满意度打分及病例分析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结果 经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86.4±7.3)高于对照组(82.5±6.4)(P=0.004)。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基础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在综合应用得分上,实验组成绩(32.3±2.1)高于对照组(29.3±2.8)(P=0.000)。实验组学员课程满意度打分(95.4±3.8)高于对照组(93.2±3.6)(P=0.002)。实验组优秀和良好的学员比例(93%)高于对照组(80%)(P=0.040)。结论 神经影像解剖联合三维模拟重建教学法使本科学员对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设计、治疗措施以及预后评估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大大增强学员的临床思维和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抑郁、焦虑的识别以及抑郁焦虑障碍与患者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各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实验组,另从同期人群中选取100例正常人做为对照组。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自我评估筛检出抑郁、焦虑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病人,再由医学心理科专业医生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抑郁、焦虑患病率,并进一步调查上述病人抗抑郁、抗焦虑的诊治情况,对比各组患者躯体主诉情况及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有抑郁/焦虑障碍者68例(34%),对照组患抑郁/焦虑障碍者15例(15%);实验组三种主诉症状的患者所占比例更大;实验组HAD 、HAMD及 HAMA三项量表评估结果均较之对照组更高。结论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中,患者躯体症状尤其是多种症状叠加时,可能存在抑郁/焦虑症状,应重点识别,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抑郁/焦虑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PBL教学理论,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学生共76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8),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比较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以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出科考试成绩(87.58±4.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2.08±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肯定“有利于激发你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只是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自学能力”和“有助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方面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知识要点难点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脑血管病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1级医学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比较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病例分析客观题考试成绩差异也无显著性。在病例分析主观题考试中,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脑血管病外科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皮电生物反馈(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及假反馈训练,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GSR生物反馈对 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 24例卒PSD患者随机分为GSR反馈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 疗,反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GSR生物反馈治疗,每次40 mi n,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仅使用电脑开展 放松治疗而没有反馈信号。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 评估,并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各生理指标的采集,比较训练前后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 GSR组经训练后,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症状(P =0.034)、认知症状(P =0.019)及抑郁总分 (P =0.0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GSR组经训练后,生理指标皮电明显减小([ 0.94±2.38)μV vs (0.59±0.33)μV,P =0.023]。 结论 GSR生物反馈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的效果和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进修的护士为对照 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进修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 作模式。比较两组间进修前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两组对培训方式的评价和满意度。 结果 进修后,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94.68±2.59分 vs 90.70±2.78分,P<0.001)和操作考核成 绩(93.08±4.01分 vs 88.93±4.0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培训方式评价和培训满意 度等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卒中单元进修护士培训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开发、验证以非侵入方法评估卒中幸存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列线图,为临床早期筛选高危人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从NHANES数据库中选取2007—2018年调查的1 003例卒中幸存者为研究对象,将2007—2014年调查的659例卒中幸存者纳入建模组,将2015—2018年调查的344例卒中幸存者纳入验证组。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卒中幸存者的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幸存者发生PSD的影响因素。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10的预测因子纳入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探究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1 003例卒中幸存者中,共190例(18.94%)被评估为有抑郁症状(PHQ-9≥10分),其中建模组124例(18.82%),验证组66例(19.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671,95%CI=1.040~2.684)、有睡眠障碍(OR=2.797,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在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口服丁苯酞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执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服用丁苯 酞200 m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 100 mg,每日3次,共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连线A 和连线B测试、数字广度顺背倒背、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画钟测验量表评分, 评价丁苯酞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 结果 治疗前,两组认知和执行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连线A([ 53.65±0.88)vs (56.22±0.87)]和连线B([ 174.95±1.99)vs(177.41±1.44)]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数字广度顺背倒背测试([ 5.05±1.22)vs(4.59±0.33)]和VFT([ 13.29±0.88)vs(12.43±1.02)]评分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画钟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丁苯酞可以改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54-1056
目的 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课程中融入人文医学理念,通过SEGUE量表检验教学效果。 方法 依据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材结合临床实践对在脑血管病临床见习课中在校医学生进行医 患沟通技能培养,并通过SEGUE量表对教学结果进行量化检验。 结果 授课后医学生SEGUE量表得分(17.95±3.56)高于基线得分(12.42±2.80),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人文医学理念可以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课程的教学效果,SEGUE量表可以为教学效果提供 有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授课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 (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对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教学实施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培训进行效果评价,并对网 络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为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教学的开展及教学质量提高 提供参考。 方法 组织2017-2019级脑血管病住院医师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网络教学培训,培训内容 包括操作规范、病毒知识与防控要点、诊断与治疗、诊疗流程等。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 比住院医师培训前后两次考核成绩对实施的网络教学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共189名脑血管病住院医师参加培训及考核。根据培训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异性分析结果,培 训后辅助检查、院感、诊断与治疗、防控、诊疗流程五项内容分数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均P<0.001)。 根据广义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校正学历和规培年限等因素后,培训后考试总分较培训前高9.14分 (95%CI 7.22~11.06,P<0.001)。 结论 脑血管病住院医师网络教学培训效果较好,教学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规 避劣势,将网络教学纳入脑血管病住院医师常态化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观察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非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为14 d。治疗前
后均进行头颅3D-ASL检查来测量梗死灶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rCBF高于对照组(0.97±0.45
vs 0.35±0.15,P =0.003)。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陈功  廖煜君  安庆祝  倪伟  冷冰  朱巍  钟平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83-1286
目的 探讨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法对不同基础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的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培养的96名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根据 不同的脑血管病亚专科临床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医院等级以及导师初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组, 针对性地采用差异化教学培养模式。采用学员自评和导师评价综合评估教学效果,评价等级分为好、 较好、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 结果 初级、中级和高级组的“好”评率分别为81.8%、71.4%和72.7%,平均75.3%±4.3%,无“一 般”“较差”和“差”评。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有“因才施教”、阶梯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的特点。 结论 在现实存在的参差不齐水准的脑血管病亚专科医师中,差异化培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教 学模式可达到较好的亚专科医师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急诊规范化培训网络课程APP的教学效果。 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培训基地根据国家急诊医师规范培训的要求 制定、录制脑血管病相关教学课程,并呈现于网络课程APP。以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的学员 24人为研究对象,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督导下,学员自行在线学习,学习前后均进行考核,比较学习前 后的考核成绩。 结果 经过一年的学习应用,学员考核成绩较入科成绩显著提高(91.13±3.51分 vs 66.04±2.79分, P =0.003)。 结论 网络课程APP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远隔缺血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认知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颈动脉闭塞(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occlusion,BCCAO)方 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动物模型,将大鼠随机分 为假手术组、对照组(VCI组)及远隔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组(VCI+RIC组)。VCI 建模成功24 h后对RIC组大鼠进行RIC连续干预21 d,RIC期满后对三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 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定位航行实验连续进行5 d,记录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大鼠逃避 潜伏期,第6天检测平台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以评估认知功能。实验完成后在各组大鼠中随机 选择5只取脑进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白质及海马病理改变和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Morri 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第1天、第3天、第5天对照组及RI C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 均有延长(P<0.05)。除假手术组外,另外两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随着训练次数增加逐渐缩短。 第1天、第3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RIC组成绩好于对照组(P<0.05)。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 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47.2±10.2 s vs 41.2±9.7 s,P>0.05),均优于对照组 (33.5±11.3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穿越平台次数假手术组与RIC组相近(5.3±1.6 vs 4.7±1.2, P>0.05),均多于对照组(2.8±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空间探索实验中,与假手术组比较, 对照组大鼠的运动缺乏目的性而呈现出杂乱的曲线轨迹,RIC组相对于对照组具有明确的目的呈现 出较规则的曲线。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CA1:93.53±5.01;CA3:104.63±8.26)相比,对照组CA1区 和CA3区存活的锥体神经元数目(CA1:51.03±4.95;CA3:78.53±5.31)明显减少(均P<0.05);而与 对照组相比,RIC组大鼠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存活数目(CA1:80.57±7.30;CA3:92.43±8.16)明 显增加(均P<0.0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而导致VCI。RIC能够明显改善VCI,发挥神经保护 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