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灿  范晓东 《安徽医药》2019,40(12):1380-1383
目的 观察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和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评分、Merchant-Dietz评分评估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计算优良率;术后随访5个月~2年,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畸形愈合、感染、关节炎、关节强直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3.54%,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AOFAS、Merchant-Dietz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Liss锁钉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伴后踝骨折不仅有利于短期内改善踝关节和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还可降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LCP组(30例)和PFNA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优于PF-LCP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PF-LCP组(P<0.05);PFNA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PF-LCP组(P<0.05);同时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CP组(P<0.05)。结论 PFNA术式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Evans-Jensen IV~V型骨折患者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PF-LCP术式。  相似文献   

3.
蒋健一  孙军 《安徽医药》2019,40(3):257-260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手术时机已超过24 h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闭合复位组(53例)与切开复位组(25例)。评估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Ratliff评定、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其预后。结果 闭合复位组患儿手术时间为(80.15±32.78) min,少于切开复位组的(112.80±48.4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Ratliff评定、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较闭合复位组(47.1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手术时机超过24 h的儿童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切开复位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药》2018,39(1):105-10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 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5.
邓永  沈卫星  孙铭  徐斌  王本泉 《安徽医药》2015,36(7):875-879
目的 比较应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不同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 选自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I-IV型)141例,DHS组71例,PFNA组7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个月。Evans Ⅰ-Ⅱ型骨折,DHS组与PFNA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手术期出血量DHS组少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 Ⅲ-Ⅳ型骨折,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围手术期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ans 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建议选择价格低廉的DHS,Evans Ⅲ-Ⅳ型建议选择PFNA。  相似文献   

6.
陈涛  余润泽 《安徽医药》2017,38(8):1028-1030
目的 比较缝合器缝合与缝线缝合在跟骨骨折患者皮肤缝合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名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患者均使用钢板固定,人工骨植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缝合器组30例(使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及缝线组30例(使用普通缝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皮肤的愈合情况,术后伤口的出血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 缝合器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为86.67%高于缝线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1),缝合器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缝线组短,但术后出血量较缝线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术中采用皮肤缝合器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并且能够改善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7.
徐磊  王叙进  方诗元  孙建皖  杨家赵  李黎  李蒙  刘雷 《安徽医药》2017,38(11):1421-1424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1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C1型老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骨折复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5.38±5.91) mL、(23.28±2.94) min和(6.27±0.84) d均少于对照组的(76.19±8.34) mL、(60.15±6.84) min和(10.63±1.86)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63,31.321,13.511,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和骨折复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C1型骨折的手术效果与内固定治疗相似,但是前者可减少术中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方勇  廖中亚  王小合  孙欢 《安徽医药》2018,39(10):1242-1245
目的 探讨Intertan、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3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Intertan组、PFNA组及DHS组,各23例。对比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Intertan组和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优于DHS组(P<0.05)。术后6个月Intertan组、PFNA组、DHS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30%、86.95%、60.87%,Intertan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P<0.017)。围手术期Intertan组、PFNA组、DHS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5%、8.70%、34.78%,Intertan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17)。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PFNA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完整和外侧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粗隆区外侧壁完整与否,分为外侧壁完整组(A组,15例)和外侧壁骨折组(B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负重时间和术后1年FRS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粗隆区外侧壁完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固定,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王志  汤健  华兴一 《安徽医药》2018,39(2):136-140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InterTan髓内钉与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和万方、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比较InterTan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相关文献,比较InterTan组与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尖顶距(TAD)、术后总体并发症、内固定失败率、切口感染率、骨折不愈合率。由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918例患者,其中InterTan组472例,PFNA组446例。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InterTan组(P均<0.05),两组骨性愈合时间、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术后TAD、切口感染率、骨折不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nterTan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内固定失败率少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建议身体条件差和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否则,InterTan系统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组45例,DHS组50例,PFLP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DHS和PFL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组无一例并发症,DHS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组有一例钢板断裂。 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DHS和PFLP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管国义  陈家麟  严伟 《安徽医药》2016,37(2):187-189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117例患者行PFNA组治疗(P组),106例患者行动力螺旋钉(DHS)治疗(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5%,显著低于D组的18.87%(P<0.05);P组优良率为95.73%,显著高于D组的8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增生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DHS(加压滑动鹅头钉)和PFLP(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到2015年12月13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组45例,DHS组50例,PFLP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DHS和PFL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组无一例并发症,DHS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组有一例钢板断裂。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DHS和PFLP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钉对儿童四肢骨折患儿骨折愈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儿童四肢骨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切口复位。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和邻近关节活动情况、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0%、邻近关节活动优良率为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0、7.059, P=0.002、0.008<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骨折愈合和邻近关节活动效果显著,且其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绝经后轻创伤性稳定型Colles骨折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给予相同的闭合手法复位、腕自由位小夹板前臂固定,治疗组po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对照组po三七片3片/次,均2次/d,连服12周。于治疗后次日和第4、8、12周抽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治疗第6周拆除夹板拍摄X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第12周观察残余肿胀、腕关节活动恢复等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P、骨愈合X线评分和优良率、残余肿胀、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PMOP性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骨痂生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较早进入功能锻炼,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恢复,可作为PMOP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行内固定手术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采用Gamma钉固定10例为A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1例为B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15例为C组。对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半,住院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C组手术时间较A、B两组短,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最多,愈合时间长,C组出血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发生股骨颈干角变小1例,髋内翻1例;B组发生髋内翻2例,头钉穿出1例,内固定松动1例;C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术操作简便,损伤较小,出血少,固定牢靠,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儿童肱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9例肱骨骨折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髓内钉组41例,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内固定,钢板组38例,应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8~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瘢痕长度、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肱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锴  未德成 《安徽医药》2016,37(2):181-183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经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15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腹腔镜手术,76例行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经腹横纹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和术后分别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使用1次,两组术后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