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减重与代谢外科从最初的以减重为唯一目的,发展到治疗肥胖相关的糖、脂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展,治疗范围涵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手术所要求的身体质量指数不断调低。学科内涵不断丰富,对经典手术方式包括Roux-en-Y胃旁路术、胃袖状切除术、可调节胃绑带术和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此基础上,新的手术方式不断涌现,包括袖状胃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手术和单吻合口胃旁路手术等。同时,减重外科未来也面临减重器械和胃镜下治疗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减重代谢手术通过限制食物摄入和减少营养物质吸收, 可降低体重并改善2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位术是目前4种主流术式。胃袖状切除联合手术、单吻合口胃旁路术、胃内球囊及内镜下减重手术等创新术式也不断涌现。目前, 减重代谢手术正迎来学科深度融合、术式优化创新、减重降糖疗效确切的发展机遇期, 必将使更多肥胖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减重手术是严重肥胖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大幅改善肥胖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特别是2型糖尿病。减重与代谢外科是外科学最新且发展最快的分支, 但是该学科仍然在持续演变与进步。笔者通过检索文献总结近年来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外科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进展可以分成3部分:(1)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新的适应证。目前袖状胃切除术以及Roux-en-Y胃旁路术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十二指肠转位术及其单吻合口的手术方式被医师认可但实施较少。单吻合口胃旁路术是最新被认可的减重手术, 其较Roux-en-Y胃旁路术简单、安全, 手术效果也优于目前大部分的减重手术。双通道手术则可能是下一个被认可的手术方法。此外, 减重手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宽广, 新版世界减重手术白皮书已将亚洲人手术适应证修订为体质量指数>27.5 kg/m2。(2)手术效果以及机制。减重手术可以大幅降低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最主要的受益人群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新的基础研究以及肠道激素药物的成功, 一致显示肠道激素改变是减重手术最主要的机制。但是临床经验显示胃减容仍是减重手术组成的重要部分。(3)创新器械及其他...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是目前开展最多的减重手术方式,但同样存在各种问题,如部分病人减重效果不理想,血糖改善效果不佳,或出现难治性胃漏、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为了追求减重效果及代谢疾病的缓解,基于LSG产生了各类衍生性手术,如迷你/单吻合口胃旁路术(MGB/OAGB)、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旁路术(LSG+JJB)、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LSG+DJB)、腹腔镜胃袖状切除加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等。但这些术式的临床疗效尚缺少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数据支持,其改良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减重及代谢外科医师对疾病的认知,也为临床治疗肥胖及糖尿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已正式步入快速发展期,除了胃袖状切除术和Roux-en-Y胃旁路术外,还有多种术式在临床开展,其中包括单吻合口胃旁路术、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胃袖状切除术联合近段空肠旁路术、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胃袖状切除术联合胃空肠双通道术等,对于未经过系统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培训、以及新近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医生,手术方式的选择常造成困惑。原则是甄别积极推荐、谨慎推荐、不推荐和探索性的手术方式,根据自身条件、团队条件、硬件条件以及患者疾病情况和期望,采用医患共同决策的模式,科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 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 减重代谢手术是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并发症的有效方法。Roux-en-Y胃旁路术(RYGB)被认为是减重代谢手术的"金标准"术式。小肠梗阻是RYGB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除了腹内疝形成之外, 空肠吻合口扭结也是其重要原因。空肠吻合口扭结的早期临床症状往往并不明显, 因此, 对空肠吻合口扭结患者做到早诊断、早预防及有效治疗, 是难点也是关键。空肠吻合口扭结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技术和术者经验有关, 使用抗梗阻缝合、肠系膜分割与空肠-空肠双向侧侧吻合等手段对预防空肠吻合口扭结可能有益。如果发生空肠吻合口扭结, 应及时进行腹部CT扫描和消化内镜检查, 及时给予胃肠减压并准备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肥胖与糖尿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减重代谢手术是有效治疗重度肥胖及糖尿病的方法,可改善、缓解肥胖带来的相关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减重代谢手术也逐渐应用于肥胖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改善、缓解率更高。目前减重手术方式很多,如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下可调式胃束带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流手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附加空肠旁路术等。本文现就减重代谢手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普通外科中具有创新意义和技术挑战的亚专科。空肠回肠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垂直绑带胃成形术、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手术发展中均曾占过主导地位,迷你胃旁路术等新型术式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道及代谢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应用,均为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0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 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0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20年度来自1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38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3693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7.2 (22.9,87.5)。女性病人2975例(80.6%),年龄中位数为31(12,74)岁;男性病人718例(19.4%),年龄中位数为32(14,66)岁。胃袖状切除术(SG)占84.88%、Roux-en-Y 胃旁路术(RYGB)占5.88%、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5.74%、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1.60%、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占1.38%、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1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oop DJB)占0.02%、其他手术方式占0.33%。25%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58.3%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9.5%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我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LSG仍是本年度我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10.
减重代谢外科经历60余年的发展,手术方式也历经了多次调整。2017年美国与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修改,胃束带手术基本退出减重代谢外科舞台。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修订后公布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目前被减重代谢外科广泛应用的术式包括三种: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1]。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疾病本身认识的深入,直肠癌的外科治疗从局部切除到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从腹腔镜手术到机器人手术,目前已经进入微创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 应运而生。正如TME的提出者Heald所言:“TaTME是近30年直肠癌外科治疗技术的集大成者”,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已成为直肠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进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基础研究课题来自于临床问题,而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则可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同样,减重及代谢外科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研究。检索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发表在非减重及代谢外科专业临床期刊的减重及代谢外科相关纯基础研究论著,最终获得66篇文献,进行归类分析总结。高影响因子(IF)期刊文章相对较少,IF值>10分的文献共有5篇,最高分值为21.567分(Cell Metabolism杂志),5~10分的文献14篇,其余均为IF值<5分的文章。在研究热点方面,减重及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机制研究出现频次最高,在IF值≥5分的文章中占84.2%(16/19),此外,减重及代谢手术对肠-脑轴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出现频次为10次,其中9次出现在IF值<5分的期刊,占19.1%(9/47)。可见,减重及代谢外科基础研究依然较少,主要聚焦于手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方面,肠-脑轴在手术治疗T2DM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期待突破,减重及代谢手术对机体效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与代谢调控,有可能是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磁共振(MR)检查在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人中常规开展的必要性及其应用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收治的行垂体MR检查的312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将MR检查结果根据影响临床决策的程度分为Ⅰ~Ⅴ类。统计垂体MR检查的整体阳性率、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影响临床决策阳性率。结果 垂体MR检查结果中Ⅰ类263例(84.3%),Ⅱ类15例(4.8%),Ⅲ类21例(6.7%),Ⅳ类3例(1.0%),Ⅴ类10例(3.2%)。整体阳性率为15.7%(49/312);检查目的相关阳性率为7.7%(24/312);影响临床决策阳性率为0.6%(2/312),包括垂体大腺瘤1例、脑肿瘤1例。 结论 对于减重与代谢手术病人,因垂体MR平扫检查阳性率低,为临床提供价值较小,极少影响临床决策,不推荐常规开展;对于临床怀疑垂体病变所致继发性肥胖或病人,推荐垂体MR增强检查;对于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人,推荐颅脑MR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经历了曲折却充满收获的20年,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代谢内、外科对于手术中长期疗效的分歧,病人对减重手术认识不足、认可度低,以及部分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参差不齐、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术后随访欠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在行业协会的正面引导下,落实数据采集、汇报制度,行业培训的规范化,倡导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必将使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突破瓶颈,迎来下一个飞速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5.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规范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是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结直肠外科医生需要在做好规范化的TME手术基础上,综合考量直肠癌治疗策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保护病人肛门功能、性功能、排尿功能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并且考虑如何减少手术创伤。目前,直肠癌诊治领域的研究热点转向如何更好地保护功能以及进一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其中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等待观察”策略、侧方淋巴结清扫以及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等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普通外科学发展迅速,理念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表现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特色。尽管手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核心已经相当成熟,但外科领域开展随机对照研究难度很大,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优效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证明过程,而规范和科学的开展结直肠癌外科临床研究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总结目前结直肠外科的几个热点问题相关临床研究的新进展,结果可以看出,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时间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是未来结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目标,而通过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此基础上让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更加规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统计分析我国多地区2019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 基于大华北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资料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19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9年度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38家中心提交数据,登记有效病例2259例。病人术前BMI为37.6 (22.0,77.7)。女性病人1655例(73.3%),年龄中位数为31(11,71)岁;男性病人602例(26.7%),年龄中位数为31(14,71)岁。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占82%,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占8%,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旁路术 (LSG-JJB) 占7%、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2%、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LSG-Loop DJB)占0.2%、腹腔镜胃袖状切除联合Roux-en-Y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LSG-DJB)占0.1%、其他手术方式占0.7%。28.5%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51.4%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17.8%的病人术前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1.5%的病人术前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大华北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资料数据库的搭建为我国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LSG是2019年度我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18.
减重代谢外科通过重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达到减少摄食量和营养吸收的目的,并同时产生代谢调节作用。目前,减重代谢外科存在以下几个热点研究问题: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确切机制、肥胖与肿瘤发病的关系、低体重病人行代谢手术的依据、个体化手术设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建立临床数据库并基于此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这些问题均关系到减重代谢外科的地位及发展。在减重代谢外科蓬勃发展的时代,积极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尤其是结合了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对于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1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 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1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21年度来自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3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6807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6.8 (21.0, 87.5)。女性病人5102例(75.1%),年龄中位数为32(9, 72) 岁;男性病人1689例 (24.9%),年龄中位数为33 (11, 65) 岁。胃袖状切除术(SG)占84.9%,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3.1%,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4.2%、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3.5%、胃袖状切除联合双通道术(SG-TB)占1.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DJB)占0.4%、胃袖状切除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占0.3%、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1%、胃袖状切除联合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DJB)占0.1%、其他手术方式共117例(1.7%)。30.1%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70.4%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5%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18.8%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结论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中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SG仍是本年度中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