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东省13个哨点县2004—2007年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和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对山东省13个哨点县2004—2007年送到汉光中心的2625株分枝杆菌菌株,进行分枝杆菌菌群鉴定试验,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应用16SrDNA测序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2625株菌株分枝杆菌菌群鉴定39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群,39株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有36株是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29株为胞内分枝杆菌株(80.6%), 其余分别为堪萨斯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各2株、戈登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物、瘰疬分枝杆菌各1株;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株;鼻疽诺卡氏菌1株。山东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4%。结论山东地区流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以慢生长分枝杆菌的胞内分枝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院临床分离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株,探讨福建省NTM临床分离率和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临床分离6 362株分枝杆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与NTM鉴别,对鉴定为NTM菌株应用hsp65-和rpoB- PCR-RFLP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6 362株临床分离分枝杆菌共鉴别出649株NTM。鉴别出的649株NTM菌株,经hsp65-和rpoB-PCR-RFLP鉴定,菌种分布达24个种,其中菌株数量前3位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M.intracellulare)302株(46.5%),鸟分枝杆菌(M. avium)138株(21.3%),脓肿分枝杆菌(M. abscessus)81株(12.5%)。结论 2009-2012 年福建省NTM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2%,NTM种类多,以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为福建省NTM的主要流行菌种,占总数的67.8%。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深圳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状况,为NTM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3—2017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和各区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3763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上述患者进行痰分枝杆菌培养(BACTEC MGIT 960和改良罗氏法)检出阳性菌株8850株,采用MPB64免疫胶体金法和对硝基苯甲酸生长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NTM的初步菌种鉴定,对初步菌种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HAIN基因分型鉴定法进行NTM菌种鉴定。分析NTM菌株在不同年度、性别、年龄、感染类型、地区来源、户籍来源,以及NTM不同种类菌株的分布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8850株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中,初步菌种鉴定获得366株NTM菌株,检出率为4.14%(366/8850);HAIN基因分型鉴定法确定293株NTM菌株的菌种,鉴定率为80.05%(293/366)。2013—2017年深圳市NTM的检出率呈轻微上升趋势[3.81%(71/1864)~4.50%(82/1821)],但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趋势 2 =1.159,P=0.885)。366例NTM感染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检出率[4.87%(144/295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77%(222/5893)](χ 2=6.038,P=0.014);感染的高峰年龄均为25~34岁,分别占28.83%(64/222)和23.61%(34/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13,P=0.271)。初治患者、郊区患者、流动人口患者、郊区流动人口患者的NTM检出率 [分别为2.31%(187/8104)、1.77%(105/5909)、3.89%(324/8323)、1.61%(91/5663)]明显低于复治患者[23.99%(179/746)]、市中心患者[8.87%(261/2941)]、户籍人口患者 [7.97%(42/527)]、城区流动人口患者[8.77%(235/2681)](χ 2=810.400、249.512、20.778、248.418,P值均=0.000)。293株NTM分离株中,构成比占前3位者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41.64%(122/293)]、鸟-胞内分枝杆菌[22.18%(65/293)]、堪萨斯分枝杆菌[16.04%(47/293)];另外,发现7例[2.39%(7/293)]混合感染类型。 结论 深圳市近几年NTM检出率稳定,分布种类多样,以脓肿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多见青壮年感染者,需重点关注女性、复治患者,以及来自市中心、户籍人口、城区流动人口患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抗酸菌的总称。NTM可使人、畜罹病。在人群中所引起的感染与发病酷似结核病,且因其对抗结核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许多病例被误认为“难治性肺结核”而治疗失败。因而给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诊断、预防,治疗,带来一个大的难题。 近年来人们对这一医学领域越来越关注。为了解NTM在我省人群中的感染流行情况,我们作了2次调查研究,现报告于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1985年全省随机抽样34个调查点,实验人口50766人,其中15~29岁人群共12956人,男性6178人,女性6778人,分别占47.7%与52.3%。 鉴于NTM感染与发病的恒定性,为此1990年研定在厦门市进行随机抽样定点的全人群调查。共实检1229人,男性614人,女性615人,分别占49.96%与50.04%。 二、试剂 1985年采用的PPD-Rt23(纯蛋白衍化物)、PPD-B(细胞内分枝杆菌素),均为丹麦哥本哈根血清研究所制品,由WHO提供。  相似文献   

5.
81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防治策略的确立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结核病肺部肿瘤防治所2004-2009年分枝杆菌培养的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年间,共进行分枝杆菌培养32 906例,6 083例培养阳性。其中:对4 207例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群,812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9.3%。(2)对558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菌种或复合群鉴定,种群分布达22种,菌种分布前5的顺位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偶然分枝菌、戈登分枝杆菌和耻垢分枝杆菌。(3)荷菌者男女比例约为3∶2,多为15~74岁患者,其中15~54岁患者占67.3%。结论与广州市前10年相比,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率有上升趋势,感染人群年龄前移,且以致病性菌种居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建立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对1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经多重PCR方法检测筛选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结炎的病理学改变与我们所熟知的淋巴结结核的病理学改变不完全相同.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如下:(1)淋巴结内可见结节状肉芽肿形成,中央呈凝固性坏死,其中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坏死区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并可见纤维组织包裹.肉芽肿内外均可见朗汉斯巨细胞;(2)淋巴结内可见匐形性坏死,坏死旱长条状,中央部分为凝固性坏死,其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并可见纤维组织包绕;(3)淋巴结内可见星状和星芒状坏死.对初步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1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淋巴结内可见上皮样肉芽肿,匐行性坏死和星状坏死,坏死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核碎屑,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朗汉斯巨细胞;类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旱极性排列,周围并可见纤维组织或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匐形性坏死、星状和星芒状坏夕匕、中央十酪样坏死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细胞核的碎屑、在中央坏死区的周围可见类上皮细胞胞核的极性排列,是非结核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部分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37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州肺科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NTM肺病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均经菌型鉴定证实为NTM.误诊为肺结核20例(54.1%),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18例(48.6%),慢性支气管炎8例(21.6%),尘肺合并肺结核3例(8.1%),支气管哮喘、肺炎各2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37例(100.0%)、咯痰34例(91.9%)、咯血30例(81.1%).X线胸片示两侧受累者31例(83.8%),单侧者6例(16.2%),有空洞12例(32.4%).治疗结果:目前治疗已满疗程的患者29例,痰菌转为阴性者24例(82.8%).结论 NTM肺病患者病程长,症状不特异,常易被误诊为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12—2017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感染趋势、分布特征、流行状况,为湖南省NTM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7年来自湖南省14个地级市、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经BACTEC MGIT 960 法确诊为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15576例,其中男性11126例,女性4450例。分离出分枝杆菌菌株15576株(每例患者1株)。采用MPB64蛋白免疫胶体金法、对硝基苯甲酸(PNB)生长试验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与NTM的初步鉴别,应用16S rRNA、Hsp65测序法对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对NTM感染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7年NTM检出率为10.17%(1584/15576);男性NTM感染者占62.06%(983/1584),女性占37.94%(601/1584);年龄分布中,40~岁的中老年患者最多,占39.02%(618/158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6.67%(1056/1584)。2016年NTM菌种分布达24种,位列前4者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25.23%(84/333)]、脓肿分枝杆菌[24.62%(82/333)]、戈登分枝杆菌[18.62%(62/333)]、鸟分枝杆菌[16.82%(56/333)];2017年NTM菌种分布达21种,位列前4者分别为:胞内分枝杆菌[27.15%(104/383)]、脓肿分枝杆菌[22.46%(86/383)]、戈登分枝杆菌[21.15%(81/383)],鸟分枝杆菌[17.49%(67/383)]。结论 2012—2017年湖南省NTM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感染人群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以致病NTM菌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五官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五官NTM病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角膜NTM病5例、中耳NTM病6例、鼻咽NTM病2例、喉NTM病5例。收集其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眼角膜NTM患者主要表现为角膜溃疡。中耳NTM患者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流脓。鼻咽NTM以及喉NTM 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咽喉部的新生物,局部溃疡,分泌物增多。18例患者患处分泌物共分离出39株NTM,其中9例为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7例为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2例为偶发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力克菲蒺、利福布汀、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或者莫西沙星、硫酸阿米卡星、克拉霉素缓释片、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乙胺丁醇口服治疗,局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了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经治疗,18例患者皆病情好转,症状消失,病变部位愈合。结论 五官NTM病患者大部分对抗结核药物耐药,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应根据病变部位的特点与疗效及时局部加用硫酸阿米卡星;获取药敏试验结果后,通过全身联合用药和局部使用敏感药物,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对广州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NTM病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广州市胸科医院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1250份标本中搜集培养阳性的717株临床分离株,采用水溶性对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对其进行培养,以鉴别MTB与NTM,通过多靶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序,对PNB和TCH培养确定为NTM的菌株进一步行菌种鉴定,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98株NTM对18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结果717株分枝杆菌中,检出106株NTM菌株,检出率为14.4%;其中103株传代成功,传代率为97.2%(103/106)。经NTM菌种鉴定,按照构成比高低依次为脓肿分枝杆菌[34.0%(35/103)]、胞内分枝杆菌[25.2%(26/103)]、马赛分枝杆菌[20.4%(21/103)]、鸟分枝杆菌[9.7%(10/103)]、堪萨斯分枝杆菌[5.8%(6/103)]、偶发分枝杆菌[1.9%(2/103)],以及1株缓黄分枝杆菌、1株猪分枝杆菌和1株阿加普尔分枝杆菌[均占0.9%(1/103)]。98株NTM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者前3位依次为阿米卡星[93.9%(92/98)]、克拉霉素[91.8%(90/98)]和阿奇霉素[71.4%(70/98)],耐药者前3位依次为利福平[89.8%(88/98)]、左氧氟沙星[83.7%(82/98)]和亚胺培南[77.6%(76/98)]。并且NTM不同菌种对部分药物的耐药性存在种间差异。结论广州市NTM的检出率高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菌种以脓肿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克拉霉素和阿米卡星是临床治疗NTM患者的优选抗生素,应重视对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病与结核病相比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且致病菌种繁多,鉴别诊断困难,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作者就儿童NTM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以及儿童NTM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安徽省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率和人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NT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全省86个结核病门诊抽取42个调查点,连续纳入2015年9月15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涂阳疑似肺结核患者3047例,对痰标本酸性罗氏培养阳性的2652株菌株行菌种鉴定[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和早期分泌蛋白(MPB64)胶体金法]和基因测序(16S rRNA和hsp65 DNA测序),再对其中的NTM临床分离株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检测(微孔板法)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2652株培养阳性菌株经初步菌种鉴定获得122株NTM菌株,进一步经基因测序获得NTM临床分离株107株[符合率为87.70%(107/122),分离率为4.03%(107/2652)]、结核分枝杆菌12株、诺卡菌1株、污染菌2株;其中107株NTM共计分离出6种优势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65.42%(70/107)]和脓肿分枝杆菌[25.23%(27/107)]为主。NTM菌株在复治[9.26%(41/443)]、女性[6.32%(39/617)]、≥40岁[5.11%(1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情况,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市人群进行GERD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按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定义,总积分≥12分为GERD组,<12分为非GERD组,对两组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1347例对象,GERD患病率为8.76%(118/1347).男女比例为1∶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3,P>0.05).40岁以上人群GERD患病率较40岁以下人群明显增高(P<0.05).不同职业GERD患病率统计显示,商人患病率最高[17.91%(12/67)]、离退休者次之[13.48%(12/89)]、军人最低[2.94%(2/68)].GERD组中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的发生率及喉炎、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GERD组(P<0.01).年龄、肥胖、吸烟、常食油腻、进食过饱、常食辛辣食物、常进甜食、常饮咖啡、常饮浓茶和便秘等可能是GERD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建省人群GERD患病率较高,且多种因素与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绍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情况,为NTM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绍兴地区2017年临床分离的972株分枝杆菌,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胶体金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NTM的初步菌种鉴定,结果106株为NTM,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106/972),对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 DNA微阵列芯片法进行NTM菌种鉴定。结果 106株NTM菌株经DNA微阵列芯片法鉴定,共有14个菌种,其中菌株数量前3位的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55株(51.89%)]、鸟分枝杆菌[19株(17.92%)]、堪萨斯分枝杆菌[13株(12.26%)]。其余分别为:龟-脓肿分枝杆菌[4株(3.77%)]、瘰疬分枝杆菌[3株(2.83%)]、戈登分枝杆菌[3株(2.83%)]、土分枝杆菌[2株(1.89%)]、其他[7株(6.60%)]。结论 2017 年绍兴地区NTM 临床分离率占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10.91%;NTM种类多,以胞内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为主要流行菌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了解近20年来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与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0年福建省食性寄生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或综述或病例报道),根据文献资料,对诊断病例或调查病种按论文发表时间、刊物类型、发病或调查地点、感染发病因素等进行分类排序,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根据病种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论文93篇,其中病例报道79篇,专项调查报道14篇.各种类食源性寄生虫病例1 187例,涉及食源性寄生虫种类11种,其中列前5位的寄生虫种依次为并殖吸虫(肺吸虫,147例)、猪带绦虫及囊尾蚴(492例)、曼氏迭宫绦虫及裂头蚴(57例)、广州管圆线虫(38例)及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20例),合计854例,占总病例数的71.95%.前10年(1989-1999)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为7种,病例数为549例,占46.25%;后10年(2000-2010)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11种,病例数为638例,占53.75%.男性784例,占总病例数的66.05%,女性403例,占33.95%;<20岁组298例,占总病例数的25.12%;20~40岁组635例,占53.49%;40岁以上组254例,占21.39%.感染因素为生食或半生食相关食物. 结论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病例呈连续性,散在性和动态变化趋势.感染与食入未经熟透的相关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