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儿校正24 月龄内生长轨迹,以了解早产儿的生长趋势和规律。方法基于互联网+ 随访系统建立早产儿随访数据库,纳入2018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3 188 例早产儿,收集其出生及校正1、3、6、 12、18、24 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数据。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绘制生长曲线,并与21 世纪国际胎儿和新生儿生长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Consortium for the 21st Century,INTERGROWTH-21st)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的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曲线均在校正6 月龄内快速上升,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按实际月龄比较,各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身长曲线在实际9 月龄后逐渐与WHO 曲线重合(P=0.082),<32 周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则一直落后于WHO 曲线(P<0.001)。校正月龄后,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的体格生长曲线基本重合(P>0.05)。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曲线均低于INTERGROWTH-21st 标准和WHO 标准(P<0.05)。结论早产儿在校正6 月龄内体格增长速度较快,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胎龄越小,体重和头围追赶的时间越长。应重点关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体格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7家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且住院时间≥28 d诊断为BP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和BPD严重程度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胎龄段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 结果 2年间17家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共2 603例,诊断BPD的961例,BPD发生率为36.92%(961/2 603),中重度发生率为8.64%(225/2 603),24+0~25+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56.5%(26/46),26+0~27+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31.0%(66/213),28+0~29+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16.9%(75/445),30+0~31+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22.6%(58/2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胎龄段早产儿中重度BPD危险因素不尽相同:24+0~25+6周为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26+0~27+6周为胎膜早破≥18 h、复苏正压通气、临床败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28+0~29+6周为机械通气时间≥14 d、新生儿肺炎、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30+0~31+6周为复苏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贫血(均P<0.05)。 结论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个胎龄段存在不尽相同的高危因素,对不同胎龄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将有助于减轻B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极早产儿2 339例,其中存活2 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 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 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 < 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 < 0.05)。结论 胎龄 < 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 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 < 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 < 0.05)。结论 胎龄 < 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和早期足月儿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方法 选择矫正年龄为1岁的1 2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时胎龄分为4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3+6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早期足月儿(胎龄37~38+6周)及完全足月儿(胎龄39~41+6周)。采用Gesell发展量表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各组儿童在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结果 4组儿童1岁时5大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 > 早期足月儿 > 晚期早产儿 > 早期早产儿的趋势(P < 0.05);各能区发育迟缓率也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最低,早期早产儿最高(P < 0.05)。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足月儿适应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796,P < 0.05);晚期早产儿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651、2.679(P < 0.05);早期早产儿适应能力、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4.069、3.710、3.515(P < 0.05)。结论 儿童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剂量反应效应。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应重视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的保健随访。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61例小于胎龄(SGA)和87例适于胎龄(AGA)儿脐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系数(PDW)。结果发现;早产和足月SGA儿的PLT、MPV和PDW分别低于同胎龄AGA儿的PLT、MPV和PDW;早产AGA儿的PLT比定月AGA儿低,但PDW高于足月AGA儿,MPV无明显差异。提示在骨髓生成血小板的功能方面,SGA儿可能受到抑制,而早产儿可能不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脐带延迟结扎(DCC)和脐带挤压(UCM)输血对早产儿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该试验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11月15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出生、胎龄30~33+6周早产儿46名,随机分为DCC组(23例)和UCM组(23例)。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生后0.5~1 h、(24±1)h、(48±1)h、(72±1)h超声多普勒测得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次要结局指标包括生后第1天检测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DCC组和UCM组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早产儿分别为21例和23例。DCC组和UCM组两组患儿生后各观察时间点PSV、ED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生后第1天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CC和UCM对30~33+6周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oral motor intervention,OMI)对早产儿脑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方法,将112例早产儿按胎龄分为小胎龄(30~31+6周)及大胎龄(32~33+6周)两层,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分别23、22例)和干预组(分别24、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OMI。分别于入组第1、7、14天使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进行评估,比较各组患儿脑功能发育水平。结果 OMI第7天,小胎龄干预组窄带和宽带的上界电压和电压差低于小胎龄对照组,aEEG评分高于小胎龄对照组(P < 0.05)。OMI第14天,小胎龄干预组窄带和宽带的下界电压、成熟睡眠-觉醒周期比例、aEEG及NBNA评分高于小胎龄对照组,窄带电压差低于小胎龄对照组(P < 0.05)。OMI第7、14天,大胎龄干预组窄带和宽带的上界电压和电压差低于大胎龄对照组,窄带和宽带的下界电压及aEEG评分高于大胎龄对照组(P < 0.05)。OMI第7天,大胎龄干预组NBNA评分高于大胎龄对照组(P < 0.05)。结论 OMI能促进早产儿aEEG背景活动成熟,改善行为神经表现,加快脑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出生胎龄对学龄前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来自安徽马鞍山市、浙江台州市、江苏扬州市的25 254例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根据所纳入儿童的出生胎龄,分为早产儿组(2 760例,胎龄28~36+6周)、早期儿组(6 005例,胎龄37~38+6周)、完全足月儿组(16 489例,胎龄≥39周)。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对儿童进行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评估。结果 早产儿组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等5个能区的神经行为得分较完全足月儿组低(均P < 0.05);早产儿组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4个能区神经行为得分较早期儿组低(均P < 0.05);早期儿组各能区的平均分值与完全足月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父母亲教育程度等混杂因素后,胎龄与5个发育能区(沟通、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 出生为早产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较出生为完全足月儿和早期儿的儿童低,而出生为早期儿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与出生为完全足月儿的儿童无明显差异。胎龄是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Normal values for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have not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for term and preterm neonates. Cord blood samples from 143 healthy newborns (78 full term and 65 prematur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Coulter counter. Platelet count and MPV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less than 0.05 and p less than 0.001, respectively) in term versus preterm infants, while PDW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erm infants (p less than 0.001). Platelet count and MPV correlated with gestational age, and platelet count also correlated with birth weigh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01) negative correlation of PDW with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These data represent normal reference ranges for neonates and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variation with gestational ag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检测VLBW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20例胎龄小于33周早产儿,分为26~29+6周组(64例),30~32+6周组(56例),比较两组胼胝体生长率,分析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的关系,胼胝体生长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及其与智能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2周下降,26~29+6周组患儿生后3周~、5周~及7周~纠正胎龄40周时胼胝体生长低于30~32+6周组(P< 0.05)。胼胝体长度与小脑蚓部长度之间呈性线正相关。小于胎龄儿(SGA)生后2周内胼胝体生长率较差(P< 0.05)。12例智力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5例运动发育严重异常早产儿胼胝体生长率于生后3~6周低于非严重异常组(P< 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2~6周胼胝体生长率下降,可使其发生神经运动发育严重异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后3 d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中的诊断价值,拟定不同胎龄段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龄段PCT诊断EOS的阈值。方法 纳入确诊败血症109例、临床诊断败血症215例、非败血症36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胎龄段、时龄段新生儿PCT水平诊断EOS的最佳阈值,比较PCT与血培养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诊组中胎龄<34周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胎龄≥ 34周患儿(P < 0.05)。胎龄≥ 34周患儿在不同时龄段<12 h、12~<24 h、24~<36 h、36~<48 h、48~<60 h、60~72 h,PCT诊断EOS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588、4.960、5.583、1.710、3.570、3.574 ng/mL,灵敏度分别为0.688、0.737、0.727、0.732、0.488、0.333,特异度分别为0.851、0.883、0.865、0.755、0.930、0.900。生后36 h内PCT的曲线下面积较血培养大(P < 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胎龄≥ 34周)及足月儿在PCT诊断EOS时可采用共同的标准,但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需单独考虑。PCT诊断不同时龄段EOS患儿有不同的最佳诊断阈值,生后36 h内PCT在EOS中的诊断价值比血培养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对早产儿生后1年内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出生胎龄 < 34周,并完成纠正胎龄40周及3、6、12月龄神经行为发育随访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BPD组(n=23)和非BPD组(n=27),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的神经行为发育结果。结果 BPD组与非BPD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Gesell发育量表中,BPD组纠正胎龄3、6、12月龄时精细动作、适应性行为、社交行为能区发育商(DQ)及总DQ低于非BPD组(P < 0.05);两组患儿纠正胎龄6月龄时言语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12月龄(P < 0.017),纠正胎龄6月龄时社交行为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3月龄(P < 0.017),纠正胎龄12月龄时适应性行为能区DQ高于纠正胎龄3、6月龄(P < 0.017)。Bayley发育量表Ⅱ中,两组患儿各时点智力和运动发展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纠正胎龄3月龄时智力发展指数高于纠正胎龄6、12月龄(P < 0.001)。结论 BPD早产儿在生后1年内较非BPD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落后,临床需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16例胎龄27~36+6周早产儿纳入研究, 对所有早产儿生后 6 h 内aEEG进行评分; 依据BIPI诊断结果将116例早产儿分为BIPI组(n=63)和非BIPI组(n=5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依据aEEG检测结果再将116例早产儿分为aEEG正常组(n=58)和aEEG异常组(n=58), 对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BIPI组中aEEG异常52 例(83%); 非BIPI组中aEEG 异常6例(11%), 两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产儿依据胎龄27~33+6周和34~36+6周进行划分, BIPI组aEEG评分明显低于同胎龄非BIPI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EEG异常组与aEEG正常组在胎龄、出生体重、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相一致, 提示aEEG有助于BIP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因13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晚期应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应用组和晚期应用组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胎龄、入院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起始日龄和撤除日龄小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之间入院时呼吸支持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家庭氧疗率显著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出院时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应用咖啡因可显著缩短咖啡因应用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游离肉碱(FC)浓度,为制定早产儿FC补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 3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GA)分为超早产(EPTB,GA<28周)组(n=39)、极早产(VPTB,28≤GA < 32周)组(n=405)、中期早产(MPTB,32≤GA<34周)组(n=507)、晚期早产(LPTB,34≤GA<37周)组(n=2 417);根据出生体重(BW)分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BW < 1 000 g)组(n=36)、极低出生体重(VLBW,1 000 g≤BW < 1 500 g)组(n=387)、低出生体重组(LBW,1 500 g≤BW < 2 500 g)组(n=1 873)、正常出生体重(NBW,2 500 g≤BW≤4 000 g)组(n=1 072)。于生后72 h~7 d内采血进行FC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EPTB、V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MPTB、LPTB组(P < 0.05),M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LPTB组(P < 0.05);胎龄越小,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ELBW、V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LBW、NBW组(P < 0.05),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NBW组(P < 0.05);出生体重越低,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结论极/超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血FC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