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楠 《山东医药》2010,50(26):46-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64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作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组)的43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组)的438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组)的21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组)的210例进行对照。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试产285例,成功210例(成功率73.7%),RCS率67.59%。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VBNC组相比,P均〉0.05。RCS组产后出血量较VBAC、PCS组高(P均〈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分娩方式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2年10月42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29例和阴道分娩组13例,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年龄、孕次、病程及分娩期间产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产后血清FT3、FT4。和TSH水平。结果两组产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孕次、病程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P〈O.05);剖宫产组分娩过程中心率、血压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P〈0.01),SaO2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FT3、FT4和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P〈0.01)。结论剖宫产方式分娩对妊娠合并甲亢产妇更接近于生理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方式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4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34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将人性化服务方式贯穿分娩全程,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两组产妇均为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比较两组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产程及第一、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产时人性化服务可满足产妇的需求,有效的缩短产程,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侯美芹 《山东医药》2014,(24):54-55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41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的分娩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并以380例非瘢痕子宫妊娠的剖宫产者作为对照。结果 41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者中,选择阴道试产46例(11.08%)、剖宫产369例;阴道试产者中转剖宫产13例,试产成功率71.74%;与阴道试产者比较,瘢痕子宫剖宫产者产后出血多、住院时间长、新生儿窒息率高(P均〈0.05)。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比较,瘢痕子宫最终剖宫产分娩者手术及住院时间长、产后出血量大,产褥病率、切口不良愈合率、新生儿窒息率高(P均〈0.05)。结论对有阴道试产指征的瘢痕子宫患者再次足月妊娠患者可行阴道分娩,应尽可能降低二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黔南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尿失禁情况调查表对黔南地区成年女性254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尿失禁患病率为33.46%(85/254),〉40岁者患病率为45.28%,〈40岁者为30.35%,P〈0.01;分娩地点为医院者患病率为28.71%,家中者为49.15%,P〈0.05。阴道分娩者患病率为37.50%,剖宫产者为3.33%,P〈0.05。产次0~3次者为27.40%,≥4次者为71.42%,P〈0.05。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者为31.93%,≥3 500 g者为56.25%,P〈0.05。结论黔南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与患者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地点、产次以及新生儿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足月产妇分娩发动前后蜕膜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NKT)细胞的构成变化,并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正常孕足月孕妇分为分娩发动经阴道分娩组(分娩组)32例和分娩未发动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组(剖宫产组)34例,分离蜕膜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的构成变化;另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后Th1/Th2平衡变化。结果分娩组蜕膜中NK、NKT细胞比例均低于剖宫产组(P〈0.01),而外周血中NK、NKT比例均高于剖宫产组(P〈0.01)。分娩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后Th1细胞比例高于剖宫产组(P〈0.01),Th2细胞比例与剖宫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娩发动后NK、NKT细胞在体内重新分布,机体存在Th1偏倚,推测母胎界面的免疫变化与分娩发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山东医药》2011,51(38):75-7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100例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妇和100例羊水正常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组胎儿宫内窘迫34例、羊水污染37例,对照组分别为10、13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污染发生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82例行剖宫产、1例行阴道助产、17例正常分娩,对照组分别为46、2、51例,两组剖宫产率相比,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3.4±0.9)k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9.7±1.2)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9.9±0.9)分;对照组分别为(3.3±0.6)kg、(9.4±0.9)分、(9.7±0.7)分,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剖宫产率有影响,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的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6-08在该院接受分娩的10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2例和剖宫产组58例。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析影响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因素。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分娩后经阴道分娩组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两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发生率和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为(234.45±15.42)ml,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385.62±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胎儿重量、产前体重指数(BMI)和阴道分娩史是影响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较高,且预后较好。距上次剖宫产时间、胎儿重量、产前BMI和阴道分娩史是影响瘢痕子宫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随机抽取2008-01~2009-09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5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5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行再次剖宫产(RCS)125例(其中择期剖宫产112例,阴道试产改行剖宫产13例),占80.13%;阴道试产(TOL)44例,占28.21%,试产成功率为70.45%;阴道分娩(VBAC)31例,占19.87%.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分别为(175.7±4.0)ml和(85.5±8.5)ml,平均住院天数RCS组较VBAC组相对较长,分别为(8.20±1.58)d和(3.20±0.42)d,医疗费用RCS组较VBAC组为高.结论 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者,不一定选择剖宫产作为绝对指征,如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先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减少母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方法对该院近3年来收治的1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试产组(观察组)48例和择期剖宫产术组(对照组)120例。对比分析两种分娩方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48例阴道试产成功42例,成功率为87.5%,未发现子宫破裂现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阴道分娩具有无术后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符合试产条件下实施阴道分娩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和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3~2017-03该院瘢痕子宫产妇422例,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其中阴道分娩组210例,剖宫产组212例,对阴道试产成功率、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试产成功率为80. 77%。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在严格控制阴道分娩指征下通过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霞 《山东医药》2009,49(38):74-74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9例再次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观察组)为首次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40例(对照组)首次剖宫产为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结果再次剖宫产中发现腹腔粘连程度:观察组0级16例,Ⅰ级15例、Ⅱ级32例、Ⅲ级12例、Ⅳ级5例;对照组分别为14、13、11、2、0例,两组粘连程度相比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328.8±70.5)ml,对照组(179.9±70.4)ml,两组相比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54.3±18.3)min,对照组(42.5±15.8)min,两组相比P〈0.05。结论首次腹部横切口剖宫产与纵切口剖宫产相比,再次开腹难度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孕妇课堂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敏  颜晓华 《山东医药》2009,49(38):75-76
目的观察开展孕妇课堂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46例孕妇,对照组258例孕妇,均于产前进行剖官产分娩认识的问卷调查,观察组产前接收孕妇课堂教育,对照组不接受。结果观察组对剖宫产分娩认识正确110例,部分正确114例,不正确22例;对照组分别为74、123、61例。两组孕妇对剖宫产认识正确程度相比,P〈0.05。观察组社会因素剖宫产30例(12.19%),对照组70例(27.13%),两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相比,P〈0.05。结论开展孕妇课堂教育有助于孕妇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进入产程后的影响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0月我院行分娩镇痛的2500例产妇与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正常分娩的产妇25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25min均无腹痛。第一产程活跃期平均需时(211±92)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248±92)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平均需时(53±13)min,与对照组平均需时(52±15)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产后出血量平均为(212±72)ml,与对照组平均(215±71)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无不良影响,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镇痛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孙黎霞 《山东医药》2014,(41):94-95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廊坊市广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足月孕产妇,按照分娩镇痛时机分为研究组(潜伏期镇痛)和对照组(活跃期镇痛)各5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对比两组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动阻滞情况、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分娩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及缩宫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分娩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研究组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1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器械分娩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潜伏期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产程潜伏期采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进行镇痛,疗效确切,且可以明显缩短潜伏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初产妇53例,其中阴道分娩32例(A组),选择性剖宫产21例(B组),分别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6个月用盆腔器官脱垂(POP)量化分期(POP-Q)分度法评测其POP程度。≥I度者为患病者。结果A组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时POP患病率分别为34.38%、68.75%、62.50%,与妊娠晚期比较,产后3、6个月患病率增加(P〈0.05),以产后3个月时POP患病率最高(P〈0.05)。B组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时POP患病率分别为33.33%、38.10%、28.57%,与妊娠晚期比较,患病率增加不显著(P〉0.05)。B组产后3、6个月时的POP患病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盆底组织均有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早期POP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谷茂红  徐友娣 《山东医药》2011,51(30):30-31
目的观察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无临床感染症状的PROM孕妇100例,根据破膜时间〈12 h、≥12 h分为A、B组,各50例。选取同期100例同期入院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A组经阴道分娩36例,B组34例,对照组79例,其余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入院时即用ELISA方法测定三组血清CRP,并于分娩时取胎盘送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为(7.6±0.9)mg/L,A、B组分别为(96.3±2.87)、(102.64±2.49)mg/L A、B组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相比,P均〈0.01。对照组病理诊断为胎盘绒毛膜羊膜炎12例、A组41例、B组50例,三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2%、82%、100%,A、B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CRP水平与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PROM产妇血清CRP高于正常,检测孕妇血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PROM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择期引产干预与自然临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足月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4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择期引产组231例,自然临产组191例。对比两组孕(产)妇终止妊娠前血糖值、分娩方式及围生儿并发症。结果择期引产组血糖控制满意率为88.7%,显著高于自然临产组的74.3%;空腹血糖为(5.1±0.8)mmol/L,餐后2 h血糖为(6.3±0.6)mmol/L,分别低于自然临产组的(5.7±1.0)mmol/L和(6.8±1.2)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择期引产组剖宫产率为59.7%,自然临产组为5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前者以胎儿窘迫为剖宫产指征者比例显著低于后者,以患者自身要求行剖宫产者比例显著高于后者(P0.01)。择期引产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自然临产组的22.5%(P0.01)。结论择期引产干预有助于稳定孕(产)妇血糖,但对降低剖宫产率无明显作用,但可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所致剖宫产率,有助于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江鸿  陈国伟 《山东医药》2009,49(26):76-76
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者共15423例,其中有30例行急症子宫切除。现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30例子宫切除者的年龄为25—41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26例。产时平均孕周37.5周。25例剖宫产术后无法止血,3例阴道分娩后出血不止(其中1例阴道分娩并发羊水栓塞,于产后2h行子宫切除术),2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出血不止。  相似文献   

20.
李慧霞  卢金香 《山东医药》2011,51(46):113-114
目的观察普贝生阴道给药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方法对90例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5分患者行普贝生引产(观察组),并与同期行缩宫素引产的90例同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给药至临产时间、分娩结局。结果用药后观察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0.0%,用药至临产时间为(7.34±3.21)h;对照组分别为33.3%、(13.48±7.26)h(P〈0.01)。观察组经阴分娩74例(82.2%),剖宫产16例(17.8%);对照组分别为56(62.2%)、34(37.8%)例(P均〈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P均〉0.05。结论普贝生阴道给药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