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哮喘患儿肺功能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1、MVV、PEF、V25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s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1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1、MVV、PEF、V25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5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1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酮替芬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检测两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胸闷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分别为(1.21±0.14)L和(2.64±0.28)L,FEV1/FVC分别为(73.45±7.88)%和(79.58±7.90)%,PEF分别为(1.25±0.12)L/s和(1.55±0.17)L/s;观察组治疗前后FEV1分别为(1.19±0.15)L和(3.25±0.37)L,FEV1/FVC分别为(72.14±7.80)%和(85.67±8.44)%,PEF分别为(1.23±0.14)L/s和(2.10±0.20)L/s。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PEF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IL-4、TNF-α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替芬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免疫功能指标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机体中的水平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另选取同期于院内进行体检的80例正常儿童,将其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组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CD8+百分比均更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水平、CD3+、CD4+百分比,CD4+/CD8 相似文献
5.
观察小儿哮喘不同时期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MINATO肺功能仪对2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别在发作期、缓解期进行肺功能测定(PFT)。对发作期中的46例进行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缓解期中的66例进行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共有182例肺功能异常,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其中发作组90例,FVC、FEV。、MVV、PEF、V25j和V50均明显降低;缓解组92例,MVV、PEF、V25和V50均降低。沙丁胺醇吸入支气管扩张实验46例。其FVC和FEVI均增加≥10%;FEFR均增加≥12%;组织胺吸入支气管激发实验66例,其FEV1均下降20%~30%。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缓解期仍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影响学龄期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常见疾病,为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变化,我们对本地区122名哮喘儿童进行常规通气功能测定,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患儿均来自本院儿科哮喘门诊,按年龄及性别分组观察。哮喘儿童122名中,7~10岁74人,男46人,女28人;11~14岁48人,男26人,女22人。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会议制订的哮喘临床诊断标准(门。另以120名正常儿童测定值作为对照组(刀。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均近似。1.2方法测定前患儿经短期训练,使其掌握操作要领,应用国产FJD-80型肺量计,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哮喘患儿3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19例(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13例(1临床缓解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Master Screen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分别检测三组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组患儿5、20Hz时气道阻力(R5、R20)、R5-R20、肺弹性阻力(X5)的负值及共振频率(Fres)[分别为(9.81±2.76)、(5.74±1.53)、(4.97±1.89)、(-4.34±1.65)cmH2O/(L·s)(1 cm H2O=0.098 kPa)和(21.90±2.70)Hz],均较临床缓解组[分别为(7.75±0.97)、(3.82±0.50)、(3.93±0.55)、(-3.70±0.78)cmH2O/(L·s)和(18.81±0.91)Hz]、对照组[分别为(6.06±0.69)、(3.52±0.67)、(2.54±1.20)、(-2.98±1.29)cmH2O/(L·s)和(14.15±0.99)Hz]高(P<0.05).临床缓解组患儿R5、R5-R20、Fres较对照组仍高(P<0.05或<0.01),而R20、X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提供哮喘发作及缓解的各项客观指标,并可作为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测及治疗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多细胞参与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呼吸道炎症,临床中常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孟鲁司特钠具较佳抗炎效果,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本研究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03-01—2017-12-29巩义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4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配比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8%(53/57),高于对照组的78.95%(45/57),χ~2=4.653,P=0.031;治疗后观察组CD3+水平为(68.24±7.27)%,高于对照组的(63.29±8.57)%,t=3.325,P0.001。CD4+水平为(39.25±5.06)%,高于对照组的(34.08±6.17)%,t=4.892,P0.00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1.65±0.33)L,高于对照组的(1.29±0.24)L,t=6.661,P0.001。治疗后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为(1.98±0.45)L,高于对照组的(1.69±0.35)L,t=3.841,P0.001。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值为(81.97±14.53),高于对照组的(76.69±11.27),t=2.168,P=0.032。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提高哮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Ig E水平高于观察组,Ig M、Ig E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PEF、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提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对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趋化素样因子-1(CKLF-1)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6周内、12周内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6、20.732、53.137、48.590、12.514,P<0.001)。两组患儿治疗前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7、0.020、0.251、1.299、1.301、0.272、0.151、0.208、0.100、0.294,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干扰素-γ(IFN-γ)、T淋巴细胞亚群、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高于对照组,趋化素样因子-1(CKL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水平低于对照组(t=3.940、7.707、7.740、3.909、5.289、17.220、3.885、6.932、5.028、19.941、17.665,P<0.01)。结论 布地奈德治疗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降低CKLF-1、TNF-α、IL-4水平,增高IFN-γ水平,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数目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25-(OH)D3参与哮喘发病和进展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05例哮喘儿童(包括急性发作期25例、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各40例)和30例健康儿童,用电化学法之溶出伏安法检测25-(OH)D3水平、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CD3、CD4/CD8细胞数量减少,IFN-γ、IL-10分泌水平降低及IL-4分泌水平增高;其中急性发作期变化最明显、慢性持续期次之、缓解期最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IFN-γ、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激素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监测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疾病的治疗,为哮喘临床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ENO)检测在儿童哮喘控制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哮喘患儿,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分为哮喘未控制组(C—ACT<20分)50例和哮喘控制组(C—ACT≥20分)70例;120例哮喘患儿,根据2014版GINA指南分为重度组38例、中度组46例及轻度组36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ENO和肺功能(FEV1%、PEF%)检测,分析ENO水平与FEV1%、PEF%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控制组、非控制组及对照组3组组间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72,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及对照组4组纽间ENO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23.78,P<0.05);哮喘非控制组、控制组、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ENO水平与肺功能FEV1%和PEF%均无相关性(r值介于-0.097^-0.027,均P>0.05)。结论 ENO是气道炎症反应的良好指标,可作为监测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ico Green dsDNA荧光染色定量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NETs水平,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对比不同NETs水平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Cf-DNA/NET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家族史、呼吸道感染、Cf-DNA/NETs水平上升、有害气体接触、被动吸烟均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正压通气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持续正压通气(contini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和对照组(面罩吸氧),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3 d后监测喘息缓解情况、哮鸣音消失时间、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血气分析(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哮喘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PEFR、FEV1%、PaO2等方面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症状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常规通气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5-1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0例,分为:1)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33例,平均年龄(7.96±2.12)岁;2)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平均年龄(7.97±1.91)岁;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平均年龄(8.03±2.18)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平均年龄(8.58±2.11)岁。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指标。 结果 A、B、C三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D组儿童(B、C组除外PEF、FEF50、FEF75),且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B和C组; 但B、C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常规通气功能检测可以评价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对于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5岁以内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5岁以内(包括5岁)喘息患儿15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所患疾病将观察组分为肺炎组(支气管肺炎94例)、喘支组(喘息性支气管炎12例)、哮喘组(哮喘53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儿童6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观察喘息性疾病患儿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指标及改善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环形态以阻塞性改变为主(83.02%).用药前,各组之间每公斤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rEF/V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1、4.91、3.08、2.74、36.50、40.00,均P<0.05).肺炎组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TPTEF/TE、VPTEF/VE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6、3.14,均P<0.05).哮喘组用药前后TPTEF/TE、VPTEF/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1.18,均P>0.05).各观察组用药前后,TtTEF/TE、VPTEF/VE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o.02、o.91,均P>0.05).以TPTEF/TE、VPTEF/VE任意一个改善率≥15%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标准,灵敏度为20.75%,特异度为73.58%.结论 5岁以内喘息患儿肺功能损害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哮喘气道可逆性特征,在5岁以内儿童中以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哮喘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患儿在按照GINA指南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包括:①健康教育;②放松按摩训练;③认知疗法。对照组40例患儿仅予常规处理。两组患儿在实验开始和结束进行肺功能测定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哮喘门诊定期随诊。【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少于对照组;该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测试得分和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的预计值(pre-FEV1%)及最大呼吸流量预计值(pre-PEF%)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提高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改善儿童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某院就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为期6个月。评价2组疾病控制效果、家属疾病认知及患儿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再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家属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为(88.6±6.5)、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85.9±6.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利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增强病情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