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1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n=58)和舒芬太尼组(n=58),两组患者麻醉方法及麻醉药物使用均相同,术毕给予PCIA,地佐辛组药物为0.8 mg/kg地佐辛和6 mg托烷司琼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舒芬太尼组药物为舒芬太尼2.5 μg/kg和托烷司琼6 mg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计算有效按压率;分别于术后6h (T2)、12 h (T3)、24 h (T4)和48 h (T5)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于术前(T0)、T1、T3、T4和T5时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术后48 h内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累积消耗量分别为(5.1±2.2)次和(60.6±11.2) mL,低于舒芬太尼组(7.2±2.6)次和(88.8±9.1) mL (P<0.05);地佐辛组患者T2~5时安静时VAS评分[(2.1±0.9)、(1.9±0.6)、(2.0±0.5)、(1.7±0.4)分]和活动时VAS评分[(2.6±1.1)、(2.2±0.8)、(2.3±0.7)、(1.9±0.8)分]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地佐辛组患者T3~5时CD3+细胞[(57.8±9.2)%、(62.3±7.8)%、(66.3±9.5)%]均升高,T3时CD4+[(27.8 ±6.8)%]升高,T3~4时CD4+/CD8+比值[(1.15±0.62)、(1.24±0.52)]和NK细胞[(20.2±6.9)%、(21.3±4.9)%]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的39.7%(P<0.05)。结论 与舒芬太尼相比,地佐辛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可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术后各时间的疼痛和镇静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32±2.49) min、睁眼时间为(9.13±3.59) min、拔管时间为(13.65±5.81) min、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表现优于舒芬太尼,值得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中,地佐辛预防患者苏醒期痛觉敏化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淮南新华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BIS监测下,使用瑞芬太尼快通道全身麻醉。气腹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给予地佐辛5 mg静脉推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 mL。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气腹时间、拔管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痛觉敏化的发生率和术后咽痛、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1、T2的MAP[(72.58±10.33、76.65±10.57)mmHg]和HR[(66.64±8.28、67.48±9.36)次/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的MAP[(88.15±9.35、85.89±7.99)mmHg]和HR[(79.28±11.46、77.43±10.65)次/分]较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痛觉敏化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咽痛、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快通道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于气腹开始时使用地佐辛5 mg静脉推注,可降低苏醒期痛觉敏化的发生率,减轻拔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并不增加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王琼  叶京英  曹葆强 《安徽医药》2020,41(3):343-346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引入ERAS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口渴、恶心呕吐及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11.00±2.32)h]、[JP]进食流质时间[(11.96±1.93)h]、排便时间[(12.52±3.68)h]及下床活动时间[(12.52±1.73)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口渴感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能改善术后消化运动功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阿帕替尼在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确诊为宫颈癌且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予以顺铂+紫杉醇+阿帕替尼)与对照组(15例,予以顺铂+紫杉醇)化疗2个周期,统计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并发症、肿瘤变化、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阿帕替尼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效果。结果 比较化疗前治疗组肿瘤直径(4.74±0.51)cm,对照组肿瘤直径(4.90±0.56)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治疗组肿瘤直径(2.54±0.90)cm,对照组肿瘤直径(3.28±0.38)c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244.19±22.37)min,出血量(288.06±34.05)mL,对照组手术时间(282.27±10.87)min,出血量(342.33±51.58)mL,2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中联合阿帕替尼能更好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骆平  李军  张翔  于智勇 《安徽医药》2018,39(4):480-48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宿州市立医院普外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加速康复外科组23例,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处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5)d、进食时间(1.2±0.4)d、排气排便时间(1.1±0.3)d、住院时间(4.6±0.7)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恶心、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加速康复外科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王晓兵  张湛  王佩双  凌萌  张琳琳 《安徽医药》2018,39(12):1470-1474
目的 观察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200例,按照入科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操作流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镇痛镇静药物(舒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意外拔管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及转出后1个月内定向力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丙泊酚用量为(5 652.00±526.45)mg、右美托咪啶用量为(1 640.50±387.22)μg、机械通气时间为(4.56±0.77)d、ICU住院时间为(5.98±0.89)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amsay评分为(3.32±0.55)分、RASS评分为(-1.32±0.85)分,更接近镇静目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意外拔管发生率、定向力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化浅镇静策略在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可以降低镇静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关家辉  夏国志 《安徽医药》2018,39(10):1271-1273
目的 观察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RPLAR)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中高位直肠癌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常规组),35例采用RPLAR (减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各项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结果 减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78±28.95) min,较常规组(145.24±29.54) min短,且术中出血量(46.75±20.24) mL,较常规组(70.75±28.78) mL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及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减孔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孔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78±1.95) 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25±1.21) d、住院时间为(11.25±2.21) d,均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 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RPLAR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术中唤醒期的麻醉策略。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且术中需要唤醒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15)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B组(n=15)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C组(n=15)使用生理盐水联合瑞芬太尼。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苏醒时间、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不同时间点(T0-T6)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以及术中不良反应等基本参数,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术中唤醒期的麻醉管理策略。结果 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唤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P<0.05);T3时刻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心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患者(P<0.05);T5和T6时刻A组患者的收缩压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患者对指令反应的准确性以及对唤醒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呛咳、躁动)例数较B组和C组患者少,术中知晓例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通过靶控输注的方式,结合Narcotrend检测仪,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术中唤醒期的麻醉管理策略,临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太和县中医院收治的BPH患者1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UKEP组与TUPKP组,每组6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质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临床资料。结果 TUK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7.08±26.03) mL、(1.27±0.52) d、(2.54±2.14) d和(11.44±4.37) d,均低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IPSS、QOL评分及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UKEP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Qmax分别为(8.72±1.72)分、(1.64±0.32)分和(15.71±1.71)mL/s,TUPKP组患者分别为(9.10±1.41)分、(1.55±0.34)分和(1.55±0.34)mL/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及其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KEP与TUPKP均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排尿困难症状,TUKEP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角膜切口位置与术后手术源性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邮电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94例(94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A组患者在颞侧10点钟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在角膜上方12点钟位行手术切口。分别于术后第1、3个月行角膜波前像差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37±0.32)μm、(0.98±0.35)μm,Z(4,2)分别为(0.03±0.02)μm、(0.08±0.0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77±0.26)μm,B组(1.14±0.3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Z(3,3)分别为(0.19±0.03)μm、(0.97±0.39)μm,Z(4,2)分别为(0.03±0.03)μm、(0.08±0.0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高阶像差(0.56±0.17)μm,B组(1.37±0.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上方12点钟位切口,颞侧10点钟位切口的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波前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汪惠  樊玉花  项明琼 《安徽医药》2016,37(7):843-846
目的 观察预先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期患者呛咳发生率、依托咪酯诱导引起的肌阵挛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12月长海医院第一手术室拟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给药时间1 s,3 min后行全身麻醉诱导,给药顺序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给药时间3 s,观察1 min后给药罗库溴铵1 mg/kg,注射结束后2 min再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全身麻醉前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操作与试验组相同,但是诱导期舒芬太尼用量为0.4 μg/kg,给药时间4 s。观察两组患者预先给予舒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后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诱导期间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肌阵挛发生情况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呼吸频率[(17.1±1.7)次/min vs (16.4±1.8)次/min]、血氧饱和度[(98.0±1.2)% vs (98.0±0.9)%]、心率[(77.2±12.7)次/min vs (81.6±16.2)次/min]、平均动脉压[(91.0±11.8)mmHg vs (93.6±11.5)mm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后,呼吸频率明显减慢[(13.5±1.8)次/min vs (16.2±2.0)次/min,P < 0.05)],但血氧饱和度[(97.7±1.6)% vs (98.0±0.9)%,P > 0.05)]没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没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程度减轻(P < 0.05);肌阵挛发生率明显减少(P < 0.05);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P < 0.05)。结论 全身麻醉前预先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安全可行,可以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期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依托咪酯诱发肌阵挛的发生率,循环更加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腰方肌阻滞组(QLB组)和常规镇痛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QLB组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阻滞完善后,在全麻下手术;C组患者在常规全麻后手术,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维持术后48 h内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PCIA累计用量及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4、8、12、24、48小时的咳嗽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相关并发症,包括瘙痒、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及QLB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QLB组和C组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在性别构成、身高、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手术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瑞芬太尼用量、48 h内PCIA累计用量、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QLB组在瘙痒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可以提供有效镇痛,明显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降低明显镇痛相关并发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182例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101例)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6、12 h的VAS评分及麻醉期间患者并发症情况,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麻醉作用,患者术后痛觉感受轻微,少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赵勇  高玲  李先元 《安徽医药》2019,40(11):1243-1245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和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96.15±37.40)mL]、肛门排气时间[(2.50±1.09)d]、留置导尿管时间[(4.78±1.44)d]、腹腔引流量[(360.50±147.39)mL]和住院总天数[(9.43±2.38)d]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清除淋巴结个数、切除标本长度、并发症、预后和生存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根治直肠癌近期疗效的部分指标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6.
薛飞  时雨  赵爽 《安徽医药》2018,39(1):99-10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手术与手辅助腹腔镜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8例。A组实施腹腔镜辅助手术,B组实施手辅助腹腔镜手术,C组实施传统开腹术,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分析3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C组,且B组平均出血量(215.86±46.53) mL、手术时间(103.96±18.52) min,小于A组的(245.17±54.48) mL、(121.38±24.37)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次排气时间(28.35±1.74) h,低于B组的(34.93±2.8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C组(P<0.05),且A组IL-6水平为(276.24±32.36) ng/L,低于B组的(302.97±52.4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水平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10.71%,低于C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辅助术相比,手辅助腹腔镜术行胃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炎症应激反应较轻,但腹腔镜辅助更益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两者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束维龙  黄学勤  程学仕 《安徽医药》2017,38(10):1298-130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R)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判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CRS患者67例,作为CRS组。同时,严格筛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血进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术后6个月再次对以上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并将患者分为术后复发组和术后非复发组,对CRS组、术后复发组、术后非复发组及对照组的上述血细胞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CRS组白细胞计数(7.59±2.4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91±2.14)×109/L及NLR水平(5.37±1.80)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1.13±0.37)×109/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CRS的最佳诊断值为4.37(95%CI:0.931~0.977,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方差分析表明,术后未复发组、对照组及CRS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水平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组白细胞计数(8.14±2.9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60±2.57)×109/L及NLR水平(6.74±1.88)高于术后未复发组,淋巴细胞计数(1.00±0.36)×109/L低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NLR在CRS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薛亚辉  宫小勇  郑伟  李永强 《安徽医药》2016,37(11):1418-1421
目的 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BPH)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设为TUERP组;将3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设为PKRP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以及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前列腺切除率、术中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TUERP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09±13.14)min较对照组(56.87±12.43)min下降(P=0.045),术中出血量(115.34±31.34)mL 较对照组(135.45±41.14)mL减少(P=0.037);前列腺切除重量(42.34±16.34)g高于对照组(33.56±14.7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45±5.78)h较对照组(11.12±6.98)h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结果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ERP术式与PKRP术式治疗BPH均有显著疗效,TUERP术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梁吉振  任云  宫心明 《安徽医药》2018,39(1):110-1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仅实施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肠内营养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主观评价(SAG)得分和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肝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总白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分别为(59.8±5.1) g/L、(32.4±4.2) g/L、(1.98±0.40) g/L、(117.2±20) mg/L,术前为(54.1±4.3) g/L、(28.8±4.1) g/L、(1.59±0.41) g/L、(103.8±21.3) mg/L,对照组分别为(55.2±6.2) g/L、(29.5±4.2) g/L、(1.56±0.41) g/L、(101.4±27) mg/L,观察组术后的营养情况优于对照组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G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AG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不影响食管癌患者肝肾功能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模式干预策略对预防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感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干预策略,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为(21.55±4.24)天,低于对照组的(21.80±5.8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4 821.15±5 563.32)元,低于对照组的(37 272.38±6 978.0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干预策略可减少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