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彩超诊断川崎病(KD)并探讨受累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病变。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154例川崎病患儿,测量冠状动脉及分支直径,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瘤、斑块、血栓和动脉狭窄,计算心功能,测量心包积液和瓣膜返流。并于治疗后7d、15d、30d复查。结果 在受检的15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损害的共79例,其中单纯左冠状动脉病变56例,双支病变16例,7例单纯右冠状动脉病变。16例发生冠状动脉瘤及6例血栓形成;1例动脉瘤回缩后左冠脉轻度狭窄。79例冠脉受累者中发生远端分支病变者18例。本组冠状动脉受累者早期均出现轻、中度二尖瓣或三尖瓣返流,37例合并心包积液,8例左心一过性扩大及心功能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早期观察冠状动脉病理改变,应用Sequoia Intamural技术有助于研究冠脉远端病变,评价KD冠脉病变发展及演变进程。认为尽早联合使用阿斯匹林与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可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19例发热伴皮肤或粘膜改变的病人进行早期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9例中3~5天内发现冠状动脉扩张9例,冠状动脉瘤5例。结论对疑似川畸病的不典型病例宜尽时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于早期接受正确治疗,减轻或终止冠脉的继续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中的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38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经超声心动图检查2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病变发生率52.63%,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6例(80.00%),包括左冠状动脉扩张11例(68.75%),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12.50%),双侧冠状动脉扩张3例(18.75%);冠状动脉瘤4例(20.00%),其中左冠状动脉瘤3例(75.00%),右冠状动脉瘤1例(25.00%)。合并二尖瓣反流6例(15.79%),合并心包积液3例(7.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诊断川崎病,并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给予及时指导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川崎病患儿发病不同阶段的彩色超声诊断,重点分析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结果初发病例中,发现冠状动脉扩张(CAD)86例(82.69%),冠状动脉瘤(CAA)10例(6.92%),巨大冠状动脉瘤(BCAA)2例(1.92%),冠状动脉血栓或狭窄6例(5.77%),随着病程进展及治疗,CAD和CAA比例逐渐下降,而冠状动脉血栓和狭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利用彩色超声诊断及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准确、方便、安全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发烧患儿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协助川崎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方法重点在大血管短轴切面观察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左旋支近端。结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41例(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对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川崎病患儿按常规心脏扫查,重点在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上,仔细观察冠状动脉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儿中有35例属于正常范围,19例冠状动脉内径及管径回声有不同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倪锐志  李佐才 《云南医药》1998,19(5):343-344
本院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期间做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3368例,发现主动脉瓣返流(AR)304例,相对患病率为90%。本文对AR的病因及返流情况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304例AR中,男184例,女120例,年龄11~90岁,平均51?..  相似文献   

8.
陈梦宇 《上海医药》2014,(20):22-2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25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改变的表现。结果:25例患者中,14例冠状动脉内径正常,但管壁回声增粗、增强;8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形成;1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的声像图特征为:(1)冠状动脉内径正常,血管壁回声增粗增强,内膜毛糙不平整;(2)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厚增强、管壁变窄;(3)冠状动脉轻度扩张,管壁回声不均匀增粗增强;(4)冠状动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东平 《首都医药》1999,6(3):53-53
应用超声技术诊断小儿川畸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使不具备冠状动脉造影的医院通过超声诊断川畸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小儿重症肺炎时心脏右房室返流的现象与特点,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例小儿重症肺炎进行心脏检测.结果小儿重症肺炎时心脏大小瓣膜形态及位置正常,56例中出现右房室返流47例,发生率83.8%.右房室返流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返流表现为:(1)从瓣口向右心房的反向血流信号,为"五彩"镶嵌血流,返流方向可垂直亦可斜向房间隔或右房侧壁.其最大返流速度为1.46~2.51 M/S;(2)右房室返流具有可逆性,随着小儿重症肺炎的治愈右房室返流基本可消失,仅5例由中度返流转为轻度返流.结论彩色多普勒对小儿重症肺炎时右房室返流的测出率明显高于右房室瓣听诊的杂音发现率,并可与先天性心脏病鉴别.对临床判断病情的程度、观察病情的变化以及疗效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近年来已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而冠状动脉病变是其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1]。早期正确诊断对KD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在KD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60例KD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陈红英 《河南医药信息》2010,(23):161-161,163
目的通过分析5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使临床能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来禹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查的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的形态结构、启闭活动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结果44例彩色多普勒显像示二尖瓣口见不同程度返流(其中轻度32例,中度8例,重度4例),8例未见明显反流。结论二尖瓣脱垂是二尖瓣反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超声心动图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平 《江西医药》2021,56(10):1800-1802,1818
目的 观察并评价1岁以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的发病情况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20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共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均<1岁.通过超声心动图分析冠状动脉Z值测定评估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分为:Z<2为冠状动脉无扩张组、2≤Z<2.5为冠状动脉扩张组、2.5≤Z<5为小型冠状动脉瘤组、5≤Z<10为中型冠状动脉瘤组、Z≥10为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并评估随访结果.结果 70例患儿中33例患儿冠状动脉无损害,37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61.67%).与急性期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大型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经均呈现不同程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扩张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比较,无扩张组、扩张组、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Z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以下的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漏诊率高,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应及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通过积极治疗后,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预先制定本组川畸病早期治疗方案,对住院期间最后确诊为川畸病的66例入选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依据预先制定的早期治疗方案,本组66例除人院时即已确诊者9例外,住院期间拟诊者57例早期加服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时平均病程为5.98天,明显短于住院期66例最终确诊时平均病程9.58天,其中在病程7天内加服阿司匹林者51例,明显多于病程7天内早期确诊者15例。本组拟诊者57例中无一例在急性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其发生率较按传统方案治疗的相关报道率低。结论对不完全性川畸病拟诊者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下降,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的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狭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返流,尽管成功的经皮球囊二尖辩扩张术(PBMV)表明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和阻力,但是否肯定改善三尖瓣返流尚有争议.本研究对6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返流的病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彩色血流显像评价经皮球囊二尖辩扩张术成功对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的影响.经皮二尖瓣扩张术成功的定义为:二尖辩面积>1.5cm2和二尖瓣返流面积<2 。根据三尖瓣返流面积与右心房面积的比例确定三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PBMV术前,术后24h及6个月观察右房面积(RAA),右室收缩压(RVSP)、右室内径(RVID)、三尖瓣坏内径(TAD)、二尖瓣返流束面积(TRA),其结果表现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PBM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选择性应用于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返流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对81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与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川崎病及临床非典型病例冠状动脉异常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川崎病患儿和65例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进行了超声检测对比。结果正常儿童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1.95-2.45 mm,平均2.2±0.25 mm,LCA/AO=0.145±0.016(AO为主动脉内径);右冠状动脉内径(RCA)1.6-2.0 mm,平均1.8±0.18 mm,RCA/AO=0.12±0.016。而川崎病的左冠状动脉内径(LCA)2.5-6.7 mm,平均3.4±0.94 mm,LCA/AO=0.24±0.075;右冠状动脉内径(RCA)2.5-10 mm,平均3.8±1.68 mm,RCA/AO=0.25±0.0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是一项安全无创、快捷可靠和能重复检查的最佳首选方法,且对非典型病例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认为,L.RCA/AO〉0.17为冠状动脉扩张,L.RCA/AO〉0.30为冠状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惠莉 《安徽医药》2006,10(8):621-621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0~2005年50例川畸病患儿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常规组)20例。分别观察退热时间、热程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及热程明显短于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畸病,能使体温迅速降低,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和研究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患儿不同阶段冠状动脉病变的演化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 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发病的3~7d 内及20~28d 内分别进行两次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探查,在第2 次探查中发现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者则于发病后80~117d 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第一次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占5.77%(3 例);第二次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病变者占40.38%(21 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17 例,冠状动脉瘤4 例;第三次检查的21 例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扩张1 例,冠状动脉瘤2 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安全、详细、可靠地观察和记录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及转归情况,是监测此类病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胃食道返流病(GERD)相关性哮喘的诊疗体会,探讨GERD相关性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62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选择性地做食道钡餐造影等一些相关检查,对拟诊为GERD相关性哮喘的13例患儿进行抗返流治疗,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12个月,11例病情稳定,未见复发;2例因停药过早导致病情反复,再次用药后症状缓解。治疗期间未发现有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GERD是引起哮喘的病因之一,因此,对哮喘儿童常规治疗无效时,应做GERD的相关检查,对临床疑诊者可给与诊断性治疗,确诊为GERD相关性哮喘的患儿要坚持规范用药,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