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的疗效。方法观察27例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患儿,平均年龄(8.9±2.0)岁,身高(118.0±10.6)cm。治疗组13例,男10例,女3例,均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剂量(0.12±0.01)IU/kg,睡前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至1年;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结果治疗组患儿生长速率(GV)由治疗前(4.28±0.86)cm/a提高到(9.38±1.77)cm/a,P〈0.01;年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由-2.28±0.48增至-1.72±0.62(P〈0.01);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由-0.24±1.02增至0.27±0.99(P〈0.05);与对照组比较,GV、HtSDS(CA)和HtSDS(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B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H治疗能改善ISS儿童的GV及HtSDS(CA)、HtSDS(BA),而骨龄(BA)加速不明显,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肾移植后身高追赶性生长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提供并已接受肾移植手术的15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移植后第1年身高标准差积分增值(△HtSDS)是否≥0.5分为追赶组(n=8)和无追赶组(n=7),根据末次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是否≥-2分为达标组(n=6)和非达标组(n=9)。比较各组身高追赶性生长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15例患儿移植后第1年中位△HtSDS为0.8,身高呈追赶性生长。追赶组与无追赶组间HtS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移植前基线HtSDS与随访终点HtSDS呈正相关(r=0.622,P < 0.05),与第1年△HtSDS呈负相关(r=-0.705,P < 0.05)。移植年龄和单位体重平均糖皮质激素(GC)剂量是肾移植后追赶性生长的危险因素(分别OR=1.23、1.74,均P < 0.05),基线HtSDS和降压药的使用是追赶性生长的独立保护因素(分别OR=0.08、0.18,均P < 0.05);基线HtSDS和肾移植后第1年△HtSDS均为终点HtSDS的影响因素(分别β=0.984、1.271,均P < 0.05)。结论 拟行肾移植的患儿应尽早接受移植手术并尽可能改善移植前的生长落后;术后综合优化多项治疗措施如GC及降压药等的使用,有利于肾移植儿童受者达到最终的理想身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寻求优化治疗效果的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1年7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门诊确诊为ISS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予rhGH治疗分为rhGH组和对照组。以身高标准差变化(ΔHtSDS)和生长速度(GV)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治疗期间骨龄、身高年龄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变化。 结果 rhGH组35例,对照组33例进入分析。①rhGH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HtSDS呈增长趋势(P<0.05);对照组均未见升高趋势。治疗后0~3个月的ΔHtSDS水平为(0.22±0.13),治疗后~6、~9和~12个月分别为(0.20±0.10)、(0.12±0.14)和(0.14±0.15),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0~3个月GV为(10.78±2.70) cm·year-1,治疗后~6、~9和~12个月分别为(10.52±2.44)、(8.31±2.78)和(8.50±2.29) cm·year-1,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0~6个月ΔHtSDS和GV水平均显著高于~12个月[ΔHtSDS :(0.43±0.20) vs (0.27±0.24), GV: (10.48±2.17) vs (8.48±2.39) cm·year-1]。②治疗后12个月的ΔHtSDS水平与治疗开始时的年龄呈负相关,与治疗后0~3个月的ΔHtSDS呈正相关;治疗后12个月的GV水平与治疗前的GH峰值和治疗后3个月的GV水平呈负相关。③治疗后1年青春期前、青春早中期和青春后期ΔHtSDS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其中青春期前显著高于青春早中期和青春后期;G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rhGH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⑤rhGH组IGF-1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升高较明显,之后升高趋势减缓。 结论 rhGH用于ISS患儿的治疗应尽量选择青春期前;治疗后3个月的效果可作为第1年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rhGH治疗不会使ISS患儿骨龄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4.
GnRHa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对终身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终身高的作用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6例CPP女童应用GnRHa治疗前后预测身高、骨龄的标准差分值[HtSDS(BA)]、终身高、体重指数(BMI)、初潮情况等进行评价,分析它们与终身高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预测身高为151.5±5.7 cm;停药时预测身高为158.4±5.2 cm;终身高为158.0±4.0 cm,高于靶身高155.3±4.4 cm (P<0.01)。终身高与初始身高、预测身高、HtSDS(BA)正相关。治疗前BMI为17.1±2.1、治疗后BMI为19.9±3.2,两者呈正相关。停药后平均13.2±6.1个月后初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2±0.7岁。结论:GnRHa治疗CPP可有效地改善终身高,终身高与治疗前身高及预测身高等密切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74-376]  相似文献   

5.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p-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儿科血液病区收治的ALL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所有患儿确诊后均进行正规化疗,其中完全缓解56例(缓解组),复发12例(复发组)。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46名作为对照组。测定ALL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复发后及对照组儿童外周血p-Hcy、hs-CRP、LDH和TSGF。结果 缓解组化疗前和缓解后p-Hcy、hs-CRP、LDH和TSGF高于对照组,且缓解后低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 < 0.01、 < 0.05)。复发组复发后各项指标高于缓解组缓解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与缓解组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缓解组化疗前p-Hcy与TSGF呈正相关(r = 0.72,P < 0.05),p-Hcy与LDH呈正相关(r = 0.82,P < 0.01) ,p-Hcy与hs-CRP呈正相关(r = 0.82,P < 0.01)。结论 动态监测外周血中p-Hcy、LDH、hs-CRP及TSGF的表达,于明确儿童ALL化疗疗效及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OPHO AML 2004方案及联合造血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按计划完成NOPHO AML 2004方案(部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年龄14岁的儿童AML(不含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 53例AML诱导完全缓解率达86.8%。36例(67.9%)完成6个疗程化疗,14例(26.4%)在2~3个疗程诱导治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在完成1~3个疗程化疗后放弃治疗。随访12~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5年预计总存活率(p OS)及无白血病存活率(p LFS)为72%及56%;其中标危AML患儿p LFS为58%,高危患儿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9);单纯化疗患儿p LFS为48%,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p LFS为7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8);第15天骨髓评估,治疗反应好组(GR)、中等治疗反应组(IR)、治疗反应差组(PR)患儿5年p LFS分别为75%、2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1)。结论 NOPHO AML 2004方案治疗中国AML患儿可行且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第15天骨髓评估原始或幼稚细胞可作为预测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时定量RT-PCR在检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微小残留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32例AML1-ETO阳性AML患儿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诱导化疗结束后及在巩固化疗阶段每1.5-2.0个月行AML1-ETO融合基因定量检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融合基因水平患儿生存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2例患儿进行诱导化疗,其中29例(90.625%)达到形态学完全缓解,3例形态学未缓解后放弃。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患儿有更高的无瘤生存率(P=0.0018)。AML1-ETO高拷贝数组生存率低于低拷贝数组(P=0.1080)。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AML1-ETO定量结果示〉10^-3组生存率低于定量〈10^-3组生存率(P=0.0230)。化疗6个月时AML1-ETO定量结果示〉10^-3组生存率高于定量〈10^-3组生存率(P=0.0001)。巩固化疗结束时AML1-ETO定量〉10^-5组生存率低于定量〈10^-5组生存率(P=0.0049)。结论定量评估AML1-ETO阳性的小儿AML微小残留病十分重要,有可能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AML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骨髓中VEGF/VEGFR(Flt-1和KDR)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Flt-1、KDR在AML患儿骨髓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14例患儿的VEGF、Flt-1、KDR表达在化疗后比化疗前显著降低;化疗后未获得CR的6例患儿的表达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L患儿的VEGF表达与骨髓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骨髓中VEGF、Flt-1、KDR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有无髓外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表达的VEGF组缓解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VEGF、Flt-1、KDR在AML患儿中呈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使CM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TKI在儿童CML中的应用,除需考虑与成人相同的不良反应外,还应注意其对儿童身高、性腺的影响。目前,国外有多项研究发现应用伊马替尼会延缓CML患儿的生长发育。然而,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在CML患儿中应用的经验尚缺,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其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该文就TKI对CML患儿生长发育影响的机制、临床研究数据、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后生长发育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移植后追赶性生长的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进行肾移植手术的受者术后随访的病历资料,生长发育指标:身高生长速率(ΔHtSDS)、末次身高标准差(HtSDS),生存指标:血肌酐、血清白蛋白、Hb、血钙、血磷、尿蛋白/肌酐、尿RBC计数、血压,并发症,用药情况(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和骨化三醇等)。结果接受移植术受者18例,中位随访时间17.5(11,24.5)月,肾移植后第1年ΔHtSDS为0.8(0.1,1.2),追赶率为61%,第2年ΔHtSDS为-0.1(-03,0.4),末次随访HtSDS为-1.94±0.99,达标率50%。HtSDS移植前与末次随访呈正相关(r=0.64,P=0.005),与随访12个月时的ΔHtSDS呈负相关(r=-0.61,P=0.008)。随访期人肾存活率均100%,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重症感染、4例抗体介导性排异反应、1例原发肾病复发。糖皮质激素(GC)累积量(143.6±86.6)mg·kg-1,每天剂量为(0.30±0.15)mg·kg-1,使用降压药10例,骨化三醇9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HtSDS、移植年龄和血压是肾移植后身高追赶性生长的危险因素,降压药的使用是身高追赶性生长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终点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身高2个标准差,移植前较低的HtSDS、较小的移植年龄及正常低限的平均动脉压是儿童肾移植后提高ΔHtSDS的有利因素,降压药的使用是肾移植后身高追赶性生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治疗儿童视路胶质瘤(OPG)的效果,为儿童OPG的治疗探索新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化疗的OPG患儿30例,根据是否加用贝伐珠单抗分为传统化疗组(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2)和联合化疗组(贝伐珠单抗、卡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n=18)。随访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后的视力、肿瘤大小及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肿瘤缩小患儿比例高于传统化疗组(P < 0.05)。两组视力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传统化疗可有效使肿瘤体积缩小,且与传统化疗相比,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不增加,可作为儿童OPG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非核心结合因子(CBF)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儿童采用CAMS-2005方案及CAMS-2009方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15年12月161例初诊为非CBF-AML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分为CAMS-2005方案组(n=52)和CAMS-2009方案组(n=109),对两种化疗方案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AMS-2009方案组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高于CAMS-2005方案组(63.3% vs 46.2%,P < 0.05)。CAMS-2009方案组治疗相关病死率(11.9% vs 17.3%)、复发率(27.5% vs 28.8%)、3年总生存(OS)率(44%±5% vs 28%±6%)与CAMS-2005方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患儿的3年OS率、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于第1个疗程未完全缓解患儿(P < 0.01)。结论 CAMS-2009方案较CAMS-2005方案可改善非CBF-AML患儿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第1个疗程是否获完全缓解可影响非CBF-AML患儿OS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 采集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5例儿童AML病例的骨髓标本,以进行骨髓检查提示为正常的3例儿童骨髓标本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linc00467在两组样本中的表达量。通过慢病毒系统在AML细胞(HL-60)中过表达linc00467(linc00467过表达组),以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空载体转入AML细胞作为对照(GFP对照组);通过慢病毒系统将干扰序列插入AML细胞中(sh-linc00467干扰组),以插入随机序列作为对照(sh-NC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及对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相比,linc00467在儿童AML中表达上调。过表达与干扰linc00467表达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 > 0.05)。相比于GFP对照组,过表达linc00467在0.1、0.2、0.3、0.4、0.5 μg/mL阿霉素浓度作用下均可增强HL-60细胞活性(P < 0.05)。相比于sh-NC对照组,干扰linc00467的表达在0.1、0.2、0.3、0.4、0.5 μg/mL阿霉素浓度作用下均可降低HL-60细胞活性(P < 0.05)。与未处理组相比,阿霉素处理HL-60细胞后linc00467表达量升高(P < 0.05)。结论 linc00467有促进AML细胞对阿霉素耐药的生物学功能,为AML新的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治疗以及GnRHa单用对骨龄≥10岁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成年身高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6个医学中心确诊为ICPP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女童(年龄9.0±0.7岁,骨龄≥10岁)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nRHa与rhGh联合治疗组(31例)及GnRHa单用组(49例)。观察治疗前后的预测成年身高、接近成年身高和身高净获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按骨龄的身高标准差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GnRHa与rhGh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GnRHa单用组(P<0.01)。联合用药组接近成年身高(157±6 cm vs 157±4 cm)、身高净获(4.68 cm vs 3.89 cm)、停药时预测成年身高(161±5 cm vs 158±5 cm)、接近成年身高与遗传靶身高差值等指标均略高于GnRHa单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GnRHa与rhGh联合治疗或GnRHa单用组均能改善骨龄≥10岁ICCP女童的成年身高,但两药联用优势不明显。对ICPP患儿预测成年身高的评估需要慎重,停药时的预测值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未达到6 h初期复苏目标和/或液体过负荷 > 10%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CBP治疗时间分为早期组(n=30)和常规组(n=28)。比较两组患儿的CBP开始时间、28 d病死率,两组治愈患儿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早期组CBP开始时间早于常规组(P < 0.05)。早期组治愈25例,常规组治愈22例,两组患儿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组治愈患儿的乳酸、尿量和液体过负荷纠正时间快于常规组治愈患儿(P < 0.05)。两组治愈患儿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降低,第7天复查均有升高,且早期组高于常规组(P < 0.05)。早期组治愈患儿的CBP治疗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愈患儿(P < 0.05)。结论 对未达到6 h初期复苏目标和/或液体过负荷 > 10%的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行CBP治疗,能够快速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加快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儿童哮喘及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其成年终身高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BCI、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4年10月前有关儿童哮喘和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之间关系的研究,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儿童哮喘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6项,其中3项研究表明儿童哮喘不影响成年终身高,2项研究表明有轻微影响,且和哮喘严重程度相关,1项研究仅在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黑人女性亚组发现身高降低。纳入儿童ICS治疗与成年终身高的相关研究共4项,通过ICS治疗组与非ICS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及自身预期终身高的对比,发现哮喘患儿ICS治疗对成年终身高无明显影响。结论 儿童哮喘不会或者仅轻微降低成年终身高,而ICS治疗并不会明显影响成年终身高,但这些结论需要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卡维地洛应用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EV71感染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使用卡维地洛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51)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n=35),以同期我院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56)。总结并比较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儿茶酚胺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 0.05)。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卡维地洛组患儿治疗后多巴胺、血糖水平及心率、呼吸频率均较常规组治疗后降低(P < 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可能与EV71感染重症HFMD的发病相关,常规治疗EV71感染重症HFMD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改善患儿呼吸、心率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EVI1 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儿中的表达及EVI1 基因阳性AML 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分析EVI1 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RT-PCR 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Q-PCR)定性和定量测定EVI1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微小残留白血病(MRD);同时对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 241 例AML 患儿中,有33 例EVI1 基因表达呈阳性(13.7%);与EVI1 基因表达阴性的AML 患儿相比,EVI1 阳性AML 患儿的初诊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女性患儿比例增加(P<0.05);EVI1 表达改变与临床缓解和MRD 改变不同步,部分患儿EVI1 转阴滞后于临床缓解和MRD 转阴,而部分患儿临床未缓解或MRD 仍呈阳性,但EVI1 已转阴;EVI1 常与其他融合基因共表达;免疫表型分析提示EVI1 阳性AML 患儿高表达CD33(100%)、CD38(88%)和HLADR(76%);15 例患儿发现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EVI1 表达阳性AML 患儿第1 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EVI1 表达阴性患儿(P<0.05)。结论 EVI1 基因表达阳性的AML 患儿近期预后差;EVI1 基因在AML 的病程中活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或染色体异常的结果,其活化机制及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1 例ALL 患儿分为治疗组(47 例)和对照组(44 例),治疗组在诱导缓解化疗的同时给予加用黄芪注射液0.5 mL /kg·d,共35 d,治疗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其他支持治疗相同,比较两组诱导缓解化疗结束后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感染持续时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感染部位及分泌物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等。结果 治疗组47 例患儿中有4 例出现过敏反应后退出实验,研究显示诱导缓解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患儿中治疗组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减轻了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也可能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水平,从而使ALL 患儿在诱导缓解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发生时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