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鸢尾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2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鸢尾素干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n=62)。模型组和鸢尾素干预组大鼠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再行缺氧处理,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而不做结扎和缺氧处理。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于侧脑室注射0.15 μg、0.30 μg重组鸢尾素多肽,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PBS。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差异;采用TTC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3(CC3)及BCL-2/BAX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 < 0.05);高剂量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增加(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大面积梗死,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明显增多;高剂量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右侧大脑半球梗死面积减少,细胞核固缩及核裂解减少。模型组大鼠右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造模后24 h及48 h,假手术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高剂量组CC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BAX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低剂量组上述实验指标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与模型组类似。结论 鸢尾素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且疗效与鸢尾素使用剂量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元自噬基因和节律基因的表达,探讨缺氧缺血引起神经损伤的新机制。方法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并切断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并给予低氧处理的方法建立体内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节律蛋白Clock表达情况。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氧糖剥夺(OGD)组和对照组,OGD组加入无糖无血清DMEM培养基模拟细胞缺血状态,并给予低氧处理建立体外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以及节律基因Clock蛋白表达情况。应用si RNA技术抑制神经元Clock蛋白表达后,检测Beclin1和LC3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呈现节律性波动;OGD处理后,体外培养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再呈现节律性波动;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引起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Clock表达降低(P0.05);体外培养神经元经OGD处理后,Clock表达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抑制神经元节律基因Clock表达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氧缺血引起神经元Beclin1和LC3Ⅱ表达节律紊乱,其机制可能与Clock参与调控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INF-α)对乙型肝炎病毒X (HBx)蛋白诱导的小鼠足细胞系(MPC5)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携带HBx基因的pEX质粒转染MPC5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不同时间点HBx mRNA表达水平。将MPC5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条件下培养的MPC5细胞;INF-α组:正常MPC5细胞与INF-α共培养;HBx组:HBx诱导的MPC5细胞;HBx+INF-α组:HBx诱导的MPC5细胞与INF-α共培养。不同实验条件下干预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PC5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裂孔隔膜相关蛋白(nephrin、CD2AP、synaptopodin)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TRPC6)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pEX-HBx转染MPC5细胞后48 h HBx mRNA表达最高(P < 0.05)。HBx组MPC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INF-α组和HBx+INF-α组(P < 0.05)。与对照组和INF-α组相比,HBx组nephrin、synaptopodin、CD2AP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RPC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5)。与HBx组相比,HBx+INF-α组nephrin、synaptopodin、CD2AP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RPC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INF-α可抑制HBx诱导的MPC5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INF-α可调节HBx诱导的足细胞裂孔隔膜相关蛋白(CD2AP、nephrin、synaptopodin)和细胞骨架相关蛋白(TRPC6)的异常表达恢复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良好的模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体外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掺入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DNA合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比较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氧糖剥夺(OGD),10 mL·L-1氧气、无糖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0h、3h、6h、9h)的增殖情况.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OGD培养时间延长,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逐渐增强,6h达高峰,与相应时间点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后减弱,9h已接近正常培养组水平.OGD培养后,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EdU和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6h达最高水平,与相应时间点的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下降,至9h与正常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GD培养6h可成功模拟体内缺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改变,为进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增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体外实验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沉默接合型信息调节因子2 同源蛋白1(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Res)对高氧诱导早产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SIRT1 表达和活性氧簇(ROS)产生的影响。方法 采集胎龄<32 周且未吸氧的早产儿外周血分离PBMC,随机分为对照组、空气+Res 组、高氧组和高氧+Res 组,在体外建模及培养48 h 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BMC 内ROS 水平,全光谱分光光度仪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IRT1 定位,Western blot 检测PBMC 内SIRT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空气+Res 组中SIRT1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高氧组中ROS、MDA 水平及SIRT1 转位率明显增加(P<0.05),SRIT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氧组相比,高氧+Res 组中ROS、MDA 水平及SIRT1 转位率明显降低(P<0.05),SIRT1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高氧诱导下,Res 可以通过提高早产儿PBMC 的SIRT1 表达并抑制SIRT1 核-浆穿梭从而增加早产儿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进而减少早产儿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浓度紫杉醇(PTX)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外胶原沉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PASMCs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n=3)。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施加终浓度为10 ng/mL的TGF-β1,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施加终浓度为100 nmol/L的PTX。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 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COLⅠ、COLⅢ蛋白的OD值;Western blot法检测COLⅠ、COLⅢ蛋白,以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mad3、p-Smad3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能力、COLⅠ、COLⅢ mRNA及其蛋白、p-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 < 0.05);干预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各组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浓度PTX对TGF-β1促进PASMCs外胶原合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Smad3蛋白的磷酸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缺氧缺血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差速离心法获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Nanosight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采用BCA法检测外泌体蛋白浓度。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分为对照组、外泌体组、氧糖剥夺(OGD)组和OGD+外泌体组(n=3)。OGD组和OGD+外泌体组给予无糖培养基和缺氧处理;外泌体组和OGD+外泌体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22 μg/mL的外泌体处理,对照组和OGD组给予等体积PBS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 外泌体鉴定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特点;与对照组和外泌体组相比,OGD组LDH值和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 < 0.05);与OGD组相比,OGD+外泌体组LDH值和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系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GD/R后0、1、3、6、12及24 h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l(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蛋白N端(GSDMD-N)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构建的沉默Gasdermin D(GSDMD)序列转染小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转染效率。将小胶质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V-sh_GSDMD组(慢病毒沉默GSDMD),使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毒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1、GSDMD-N、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OGD/R后0 h起小胶质细胞内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N、IL-1β的表达水平即较OGD/R前发生了上调,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P < 0.05)。成功地构建慢病毒沉默GSDMD转染小胶质细胞模型。OGD/R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GSDMD可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细胞毒性(P < 0.05),降低小胶质细胞内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慢病毒沉默细胞焦亡关键底物蛋白GSDMD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系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GD/R后0、1、3、6、12及24 h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l(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蛋白N端(GSDMD-N)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构建的沉默Gasdermin D(GSDMD)序列转染小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转染效率。将小胶质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V-sh_GSDMD组(慢病毒沉默GSDMD),使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毒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1、GSDMD-N、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OGD/R后0 h起小胶质细胞内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N、IL-1β的表达水平即较OGD/R前发生了上调,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P < 0.05)。成功地构建慢病毒沉默GSDMD转染小胶质细胞模型。OGD/R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GSDMD可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细胞毒性(P < 0.05),降低小胶质细胞内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慢病毒沉默细胞焦亡关键底物蛋白GSDMD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氧化还原因子-1 (APE/Ref 1)蛋白在大脑皮质不同时相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制成HIBD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1, 3, 6, 12, 24, 48hAPE/Ref 1蛋白及神经细胞凋亡变化。结果:APE/Ref 1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神经细胞核内广泛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缺氧缺血组大脑皮质该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P<0. 05)。大脑皮质凋亡阳性细胞表达与APE/Ref 1相反,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并在24h达到高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 05)。结论:新生大鼠脑组织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APE/Ref 1蛋白表达减少, 凋亡细胞表达增加,提示APE/Ref 1蛋白减少和DNA修复功能失败可能与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FOXO3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组和假手术组,HI组在乙醚麻醉下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缺氧2.5?h;假手术组不结扎颈总动脉,不作缺氧处理。两组在HI后0.5?h、2?h、4?h、8?h和24?h各处死16只大鼠取大脑皮层。应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FOXO3a总蛋白、胞核FOXO3a蛋白、胞浆FOXO3a蛋白及Bim蛋白表达。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组胞核FOXO3a蛋白于HI后0.5 h表达开始增高,随HI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24?h达高峰(P<0.01);胞浆FOXO3a蛋白水平在HI后各时间点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Bim蛋白在HI后0.5 h表达升高,2?h达高峰,4?h开始降低,至8?h开始恢复至基线水平。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后4 h,凋亡细胞开始增多,24?h达高峰,各时间点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FOXO3a自胞浆转位入胞核,诱导靶基因前凋亡蛋白Bim表达,Bim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BC088414在神经细胞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常氧组、氧糖剥夺处理组(OGD组)、小分子RNA常氧组(siRNA组)及siRNA OGD组, n=3。以无葡萄糖无血清DMEM培养液于37℃、1%O2+99% N2/CO2条件下培养细胞6 h,建立缺氧缺血体外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088414、肾上腺素受体β2(Adrb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6(Casp6) mRNA的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抑制PC12细胞中BC088414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OGD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常氧组(PPPP结论长链非编码RNABC088414可能通过Adrb2和Casp6促进凋亡,加重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氧糖剥夺(OGD)后,星形胶质细胞中整合素β8(β8)的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OGD模拟缺氧缺血。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8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 blot定量检测OGD处理后复氧12 h、1 d及2 d 时β8蛋白表达的变化。建立星形胶质细胞与荧光素酶报道细胞(TMLC)共培养体系,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β8表达,观察β8对TGF-β1活化的影响。结果 β8主要分布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和树突;星形胶质细胞中β8蛋白表达在复氧后12 h即有增加,1 d时达高峰;星形胶质细胞与TMLC共培养体系在复氧后各时间点TGF-β1活性增高趋势与星形胶质细胞β8表达趋势相似,抑制β8表达后,TGF-β1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结论 新生鼠在缺血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的β8对中枢神经系统中TGF-β1的活化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在发育期大鼠惊厥发病中对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戊四唑(PTZ)组、低剂量MS275组(3?mg/kg)及高剂量MS275组(6?mg/kg)(n=8)。通过腹腔注射PTZ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MS275在PTZ诱导惊厥前2?h腹腔注射给药。造模成功后24?h,每组取6只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38、MK2、CREB和IL-6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p38、MK2、CREB和IL-6 mRNA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K2、CREB和IL-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而MS275能抑制上述指标mRNA及其蛋白在发育期惊厥大鼠中的表达水平(P < 0.05);6?mg/kg MS275对CREB mRNA及其蛋白、IL-6 mRNA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HE染色结果可见PTZ组海马组织有明显的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伴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而MS275干预组能减轻发育期惊厥大鼠神经元凋亡及细胞水肿,同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PTZ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多,而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P < 0.05);且6?mg/kg MS275的抑制作用比3?mg/kg MS275更显著(P < 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能抑制发育期惊厥大鼠p38 MAPK信号通路、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和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及惊厥性脑损伤;且MS275的作用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发育中神经元惊厥性损伤的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惊厥发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神经元白细胞介素 1受体 (IL 1R)、Cx36基因表达。方法 无镁细胞外液短暂处理培养的发育中皮层神经元 ,用Real time定量RT PCR方法检测IL 1R、Cx36mRNA表达改变。结果  1.体外培养 6、17d神经元无镁处理后IL 1R表达呈一过性降低 ,之后 6d神经元表达恢复正常 ,而17d神经元表达增加 ,于处理后 2 4h达高峰 (P <0 .0 5 )。 2 .体外 6d的神经元无镁处理后Cx36表达渐增高 ,于处理后 2 4h达高峰。体外 17d神经元处理后 6hCx36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 ,2 4h降低达峰值。结论 无镁诱导惊厥后体外 6、17d神经元IL 1R、Cx36表达不同 ,可能与惊厥造成 6、17d的神经元损伤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HSCR)患儿结肠组织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及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的表达水平,探讨EZH2在调控GFRα1基因表达及HSC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4例行巨结肠根治术的HSCR患儿,取痉挛段结肠组织为试验组。以同期18例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取手术切除的坏死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结肠组织内GFRα1、EZH2的表达水平。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EZH2过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EZH2过表达组转染pCMV6-EZH2质粒,阴性对照组转染pCMV6质粒,检测转染后细胞中GFRα1、EZH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FRα1及EZ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 < 0.05),且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GFRα1蛋白呈正相关(r=0.606,P=0.00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ZH2过表达组EZH2及GFRα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 0.05)。结论 HSCR患儿结肠组织中EZH2低表达可能是GFRα1表达不足,诱发HSCR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