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香茶菜属[Rabdosia(Bl.)Hassk]为唇形科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以南方诸省区种类较多。香茶菜属植物在民间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和治疗各种肝炎功效,其中抗肝炎作用显示该类植物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就香茶菜植物单味药和复方中药的保肝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研究香茶菜植物提供参考。1香茶菜属植物药理活性作用1.1三叶香茶菜抗急性肝损伤作用三叶香茶菜为唇形科植物牛尾草[Isodon ternifolia(D.Don)Kudo],是广  相似文献   

2.
底雪梅 《安徽医药》2015,19(12):2255-2258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总结。毛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的百余种单体化合物,主要是二萜类化合物,另外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等;毛叶香茶菜的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等作用。毛叶香茶菜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两种二萜成分——香茶菜甲素、大叶香茶菜丙进行结构改造,观察它们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香茶菜甲素酰化物(Ⅱ)能显著提高抗菌作用,比原化合物提高2~3倍;大叶香茶菜丙水解物(Ⅴ)能显著提高细胞毒活性,比原化合物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4.
问与答     
毛叶香茶菜、大叶香茶菜及溪黄草三种草药如何鉴别,其应用如何? 三种草药鉴别共同点: (1)属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2)多年生草本;(3)茎方形;(4)叶对生;(5)花二唇形,二强雄蕊;(6)子房4裂;(7)果实为小坚果。  相似文献   

5.
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灌木或半灌木。该属植物现有 96种 (不包括变种 )。根据多方资料统计 ,香茶菜属约有 30种原植物在民间作药用。具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1〕。关于1986年以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作用已有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6.
虫牙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广西产的虫牙药Isodon ternifolius (D.Don) Kudo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9个单体成分,经鉴定其中两个为新的二萜化合物,命名为牛尾草甲素、乙素(isodoternifolinA,B),光谱数据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甲素的结构为6β,11α,15β-triacetoxy-7β-hydroxy-7α,20-epoxy-entkaur-16-ene,乙素的结构为11αacetoxy-6β,7β.15β-trihydroxy-7α,20-epoxy-entkaur-16-ene。其它成分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乌苏酸(urso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胡萝β甙(β-sitosterol-β-D-glucopyranoside),6-甲基-三十二烷烃(6-methyldotriacontane),细叶香茶菜甲素(sodoponin)和细叶香茶菜乙素(ternifolin),其中6-甲基-三十二烷烃是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T.Fujita等最近从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Miguel)Hara]的叶中分离出两个抗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A和B(longikaurin A和B),并测定了结构。本文继续报导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四个抗菌活性的新二萜——长管香茶菜素C、D、E和F。这四个化合物对Subutilis ATCC6633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  相似文献   

8.
<正> 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木,半灌木和灌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肝脓疡、毒蛇咬伤、心内膜炎等。我国的本类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产。在我省的资源也较为丰富,民间应用也较多。但目前仍未见关于我省产香茶菜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研究了采于泰山的内折香茶菜的药理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Forskolin为一类具有显著强心与降压作用的二萜类化合物。已知唇形科锦紫苏属 (Coleus)和香茶菜属(Plectrathus)的植物含有松香烷型二萜类成分。作者为寻找唇形科中含Forskolin的植物,对生长于印度及斯里兰卡等地的锦紫苏属和香茶菜属的13种植物用TLC及GLC方法(可检出干燥植物中1×10~(-4)%的Forskolin)进行筛选,发现在C.forskohlii Briq中含有Forskolin,含量约为植物全革干重的0.05%、根干重的0.1%。  相似文献   

10.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二萜化合物,作者曾报道从小叶香茶菜Rabdosia parvifolia叶中分得两个对映-异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又分得两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parvifoline A(1)和parvi-foline B(2),以及一个已知二萜:rabdoloxin B(3)。  相似文献   

11.
该剂由毛叶香茶菜 Isodon.japonicus(Burm.f.)Hara、甜茶(sweet tea)、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提取物组成。取6~8周龄 Wistar 雄性大鼠(体重160~240g)的动脉样本于胶原凝胶中培养。然后将毛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与动脉样本一起培养。结果表明:毛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血管生成作用为0,显示其有很  相似文献   

12.
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 C. Y. Wu et H. w. Li)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四川西南部生长丰富。它的化学成分过去未曾研究过。作者现在报道从该植物的叶分离到一个新的二萜,命名为柔茎香茶素A(flexicaulin A)1和两个已知二萜,鄂西香茶菜素A(henryin A)5和香茶菜星B(rabdoloxin B)6。结构是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的。柔茎香茶菜(采自四川冕宁县)干叶(11.5kg),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蒸去乙醚得一绿色残物,溶于甲醇,加活性炭(100g)回流1h,过滤(×3),滤液蒸发至1/3体积,过滤,得50g黄色粉末。甲醇蒸干得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尾叶香茶菜丙素(Kamebakaurin)对HepG2/ADM(肝癌细胞耐阿霉素耐药株)细胞体外活性.方法 通过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法)测定尾叶香茶菜丙素和阿霉素(ADM)对HepG2/ADM细胞的生长活力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尾叶香茶菜丙素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验尾叶香茶菜丙素对HepG2/ADM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通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PTEN-AKT信号通路.结果 尾叶香茶菜丙素对HepG2/ADM细胞的IC50值为62.96μmol/L,ADM在1 mg/mL(184μmol/L)只有26.5%抑制率,说明HepG2/ADM细胞耐药株对尾叶香茶菜丙素敏感度高于阿霉素;尾叶香茶菜丙素诱导肝癌细胞HepG2/ADM细胞的凋亡,阻滞细胞在G2期,且呈浓度依赖性;尾叶香茶菜丙素具有抑制HepG2/ADM细胞穿过小室的能力和平板愈合能力,显示尾叶香茶菜丙素可抑制其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显示尾叶香茶菜丙素通过抑制MDR1和PENT-AKT通路发挥以上功能.结论 尾叶香茶菜丙素抑制MDR1蛋白表达从而逆转HepG2/ADM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抑制PENT-AKT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HepG2/ADM细胞的凋亡并抑制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翘  潘超美 《今日药学》2012,22(1):21-24
目的 通过对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这4种植物的外观形态进行观察比较,根据实验结果编制出不同的检索表,以求快速、准确地将4种植物进行鉴别.方法 用肉眼以及显微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4种植物的外观形态有相似之处,亦有一些明显的差异,通过这它们的差异,编制出各种检索表,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这4种植物.  相似文献   

15.
大叶香茶菜[Rabdosia macrophylla(Migo)C.Y.Wu et H.W.Li]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其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寻找抗癌活性成分,我们从中分得十一种成分,通过体外肝癌细胞培养、抑菌试验和动物瘤谱筛选,证明丙、己、庚、辛、11号等二萜具有抗癌和抑菌活性。根据物理常数及光谱分析证明丙、戊、己分别为冬凌草素即Oridonin、β  相似文献   

16.
狭叶香茶菜二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叶香茶菜(Rabdosia angustifolia(Dunn)Hara)其叶味极苦,民间作消炎、清热、健、胃药使用。我们从云南丽江地区产狭叶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离得三个单体,其中二个为已知化合物isodonal(V)和β-谷甾醇,另一个经鉴定其结构与Kubo由shikodonin得到的衍生物O-methylshikodonin相同,但这是从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又一个具螺断贝壳杉烯(spirosecokaurene)型骨架的化合物,命名为狭叶香茶菜素(angustifolin)(1)。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V)对体外Hela细胞和ECA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体内ECA和S_(180)等肿瘤模型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另文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Rabdosia)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各地,在我国约有90余种,除新疆、青海及内蒙古外,几乎遍布全国。该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抗肿瘤、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民间常作为清火、抗癌、消炎和抗菌药来应用。二萜类是香茶菜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弯锥香茶菜Isodon loxothyrsa地下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Sephadex LH-20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弯锥香茶菜的地下根茎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Ⅰ)、蒲公英甾醇(Ⅱ)、β-谷甾醇(Ⅲ)、棕榈酸(Ⅳ)、6,12,15-三羟基-5,8,11,13-松香四烯-7-酮(Ⅴ)、咖啡酸甲酯(Ⅵ)、胡萝卜苷(Ⅶ)、迷迭香酸甲酯(Ⅷ)、2α-羟基乌索酸(Ⅸ)、3-(3',4-二羟基苯基)-(2R)-乳酸甲酯(Ⅹ).结论 所有的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5,(33):4724-4726
目的: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冬凌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 GEL-CHP 20P、Sephadex LH-20柱和重结晶技术对冬凌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冬凌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ζ-甲基-5α-羊毛甾烷-25-酮(1)、Maoyecrystal F(2)、瘿花香茶菜甲素(3)、β-谷甾醇(4)、胡萝卜苷(5)、二十七酸(6)、冬凌草甲素(7)、冬凌草乙素(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化合物6为首次从冬凌草中分离得到;本研究为冬凌草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蓝萼甲素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m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1]。研究证明不同浓度的蓝萼甲素可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如肝癌BEL-7402细胞株[2]、卵巢癌HO8910细胞株[3],然而,蓝萼甲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