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术后半年内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对比分析。方法78例(156只眼)接受LASIK矫正近视者,依受术者要求分为飞秒组和板层刀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主观症状、泪液分泌实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两组泪液分泌量在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4,P〉0.05)。两组BUT比较,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9,P〈0.05),术后6个月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1,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结论两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均下降。飞秒组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快。两组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干眼多在6个月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MH)的变化,同时观察荧光素BUT和Oculus BUT、泪液分泌试验和Oculus泪河高度的相关性.结果 Oculus BUT: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5),术后1、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56,0.663,0.087>0.05).荧光素BUT:术前荧光素BUT与术后1周、l、2、3个月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0.025,0.004,0.000< 0.05).Schirmer Ⅰ试验: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02<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0.753>0.05).泪河高度:术后1周、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5),术后2、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6,0.229>0.05).Oculus BUT和荧光素BUT相关分析:相关关系为正相关.泪河高度和Schirmer Ⅰ相关分析:无相关关系.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早期影响泪膜的稳定性;Oculus角膜地形图仪非侵入性BUT检查具有可靠性,重复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干眼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 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 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 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 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 △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 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 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 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 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 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 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 2013年8月至9月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随访3月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月、2月和3月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干眼症状评分:术后1周、1月、2月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46,-8.773,-5.707,P=0.000,0.000,0.000),术后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758)。BUT:术前BUT与术后1周、1月、2月、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2.262,-2.873,-9.738,P=0.033,0.025,0.004,0.000)。SIt: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3.781,P=0.000,0.00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6.238,P=0.776,0.753)。荧光素染色评分:术后1周、1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54,-5.365,P=0.462,0.922),术后2月、3月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9,4.021,P=0.000,0.02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术后干眼参数的差异。方法Meta分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超星Meda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对比较FS-LASIK和SMILE术后干眼参数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采用RevMan 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疗效分析以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表示。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共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7例(477眼),其中235眼行FS-LASIK,242眼行SMILE。Meta分析结果显示:FS-LASIK和SMILE患者术前SIT(WMD=-0.20,95%CI:-1.16~0.76,P>0.05)、BUT(WMD=-0.10,95%CI:-0.88~0.6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者SI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者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65,95%CI:-1.10~-0.20,P<0.05;WMD=-1.09,95%CI:-1.77~-0.40,P<0.01),术后6个月两者O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18,95%CI:4.65~13.71,P<0.05)。结论与FS-LASIK相比,SMILE术后干眼症状较轻,对眼表的干扰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质量分数0.1%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干眼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作用。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FS-LASIK术前无干眼、术后1周出现干眼的患者60例60眼,其中轻度干眼患者和重度干眼患者各30例30眼,均取右眼进行分析,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给予0.1%或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在术前、术后1周(点药前和点药后15、30、60、120、180 min)、1个月和3个月使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Ⅱ)、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方法进行评估。比较分析FS-LASIK术后3个月内干眼患者局部应用0.1%和0.3%玻璃酸钠滴眼液后泪膜光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眼部不适症状(OSDI评分)、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 avg)、角膜荧光素染色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轻度干眼患者不同时间0.3%玻璃酸钠组较0.1%玻璃酸钠组更能改善OSDI评分(F组别=10.913,P=0.003)和角膜染色(P=0.027)。与术前相比,轻度干眼患者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和点药后多个时间点基础客观散射指数(OSI)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干眼患者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总OSI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60),0.1%玻璃酸钠组点药后总OSI明显下降,点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总OSI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17);0.3%玻璃酸钠组点药后15、30、60、120 min总OSI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总OS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46、0.667)。轻度干眼患者NIBUT avg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90,P=0.022),0.1%玻璃酸钠组和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前NIBUT avg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点药后NIBUT avg稍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3%玻璃酸钠组术后1周点药后60、120、180 min NIBUT avg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仍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0.3%玻璃酸钠较0.1%玻璃酸钠更能显著改善FS-LASIK术后轻度干眼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和角膜染色,0.3%玻璃酸钠会引起泪膜稳定性及视觉质量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7.
宋建军  张慧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837-1840
目的:研究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干眼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7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近视和散光患者986例,根据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986例研究对象分为SMILE组、FS-LASIK组、SBK组和LASIK组,通过对比各组患者术后25、90 d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高阶影像差各项指标来判定术后视觉质量;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评分数值来判定患者术后干眼情况;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的高信号强度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以判定患者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FS-LASIK组、SBK组、LASIK组患者手术前后其屈光度、UCVA、BCVA和高阶像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UCVA、BCVA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BUT时间、FS数值明显下降,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患者术后SⅠt数值明显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CH和CRF值均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FS-LASIK、SBK及LASIK对治疗近视及散光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不同时间点干眼参数与角膜知觉的变化,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泪膜及角膜知觉的影响并分析2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行FS-LASIK患者24例(48眼),行SMILE患者21例(41眼)。在术前及术后1、3个月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行泪河高度(TMH)、非入侵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包括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的检查,并进行中央角膜知觉检查。组内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一般资料及各观察指标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的相关性采用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间术前各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 组与SMILE组TMH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较术前均下降(F=21.213,P<0.001;F=14.648,P<0.001), SMILE组术后2 个时间点的TMH高于FS-LASIK组(t=-5.549,P<0.001;t=-3.028,P=0.003)。 FS-LASIK组NIF-BUT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4.603,P=0.019);而SMILE组NIF-BUT在术后2个时间点较术前值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99,P=0.516);术后1个月SMILE组NIF-BUT优 于FS-LASIK组(t=-3.430,P=0.001)。FS-LASIK组NIAvg-BUT在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3.580, P=0.042);SMILE组NIAvg-BUT术后2个时间点较术前虽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74, P=0.761);SMILE组NIAvg-BUT 2 个时间点均在术后优于FS-LASIK组(t=-2.395,P=0.019; t=-2.431,P=0.017)。FS-LASIK组中央角膜知觉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下降,术后3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F=121.919,P<0.001);SMILE组中央角膜知觉术后1个月较术前下降(F=54.032,P<0.001);术后各时间点SMILE组均优于FS-LASIK组(t=-5.367,P<0.001;t=-3.242,P=0.002)。2组术后各时间点中央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均呈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FS-LASIK和SMILE组的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者行SMILE术后干眼参数与中央角膜知觉优于行FS-LASIK 者,且中央角膜知觉与干眼参数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干眼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指导LASIK术前用药。方法采用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拟行近视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干眼症OSDI问卷调查和相关临床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接受调查35例近视患者中有13例诊断为干眼,患病率37.14%(13/35)。干眼患者的不适症状依次为:畏光14例,最为多见,其次分别为眼痛12例、砂粒感10例、视物模糊8例。OSDI问卷评分(11.13±9.33)分,BUT:(4.87±2.31)s。患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大于30岁者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OSDI问卷分级与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在评估干眼组与正常组得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屈光度数对干眼发病无影响(P=0.079)。结论 LASIK术前干眼患病率高,术前应做常规干眼检查及治疗,利于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2 a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角膜屈光科行激光矫正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2眼。将患者依照术式分为两组,fLASIK组25例47眼,等效球镜度为-6.00~-11.00 D;LASEK组23例45眼,等效球镜度为-6.00~-9.50 D。利用Pentacam测量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 a、2 a时角膜后表面高度及曲率和非球面因子Q值变化,角膜后表面高度取自中央角膜厚度最薄点、角膜顶点及距角膜顶点1 mm范围4个位点(0°、90°、180°和270°),同时记录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年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后表面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4个位点差异亦无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最薄点和角膜顶点以及4个位点后表面高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曲率和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曲率和Q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术后2 a时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术前的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无相关性(fLASIK组:r=0.017,LASEK组:r=0.061,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Q值差值与切削深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比值亦均无明显相关性(fLASIK组:r=0.062,LASEK组:r=0.103,均为P>0.05)。结论 经fLASIK或LASEK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保持稳定;这两种术式在保留足够的角膜基质床厚度前提下是长期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SMILE、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ISK)以及机械法去瓣LASIK(Epi-LASIK)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干眼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行SMILE者(SMILE组)33例(66眼),行FS-LAISK者(FS-LAISK组)24例(48眼),行Epi-LASIK者(Epi-LASIK组)31例(61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眼前节OCT测量患者的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不同组别一般资料及干眼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组内手术前后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SMILE组术后各时间点TMH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25,P>0.05);FS-LASIK组TMH在术后1个月内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F=3.806,P<0.05);Epi-LASIK组TMH在术后3个月内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至术后6个月恢复术前水平(F=4.564,P<0.05).术后各时间点,3组间T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9、8.173、3.850、2.830,P<0.05).SMILE组和FS-LASIK组BUT在术后3个月内,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在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F=2.860、3.590,P<0.05).Epi-LASIK组术后各时间点的BU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0,P<0.01).3组间BUT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966、0.115、0.991,P>0.05),而术后3、6个月,3组间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48、6.634,P<0.05).SMILE组和FS-LASIK组SIT在术后1周、1个月均较术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F=14.160、13.323,P<0.01);EPi-LASIK直至术后6个月才恢复至术前水平(F=10.085,P<0.01).除术后3个月外(F=10.021,P<0.01),术后其余时间点3组间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5、2.210、1.054,P>0.05).结论 3种屈光手术后早期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参数改变.SMILE术后干眼参数最佳,恢复最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泪膜功能的改变及干眼症状特征。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存在泪膜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9例59眼,以是否存在DPN分为T2DM组31例31眼和DPN组28例28眼,另选择符合泪膜异常标准且无糖尿病的患者33例33眼作为无T2DM组。对三组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结果:各组间BUT结果有差异(F=9.43,P<0.01),无T2DM组、T2DM组和DPN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SchirmerⅠ及FL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间睑板腺缺失评分有差异(χ2=8.433,P<0.05),T2DM组与无T2DM组比较无差异(P>0.05),DPN组与无T2DM组、T2DM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OSDI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两两比较,T2DM组与无T2DM组比较无差异(P>0.05),DPN组与无T2DM组、T2DM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合并DPN的T2DM患者较不伴发DPN的T2DM患者及无T2DM患者BUT更短、睑板腺缺失更重,但干眼症状更不明显,应密切关注和随访DPN患者的眼表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翼状胬肉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B组20例2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mo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FS)、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FT),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价胬肉及胬肉切除术后泪液功能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moBUT缩短、CFS增多、OSDI变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差,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SchirmerI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术后3moBUT,SchirmerI,CFS,OSDI,TFT和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1moB组BUT较A组长,CFS较A组少,OSDI较A组高,泪液羊齿结晶形成较A组良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1mo两组Schirmer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术后3mo两组BUT,SchirmerI,CFS,OSDI,TF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有影响,术后3mo泪膜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小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相似文献   

15.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184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其中低中度近视组48例96眼,高度近视组44例88眼。观察术眼术前及术后1,3,6mo的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恢复。高度近视组术后1,3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基本恢复。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减退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两组术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i-LASIK术影响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的稳定性。高度近视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比中低度近视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但最终可随着角膜的愈合而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目前干眼发病率较高,干眼患者泪膜不稳定可严重影响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以往泪膜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影响了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预期.采用客观定量的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检测方法,术前及时改善早期干眼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LASIK手术前后术眼泪膜质量对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8-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纳入符合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矫正视力≥5.0的近视患者120例120眼,术前客观散射指数(OSI)值均<1.2.按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中关于轻度干眼的诊断标准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干眼组71眼和非干眼组49眼,2个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非干眼组术眼接受FS-LASIK,轻度干眼组使用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1个月后接受FS-LASIK.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行裂隙灯显微镜、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评价术眼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采用OQASTMⅡ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定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OSI. 结果 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的安全指数分别为1.05±0.11和1.03 ±0.09,有效指数分别为1.02±0.14和1.01±0.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0.147,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BUT较术前均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轻度干眼组术眼术后3个月BUT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和6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同时间点轻度干眼组术眼平均OSI值明显高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后1、3和6个月术眼MTF cut off值均明显低于各自的术前值,术后6个月轻度干眼组术眼MTF cut off值明显低于非干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非干眼组和轻度干眼组术眼BUT、平均OSI值和MTF cut off值均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FS-LASIK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客观视觉质量,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干眼患者的泪膜不稳定对人眼的多个视觉质量指标造成影响;OQAS-Ⅱ系统可早期发现和随访监测干眼的泪膜变化,有助于屈光不正患者手术适应证筛选和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包括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82 例164 眼,其中行飞秒激光制瓣(FSLASIK)手术者31 例62 眼,B 组行SBK 者31 例62 眼,C 组行LASEK 者20 例40 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15d;1,3mo 彗差(C7,C8)、球差(C12)及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术后各时段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角膜像差: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像差均有显著影响,三组患者角膜彗差(C7,C8)、角膜球差(C12)、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d 开始显著增加(P<0. 05)。术后3mo,患者的C7,C8,C12 和RMSh 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FS-LASIK 组患者增幅比其它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SBK 和LASEK 相比,飞秒做瓣LASIK 在术后早期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且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邓军萍  邵毅  江威  孙伍花  胡虹  杨青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859-1862
目的:评价个性化“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il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8例48眼 PACG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手术,随访3~6mo,对比观察两组间视力、眼压、屈光状态、OSDI、泪膜四项和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前两组散光值、OSDI、泪膜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散光=0.764,tOSDI =0.652,tBUT=-1.837, t泪河高度=-1.535, tST =-1.821, tFL =1.916,P 均>0.05),试验组术后1wk, 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与未发病眼相似,差异无显著性(tAOSDI =1.052,tABUT=0.974, tA河高度=0.998, tAST =-1.225, tAFL =0.784,P均>0.05); 对照组术后1wk, 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与未发病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BOSDI =14.538,tBBUT=5.241, tB泪河高度=2.694,tBST=-3.189, tBFL=-1.355,P均<0.05),两组术后2wk,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与未发病眼相似,差异无显著性(tAOSDI =0.828,tABUT=0.537, tA泪河高度=0.662, tAST=-0.691, tAFL=0.046; tBOSDI =0.774,tBBUT=1.082, tB泪河高度=0.629, tBST=-0.558, tBFL =-0.719,P均>0.05)。两组术后3mo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t眼压=0.292, P均>0.05; χ2视力=1.928, χ2累积完全成功率=2.669, χ2条件成功率=2.198, P均>0. 05),而形成的术源性散光,滤过泡差异有显著性(t散光=9.964,χ2滤过=9.662,P均<0.05)。

结论:个性化“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PACG患者术后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