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 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 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 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朱从梅 《妇幼护理》2023,3(10):2405-240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 治脑卒中偏瘫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随机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 理;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四肢肌力、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 前的上肢与下肢肌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上肢与下肢肌力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前, 两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肢 FMA、下肢 FMA 与 ADL 评分均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与社会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能促进患者四肢肌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 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玲 《妇幼护理》2023,3(21):5231-5232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于本院 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出血偏瘫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FMA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FMA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 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可改 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孙鹤 《妇幼护理》2024,4(9):2039-2041
目的 分析乳腺癌(BC)术后患者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BC)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上肢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的UFMA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ACT-B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C术后患者采用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0%)相比,研究组患者更高(95.0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各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MA、ADL及E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WHOQL-BREF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WHOQL-BREF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相比,研究组患者更高(95.0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患者满意度高,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IMB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IM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MB模型。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IMB组康复锻炼依从性91.89%(34/37)较对照组72.97%(27/37)高(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IMB组高于对照组(P<0.05);IMB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94.59%(35/37)较对照组72.97%(27/37)高(P<0.05)。结论:IMB模型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强化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4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脑卒中偏瘫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中的肢体锻炼依从性、锻炼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措施,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脑卒中偏瘫病患中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另添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脑出血疾病治疗时实施早期心理支持护理后,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之上又添加早期心理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不良心理(SAS、SDS)评分比较差距较小(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以上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干预前两组的ADL与Fugl-Meyer评分比较差距较小(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ADL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心理支持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脑出血患者的不良心理,运动功能更高,日常的生活能力也明显变好,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对促进脑出血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抗痉挛体位摆放结合品管圈(QCC)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与抗痉挛体位摆放,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QCC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肢体运动功能(FMA)、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估,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包括摆放位置正确、操作配合到位、辅助用具使用合理)较干预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估肌痉挛级别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护理态度、功能康复及技术水平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给予抗痉挛体位摆放结合QCC管理能提高抗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促进患者平衡与运动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改善患...  相似文献   

11.
韩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6-9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于患者病情脑水肿期和病情稳定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在两组患者康复1周后、2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1周后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在其病情脑水肿期和稳定期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其病情,加快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和规范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均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改善(P<0.001),但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各康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功能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总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总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对两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AS与SD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上肢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11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疼痛情况[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上肢功能[采用上肢功能评定调查表(DASH)的A部分],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s-CRP、NE、Cor、E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RS、DASH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上肢骨折患者中,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脑卒中肢体康复延伸护理路径,并探讨脑卒中肢体康复延伸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双号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设为研究组(n=60),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双号设为观察组(n=60),应用康复延伸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评价2组护理效果,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在生存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Madified Bathel Index,MBI)、功能综合评定(Functional Con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上与护理前比较呈上升趋势,研究组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脑卒中肢体康复延伸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而且能够使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3—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QCC活动,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康复锻炼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内、外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QCC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院内康复锻炼自主参与率,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6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计划护理对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计划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干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Ⅱ、Ⅲ级疼痛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计划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