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2月—2018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13例,按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为伊伐布雷定组(n=56)和常规治疗组(n=57)。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伊伐布雷定组给予伊伐布雷定,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率变异性(SDNN、SDANN和RMSSD)水平,记录心率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8周后,伊伐布雷定组和常规治疗组心率、LVEF、NT-pro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伊伐布雷定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19.344、6.105、8.697、-13.790,P<0.001)。治疗8周后,常规治疗组患者SDNN、SDANN及RMSS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伊伐布雷定组患者SDNN、SDANN及RMSS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且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4、18.293、14.807,P均<0.001)。结论伊伐布雷定可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且具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患者心功能、NT-pro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能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接受伊伐布雷定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率、6 min步行距离、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T)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和血清NT-proNP水平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和血清NT-proBNP水平,提升患者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伊伐布雷定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此两种抗心衰药物对患者心脏指标及血浆N末端BNp水平(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70例,将其随机分成托伐普坦组与伊伐布雷定组,每组各85例,研究组口服托伐普坦(15mg/次,1次/d)治疗,伊伐布雷定组口服伊伐布雷定(5mg/次,2次/d)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检测指标、血浆NT-Pro BNP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呼吸困难评分与不良反应等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托伐普坦组与伊伐布雷定组心脏彩超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伊伐布雷定组比较,托伐普坦组的心脏彩超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托伐普坦组与伊伐布雷定组NT-Pro BNP、TNF-α、hs-CRP与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组与伊伐布雷定组呼吸困难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与伊伐布雷定组比较,托伐普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托伐普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伊伐布雷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伊伐布雷定比较,托伐普坦治疗心衰效果更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NT-pro BNP及炎性因子水平,有效缓解呼吸困难;但两种药物副作用均比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片对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6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及必要时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同时治疗组联合应用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用药前后的PaO_2、PaCO_2、SaO_2、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与6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PaO_2、SaO_2、LVEF明显升高,PaCO_2、心率、血浆NT-proBNP明显降低,6MW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冠心病合并COPD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血浆生物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6.
崔延超  何娟  吴琼 《西部医学》2019,31(6):935-939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随机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各项功能评分差值及步行能力评分、疼痛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差值及步行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步行能力等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AD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在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治疗过程当中,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硫化氢(H_2S)和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心功能、心脏相关指标,血浆H_2S、BNP含量。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预计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MI、IVST、LVPWT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心率、NT-proBNP含量低于对照组,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_2S含量高于对照组,BNP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通过提升H_2S含量,降低BNP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涵  黄宇鹏  杨国康 《当代医学》2021,27(22):153-155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n=48)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心肌酶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rMSSD、PNN5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bs-CRP)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122例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阿托代他汀20 mg/d治疗,n=62)和阿托伐他汀他汀10mg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n=60),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 mg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10mg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小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LVEF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的下降水平均与LVEDD减少呈正相关,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hs-CRP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PCI冠心病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胱抑素C(Cystatin C)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和阜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2月就诊的病情稳定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2例,接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心率仍不能<70次/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伊伐布雷定治疗,初始剂量每次2.5 mg,每日2次,根据心率调整用量,最大剂量至每次7.5 mg,每天2次。控制患者静息心率在60次/min左右,不低于55次/min,连续用药3个月,记录给并检测用药前后心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3个月后心率、血浆NT-proBNP和Cystatin C水平显著降低(t=6.009、3.234、5.530,P均<0.01),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t=7.792,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LNEDD、LVEF明显改善(t=7.269、-7.039,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9例(17.3%),且无因此停药患者。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助于控制静息心率,降低NT-proBNP和胱抑素C水平,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2.
分析18例二次心脏手术的原因及结果。以风湿性瓣膜病MVP后二次手术居多(61%)。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9例,无手术死亡。结论:选择恰当的二次手术时机,改进手术操作,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可有效减少二次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焦虑特质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焦虑特质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的关系。方法  186名飞行学员 ,完成焦虑问卷并记录 5分钟短时程心率变异性。分析焦虑与心率变异性、心率的相关 ,并分组比较。结果 焦虑与心率变异性无显著相关 ,外显焦虑与心率呈显著负相关。低外显焦虑个体心率较快 (P <0 .0 5 )。结论 用生理指标对焦虑进行评价缺乏敏感性 ,不同的指标对焦虑程度的变化敏感性不同 ,心率用于评价外显焦虑敏感性较好 ;个体自我陈述的焦虑程度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超声心动图观察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50(46.7%)例伴左室肥厚(LVH)者的肥厚类型及相应左心功能特点,并与104例健康者对照。结果发现,向心性、不对称性及扩张性肥厚的构成比分别为47.3%、42.0%和10.7%。扩张性肥厚组左室射血分数较低。向心性及不对称性肥厚组左心舒张功能减退且后者的改变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17.
已证实在充血性心衰和心梗患者中,心率变异(HRV)减少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减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HRV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而心率振荡(HRT)被认为是反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HRT参数TO(振荡起始)及TS(振荡斜率)与HRV参数显著相关,研究表明HRT参数被认为既反映了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又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与妊娠双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2.3%,围产儿病死率15.38%,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14例次,占妊娠合并心脏病数26.92%。结论加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管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产程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防止心衰的发生是积极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及围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与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及其临床诸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 ,将CHF患者分为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HRV各检测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0 1)。 (2 )除SDNNindex和SDANN在CHF患者心功能Ⅲ级与Ⅳ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其余HRV各检测指标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除RV及E/A比值在心功能各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LVPW及IVS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LVd、LVs、LVPW、IVS及EF各级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4 )CHF组患者SDNN和TI降低与心功能NYHA分级、LVd、LVs、LVPW及IVS呈负相关 (P<0 0 5 ) ,与LVEF及E/A比值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和失衡 ,且受损和失衡的程度与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充血性心衰(CHF)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50例慢性充血性心衰老年患者及50例无心衰老年人的HRV时域指标变化。结果:心衰组其HRV时域指标明显低于无心衰组(P<0.01),且R-R间期标准差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和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HRV时域指标明显降低,且与心衰的程度、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