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WT1突变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07年12月对1例先证者家系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和基因突变分析,提取患儿母亲第2胎孕20周羊水细胞基因组DNA,根据先证者基因突变分析,PCR扩增相应基因相应外显子检测胎儿突变情况,PCR扩增SRY联合核型分析检测胎儿性别,通过3个X染色体微卫星标记(AR、DXS6797和DXS6807)连锁分析除外羊水中母体细胞污染的可能。结果先证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为WT1基因IVS9+5G>A杂合突变,同时合并NPHS2第7外显子g.860A>G杂合突变。核型分析显示,患儿核型为46XY。家系突变分析显示,患儿母亲携带NPHS2第7外显子g.860A>G杂合突变,无WT1基因IVS9+5G>A杂合突变,父亲未发现异常。患儿母亲第2胎产前羊水细胞基因组DNA检测显示,胎儿无WT1和NPHS2相应位点突变。PCR扩增SRY基因和核型分析均显示胎儿为女性,连锁分析显示羊水细胞中无母体细胞污染。结论本研究建立了WT1突变所致慢性肾衰竭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患儿男,2岁3个月,因发热、咳嗽2d,抽搐2次入院。发热时体温最高39.5℃,无寒战、抽搐,单声咳,咯白色痰。入院前1d出现烦躁不安,半天前无诱因抽搐1次,为左侧上下肢阵发性抽动,头向右  相似文献   

3.
4.
5.
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6岁,因四肢皮肤紫癜3d、黑便1d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1℃,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8kPa,四肢及臀部可见散在红色及紫色皮疹,高起皮面,压之不褪色,部分融合成片,心肺听诊正常,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入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头孢拉定、法莫替丁、酚磺乙胺、维生素C  相似文献   

6.
关注甲型H1N1流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9年3月在墨西哥出现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因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与北美猪流感病毒基因节段极其相似,曾被称为"猪流感",后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更名为2009 A(H1N1)流感,我国相应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这次疫情可谓"来势汹汹",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球,其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B_1缺乏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维生素B_1缺乏症1例江苏连云港市台北盐场医院(222069)李守杰患儿,男,8岁,发热、轻咳,按上感对症处理热退,仍乏力、腹胀、尿少,眼睑及四肢水肿、手足背为重,曾在外院诊断为心肌炎、肾炎、肺炎治疗无效。查体:神萎、双目呆滞,哭声低而嘶哑,眼睑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患儿,男,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半入院。患儿于入托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无黄疸及任何不适。曾多家医院检查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多次住院护肝降酶治疗,效果不佳。发病以来患儿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9.
肌注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女 ,4岁 ,因痉挛性咳嗽 1周 ,门诊以百日咳收入院。平素健康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 :体温 3 6.8℃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1次 /min ,血压 90 / 65mmHg。神清 ,精神可 ,双眼睑稍水肿 ,舌系带溃疡 ,双肺闻及干音。血WBC2 3 .9× 10 9/L ,N 0 .41,L 0 .59。胸部正  相似文献   

10.
2009年3月在墨西哥出现了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一个四源重排的A型流感病毒:来源于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及人流感病毒.其临床特点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重症病例可发生在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人,这与季节性流感不同,其高危人群为患有基础疾病者、孕妇及肥胖者.尽管已经出现了耐药毒株,但奥司他韦治疗仍然有效.该文主要对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2例VW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活性。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F7、F8、F9、F11、VWF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和剪接区的变异情况。采用PCR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析VWF基因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1岁和2岁,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VWF:Act)分别为5.0%及2.8%。例1血浆因子Ⅷ凝血活性(FⅧ:C)1.9%、血浆因子ⅩⅡ凝血活性(FⅩⅡ:C)43.2%;例2 FⅧ:C 23%。例1 VWF基因检测到c.813CG(p.Tyr271Ter)纯合变异;父母均为杂合变异。例2 VWF基因检测到c.55GA(p.Gly19 Arg)和c.1200 CA(Asp400Glu)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母亲。c.813CG(p.Tyr271Ter)变异与3型VWD相关;c.55GA(p.Gly19 Arg)变异率极低,与1型VWD相关;c.1200 CA(Asp400Glu)变异未见报道,SIFT、Polyphen和MutationTaster均预测其有致病性。2例患儿经止血及替代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结论经基因检测确诊重型1型和3型VWD各1例,并发现VWF基因c.1200 CA(Asp400Glu)新发变异。  相似文献   

13.
武跃芳  李卓  肖娟  马明圣  王琳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2):111-114,126
目的探讨儿童Erdheim-Chester病(EC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EC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α干扰素治疗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2例男性患儿,分别为4、5岁,均表现为多饮、多尿、骨痛、肝脏增大等,与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似,但病理表现为黄色类脂质肉芽肿,免疫组化中CD1a(-)、S-100(-)。与成人ECD相比,儿童骨骼系统同样最易受累,神经系统比成人更易受累,心脏、皮肤等受累少于成人。2例患儿α干扰素治疗效果尚可。结论 ECD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非郎格罕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珏  林志  陈琅  方琼  吴菲菲 《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2):881-884
目的探讨婴儿Sandhoff病的临床和HEX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婴儿Sandhoff病先证者及其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儿男女各1例,均在婴儿期起病,首发表现均为发育落后,有过度惊吓、癫痫、腱反射增强、眼底樱桃红斑等,均出现进行性发育倒退,2岁左右基本丧失一切运动和认知能力。头颅MRI检查男性患儿未见异常;女性患儿显示双侧基底节异常信号,小脑萎缩。2例患儿HEXB基因分别为杂合、纯合突变,突变位点系首次报道。男性患儿在学龄前期死亡,女性患儿仍在随访中。结论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倒退是婴儿Sandhoff病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丘脑及基底节区异常信号可能是其特征性表现,髓鞘发育不良和脑萎缩也很常见。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2 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D再发的中位时间为13.5(4~69)月。与初发患儿相比,再发患儿的发热时间缩短,四肢硬肿比例较低,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再发KD患儿中,11例初发时有冠状动脉病变(CAL),8例在再发时亦出现CA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是KD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再发风险评分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6~0.91),最佳临界值为1.24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3和0.70。结论 KD发生后至少应随访2年,支原体感染和CD19~+CD23~+淋巴细胞亚群升高可作为KD再发的预测指标。初发KD发生CAL者再发时更易发生CA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损害组(CAL组)40例,无冠脉损害组(NCAL组)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KD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58(0.92~3.00)岁,其中男67例、女43例。CAL组和NCAL组间年龄分布、不典型KD、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前发热持续时间6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使用前发热持续时间、WBC、IL-6、NT-proBNP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7、0.69、0.76和0.8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5天、19.85×10~9/L、92.19 pg/mL和1 122.5 pg/mL,预测KD并发CAL的灵敏度分别为84.6%、46.2%、1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91.4%、91.4%、57.1%和71.4%。结论年龄3岁,IVIG前发热持续时间6.5天,不典型KD,以及WBC、IL-6和NT-proBNP明显升高,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查在婴儿型庞贝病(IOPD)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7年根据酶学和基因检测确诊的29例IOPD患儿的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并以同期诊断的12例非IOPD的肥厚型心肌病患儿的血涂片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IOPD组血涂片中可见到大量含空泡的淋巴细胞,含空泡淋巴细胞中位百分比为36%(19%~67%);而对照组中几乎观察不到含空泡的淋巴细胞,含空泡淋巴细胞中位百分比为0%(0%~6.7%)。IOPD组血涂片中可见到大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中位百分比为36%(19%~66%);而对照组患儿中几乎观察不到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中位百分比为0%(0%~6.0%)。两组之间含空泡淋巴细胞以及PAS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在散点图上的分布无重叠。结论外周血涂片检查快速、简单、易行,通过观察和计算含空泡和PAS染色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率有助于IOPD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ay-Sachs病的临床表现及HEX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基因检测诊断的TaySachs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岁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倒退、明显惊跳、抽搐。眼底检查示黄斑部樱桃红斑,己糖胺酶A活力仅为0.1 nmol/(mg·h)。目标序列捕获和二代测序检测发现患儿HEXA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两处杂合突变c.1445AT和c.1052TC,分别引起氨基酸变化p. E482V和p.L351P。Sanger测序验证显示2个突变分别来源于父亲和母亲,为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Tay-Sachs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变性病,酶活性及基因检测有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导致的获得性肾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总结2例以慢性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伴有肾囊性病变的肾小管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6岁和14岁,例1原发病为Dent病(1型)、例2为肾小管酸中毒(1型),共同特点为长期低钾血症史,未正规治疗、随访,均合并多发肾脏囊肿,无其他遗传性肾囊性病变的证据,例1合并肾功能异常、例2合并肾钙化。结论长期低钾血症可导致肾囊性病变,早期诊治、治疗和规律随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诊断为KD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同一时期确诊为川崎病(KD)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与119例KD患儿相比,21例KDSS患儿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及不完全KD发生率较高,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高,血小板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易发生首剂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总热程及住院时间较KD患儿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SS患儿具有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存在更明显的高凝状态,易出现丙种球蛋白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