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CT与MRI检查在成年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单侧膝关节结核患者。36例患者年龄18~85岁,平均(52.3±18.9)岁;男26例,女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发现率。 结果 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膝关节结核骨质破坏、死骨、滑膜增厚、关节积液、钙化的诊断发现率分别为58.3%(21/36)、52.8%(19/36)、22.2%(8/36)、36.1%(13/36)、30.6%(11/36)和91.7%(33/36)、5.6%(2/36)、97.2%(35/36)、80.6%(29/36)、0.0%(0/36),其中CT检查对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的诊断发现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对死骨和钙化的诊断发现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96、17.21、39.03、14.63、17.24,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00、0.000);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关节间隙异常、关节周围冷脓肿及并发窦道形成的诊断发现率分别为97.2%(35/36)、75.0%(27/36)、11.1%(4/36)和94.4%(34/36)、80.6%(29/36)、11.1%(4/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2、0.00,P值分别为1.000、0.571、1.000)。 结论 CT检查对于发现死骨、钙化占优势;MRI检查对于观察膝关节骨质破坏、滑膜增厚及评估整个关节破坏程度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5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并经病理学、细菌学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结核组)3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炎组)1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比较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回声,以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速度、坏死发生率及特征等。结果 (1)常规超声显示的病灶形态:结核组28例(80.00%)呈楔形,5例(14.29%)呈类圆形,2例(5.71%)呈不规则形。肺炎组10例(62.50%)呈楔形,6例(37.50%)呈类圆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09,P=0.128)。病灶深部与正常肺组织间可见高回声,其中呈“碎片征”者结核组11例(31.43%),肺炎组13例(81.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01);呈“瀑布征”者结核组22例(62.86%),肺炎组3例(18.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8,P=0.003)。(2)超声造影的特征:病灶开始增强时间结核组为[8.43(4.79,10.83)]s,肺炎组为[7.80(5.51,12.2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21,P=0.471);病灶与正常肺组织开始增强时间差结核组为[1.47(0.56,2.01)]s,肺炎组为[2.00(1.28,2.67)]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453,P=0.146);病灶增强峰值强度结核组为(-41.89±5.72)dB,肺炎组为(-44.89±5.7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8,P=0.089);病灶增强强度减半时间结核组为[153.33(124.02,180.00)]s,肺炎组为[138.45(128.70,147.0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6,P=0.185)。结核组29例(82.86%)病灶出现坏死,肺炎组5例(31.25%)出现坏死,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13.160,P=0.000)。在坏死区形态方面,结核组中15例(51.72%,15/29)表现为病灶内多个不相互连续的筛孔样坏死,11例(37.93%,11/29)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3例(10.35%,3/29)表现为病灶内部几乎全坏死仅存残留活性边缘的环状增强。肺炎组中1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大片状坏死(1/5),4例表现为形态规则、内壁规整的小片状坏死(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2,P=0.000)。结论 常规超声中细菌性肺炎病灶后方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碎片样”高回声表现,超声造影显示肺结核病灶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且呈“筛孔样”及“规则大片状”坏死特点,可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抗体(38kD-IgG)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 SPOT-TB)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上述2种方法单项及联合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83例(菌阳结核患者43例,菌阴结核患者40例),非结核对照者50例(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者15例,健康查体者35例),共计133例。结果38kD-IgG及T SPOT-TB试验检测菌阳结核的阳性率分别为79.1%和93.0%,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7.7%;2种方法单项检测菌阴结核的阳性率均为72.5%,联合检测阳性率提高到92.5%。50名非结核对照中,2种试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94.0%,联合检测特异性为66.0%。结论对于菌阳患者,T SPOT-TB试验敏感性较高(93.0%),但与38kD-IgG方法相比,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 P>0.05);T SPOT-TB试验的特异性明显高于38kD-IgG试验(χ2=9.76, P<0.01);2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菌阴结核患者阳性检出率,与单项检测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54, P<0.05)因此,联合检测对于菌阴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情况,提高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以及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质量。方法 以自愿接受评估为原则,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湖北、广西、山东、辽宁8个省(自治区)接受现场评估,每个省1家地市级、3家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内容:查阅“新标准”实施前1年(2017年)、实施后1年(2018年)当地肺结核登记资料,以及结核病影像学诊断、结核病实验室相关检测情况;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病案,每个现场、每个年度从发现第一例患者开始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各查阅50例;查阅实验室登记本、留存痰涂片,累计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病案3532例,实验室留存痰涂片3260份。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标准”实施后各评估现场强化了病原学检测力度,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率由实施前的18.2%(6/33)提高到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03);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率由93.9%(31/33)提高到96.0%(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4)。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发现,2017年度痰标本不合格率为40.1%(384/957),2018年度为40.0%(922/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3)。“新标准”实施后,评估地区登记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21.6%(4806/22258)提高到24.7%(4026/1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0,P=0.000);结核抗原抗体检测率从36.5%(871/2389)提高到37.3%(426/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结核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从25.7%(224/871)提高到41.3%(17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0,P=0.000);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率从23.0%(549/2389)提高到47.2%(539/1143),阳性率由57.9%(318/549)提高到73.3%(395/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0.900、27.730,P值均=0.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率由2.3%(54/2389)提高到17.2%(19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00,P=0.000)。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要素的患者从23.8%(569/2389)提高到48.1%(550/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00,P=0.000)。结论 “新标准”贯彻实施后提高了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改进了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种比较常见腹膜弥漫性病变的CT扫描特征,探讨CT扫描对3种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中72例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结核性腹膜炎16例(结核组),腹膜转移癌34例(转移癌组),腹膜间皮瘤22例(间皮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以评价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结核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壁腹膜均匀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3.5%(8/34)和 27.3%(6/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221,P=0.022; χ 2=10.795,P=0.010);以上3组病变出现大网膜污垢样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43.8%(7/16)、2.9%(1/34)和13.6%(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67,P=0.000; χ 2=4.332,P=0.037)。以上3组 “网膜饼征”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0.0%(17/34)和27.3%(6/22),结核组和转移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39,P=0.003);结核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16,P=0.270)。以上3组大网膜结节或肿块状增厚的发生率分别为12.5%(2/16)、14.7%(5/34)和50.0%(11/22),结核组与间皮瘤组、转移癌组与间皮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88,P=0.016;χ 2=8.153,P=0.004)。(2)以上3组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32.4%(11/34)和40.9%(9/22),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67.6%(23/34)和59.1%(13/22)。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中少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结核组与转移癌组、结核组与间皮瘤组出现大量腹腔积液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7.966,P=0.005;χ 2=4.354,P=0.037)。(3)以上3组出现心膈角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6.2%(1/16)、5.9%(2/34)和40.9%(9/22),间皮瘤组与结核组、间皮瘤组与转移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739,P=0.017;χ 2=10.382,P=0.001)。结论 3组患者在腹膜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各体现了不同的CT特征, CT扫描对腹膜弥漫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比分析“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前4年(2013—2016年)(简称“实施前”)和后3年(2017—2019年)(简称“实施后”)常山县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实施前后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实施后共服务患者146例、263例次。结核病患者登记发病率由实施前的118.31/10万(1144/966944)下降至实施后的99.25/10万(746/75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00);病原学阳性患者治愈率由实施前的87.47%(363/415)上升到实施后的94.12%(336/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02);病原学阴性患者完成疗程率由实施前的88.89%(648/729)上升到实施后的93.83%(365/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P=0.007);曾经中断治疗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由实施前的52.14%(122/234)上升到实施后的93.15%(136/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8,P=0.000)。结论 “移动结核门诊”服务实施后提高了常山县结核病患者管理的质量,为进一步改善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方法 搜集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喀什地区11个市(县)根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确诊的1307例患者的痰培养标本及患者信息,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进行耐药性检测,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治疗史、不同地区患者对两种药品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1307例患者中,利福平耐药198例,耐药率为15.15%;异烟肼耐药151例,耐药率为11.55%;耐多药63例,耐多药率为4.82%。男性与女性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71%(110/700)和14.57%(88/604)]、异烟肼耐药率[10.71%(75/700)和12.42%(75/604)]和耐多药率[4.57%(32/700)和5.13%(31/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566;χ2=0.924,P=0.337;χ2=0.222,P=0.638)。初治和复治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46%(160/1035)和16.32%(31/190)]、异烟肼耐药率[11.30%(117/1035)和14.74%(28/190)]和耐多药率[4.73%(49/1035)和6.32%(12/1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5;χ2=1.812,P=0.178;χ2=0.849,P=0.357)。60~70岁年龄组耐多药率最高(6.12%,21/343);30~40岁年龄组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率均最高,分别为21.32%(29/136)和14.71%(20/136)。喀什地区11个市(县)中,喀什市耐多药率(10.59%,9/85)、利福平耐药率(25.88%,22/85)和异烟肼耐药率(28.24%,24/85)均为最高。 结论 喀什地区耐药结核病状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筛查力度,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制订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肺结核不同中医证候与CT空洞征象特征间的关系,为肺结核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纳入2019年1—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73例,采集患者中医病史、临床表现及舌脉象等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筛选胸部CT检查提示有结核性空洞者 71例,根据患者胸部CT征象的特征,分析中医证候与肺结核空洞CT征象特征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肺阴亏虚证89例(51.45%),阴虚火旺证38例(21.96%),气阴两虚证37例(21.39%),阴阳两虚证9例(5.20%)。其中胸部CT检查显示有空洞者71例,包括肺阴亏虚证31例(43.66%),阴虚火旺证22例(30.99%),气阴两虚证15例(21.13%),阴阳两虚证3例(4.22%)。单因素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周围渗出发生率(66.67%,10/15)最高,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32.26%,10/31)(χ2=4.870,P=0.027); 肺阴亏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空洞个数分别为2.00(1.00,5.00)、4.50(1.00,8.25)、3.50(1.75,8.50)(Z=2.952,P=0.229);空洞体积分别为1884.00(435.50,5569.50)、7969.50(2958.25,29710.00)、3250.00(1162.00,8492.00)mm3 (Z=10.534,P=0.005);空洞面积分别为420.50(191.75,753.00)、 888.00(487.00,2283.00)、572.00(190.50,1264.50)mm2 (Z=6.822,P=0.033);空洞壁厚度分别为3.00(1.25,4.00)、4.00(3.13,5.88)、3.50(2.50,5.00)mm (Z=10.436,P=0.005)。阴虚火旺证患者空洞体积、空洞面积、空洞壁厚度显著高于肺阴亏虚证患者(Z值分别为-17.017、-13.792和-16.695;P值分别为0.004、0.027、0.004)。比较空洞形态,肺阴亏虚证薄壁空洞发生率(74.19%,23/31)显著高于阴虚火旺证(31.8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7,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空洞周围渗出是影响中医肺结核证候分型的独立相关因素(OR=0.238;95%CI:0.076~0.741;P=0.013)。结论 肺结核中医各证候间CT空洞征象的特征表现不同。肺结核肺阴亏虚证阶段,空洞形态以薄壁空洞为主;进展到阴虚火旺型,空洞范围出现增大趋势,空洞壁逐渐增厚,空洞形态向厚壁空洞转变;气阴两虚证空洞周围更容易出现渗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的回盲部结核16例(结核组)、回盲部癌40例(癌症组)、回盲部淋巴瘤14例(淋巴瘤组)患者资料,比较3组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病变肠管长度分别为(9.5±2.9)cm、(4.7±1.4)cm、(9.0±2.7)cm,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00;t=7.309,P=0.000)。三组病变肠管厚度分别为(1.6±0.3)cm、(2.3±0.7)cm、(2.3±0.6)cm,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P=0.002;t=2.082,P=0.037)。(2)结核组与淋巴瘤组主要表现为肠壁较均匀增厚,三组肠壁较均匀增厚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2.5%(9/40)、57.1%(8/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癌症组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三组出现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37.5%(6/16)、77.5%(31/40)、42.9%(6/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三组出现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模糊的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30.0%(12/40)、21.4%(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三组出现肠周轻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77.5%(31/40)、92.9%(1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出现肠周重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22.5%(9/40)、7.1%(1/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 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病变肠管长度及厚度、与正常肠管分界情况、肠周“浑浊征”的程度等CT征象不同,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支气管镜下特点,为TBTB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住入院并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的肺结核患儿240例,最终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确诊TBTB 130例(简称“TBTB组”),非TBTB的肺结核 110例(简称“非TBTB组”)。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下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病灶位置的数目和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BTB组患儿的中位年龄[(1.6岁(四分位数:0.8岁,5.5岁)]显著低于非TBTB组[4.5岁(四分位数:1.1岁,10.1岁)](U=5309.500,P=0.001)。TBTB组年龄<2岁的患儿占57.7%(75/130),高于非TBTB组的34.5%(38/110)(χ 2=12.813,P=0.000)。喘息与气促症状的发生率在TBTB组(23.1%,30/130)显著高于非TBTB组(5.5%,6/110)(χ 2=14.513,P=0.000)。TBTB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21.5%,28/130)显著高于非TBTB组(7.3%,8/110)(χ 2=9.510,P=0.002)。TBTB组患儿胸部CT有22.3%(29/130)存在气道阻塞征象,显著高于非TBTB组(4.5%,5/110)(χ 2=15.460,P=0.000)。通过支气管镜检查,TBTB组患儿淋巴结瘘型(lymph node erosion,LNE)占95.4%(124/130),干酪样肺炎侵蚀破坏临近支气管(caseous pneumonia erosion, CPE)者占6.2%(8/130)。初次镜检时,77.7%(101/130)的TBTB患儿为淋巴结瘘型破溃期,17.7%(23/130)为淋巴结瘘型破溃前期。TBTB最常见累及右主支气管(33例)、右支气管中间段(32例)和右上叶支气管(30例)。单个肺叶支气管受累的TBTB患儿的中位数年龄[2.2岁(四分位数:1.0岁,6.1岁)]显著高于多个肺叶支气管受累患儿[1.0岁(四分位数:0.5岁,1.8岁)](U=1176.500,P=0.002),且受累肺叶支气管的数目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222,P=0.011)。 结论 对于有喘息和气促表现、胸部影像提示气道阻塞的肺结核患儿,需高度怀疑TBTB,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与治疗失败和再次复发的关系,为研究复治肺结核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22家结核病诊疗机构纳入的400例非耐多药及广泛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资料,采取复治新方案和复治标准方案治疗,对治疗成功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共随访7年)。将治疗中失败者51例作为失败组,治疗成功后随访再次复发者23例作为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逐一对比分析。结果 失败组与复发组在既往使用低剂量利福霉素类药物[低剂量70.2%(33/47)和52.2%(12/23)、正常剂量29.8%(14/47)和47.8%(11/23)]、复治类型[复发51.0%(26/51)和56.6%(13/23)、初治失败23.5%(12/51)和21.7%(5/23)、其他复治25.5%(13/51)和21.7%(5/23)]、治疗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敏感34.0%(17/50)和31.8%(7/22)、耐异烟肼32.0%(16/50)和31.8%(7/22)、耐利福平12.0%(6/50)和13.7%(3/22)、其他耐药22.0%(11/50)和22.7%(5/22)]、既往累计用药时间[<6个月24.0%(12/50)和21.7%(5/23)、≥6个月76.0%(38/50)和78.3%(18/23)]和复治次数[1次78.4%(40/51)和87.0%(20/23)、≥2次21.6%(11/51)和13.0%(3/23)]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89,P=0.139;χ2=0.206,P=0.902;Fisher确切概率法,P>0.999;χ2=0.045,P=0.832;χ2=0.298,P=0.585)。失败组治疗前痰涂片和痰培养菌量检测>2+的比例分别为44.9%(22/49)和63.9%(23/36),均高于复发组8.7%(2/23)和12.5%(2/1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32和11.718,P值分别为0.002和0.001)。结论 复治菌阳肺结核在治疗前痰菌量大的患者治疗失败率高于复发率,在制定复治新方案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病灶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肺结核少见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2019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1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1个fGGO病灶),其中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3例经手术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期按照1∶4比例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癌患者(肺癌组,44个fGGO病灶)。分析两组患者fGGO病灶的CT扫描特征。结果 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患者fGGO病灶分布在上叶[分别为63.6%(7/11)和65.9% (29/44)]、中叶[分别为9.1% (1/11)和11.4%(5/44)]、下叶[分别为27.3%(3/11)和22.7%(10/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608,P=0.106)。肺结核组fGGO病灶呈圆或椭圆形[36.4%(4/11)]、边缘与肺交界面清晰[9.1%(1/11)]、有分叶[0.0%(0/11)]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癌组[77.3%(34/44)、93.2%(41/44)、43.2%(19/44)](χ 2=5.114,P=0.024;χ 2=29.974,P=0.000;χ 2=5.473,P=0.019)。肺结核组fGGO病灶内部密度均匀[9.1%(1/11)]、有支气管影或空泡[0.0% (0/11)]、出现增粗或扭曲血管影[0.0%(0/11)]的比率均明显低于肺癌组[分别为54.5%(24/44)、38.6%(17/44)、77.3%(34/44)](χ 2=7.333,P=0.007;χ 2=4.475,P=0.034;χ 2=19.108,P=0.000),而多发结节样病灶[90.9%(10/11)]的比率高于肺癌组[0.0%(0/44)] (χ 2=42.969,P=0.000)。结论 肺结核fGGO病灶分布与肺癌无特异性差别;依据fGGO边缘模糊、无分叶、无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支气管影或空泡、无增粗或扭曲血管影、多发簇状分布结节样病灶的CT表现,在与肺癌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