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依据病程分为慢性期组(80例)、加速期组(10例)、急变期组(10例)。均采用TKI治疗。观察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2.0%,细胞遗传学缓解(MCy R)率为7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为73.1%,分子学缓解(MMR)率为47.9%。慢性期组有效率为80.0%,加速期组有效率为60.0%,急变期组有效率为3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变期组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慢性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临床需重视病情的评估,对不同药物剂量进行选择,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抑制BCR-ABL融合基因,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患者能够较长期生存。患者使用TKIs早期出现不良反应都较轻,可自行恢复或者给予对症处理和选择其他TKIs。而TKIs长期的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国内少有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TKIs引起的骨髓、皮肤、胃肠、肝和胰、骨骼肌、肺、液体潴留、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3.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抑制BCR-ABL基因,改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长期生存,与正常人寿命无差异.CML患者使用TKI早期出现不良反应较轻,可对症处理或自行恢复,较严重时可考虑更换TKI.国内报道TKI长期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多表现在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少见,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文献,对TKI...  相似文献   

4.
高莉  李晓明 《中国药房》2008,19(11):865-86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是一种以粒系增生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95%以上患者骨髓细胞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即t(9;22)(q34;q11)或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是CML发病的主要原因。Bcr/Abl融合基因产物激活结构性酪氨酸激酶,该激酶激活细胞中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如Ras/MAPK、PI3K/Akt、JAK/STAT),导致细胞增殖加快,生长因子依赖性减低,凋亡细胞减少,细胞外基质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受到干扰,最终导致造血细胞转化为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因此,Bcr/Abl酪氨酸激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凤茹 《河北医药》2002,24(11):861-86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CML)为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和血液学特点 :外周血白细胞数持续明显增高 ,有幼稚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 ,多有贫血和血小板增多以及肝脾肿大 ,尤其脾肿大。细胞遗传学检查显示 90 %以上有Ph染色体 t(9;2 2 ) (q3 4;q11)易位 ,分子水平有BCR ABL融合基因 ,有酪氨酸激酶 (TK)活性 ,在CML发生上起决定作用。临床上一般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治疗因期而定。近来 ,有关CML治疗进展神速。传统治疗CML目的在能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50例老年CM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TKI-Ⅱ——尼洛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68.10±2.66)%、(1.55±0.13)、(40.11±4.60)%,均高于对照组的(58.97±2.64)%、(1.23±0.15)、(35.45±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92.0%、92.0%、88.0%、44.0%,均高于对照组的68.0%、48.0%、52.0%、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问世,CML的治疗取得极大进展,多数病人通过TKIs治疗已能获得长期生存,并取得较好生活质量。尽管如此,仍有少部分患者接受TKIs治疗疗效欠佳甚至治疗失败,疾病很快进展至加速急变期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leukemia,CM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细菌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上存在Ph染色体t(9;22)(q34;911)和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为特征。尽管羟基脲等化疗药物通过杀伤肿瘤细胞可使CML患者获得临床和血液学缓解,但对其生存期并无延长作用;a-干扰素通过对肿瘤克隆的抑制虽可使约1/4患者获细胞遗传学缓解,有望延长其生存期 ,但由于价格昂贵而难于在临床普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则又因供者来源的困难和移植排斥反应及经费因素而受到限制。因而探索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有学者利用CML的ber/ab1具有过度表达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kinase,PTK)的特点,试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1)治疗该病,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现对此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过去的25年间,肿瘤治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进展之一即为伊马替尼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CML一线治疗药物.对伊马替尼耐药的CML者可考虑选择达沙替尼、高剂量伊马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干扰素以及第二代酪氨酸激酶(ABL)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药imatini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戬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0):732-73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体内有异常染色体形成并产生BCR-ABL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激活酪氨酸激酶,刺激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imatinib(格列卫)能特异性抑制BCR-ABL,抑制信号传导,减少细胞增生并使细胞凋亡,从而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引入,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国内外临床试验表明,部分获得深度分子学反应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数年后可以成功停药,并维持无治疗缓解。本文主要通过总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获得深度分子学缓解后停药的临床试验,对如何把握安全停药,达到无治疗缓解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靶向治疗时代的到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已经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基本可控的慢性病。患者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当然在疗效、耐受性及耐药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长期以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格列卫(Gleevec)一直被认为是合理药物设计的典范,但更有效的二代药物已经开始作为一线药物获得认可。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生存期数据,这些二代药物和格列卫相比所具去发现。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治疗,毒性和成本的可控性更可能成为选择治疗药物的重要推动因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产品线首先侧重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尤其是在一线药物治疗失败而三线药物又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如果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效,那么最终的问题是患者是否可以通过这些药物治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子生物学不断认识及突变基因不断发现,预示着将来可能是以分子为靶点治疗的新时代。现有大量的突变基因和分子路径已经被描述,其中研究的最多的分子包括:Ⅲ型受体型酪氨酸激酶(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RAS/RAF/MEK/ERK、JAK-2、cxcr4、cd33等。这篇文章综述AML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子为靶点治疗方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广富  朱贵华  苏林 《中国药房》2011,(37):3494-3497
目的:研究microRNA-21抑制剂(miRZip-21)联合伊马替尼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空载体pmiRZip或表达载体pmiRZip-21转染293TN细胞收获慢病毒颗粒miRZip或miRZip-21,分别感染K562细胞,采用Northern杂交检测microRNA-21的表达;然后对K562细胞进行以下不同处理:miRZip感染、miRZip-21感染、伊马替尼处理和miRZip-21感染与伊马替尼处理联合使用,采用MTT法检测后3种处理后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4种处理后细胞周期运行情况。结果:与miRZip感染比较,miRZip-21感染导致K562细胞中microRNA-21表达降低,细胞周期运行受到阻滞;而与miRZip-21感染或伊马替尼处理比较,miRZip-21感染与伊马替尼处理联合使用导致K562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周期运行也受到严重的阻滞。结论:miRZip-21联合伊马替尼能够协同抑制K562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5.
Imatinib therap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however, the acquired resistance to this therapeutic agent in patients has urged the scientists to devise modalities for overcoming this chemoresistance. For this purpose, initially therapeutic agents with higher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were introduced, which had the potential for inhibiting even mutant forms of Bcr‐Abl. Furthermore, coupling imatinib with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ligands also showed beneficial effects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ell proliferation. These combination protocols inhibited cell growth and induced apoptosis as well as differentiation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ell lines. In additio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ligands increased imatinib uptake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1. Taken together,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ligands are currently being considered as novel promising therapeutic candidates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treatment, because they can synergistically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imatinib.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potential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ligands for use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treatmen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se therapeutics modalities are also presen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6.
17.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所有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克隆性髓系原始细胞增高为主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在多个层面、多个阶段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随着国内外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在基因水平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发出的新型基因靶向治疗药物因其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而且效果显著、毒性相对低等特点,使AML的治疗方案不断得以优化,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为临床上高效安全地治疗AM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AML在基因水平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寻找潜在的基因靶点,为开发精准治疗AML的新型基因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及干扰SETDB1对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TCGA、GTEx、TARGET数据库,分析SETDB1在不同肿瘤的表达情况,并对比分析在AML骨髓细胞和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SETDB1的表达与AML患者不同风险分层、不同FAB(French-American-British)分型及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的相关性;对SETDB1高/低表达患者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RT-qPCR考察shRNA序列对SETDB1的沉默效率;通过台盼蓝染色法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1b、CD14的比例、细胞核形态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考察沉默SETDB1对AML细胞的分化治疗作用。结果 与其他肿瘤相比,SETDB1在AML中显著高表达,且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细胞。SETDB1在AML高风险患者中、MRD残留患者中也显著高表达。沉默SETDB...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12):1675-1678
目的:为BCR-ABL~(35INS)突变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合理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BCR-ABL插入突变""ABL1 35ins突变""BCR-ABL c.1423_1424ins35""ABL1 p.C475Tyrfs*11""BCR-ABL insertional mutation""ABL1 35ins mut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Medline、COSMIC数据库等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07-2018年,就BCR-ABL~(35INS)突变型CML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及停药情况)、治疗效果(分子生物学缓解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以及安全性数据(不良反应)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9篇,涉及BCR-ABL~(35INS)突变型CML患者70例,均为国外病例。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39、31例,中位年龄为49.2岁,从确诊CML至检测到BCR-ABL~(35INS)突变的中位时间为19个月。检测到基因突变后,采用伊马替尼(起始剂量40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的共39例次,有5例患者(12.9%)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15例(38.5%)有分子生物学应答但疾病进展;有8例(20.5%)无应答。采用达沙替尼(100 mg,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治疗的共17例次,有8例(47.1%)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采用尼洛替尼(400 mg,分2次口服)治疗的共21例次,有3例(14.3%)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2例有分子生物学应答但疾病进展。上述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分别有7、3、7例,分别占17.9%、17.6%、33.3%,均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3~4级,且以血液系统毒性反应为主。结论:BCRABL35INS突变型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缓解率较低,但可能对达沙替尼更为敏感。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血液系统等相关指标的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