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USA300为试验菌株,常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法观察各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株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ε-PL对ATCC25923和USA300的MIC均为31.25mg/mL。ε-PL浓度升高时对两株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强。1/2MIC ε-PL能显著降低ATCC25923和USA300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结论 ε-PL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ε-多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 以白念珠菌的标准菌株ATCC64548(氟康唑敏感株)、ATCC64550(氟康唑耐药株)以及临床收集的50株菌为实验菌株,按照CLISI- M27文件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ε-多聚赖氨酸的MIC、MFC和SMIC50值;绘制48h内的浮游菌株时间-生长曲线和生物膜抑制-时间曲线;连续观测并记录4h内的芽管形成率和芽管长度;测定药物处理前后白念珠菌的丙二醛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ε-PL对白念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12μg/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1024μg/mL,SMIC50为512μg/mL,ε-PL对白念珠菌浮游菌及生物膜的抑菌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作用愈明显。抑菌-时间曲线结果表明ε-PL对白念珠菌的浮游菌和生物膜在12h左右即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芽管实验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ε-PL对白念珠菌的芽管形成率及芽管长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ε-PL作用于白念珠菌后MDA和ROS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与药物浓度大小成正相关。结论 ε-PL对白念珠菌浮游菌株及生物膜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高浓度ε-PL对白念珠菌主要毒力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ε-PL作用导致白念珠菌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以及产生一定程度的脂质氧化,提示ε-PL可能通过氧化作用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抑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依据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绘制24 h内不同浓度ε-PL作用后USA300菌株时 间-抑菌曲线;SYBR Green I/PI检测ε-PL处理后USA300的生存情况;测定ε-PL处理后菌液电导率、胞外ATP含量、可溶性蛋白 含量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ε-PL对USA300形态的影响。结果 ε-PL对USA300的MIC、 MBC分别为5.12和10.24 mg/mL。ε-PL处理后细菌死/活比例,菌液电导率,胞外ATP含量,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表明菌 膜破损;经SEM进一步确证。结论 ε-PL对USA300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与ε-PL浓度呈正相关。ε-PL处理后细胞膜结构破 坏、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内容物大量渗出,其抑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菌体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CFU/L 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V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LV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8.0 mg/L、16.0 mg/L降为1.0 mg/L、2.0 mg/L;SI均下降了7/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60株临床分离菌株: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64~256 mg/L、128~256 mg/L降为8~64 mg/L、64~128 mg/L;SI均明显下降。结论 LVX与CFS联用后,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86-1191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不同浓度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II检测菌株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呋喃酮C-30下Real-time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菌毛结构以及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 csuA/B、csuA、csuB、csuC、csuD、csuE、bfmS和bfmR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0%、7.14%、78.57%、89.29%、39.29%、82.14%、85.71%和85.71%。1/4MIC和1/2MIC浓度的呋喃酮C-30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不同浓度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II检测菌株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呋喃酮C-30下Real-time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菌毛结构以及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 csuA/B、csuA、csuB、csuC、csuD、csuE、bfmS和bfmR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0%、7.14%、78.57%、89.29%、39.29%、82.14%、85.71%和85.71%。1/4MIC和1/2MIC浓度的呋喃酮C-30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 呋喃酮C-30能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此作用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重要的院内感染病菌。我们测定了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药物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很高的耐性,如链霉素、诺氟沙星、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索、氨苄西林及一些其他的抗菌染剂。利用大肠埃希菌超敏菌株KAM32作为宿主,从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染色体DNA中克隆耐药基因,共获得9个使宿主细胞产生耐药性的杂合质粒,其中1个为单一耐药,其余全部为多重耐药。根据药物特异性分析可知,具有不同耐药图谱的杂合质粒携带不同类型的耐药基因。由此揭示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多重耐药有多种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过表达dnaJ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ATCC19606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dnaJ基因并与质粒pWH1266双酶切后连接,筛选重组质粒并转化菌株ATCC19606,从而构建dnaJ基因过表达菌株19606-p-dnaJ,类似的办法构建空质粒对照组19606-p,用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膜形成的差异。结果 dnaJ基因过表达组dnaJ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dnaJ基因过表达组24h生物膜量显著低于空质粒对照组(P<0.001)。结论 过表达dnaJ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临床分离的36株亚胺培南耐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半定量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膜形成水平.采用96孔聚苯乙烯板体外构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模型,用亚抑...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5):3496-3498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CFS)或美罗培南(MRP)与左氧氟沙星(LVX)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分为CFS、MRP、LVX单用组和CFS+LVX、MRP+LVX联用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3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协同作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20/36)和50%(18/36)。对标准菌株ATCC 19606,CFS+LVX、MRP+LVX联用后MPC由联用前32.0、4.0 mg/L降为1.8、0.8 mg/L;对36株临床分离菌株,CFS+LVX、MRP+LVX联用后MPC分别由联用前8.0~32.0、1.0~2.0 mg/L降为0.25~1.0、0.25~0.5 mg/L;联用后SI均明显下降。结论: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5):501-507
目的 研究过表达dnaJ基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ATCC19606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dnaJ基因并与质粒pWH1266双酶切后连接,筛选重组质粒并转化菌株ATCC19606,从而构建dnaJ基因过表达菌株19606-p-dnaJ,类似的办法构建空质粒对照组19606-p,用半定量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生物膜形成的差异。结果 dnaJ基因过表达组dnaJ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dnaJ基因过表达组24h生物膜量显著低于空质粒对照组(P<0.001)。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诱导多黏菌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探究其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药物浓度倍增法诱导多黏菌素耐药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PCR扩增并测序确定突变部分;终点显色法检测内毒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比浊法和活菌计数法分别测定生长曲线;结晶紫半定量法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诱导得到4株耐药株,菌株MIC和MBC均大幅提升且有一株mgrB上游基因突变,内毒素含量升高,mgrB表达量下降,PhoPQ和pmrHFIJKLM相关基因表达均上升。突变株生长状况与野生株基本一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waaA基因表达上升。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mgrB上游基因突变是多黏菌素耐药原因之一,并可引起内毒素含量升高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根据MIC和MBC绘制杀菌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含量研究赶黄草水煎液破坏SA和MRSA生物膜的作用方式。结果 赶黄草水煎液对SA的MIC和MBC分别为1.36和2.71 mg/mL,对MRSA的MIC和MBC为2.71和5.73 mg/mL;赶黄草水煎液可使SA和MRSA均生长受到抑制,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减少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释放。结论 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通过抑制胞外多糖和DNA的分泌破坏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