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脂的水平,探讨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脂的关系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方法对48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维吾尔族245例,汉族242例)和167例正常人(维吾尔族75例,汉族92例)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和空腹血糖(FG)的检测。组间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结果维吾尔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q=10.01,12.69,4.45,6.78;P<0.01),HDL-C较对照组降低(q=6.95,P<0.01)。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q=10.06,11.89,6.35,5.96;P<0.01),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1)。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间和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0.35~1.41,P>0.05)。结论血脂紊乱、血糖升高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重要器官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的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肢体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瘤等.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及代谢综合征、脂蛋白(α)和三酰甘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炎性反应及其标志物和氧化应激等[1].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的指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胆红素、铁蛋白、γ-谷氨酰转移酶和尿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关系。方法:纳入2004-12/2005-06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规体检者297例,排除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既往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心电图有明确心肌缺血或运动试验阳性者;有明确肝、肾功能障碍、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者。应用PCR方法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设计调查表调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按下述标准定义:①原发性高血压按《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定义和诊断。②糖尿病诊断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全球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③血脂异常定义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6.0mmol/L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mmol/L;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或/和三酰甘油≥2.2mmol/L。④吸烟指目前吸烟每天大于10支和既往吸烟戒断不足2年者。⑤肥胖指体质量指数≥24kg/m2者。观察整体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各基因型之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关系。结果:纳入血样29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整体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各基因型之间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③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男性体检者,DD基因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显著高于ID基因型与II基因型[(40.3±3.2),(33.9±2.1),(32.6±4.9)AU/mL,P<0.01]。在无危险因素的女性体检者,DD基因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虽高于ID基因型与II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3),(34.1±4.4),(33.7±3.6)AU/mL,P>0.01]。结论: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相关;在排除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的增高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在影响纤溶平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注意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查,但往往忽略了载脂蛋白A1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载脂蛋白A1的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旨在探讨载脂蛋白A1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设计: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01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将285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0支组,1支组,2支组,3支组4组,年龄33~74岁,平均(54.48±9.44)岁,其中男164例,女121例。方法: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②测量卧位左臂血压。③采静脉血检测血脂。④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10MHz线性探头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窦。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用标准的Judkins技术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管腔狭窄≥50%的病变血管支数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程度记录为0,1,2,3。左主干狭窄≥50%定义为2支病变,左主干合并右冠病变定义为3支病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④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285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经卡方检验,左、右颈动脉窦的F值最大,分别为65.64和63.24。左、右颈动脉窦的内中膜厚度值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厚。②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颈动脉窦、右颈动脉窦、右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左颈动脉窦和右颈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t=3.61,P=0.391;t=2.58,P=0.247)。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中左右颈动脉窦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是89.9%,88.8%。④对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是:年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左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论: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程度明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与血液动力学基础。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血脂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评分、不良生活方式发生情况、遵医嘱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情绪控制、体力限制、社会限制的评分以及焦虑自译量表、抑郁自译量表以及自尊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饮酒、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以及体质量超标情况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患者按时锻炼率、合理饮食率、按时复诊率、按时服药率、护理服务内容、态度以及护理人员素质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可减少患者饮酒、吸烟、体质量超标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AHD)患者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痛患者76例,无糖尿病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6例,另选3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测定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水平指数(HOMA-IR)和血浆CRP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冠脉多支病变(2支病变及3支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两组每支血管狭窄总积分无明显差异;(2)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LDL、GLU、CRP、TG、HOMA-IR值高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ISI、HDL值低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支血管病变组(n=19)与双支血管病变组(n=55)和对照组(n=36)比较,其LDL、GLU、CRP、TG、HOMA-IR值高于对照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ISI、HDL值低于无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管病变支数与LDL、GLU、CRP和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较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窦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用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指标,但它与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程度中的价值。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 对象:实验于2000—01/2002—01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将285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0支组,1支组,2支组,3支组4组,年龄33~74岁,平均(54.48&;#177;9.44)岁,其中男164例,女121例。 方法:①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②测量卧位左臂血压。③采静脉血检测血脂。④用高分辨率B型超声,10MHz线性探头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动脉窦。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用标准的Judkins技术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管腔狭窄≥50%的病变血管支数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程度记录为0,1,2,3。左主干狭窄≥50%定义为2支病变,左主干合并右冠病变定义为3支病变。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④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结果:285例患者全部完成实验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不同测量位点的内中膜厚度经卡方检验,左、右颈动脉窦的F值最大,分别为65.64和63.24。左、右颈动脉窦的内中膜厚度值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厚。②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进行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颈动脉窦、右颈动脉窦、右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左颈动脉窦和右颈动脉窦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t=3.61,P=0.391;t=2.58,P=0.247)。③颈动脉不同位点内中膜厚度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中左右颈动脉窦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是89.9%,88.8%。④对不同危险因子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是:年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左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结论: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程度明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与血液动力学基础。颈动脉窦内中膜厚度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与三酰甘油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多层螺旋CT及血脂检查的患者,观察冠状动脉斑块CT图像的变化并分析与三酰甘油的关系。结果斑块面积增加与LDL-C、TG正相关(P=0.0168,P=0.0239);脂质斑块面积增加与LDL-C、TG正相关(P=0.0383,P=0.0082)。结论三酰甘油增高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孙巨成  王江鱼 《护理研究》2003,17(15):897-89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痉挛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冠心病的病因通过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 ,认为是多种因素经过交错综合和长期积累所造成的后果 ,其中高血压、高血脂 (主要是胆固醇 )及吸烟已受到国际上的公认[1] 。另外 ,与高脂饮食、肥胖或超重 ,缺乏体力劳动、糖尿病、精神因素、家族性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2 ] 。现就对我院 2 0 0 1年内科病房 2 18例冠心病病人辨证施护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入选条件 :2 0 0 1…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4,他引:1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高脂、高热量饮食、吸烟、精神紧张、高龄化和遗传等因素,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冠心病的死亡率70年代国内统计为29.6/10万,80年代增至39.7/10万。美国每年约130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homocysteine,tHcy)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分析tHcy浓度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血浆tHcy高于对照组犤分别为(19.39±1.53),(12.27±2.615)μmol/L,t=9.13,P<0.001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tHcy浓度越高(P<0.01);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血脂指标与tHcy之间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tHcy血症可能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纯种雄性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10只和高脂饮食组20只,高脂饮食组在高脂饮食喂养3d后行内皮剥脱术,6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各10只,高脂饮食对照组继续饲喂高脂饮食并每天生理盐水10mL灌胃,麝香保心丸组除继续喂养高脂饮食外,3次/d,每次2粒麝香保心丸灌胃,均连续2周,喂养8周后测定各组血脂水平、腹主动脉斑块厚度、内膜-中层厚度及二者比值。结果喂养8周时,麝香保心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于高脂饮食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高脂饮食对照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斑块与内膜-中层厚度比值高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麝香保心丸组高于正常饮食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血糖指数(GI)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BMI≥25 kg/m~2)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9例给予低GI饮食,对照组71例给予正常糖尿病饮食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腰臀比(W/H)、体质指数(B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W/H、BMI、VFA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W/H、BMI和VF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256排冠状动脉CT分析中青年和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检查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972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528例)和老年组(≥60岁,444例),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中青年组男性比例、体重指数(BMI)、吸烟、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组(均P<0.01)。中青年组主要为单支,低钙化积分病变,而老年组主要为多支,高钙化积分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而老年组高钙化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性别构成。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斑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的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状况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无再发的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研究组各5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比较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状况的因素。结果两组胆固醇、吸烟史、三酰甘油、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出院Barthel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糖尿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出院Barthel指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糖尿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为首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维吾尔族和汉族冠状动脉粥祥硬化性心脏病与血脂的水平,探讨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脂的关系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方法 对487例冠状动脉粥祥硬化性心脏病(维吾尔族245例,汉族242例)和167例正常人(维吾尔族75例,汉族92例)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配甘油(TC)和空腹血糖(FG)的检测。组间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结果 维吾尔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q=10.01,12.69,4.45,6.78;P<0.01),HDL-C较对照组降低(q=6.95,p<0.01)。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q=10.06,11.89,6.35,5.96;P<0.01),HDL-C较对照组降低(P&;lt;0.01)。两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间和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0.35-1.41、P&;gt;0.05)。结论 血脂紊乱、血糖升高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案。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全国调查法则,在河南地区对抽样人群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逐户运人进行登记,填写统一表格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河南地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3.5%,20.1%,23.8%.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运动、饮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与糖代谢障碍相关.结论: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冠心病、中风和癌症)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冠心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脂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遗传、某些微量元素如钾、砷等缺乏,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80%都与饮食有关,因此可见饮食对于冠心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