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可造成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减退,所以全麻期间更易引起VILI,现就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每年的手术量超过2.3亿例次,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质量和患者预后~([1])。而术后肺部并发症,如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炎和肺不张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机械通气是手术患者呼吸支持的必要手段,但不恰当的通气策略会导致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 ung injury,VILI),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和  相似文献   

3.
正全麻机械通气期间,如何合理设置呼吸参数,避免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已经成为麻醉学研究的热点。全麻机械通气期间,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LPV)已被证明对健康肺患者有益[1]。作为LPV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背景 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也是麻醉医师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 目的 近来研究表明OLV本身能够引起低氧血症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因此,如何实施OLV时机械通气模式,降低肺内分流率(pulmonary shunt fraction,Qs/Qt)、预防低氧血症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内容 综述提高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控制通气模式、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潮气量(tidal volume,Vt)、反比通气、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通气模式,以及实施联合多种模式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趋向 综合运用多种预防OLV期间低氧血症的通气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应针对患者和手术情况制定OLV时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5.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的应用是近年来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治疗中的重要进展。ALI/ARDS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改善气体交换和氧合,降低肺泡及循环内炎性因子的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1,2]。但对于非ALI/ARDS需要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病人,采用LPVS是否受益尚不明确[3]。胸部和腹部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本文对腹部和胸部手术中LPVS应用的研究进展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 全身麻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呼吸系统,其中,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导致容积伤、气压伤、肺不张及生物伤等肺损伤.对此,人们提出了很多肺保护通气策略,已被证明这些策略对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是有益的.目的 详细阐述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原理及其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内容 阐明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RM)、open-lung策略、反比呼吸、降低FiO2、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高频振荡通气、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的肺保护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现状及其相关风险.趋向 如何在手术麻醉中合理地、个性化地联合使用这些方法达到肺保护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 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cute lung injury,ARDS/ALI)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患者肺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 目的 回顾近年来主要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转归影响的研究进展. 内容 以小潮气量联合肺开放性通气策略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相对于传统通气模式,术中患者的肺部炎症因子下降,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还不明确. 趋向 通过进一步研究,建立一个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应用指南,有效降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单肺机械通气与肺损伤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associated lung injury,VALI)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VALI的发生与呼吸机、患者本身等因素有关。长期以来,人们认为VALI的原因来自于机械通气时高气道压所致的“气压伤”(Barotrauma)。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主要由吸气峰压(peak inflation pressure,PIP),平台压(Pplat)以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40年中, 超重和肥胖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中国标准, 在2015至2019年, 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34.3%, 肥胖率为16.4%[1]。肥胖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肥胖引起的呼吸系统生理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 常规的通气策略已经不能满足麻醉要求, 使麻醉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研究表明, 围术期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2]。为减少PPCs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等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以预防肺不张, 改善患者的氧合[3,4]。本文拟从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通气策略、术中通气策略、麻醉苏醒期通气策略、术后肺保护策略等方面对目前肥胖患者围术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机械通气保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呼吸和气体交换,但也可能诱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lung injury,VILI).随着对VILI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VILI损伤程度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目的 就全身麻醉期间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内容 综述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低潮气量通气、复合适当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策略(recruiting maneuvers,RM)、控制平台压及FiO2等相关进展与争议.趋向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全身麻醉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个体化的通气策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肺保护性通气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逐渐影响着围手术期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用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本文对肺保护性通气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效果。方法将60例ICU行机械通气且神志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组干预前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在规范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机械通气是运用肌松药全麻患者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同时作为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挽救了无数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然而,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损伤因素可导致或加重肺损伤,即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1]。VILI是一种肺部弥漫性肺泡-血管膜损伤和通透性增加综合征,包括气压伤、容积伤、肺萎缩伤和生物伤四类。气压伤、容积伤、肺萎缩伤在临床呼吸机的运用中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0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aCO2、PaO2、SaO2、pH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Lu YH  Qiu XH  Guo FM  Yang Y  Qiu HB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2):166-171
目的 评价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联合手工检索,收集1990年1月至2010年6月关于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并对收集的RCT进行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种惰性气体清除技术(multiple inert gas elimination technique,MIGET)的实验方法定量分析病人的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状态下通气与血流比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机械通气效果.方法 选择1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病人,ASAⅡ~Ⅲ级,拟行下肢血管手术.在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60 min后测定MIGET和血气分析,比较两时点的差异.结果 COPD麻醉病人机械通气后PaO2明显增高(P=0.000).机械通气前后肺内分流和肺泡通气死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机械通气后低通气与血流比例区域(肺灌注标准差对数logSDQ)明显增加(P=0.005).结论 COPD稳定期病人麻醉机械通气后肺内灌注分配不协调,低通气血流比例区域增加,肺内通气分布更加不均匀.通气与血流比例曲线呈现多种COPD特征模式.MIGET是一种无创且无需病人特殊配合的床旁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喉罩通气对支气管黏液运输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应用喉罩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患者支气管黏液运输速度(BTV)的变化。方法 44例全身麻醉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喉罩+丙泊酚组(LP组),气管插管+丙泊酚组(TP组),喉罩+七氟醚组(LS组);气管插管+七氟醚组(TS组)。麻醉诱导用药相同,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6~7mg·kg-1.h-1或七氟醚1.5%~2%联合雷米芬太尼0.1~0.2μg·kg-1.min-1。机械通气5、60min时,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用亚甲蓝在右支气管背段黏膜标记,通过测定亚甲蓝的移动速率计算BTV值。结果机械通气5min后,四组B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60min后,TP、LS、TS组BTV值下降(P0.01),LP组B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四组BTV值LP组TP组LS组TS组(P0.01)。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喉罩机械通气对呼吸道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校正体重设置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潮气量的可行性.方法 肥胖患者60例,拟全麻下择期手术,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n=20):实际体重潮气量组(A组)、理想体重潮气量组(I组)和校正体重潮气量组(C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根据相应体重水平,按8 ml/kg设置机械通气初始潮气量,呼吸频率15次/min.于机械通气开始后10min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1at)和气道阻力(Raw),机械通气30 min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aO2、PaCO2及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I组和C组PaCO2升高,Ppeak、Pplat、Raw降低(P<0.01);与I组比较,C组PaCO2降低,Ppeak、Pplat、Raw升高(P<0.01或0.05);患者需调整潮气量的发生率,C组为0,而A组(95%)和I组(80%)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功能正常的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时,根据校正体重8 ml/kg设置潮气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项多中心研究[1]显示,1202例腹部、骨科和神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包括肺不张、支气管痉挛、肺炎、急性上呼吸道阻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等,发生率为33%。PPCs是导致全身麻醉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预后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董雪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2):1228-1230
<正>临床上机械通气常应用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以及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需脱离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来说,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早的拔管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再插管等不良结果,而延迟拔管使患者气管阻塞、气管狭窄引起肺炎,进而预后较差。因此,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长时间机械通气可影响膈肌功能,导致膈肌萎缩、收缩功能障碍,成为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