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些年,干细胞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持续快速发展,细胞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和应用相关的技术指南和监管政策不断完善,我国按照药品申报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产品总体呈现出健康而快速的发展趋势。间充质干细胞产品按照药品注册的需求增大,但由于其来源和功能多种多样,使其作为药品开发和应用时具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此该产品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所需关注的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历年干细胞治疗相关政策法规的变更,将2004—2020年按照药品申报注册的间充质干细胞产品进行总结,并对该类产品的注册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国内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发的设计以及监管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信息,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所属的间充质干细胞库最近在天津落成。这个中国目前唯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库将致力于干细胞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提供干细胞储存等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我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上市产品的药品信息可及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CAR-T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批准上市情况,检索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药品监管官方网站已上市CAR-T类药品的药品信息,对比分析各国披露的信息类别。结果:目前在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上市的CAR-T类药品均可以在上市国家药品监管网站上查找到药品说明书和上市审评报告。美国和欧盟有专门面向患者的信息页面和风险管理文件,日本公布了上市公司提交的申请资料和最佳使用推广指南。我国缺乏面向患者的信息页面和风险管理文件,不利于全面了解药品信息。结论:我国需进一步提高药品信息的可及性,加强药品风险管理,以促进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以及公众对于CAR-T类药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我国第一致死和主要致残原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仅有3%~5%脑卒中患者可接受唯一的脑缺血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尚无药可治。干细胞治疗的提出,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再生医学的治疗策略。本文基于脑卒中干细胞研究指南出发,阐述神经干细胞如人神经前体细胞系NT2/D1和人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CTX及成体干细胞如骨髓单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多能成体干细胞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了干细胞治疗的局限性。未来,脑卒中干细胞研究可与基因编辑技术和药物治疗等相结合,提高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脑卒中再生医学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完善我国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监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监管机构的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监管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对我国相关行业开展的问卷调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与结论:从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我国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监管体系完善的原则与思路、基因...  相似文献   

6.
近日,全国首家干细胞医院在天津建成,它将与目前世界单体规模最大、储存量最多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天津市间充质干细胞库结合,形成集干细胞产品研发、储存、应用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干细胞工程体系。糖尿病、风湿病、恶性肿瘤等当前医学上较难治疗甚至无法治愈的疾病,将有望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得到有效治疗。据了解,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更新的特性,能在特定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人类机体和各种器官,被医学界称为“多能细胞”。干细胞治疗就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目的。目前,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多向分化(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潜能,且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成为热点领域。按药品进行研发的人源干细胞产品目前主要来源于成体干细胞、人胚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三大类。人源干细胞产品复杂多样,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本文总结了人源干细胞产品的特点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根据药品开发和技术评价的规律,围绕生产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研究与控制、稳定性和包装容器密封系统等方面提出现阶段的药学审评考虑和讨论,供业界和监管机构探讨交流,以期能促进此类产品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国崛起的脚步总是迈得有力而自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2014年11月,继成功举办APEC之后不久,中国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各国药监部门和国际医药行业瞩目的焦点,主题为"国家监管基础上的全球监管"的第九届全球药品监管机构首脑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金砖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等2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药品监管机构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全球药品监管领域的盛会。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勇出席峰会并致辞,吴浈副局长主持峰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细胞治疗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部分细胞治疗产品已经应用于临床研究。然而,我国相应的细胞治疗监管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这有利于我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同时保障患者利益。从不同类型的细胞治疗出发,结合现有技术能力,就目前细胞治疗可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做出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制定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最快、最前沿的领域之一。细胞治疗产品是从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被注射到病人体内的生物技术产品。在分析国外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加强细胞产品制备和临床应用规范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大事。提出细胞治疗产品和技术的监管科学的5大要素,据此分析了我国发展的3大短板。最后,为加强法规、政策与科学监管体系建设,促进细胞治疗产业和技术发展,提出发展细胞产品和技术应用的监管科学3点建议:一是发展细胞治疗监管科学的顶层设计的设想;二是在发展政策指导下,细胞产品研发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原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迫在眉睫的任务的问题;三是降低研发风险,明确细胞产品和治疗技术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1.
基因编辑技术可针对性增强体细胞的靶向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过继性免疫疗法在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显露出的靶向性差等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其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此外,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化的T细胞(TCR-T)、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在多种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中也显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和生物公司已在基因修饰体细胞行业加速布局,相关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基因修饰体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对目前已经开展疾病临床研究的几种基因修饰免疫细胞疗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张晶莹  孙晓林  耿立霞 《天津医药》2019,47(12):1273-1276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是细胞疗法的理想来源。 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ADSCs的全部特性,而且能够高效表达某些外源基因,加强其在疾病治疗中 的疗效,为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了新的转机。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因 修饰的ADSCs在临床研究的应用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龙生蛭胶囊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天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开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持续24 h,3~7 d后调整为20 mg加入生理盐水10...  相似文献   

14.
曹津津  宋琼  邹春林 《天津医药》2022,50(4):428-43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清且发病 机制复杂。目前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难以根治PD。细胞治疗为PD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通过移植胎儿腹侧中脑组织 至患者纹状体,可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证实细胞移植具有治疗PD的作用;干细胞,包括多能干细 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再生的细胞来源,进一步拓 展了细胞治疗的前景;诱导神经元治疗PD避免了建立体外干细胞库的高成本,有望实现神经元原位再生。就基于 不同细胞来源的PD细胞移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再生医学治疗PD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以间充质干细胞为代表的干细胞干预性临床试验开展呈增长趋势.我国干细胞临床试验开始规范化管理的时间较短,在立项审查过程中存在立项资料不规范、方案设计不严谨、伦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为了完善立项环节,笔者建议增设专职人员并在项目初始阶段即介入负责立项,设计更贴合临床实际的入排标准和主要指标,保障第三方...  相似文献   

16.
Danshen, the dried roo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the specific clinical use is angina pectoris, hyperlipidemia,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current review covers its traditional us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pharmacokinetic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herb-drug interac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both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lthough numerous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ertain Danshen products in China are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st of these lack sufficient quality. Therefore, larg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nd fur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to determine its mechanism of actions will be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a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31例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1例临床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比较效果。结果有效24例,占77.42%,其他患者经2~3个疗程的对症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患者多表现为感觉或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对研究人群神经损伤时间分布情况分析。神经损伤时间分布为(56.7±11.6)个月。临床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头痛、后腰疼痛,采用对症治疗后基本消失,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神经损伤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roducts derived from stem cells of various types has prompted increas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ublic attention. Initiation of human clinical trials in the not-too-distant future is now a realistic possibility.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weigh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gainst known, theoretical and totally unsuspected risks in light of current knowledge to ensure that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these trials are afforded the most reasonable balance possible between potential risk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There are no apparent differences in fundamental, qualitativ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tem-cell-derived products and other cellular therapies regul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Existing authorities can, therefore, be applied. Nevertheless, these products do have properties that require carefu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9.
Stem cell therapy and organ regeneration are therapeutic approaches that will, we suggest, become mainstream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disease. Endothelial cells, which line the luminal surface of every vessel in the body,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in any organ regeneration programme.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tentially therapeutic endothelial cell types, including embryonic, adult progenitor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 as well as host vascular cells. The features (benefit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each cell type that make them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rapy a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field of stem cell biology is well developed in terms of protocols for generating endothelium. However, where there is a distinct and urgent unmet need for knowledge concerning how the endothelial cells from these different sources function as endothelium and how susceptible they may be to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Furthermore, where stem cell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al trials there is little commonality in protocols for deriving the cells (and thereby the specific phenotype of cells used), administering the cells, dosing the cells and/or in assessing efficacy attributed to the cells themselv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se and other issues relating to stem cell-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 in cell therap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