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云  邵肖梅  梅镇彤  周文浩 《中华儿科杂志》2001,39(7):394-397,W001
目的探讨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雄性SD大鼠51只,其中36只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吸入氧体积浓度为(8.0±0.5)%的氮氧混合气体,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模后的大鼠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大鼠15只(假手术动物).采用早期触摸(neonatalhandling)和丰富环境(enrichedenvironment)刺激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0d,干预结束后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悬吊试验、行走试验)和行为检测(三等分迷宫试验)以判断干预效果.结果非干预组大鼠分辨学习能力较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差(P<0.01),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训练次数分别为非干预组(45±9)次、干预组(27±5)次、正常对照组(24±8)次;非干预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低于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悬吊试验时间分别为非干预组(15±3)s、干预组(22±4)s、正常对照组(36±6)s;行走试验时间分别为(7.0±1.1)s、(4.0±0.8)s、(4.0±0.5)s;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大鼠大脑皮层死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5.7±8.9)%和(39.1±10.9)%,海马部位分别为(38.5±6.3)%和(39.3±10.4)%,干预组与非干预组脑损伤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损伤大鼠行为检测结果与海马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915,P<0.01);悬吊试验和行走试验结果与皮层损伤程度相关(r分别为-0.75、0.606,P<0.01、<0.05).结论环境刺激可改善HIBD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和分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狼疮肾炎患儿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狼疮肾炎(LN)时肾小球内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甲基氢化泼尼松(MP)对肾小球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原位凋亡检测和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对12例LN(7例用激素前肾穿刺,5例行MP冲击后肾穿刺)、9例非LN(未用激素)和7例正常对照的肾活检标本进行了肾小球细胞凋亡和FasmRNA表达强度的测定.结果(1)在未用激素的病例中,LN肾小球凋亡细胞数、凋亡细胞与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及Fas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非LN组(分别为0.37±0.12,2.06±0.99,P<0.01;0.20±0.11,1.08±0.52,P<0.01;0.39±0.16,2.12±1.01,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2)在LN中,用激素组肾小球凋亡细胞数、凋亡细胞与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及Fas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未用激素组(分别为1.12±0.45,0.37±0.12,P<0.05;0.62±0.27,0.20±0.27,P<0.01;1.43±0.52,0.39±0.16,P<0.01).(3)相关分析显示LN组肾小球凋亡细胞数与细胞总数无明显相关,而非LN组两者呈正相关(r=0.69,P<0.05);全部观察标本中肾小球凋亡细胞数与FasmRNA表达强度正相关(r=0.72,P<0.001).结论小儿LN时肾小球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凋亡机制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凋亡机制不足,致使增殖占绝对优势.甲基氢化泼尼松可通过FasmRNA表达上调,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清除LN肾小球病变中增生的固有细胞和浸润细胞,从而抑制炎症发展.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糖可导致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心肌细胞凋亡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 ,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但缺血是否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尚有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心肌缺氧损伤时是否发生心肌细胞凋亡。方法 取 2~ 4d的新生SD乳鼠心室肌进行心肌细胞培养 ,采用模拟“缺血模型” ,分不同时间段缺氧缺糖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 ,用AnnexinV 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utry ,FCM)、Hoechst/PI荧光染色镜检判断细胞凋亡。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细胞内钙、镁含量。 结果 FITC AnnexinV/PI双染色法FCW检测 ,缺氧 11.5 ,12 .5 ,13.5和 14 .5h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 (10 .7±0 .4 5 ) % ,(13.7± 0 .71) % ,(15± 0 .5 4 ) %和 (17.2± 0 .6 7) % ,比正常对照组 (3.5 7± 0 .2 6 ) %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Hoechst/PI染色计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缺氧 11.5 ,14 .5h分别为 18± 2 .4 ,2 5± 3.8高于正常对照组 3.75± 0 .96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缺氧缺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内钙含量高、而镁含量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不同时间段缺氧缺糖心肌细胞内钙、镁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缺氧缺糖模拟“缺血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Xue HM  Li WY  Guo HX  Xia Y  Chen Q  Liu Y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894-898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丙戊酸(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U937、Jurkat clone E6-1(Jurkat)、BALL-1分别分为1 mmol/L VPA组、1 mmol/L VPA+1 μmol/L zVAD-fmk组(zVAD为N-苯甲基氧化炭酰-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空白对照组,作用72 h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Bax和Bcl-xl的平均荧光指数(MFI)以及胱冬肽酶(caspase)3、8和9的含量;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作用前后P44/42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1 mmol/L VPA诱导U937和Jurkat的凋亡率分别为(75.8±4.2)%和(53.5±5.9)%,与对照组比较,P<0.01;多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全部抑制U937凋亡,凋亡率为(2.9±0.4)%;可部分抑制Jurkat凋亡,凋亡率下降至(15.4±1.4)%,与1 mmol/L VPA组比较,P<0.01.1 mmol/L VPA未能诱导BALL-1凋亡(P>0.05).VPA对3种细胞内Bcl-2、Bax和Bcl-xl无明显影响.VPA作用后U937中caspase-3水平由(14.09±1.19)%上升至(32.30±2.47)%,caspase-8水平由(4.58±1.41)%上升至(86.47±3.26)%,均P<0.01,caspase-9变化不显著.Jurkat中caspase-3由(12.01±1.63)%上升至(35.56±0.27)%,caspase-9由(13.89±1.71)%上升至(75.89±4.08)%,均P<0.01,caspase-8变化不显著.BALL-1中caspase-3 略有减少,P<0.05.VPA作用后3种细胞均表现为P44/42MAPK蛋白总量及磷酸化水平下降,P<0.01.结论 VPA通过激活caspase-3和caspase-8诱导U937凋亡;诱导Jurkat凋亡时涉及caspase-3、9的活化;抑制P44/42MAPK通路是VPA诱导凋亡的另一机制.VPA并非通过改变细胞中Bcl-2等的含量造成上述细胞凋亡.高表达Bcl-2可对抗VPA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AH)兔模型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以及基因bcl-2、Bax、Fas、FasL和Caspase-3在左室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呼吸机建立急性缺氧肺动脉高压兔模型,分为对照组(n=10)和缺氧PAH组(n=20),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兔模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并运用免疫组化及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基因bcl-2、Bax、Fas、FasL和Caspase-3在左室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缺氧PAH组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17±3),明显高于对照组(2±0.3);缺氧PAH组左室心肌Bax、Fas、FasL和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PAH组左室心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呈弱阳性。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急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发展,急性缺氧性PAH发生后,促凋亡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在左心室的平衡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HIE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及丹参的保护作用,用生后七日SD大鼠制成HIE模型,在模型后不同时刻检验脑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动态变化,利用丹参进行实验性治疗.结果显示(1)HIE后2小时MDA显著升高(1.71±0.19,P<0.01),12小时达高峰(1.97±0.29,P<0.01),72小时后恢复正常(1.32±0.09,P>0.05);GSH-PX2小时显著降低(1.29±0.43,P<0.01),以后渐升高,但48小时(2.22±0.81)与对照组(3.34±0.34)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72小时恢复正常(2.45±0.90,P>0.05);丹参治疗组MDA显著降低(1.39±0.37,P<0.01),GSH-PX显著升高(2.42±0.62,P<0.05).表明脑组织内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减弱参与HIE的发病机制,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脑组织水肿、出血及坏死,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 CD4+ T细胞表面 IL-2R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白介素 -2受体( 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的表达对临床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意义,用全血法标记 CD4+ T细胞表面 IL-2R三条肽链 CD25、 CD122和 CD132,借助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 1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和 17例细菌感染足月新生儿(感染组)治疗前后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并将对照组和感染组首次样本结果及感染组治疗前后样本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新生儿脐血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较低,分别为 3.84%± 3.61%、 0.74%± 0.53%和 12.70%± 8.54%,与治疗前感染组 (分别为 9.89%± 9.66%、 5.79%± 11.14%和 21.78%± 11.34%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细菌感染组治疗后新生儿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的表达量为 11.11%± 7.06%、 6.35%± 6.23%和 27.41%± 17.19%,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提示 CD25、 CD122和 CD132在脐血 CD4+ 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细菌感染组治疗前 CD4+ T细胞表面 CD25、 CD122和 CD132表达的升高,表明 CD4+ T细胞活化,故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将 CD25、 CD122和 CD132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Qiu Y  Wu J  Fang XY  Lin Z  Wu BY  Cai RY  Xu XY  Zheng H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9):688-692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 PS)、E选择素(E-selectin, ES)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寻找其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伤之间直接关系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放免法检测36例川崎病(KD)患儿、20例发热疾病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PS、ES、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并将KD患儿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根据初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48小时是否热退分为IVIG有效组与IVIG无效组.结果 KD患儿组的PS、ES急性期[ (211±28、186±14)ng/ml ]、亚急性期[(238±27、151±13)ng/ml]和恢复期[(198±21、100±9) 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102±36、72±1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PS仍维持较高水平,但IVIG有效组PS、ES下降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AL组PS、ES[(281±78、210±52)ng/ml]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217±15、108±10)ng/ml,P<0.01 ],IVIG有效组PS、ES水平治疗后2周比治疗后1周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IVIG无效组PS水平治疗后2周仍高于治疗后 1周,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IVIG无效组与IVIG有效组PS水平未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IVIG无效组PS、ES水平仍显著高于IVIG有效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PS的高峰期在亚急性期.KD患儿急性期TXB2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亚急性期与正常组、CAL与NCA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TXB2水平迅速降低;6-KPGF1α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2周仍未达正常水平,CAL与NCA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热疾病组急性期PS、ES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KD组患儿ES与CRP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r=0.79 ,P<0.01),发热疾病组ES与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KD组患儿PS与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r=0.75 ,P<0.01),发热疾病组PS与PTL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S、ES水平在KD患儿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升高可能在川崎病患儿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PS、ES具有预示KD患儿CAL潜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IL-6、TNF-α与NO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与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于生后第1天(24小时内)、3天与7天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外周血IL-6、TNF-α与NO水平的变化。结果 HIE患儿和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2.6±24.5)和(80.2±29.4)ng/L(两者比较P<0.01),TNF-α分别为(1.18±0.31)和(0.91±0.30)μg/L(P<0.01),NO分别为(70.3±32.7)和(89.2±35.9)μmol/L(P<0.05),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至生后1周IL-6、TNF-α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NO则逐渐增高,至生后1周超过对照组水平(P<0.01)。结论 HIE患儿外周血IL-6与NO水平减低,TNF-α水平升高,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本研究为HIE的免疫学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Xin Y  Chu GL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68-571
目的研究caspase-1及其底物之一白细胞介素(IL)-18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11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HIBD 3、8、24 h、3、6和14 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采用RT-PCR 方法检测caspase-1和IL-18 mRNA在HIBD后脑皮层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另外8只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对照组有caspase-1 mRNA少量表达(0.2918 ± 0.0809),HIBD 24 h组其水平开始增加(0.5222 ± 0.0941,与对照组比较P<0.01),6 d达高峰(0.7886 ± 0.0480,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 此后下降,但HIBD 14 d (0.5314 ± 0.1272)仍可检测出.对照组IL-18 mRNA水平为0.3218 ± 0.0466,HIBD 24 h至6 d其表达逐渐增加(24 h 0.5823 ± 0.0740; 3 d0.6976 ± 0.1073; 6 d 0.9110±0.0647,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并达高峰(HIBD 6 d组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HIBD后IL-18 mRNA的表达在时间上与caspase-1具有紧密相关性(r=0.871,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在HIBD 1~6天逐渐加重.结论 HIBD后caspase-1和IL-18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与光镜观察到的脑损伤进展的时间框架吻合,提示它们均参与了新生鼠HIBD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