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引起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SV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脑小血管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出现症状时已进入认知功能障碍的中晚期或者已经形成痴呆,往往带给患者不能逆转的损伤及沉重的医疗负担。本文就不同影像学类型脑小血管病及其MRI总负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进一步了解CSVD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CSVD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识别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是指累及颅内各类小血管所导致的脑白质和脑深部灰质损伤的一组临床疾病,是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定义的血管性疾病,其发生率占脑血管病的1/5~([1])。CSVD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情感改变等临床症状,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相似文献   

3.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常见的隐袭性脑血管病,由于多起病隐匿,临床存在静寂现象,容易被患者甚至临床医师忽视。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和脑萎缩。随着CSVD负担逐渐加重,患者可出现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情感障碍和二便障碍等症状[1]。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提示阻塞性或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失眠等睡眠障碍疾病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CSVD)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能是双向作用的。本文回顾目前国际上关于睡眠障碍与CSVD之间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十年中全球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对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造成的挑战愈演愈烈。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种增龄性脑微血管病变,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90岁人群中患病率由5%升至几乎100%,是导致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血管因素,并与步态障碍和情绪障碍有关。研究表明全球约50%的痴呆症及25%的卒中与CSVD相关,且近年来CSV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多样化,关注CSVD、保护大脑健康成为重中之重。但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CSVD的最关键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是内皮功能障碍和血脑屏障(BBB)渗漏。本文回顾了CSVD病理学相关文献,并按照CSVD的影像学标志物类型对其病理特征进行综述,其中特别强调了内皮功能障碍在初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帮助确定干预的潜在目标,提高小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6.
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重要皮质下损害特征,显著增加跌倒风险,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在CSVD传统影像学特征中,脑白质高信号(WMH)与步态障碍最为相关,且以脑室旁白质高信号(PWMH)和幕下WMH为著;WMH严重程度与步态障碍可能是一种阈值关系,即仅重度WMH影响步态活动。在GMV及CTh方面,CSVD患者全脑灰质体积减少和皮质变薄均与步态障碍密切相关。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发现CSVD步态障碍患者存在着包括高级认知控制和下行运动纤维束在内的广泛白质微结构受损,且不同的白质纤维结构可能与不同的步态损害特征有关。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该文分别从传统影像学表现、灰质体积(GMV)、皮质厚度(CTh)及脑白质微结构等方面综述CSVD步态障碍在脑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CSVD步态障碍神经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小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和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以小血管结构或功能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患者常以头晕为主要症状和主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SVD可导致头晕,但其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头晕与CSVD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头晕患者发生CSVD的识别和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预测因素以及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31例,均收集一般资料、神经系统相关专科情况并详细了解排尿情况及既往病史,判断患者有无下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类型,进行相关分析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脑卒中后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4.3%,症状由多到少依次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等待及排尿费力、尿潴留.MMSE量表评价认知功能有障碍组较无障碍组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高1.8倍(χ~2=18.683,P=0.000);改良巴氏指数≤20分者较≥25分者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高1.2倍(χ~2=16.832,P=0.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622,95%CI 1.183~2.224)、急性期留置导尿时间(OR=3.236,95%CI 1.335~7.840)及病灶单或多发(OR=1.296,95%CI 1.083~1.550)对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有预测价值.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78.9%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10.5%逼尿肌活动正常,10.5%逼尿肌无反射,无明确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较为常见,以储尿期排尿障碍为主.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高级脑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低下.高龄、持续留置导尿及多发病灶对恢复期下尿路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尿流动力学改变多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但症状与尿流动力学表现不完全一致,必要时应做此检查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排尿功能紊乱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CSVD患者。使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OABSS)评估患者的排尿功能,使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根据患者是否符合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OAB组和非OAB组,分析两组患者CSVD影像特征和HRV参数的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CSVD患者排尿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结果 共71例CSVD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7例(23.9%)符合临床OAB的诊断标准,64例(90.1%)CSVD患者具有完整的HRV数据、排尿功能评估和影像资料。与非OAB组患者相比,OAB组患者年龄更大[(66.5±10.1)岁vs.(57.6±10.8)岁,P...  相似文献   

10.
汪明玉  张立辉  周浩  赵勇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095-1100
目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CSVD患者,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认知功能正常组,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和痴呆组。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测定Hcy水平及MTHFR C677T基因型,分析Hcy水平、MTHFR C677T基因型与CVS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0例CSVD患者,其中男性87例(66.9%)。认知功能正常组63例,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组35例,痴呆组32例。痴呆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P0.001)和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Hcy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01)。Hcy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626,P0.001)。MTHFR677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正相关(r=0.359,P=0.001)。T等位基因频率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弱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 MTHFR 677 C→T基因突变与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正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赵弘轶  刘宇  黄勇华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86-1189
头晕是脑小血管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和主诉之一,但临床工作中对于明确其病因存在困 难和认识偏差。最新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头晕患者合并有脑小血管病,而且脑小血管病对于此类 头晕的临床特点、发生发展及转归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症 状进行综述,着重介绍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最终从神经内科角度出发, 对脑小血管病相关头晕的诊治方法和流程提出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 萎缩等。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脑小血管病破坏脊髓 运动系统和皮层、基底节纤维联系的完整性,同时存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多种认 知或精神心理障碍,均与步态异常显著相关。在步态障碍的上述产生机制中,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 白质疏松与运动协调和认知损伤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运动-认知风险人群;血管周围间隙、一 定数量的脑微出血、脑萎缩或脑灌注异常等均会导致认知损伤相关步态障碍。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 展,以不同的临床或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小血管病导致步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2017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及相关神经心理学评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 4例NOTCH3基因突变的患者中2例以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以认知功能障碍,1例以头晕头痛就诊,其中1例患者除了有急性卒中症状外还伴有家族性秃头和腰痛。4例患者中2例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4例患者头颅MRI均可见不同程度皮质下脑白质损害,但部位不完全相同。4例患者基因检测分别在19号染色体NOTCH3基因3号,4号,20号,11号外显子发生杂合突变。4例患者神经心理学评估均提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在执行功能、语言、抽象能力及延迟回忆方面分值降低,而在定向力、计算力、命名、注意力等方面降低不明显。结论 NOTCH3基因突变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个体间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步态及平衡障碍的特征。 方法 连续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57例, 收集临床资料,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整体运动功能及步态和平衡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57例患者中,男性71.9%,年龄(64.5±12.4)岁;45.6%(26/57)以步态障碍为主诉,73.7% (42/57)Barthel指数≥90分。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 评分(14.2±10.1)分,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 (5.2±3.6)分;70.2%(40/57)Ti netti 步态评分<12分,易累及的步态特征是步高、步宽(基)、步长对 称性;50.9%(29/57)Tinetti平衡评分<16分,易受累的平衡特征是360°转身、轻推试验、座位起立; 简明运动试验(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中,3米步行所需时间是(5.0±1.9)s,其中 72.7%(24/33)步行时间≥3.62 s(评分≤3分)。 结论 半数以上患者表现出步态障碍,但对整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较小;步态障碍主要 表现为速度减慢、拖地、步基宽和双侧步长不等。步态和平衡功能障碍的早期评价对于预防跌倒和 生活能力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与年龄相关的脑血管 疾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ies,WMH)是CSVD的影像标志物之一。WMH患病率极高, 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的异质性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带来了 困难。本文从病理学、影像学及生物学3方面对WMH发生发展及其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现况进 行综述,同时总结目前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接下来的研究目标及方向:能够反映预后的标志物及预测 模型的研究,WMH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针对早期干预、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淡漠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CSVD的住院患者的 临床资料。采用2018年国际淡漠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淡漠诊断。患者淡漠程度、认知功能、抑郁、白 质病变程度及陪护负担分别采用神经精神调查表淡漠分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apathy,NPI - apathy)或淡漠评价评定量表临床版(apathy evaluating scale-clinician,AES-C)、老年痴呆量表-认知评 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on,ADAS-cog)、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白质损伤Fazekas量表、陪护负担量表(caregiver burden scale,CBS)进行评定,总结评价CSVD 患者淡漠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67例CSVD患者,平均年龄66.39±5.29岁,男性36例(53.73%)。23例(34.33%)诊断 为淡漠综合征,进一步分析淡漠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认知与行为活动减少发生率最高(86.96%)。 淡漠程度与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 0.301,P = 0.013),与认知障碍程度呈正相 关(r =0.336,P =0.007),与抑郁障碍无明显相关性(r =0.186,P =0.458),与陪护负担呈正相关 (r =0.312,P =0.010)。 结论 淡漠综合征在老年CSVD患者中较常见,主要症状表现为认知障碍与行为活动减少,增加陪 护负担。  相似文献   

17.
陆正齐  宋康宇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1):1119-1123
增龄相关性脑小血管病谱系(spectrum o f a ge-related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 ArCSVDS)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出现老化的一组脑 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包括深穿支动脉病(deep perforating arteriopathy,DPA) 和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有关的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以往的 研究往往将这两种疾病视为独立的实体,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无论从年龄、高血压等相似的脑血 管病危险因素,还是从潜在的相互作用角度出发,DPA与CAA是一组ArCSVDS疾病,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周围Aβ是连接DPA与CAA的共同发病机制,而且有 30%~68%的患者两者可以重叠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NFL)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SV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前瞻性收集CSVD共186例,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认识功能,ELISA检测血清NFL水平。结果 186例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104例,认知功能正常82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5.91%。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FL水平(OR=3.128;95%CI 1.361~6.021,P=0.012)是CSV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FL评估CSV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12~0.921)。结论 CSV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血清NFL水平与CSV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对非运动症状改善的需求愈加强烈。其中排尿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症状,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症、急迫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简述排尿生理过程、帕金森病排尿障碍及其诊治现状和前沿,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排尿障碍的早期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运动功能及影像特征与经颅磁刺 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duce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MS-MEP)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9年8月住院的符合CSVD诊断标准且已 行TMS-MEP检查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及MEP相关电生理数据,包 括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 RMT)。评估并量化CSVD的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 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和脑萎缩。根据是否有肌力减退分为症状半球 组和非症状半球组。比较两组间的影像学特征及MEP特征,分析CSVD影像特征与MEP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2例CSVD患者,共404侧大脑半球。平均年龄64.0±10.6岁,男性135例(66.8%)。 症状半球组77侧(19.1%),非症状半球组327侧(80.9%)。症状半球组中CMCT(P =0.005)和RMT (P<0.001)高于非症状半球组。症状半球组RSSI数目多于非症状半球组(P<0.001)。RSSI与CMCT (r =0.512,P =0.043)及RMT(r =0.730,P<0.001)正相关。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微出血及脑萎缩与CMCT、RMT均无相关性。 结论 RSSI与CMCT、RMT正相关,RSSI可能是导致CSVD相关运动障碍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