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学家,中国胆道外科的创始人,黄志强院士,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为了纪念黄志强院士,本刊编辑部将黄志强院士在2011年第九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会议的部分讲话整理成文章发表。黄院士在报告中讲述了自己作为外科医生的成长历程,外科同道可以学习黄院士的敬业精神,更上一层楼!谨以此文表达对黄志强院士的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月,93岁高龄的黄志强院士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整理黄志强院士的题词和资料时,追思和缅怀黄院士生前对杂志的关怀和谆谆教导。黄志强院士1922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市,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西南医院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人北京301医院工作,先后任外科临床部副主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我国肝脏外科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经研究决定,由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于2004年4月27~31日在昆明市召开第八届肝脏外科学术会议。由裘法祖院士、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黎介寿院士、黄志强院士、郑树森院士、黄洁夫副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组长、野战外科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肝胆胰外科奠基人之一黄志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4月24日9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黄志强院士1922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市。1944年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黄志强院士离开他热爱的医学事业已经一年了,我们在此缅怀黄老,并展望微创外科的未来。1996年《腹腔镜外科杂志》正式创刊,黄志强院士亲自为我们题词。黄老平易近人,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这份题词体现了他对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鼓励、关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的的外科治疗(40年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内胆管结石的的外科治疗(40年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黄志强刘永雄1中国胆结石病的特点及其变迁胆石病根据结石在胆道内的位置和结石成分的特点,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固醇为主的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我们将胆管结石再分为继发性胆...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黄志强我国的胆石病在近数十年来呈现明显的趋向性改变,从50年代的胆道感染、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病为主的我国胆道疾病,至80年代时胆石病成为主要的胆道疾病。而在胆石病的相对发病率上,...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2008年修订,第三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说明]怎样为肝细胞肝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是肝脏外科医生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在裘法祖院士、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黄志强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下,2000年10月召开的第6届全国肝脏外科学术会议通过了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拟订的"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草案)",该方案的公布,为我国外科界在治疗肝细胞肝癌提供了选择治疗方法的参考依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我国肝脏外科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经研究决定,由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于2004年4月27~31日在昆明市召开第八届肝脏外科学术会议。由裘法祖院士、吴孟超院士、汤钊猷院士、黎介寿院士、黄志强院士、郑树森院士、黄洁夫副部长、刘允怡教授、陈汉教授任顾问,肝脏外科学组组长陈孝平教授任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我国腹腔镜外科的诞生与发展,必须从我国胆道外科学组及其领路人黄志强院士说起。1983年秋,在重庆召开的关于胆道结石外科治疗及预防研讨会是我国外科,尤其是胆道外科学界的一次重要事件。会上,时任中华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曾宪九和黄萃庭教授对解放军第三军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临床营养朝着循证、规范的方向不断推进。(1)营养风险概念的提出以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推广,促使临床营养朝着科学合理应用的道路前行。(2)各种指南或共识的制定及发布,对于规范应用临床营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伴随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广泛应用,临床营养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4)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引入,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为临床营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5)《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的发布,有利于规范专业术语,统一认识。然而,必须正视临床营养还存在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身处精准医学时代,也许精准营养将是解决之道,期待广大临床营养工作者一起攻关克难,让精准营养早日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尽管我国临床医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开展临床研究,但高水平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点问题。结合开展胃肠间质瘤相关临床研究工作经验,建议先建立高质量数据库,以微创外科诊疗、临床典型案例、预后评价体系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协作等临床实际问题或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兼具创新性及实用性的临床研究;在扎实做好单中心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多中心研究,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多个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治指南相继颁布,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模式及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两次死亡高峰”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挑战。早期为炎症反应期,应进行ICU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救治,包括脏器功能维持、早期液体复苏、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处理;后期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外科医师对于外科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尤为重要。现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呈现微创化、阶段化、多学科化、专业化和多元化5大特点,临床医生应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模式。此外,还应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及后期并发症,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间血管外科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尤其集中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夹层和动脉瘤)、复杂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重症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静脉血栓性疾病和静脉曲张等病的治疗方面,发展出了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药物涂层技术、腔内减容技术等在内的多种新技术、新理念,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为代表的新药研发,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日间手术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手术模式。我国于20世纪初开始开展日间手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存在认识不清、开展不规范、与医保支付对接不畅等问题。日间手术是一种使国家、医院和病人三方均受益的新型手术模式。近年来,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明显增多,可以预见,我国日间手术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从简单、易操作的病种开始,落实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再逐步稳妥展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日间手术范围,提高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时,积极与医保支付政策对接,采取灵活的方式,获得医保的支持,更好地促进我国日间手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外军的作战表明,无论是规模化战争还是局部战争,血管战创伤的比例都显著增加。血管战创伤的救治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场救护的成功与否,也增加了军队医疗机构对于提升血管战创伤救治能力的紧迫感。对于血管战创伤的诊断、救治,战地救护人员应遵循“快速诊断、快速止血、快速重建血运”原则。当合并有多发伤时,须遵循“血管重建第一”的原则,并且尽可能同时重建动、静脉。目前,传统血管结扎、血管旁路术仍是战时血管外伤救治的主要方式。腔内技术受限于复杂战场环境的限制,未能得到大规模应用。未来,开放与腔内结合可能成为血管战创伤救治的新手段,军事机构和民用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促进新装备、新器械研发,提升血管战创伤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广西胆石病的19年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胆石病流行的相关因素及其现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全国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到各地市组织各医院有关人员,将经手术证实为胆石病的原始住院病历带到会上逐项填写;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石病男女比例基本持平;高峰年龄为51-60岁;但肝内胆管结石高峰年龄前移10-20岁;胆囊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均明显上升;病死率下降。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尚不是一个在消失中的疾病;必须提高对胆石病特点和变迁的再认识,以取得胆石病外科治疗方法新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普通外科学发展迅速,理念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表现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特色。尽管手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核心已经相当成熟,但外科领域开展随机对照研究难度很大,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优效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证明过程,而规范和科学的开展结直肠癌外科临床研究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总结目前结直肠外科的几个热点问题相关临床研究的新进展,结果可以看出,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时间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是未来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目标,而通过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让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更加规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院士在深入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基础上,创建了一种贯穿纵向“U”型胰肠吻合术。该术式通过全层贯穿胰腺实质和肠壁的间断交锁“U”型缝合或者连续缝合,将胰腺断端的主胰管、副胰管、小叶导管引流的胰液全部引流入肠腔内无遗漏。经过多家大通量胰腺外科中心的大样本临床病例验证,该术式操作简便,能显著降低术后胰瘘和出血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能有效降低胰腺消化道重建术后胰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吻合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胰腺残端。  相似文献   

20.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规范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结直肠外科医生需要在做好规范化的TME手术基础上,综合考量直肠癌治疗策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保护病人肛门功能、性功能、排尿功能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并且考虑如何减少手术创伤。目前,直肠癌诊治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向如何更好地保护功能以及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其中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等待观察”策略、侧方淋巴结清扫以及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等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